雞精對於許多人來說,是養生食補用的,但對有一個人來說卻是用來懺悔和救贖的。前半生過得風風火火的施憲廷,因為一次的錯誤決策,讓他人生歸零,客家人特別有緣吧,因為老天的安排讓他來到花蓮富里的羅山村養雞煉雞精,借宿客家人的老伙房,讓他有機會浪子回頭對母親盡孝,一起來看施憲廷在客庄生命轉換的歷程。記者邱月華、羅應展的報導。
將煮熟後的南瓜充分拌攪,這些都是要煮給雞吃的食物,施憲廷堅持用古法養雞。
客庄新住民 施憲廷(左)
基本上牠們都是混養,那其實量沒有很多,那我們要這樣的話其實就是,找回原本的原味啦。
給雞吃有機,吃原型食物,讓牠們在山林裡自在的走跳。開心時還會飛上枝頭。
牠們踩山的時間是早上,所以牠們主食是在這一餐。
他說這裡原來是荒山野嶺,這片山林是他和雞一起開墾的。
(從零開始開墾嗎),從零開始,對,就他當初借給我的條件是,你自己想辦
法。
施憲廷混養的不只是雞、鴨、鵝,還有他自己。曾經是企業經理人,在營造業是個響噹噹的人物,卻因為一次的失誤決策,讓他失去了所有,孓然一身的來到花蓮富里,就在這荒山裡和雞一起住了3年多。
其實每個人都很公平,老天都給每個人很多機會啦,只是有的人不知
道那是機會啦。
上天關了一扇門,必定會再為你打開另一扇窗,對這兩句話,施憲廷很有感觸。
來 你的午餐,等一下給你擦嘴。
為了貼身照顧,他在媽媽房門口放了張的折疊床就睡上頭。
客庄新住民 施憲廷(右)
因為媽媽患有那個阿茲海默症,她晚上就不睡覺就一直講話,我那時候快累垮了,幫老人家換尿布,我長這麼大就幫媽媽第一次,媽媽來的時候,走路沒辦法,站立也沒辦法,完全靠輪椅行動。
手放後面,再走,這樣我很難走,不會,慢慢走,慢慢走。我哥哥一直跟我講,他說媽媽今天能這樣走,他不敢想,當初送來的時候不敢想說媽媽能夠這樣走。
很難想像吧,一個大男人要照顧媽媽,還要煮三餐,還得幫她換尿布
客庄新住民 施憲廷(右)
我兩個月去了50趟醫院,我大概都5點多就去山上,然後忙完大概8、9點,帶她去醫院門診,還有復健。
來 我把你移到這裡,來,這裡才有遮蔭,因為她現在腿我把他訓練的很有力。
客庄新住民 施憲廷(右)
很多人嚇了一跳,包括媽媽現在的主治醫師,他一直在問我說,你是怎麼照顧的,因為媽媽剛來的時候,她有高血壓、血糖高、還有氣喘,她原本一天要吃16顆藥,那現在一顆藥都沒吃已經維持半年。
刀起刀落,刀起刀落,彷彿要將過去許多的懊悔,一一斬斷。
專注在煉雞精,對於過去的種種,施憲廷不願意多談,但從他身上還留有的江湖味,多少能嗅出端倪。
客庄新住民 施憲廷(右)
我對滴雞精有一種想法就是,雖然它只是(用)雞肉,但是它滴出來的不是湯了,以前原始名字叫做「雞丹」,丹就是丹藥的丹。
雞排好上了蓋之後,打開就是雞精,再一次打開的時候,它已經都煉製完成了。
養雞的初衷,就是要「煉雞精」給媽媽喝,因此跟養雞一樣,對於煉雞精,他一點都不馬虎。
經過烈火的淬煉,才能出煉出好的雞精,就像他的人生寫照,50歲人生才歸零,錢沒了,過去稱兄道弟的朋友也跑光了,但卻找回了家人,生命中也多了許多貴人。
客庄新住民 施憲廷(右)
我覺得我在滴雞精的時候,心態會變得,心情會變得很平穩, 我專心的去煉這一鍋雞精,真的,真的很幸福啊,那是我這輩子一直沒有想到過要做的事,還好我現在還有這個機會做。
下再大的雨,總是會天晴的。
客庄新住民 施憲廷(左)
最大的收穫是,每天進了這個環境,其實這個環境,滿廣大的,感覺起來啦,感覺起來就心胸也會比較寬廣。
過去眼裡只有錢,現在和母親一起,雖然就窩居偏鄉山區,粗茶淡飯的過日子。
客庄新住民 施憲廷(右)
不曉得怎麼過來的啦,那我自己也覺得,真的是很好的安排啦,因為沒有落腳在這邊,說實在沒來到這裡,也不曉得會怎麼發展,接觸的大部分都是客家人啦。
相較以前錦衣玉食,在山上養雞、養鴨、種蔬果的生活讓他更踏實。
客家新住民 施憲廷(左)
來到這裡 有把心帶來這裡 所以能跟這裡一樣靜,其實我覺得以前的生活,是那種,有一種空虛,不踏實,那現在的生活是踏踏實實。
採訪/撰述 邱月華
攝影/剪輯 羅應展
來到僻靜的客庄,才讓他反省自己的過往,也因著客庄的好山好水好人情,已經83歲的母親才找回了健康,他才還有機會、還有時間,彌補過去的種種,他感恩的說,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