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人對於地方創生也不是沒有行動,美濃一對夫妻在親自體驗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之後,開始在心中擘劃「小地藝術日」的夢想,希望替故鄉美濃注入藝術活水,第三屆的小地藝術日集合了文創農藝市集、音樂會、行動藝術演出、農村地景藝術,說是媲美國際水準的藝術節,一點也不為過,更特別的是,他們沒有政府或財團的經費挹注,他們究竟如何辦到的?一起來看我們的報導。
NS: 095441
發生聲音喔 喔 燒起來了 燒起來了 森林裡面的火燒起來了,
OS:
高雄美濃幾乎年年火燒山,傷害自然萬物,透過裝置藝術作品「山火」,希望人們反思,與火對話,找回關懷大地的力量,
藝術家 歐陽慧英(右)
SB:101435
我主要是每一個裝置藝術的創作者,把他的理念傳達出去,還有包含小地藝術日在這片土地上做的一些愛土地、愛人跟動物之間的關係,就是把它串在一起。
Os:
講到小地藝術日,不能不提到羅元鴻、蔡佳蓉這對夫妻,他們受到日本大地藝術祭的啟發,從2017年起在家鄉美濃籌辦小地藝術日,以老家為基地,在大面積田地上串連各種展演與地景藝術,期待凝聚更多關懷環境與土地的力量。
小地藝術日主辦人 羅元鴻(右)
SB:112415
主要我們在2015年去日本大地越後妻有藝術祭,看到說原來說這麼偏僻的地方,也可以透過藝術的形式去辦,人可以為了要看這些藝術裝置,會甘願花那麼多錢去到那種地方,我想說,那這樣的話,就想要在自己的家鄉美濃九芎林茅窩窩,這麼裡面的地方,也來試看看。
NS: 103551
它其實只是一個農作物的攀爬架而已,一般來說我們的棚架只是搭個幾根竹子,可是我就是用一個地景藝術裝置的方式去呈現,它是可以被使用的,它裡面就有一個攤商的攤位在裡面。
Os:
羅元鴻向民眾細細解說自己的藝術作品,素材大多取材自農村,而且有別於以往裝置藝術僅限於觀賞而已,這次小地藝術的地景裝置大多都能「使用」,希望藉此加深人與作品的互動關係。
小地藝術日主辦人 羅元鴻(右)
SB:112929
我們的訴求主要是讓人去感受那個土地,所以我們今年第三屆的時候,我們就調整,我們創作出來的東西,人可以進去,它是可以被使用的。
地景藝術創作者 鄭蕙玲(右)
NS:104708
你看像這個葉子,這個最平常,這裡我們戶外一般環境(都有的)血桐。
OS:
「舞蝶飛」成形前就已先設想好,要讓它也能是一個擺攤的攤位,在這裡擺攤賣植栽的攤主看了驚喜連連,深深感受到農村美學的藝術性。
市集攤主 由紀子(左)
SB:113806
它有做一些植物的拓印,剛好我的植物苔球可以跟它做一個結合,我覺得是相得益彰。
NS:111750 <八音演奏>
NS:105914
這些創作素材來自自然等等、來自大地、土地的養分,所以我們剛剛為它、為這些藝術品做了我們客家八音裡面祈福的儀式,所以我們剛剛去繞了這些藝術品,我們試圖跟這些藝術品做一些對話。
OS:
美濃在地的八音團也是這次小地藝術日的表演團隊,演奏八音的舞台就是一件地景裝置作品,說是聽覺與視覺的多重藝術饗宴,一點也不為過。
地景藝術創作者 宋永吉(右)
SB:111531
這就用回收的木瓜網,所以還有帶一點泥巴,我覺得說是跟土地有連結的東西,轉換啦,不要的東西,你怎麼去轉換,變成一個賞心悅目的東西。
OS:
以竹簍打造的裝置藝術品,底下鋪了稻草,遊客慵懶自在的躺下,感受和煦的陽光,好不愜意。
遊客 高小姐(右)
SB:101340
以前接近農地大部分就是傳統的種植,所以這邊是還有經過設計的那種感覺,覺得就層次不一樣。
NS:
來小地藝術日除了欣賞地景藝術外,還有無塑市集可以逛,讓遊客可以填飽肚子,卻又不製造多餘的垃圾。
市集攤主 蔡小姐(右)
SB:101950
這邊通通都是沒有任何一次性的東西,而且你看這種天然的樹葉,這麼漂亮,而且吃完之後,(丟棄)它又跟整個土地又融合,
小地藝術日主辦人 羅元鴻(右)
SB:113442
我們做一件事情,這個手作藝術市集,我們要求說不能用塑膠的東西,你要自己做的東西,不是去批發來賣的,所以這樣做出來就會不一樣。
NS:
販售柴燒紅豆湯的攤位,就擺在芭蕉樹下,一點兒也不違和,與大自然融合成一體。
市集攤主 阿寧(右)
SB:114146
我覺得這樣很好,因為有一種生活即藝術的感覺,我覺得其實在台灣的不管是藝術或是其他的商業的市集都很少做到,這麼可以讓大家平易近人,跟藝術那麼靠近的一個過程,我覺得很好。
OS:
圍繞環境、食農議題,更有實作工作坊。講師教民眾如何輕鬆動手,把當季盛產的香蕉,幻化成甜點食用。
工作坊講師
莊雅閔(右)
SB:115916
我們只是想讓消費者反思說,把過剩的蔬果既便宜又好吃,然後又可以用另外比較創意料理的方式去呈現它,鼓勵他們多多消費。
NS:
如果要炸完後酥脆,就是要用冰水。
OS:
把黃熟的香蕉做出類似芋圓的香蕉圓,配上紅豆湯加椰奶,就是一道東南亞風味十足的甜品。
民眾 池小姐(左)
SB: 115308
淡淡的香蕉味,可是問題是它的口感超好,好Q,
OS:
受到日本大地藝術祭啟發而辦的美濃小地藝術日,看得到大地藝術祭的影子,卻又有所不同,最大差別在於,根植於美濃土地長出來的創作、發想。
小地藝術日主辦人 羅元鴻(右)
SB:112610
我在日本的時候我看到一個相當重點的元素,其實他們沒有做相當大的人為的東西進去,我看到美濃很多,我家鄉美濃茅窩窩也可以做, 3308<卡>台灣很多地方都辦大地藝術祭這種模式的(藝術祭),問題是他們忘記了自己的元素很重要,那又沒什麼,我們平常就這樣看,可是他們不知道說這是一個文化財,
OS:
台灣這幾年不乏仿效日本大地藝術祭的藝術節,不過羅元鴻、蔡佳蓉不向公部門申請經費,卻能辦出這樣的規模,令不少人大吃一驚。
小地藝術日主辦人 羅元鴻(右)
SB:112715
我們農夫不是讀書人,也不會寫計畫,講實在的,你要核銷還是什麼的,規定相當多,你看我做的創作,很多都是撿來的回收物,你政府要向它申請經費,你要寫說這個鍋子多少錢、鋼筋多少錢,你用幾條、用多少,我要怎麼算呢,我乾脆用小額募款、或者朋友大家來幫忙,像我們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來做,這樣做比較痛快啦,
OS:
自籌自辦的小地藝術日,辦到第三屆,也首度決定收入場費50元,希望民眾習慣使用者付費的觀念。
小地藝術日主辦人 蔡佳蓉(右)
SB:103114
因為過去的時候,大家都習慣了,就是政府給我們錢,我們辦活動都不用錢,但是我們就會浪費。
小地藝術日主辦人 羅元鴻(右)
SB:113131
既然你要做一個範本出來,你要做一個帶動一個地方產業的活絡,或者讓年輕人回來有一個收入,我覺得收入場費是重要的事情,使用者付費,
OS:
參與的民眾,不僅得將車停在外頭宮廟停車場,步行十幾分鐘入場,還得掏錢付費,但幾乎沒有人不支持這樣的理念。
遊客 陳先生(右)
SB:110547
50元我覺得是很合理的價格啊,如果你一般是要去那種展場的話,你也是需要,去博物館裡面也是會收個入場費這樣子啊,
遊客 李先生(右)
SB:120326
這些錢如果投注到這些工作的話,這個場地會越來越好,用一點小錢,然後投資這小小的產業。
OS:
即便小額收費,也很難支撐起這樣大型的活動開銷與人力成本,這不禁令人好奇,沒有政府或財團資源挹注的一對夫妻,究竟如何成功舉辦小地藝術日?原來這全靠一個神祕組織--「小蟻隊」。
記者 宋宇娥(右)
STAND: 110438
這件裝置藝術的名字就叫做「小蟻隊」,這個也是小地藝術的義工隊的名稱,會取這個名字是因為「義工」的客語發音有點像是「螞蟻」,這些義工就像螞蟻一樣那麼勤奮,一起來打造小地藝術日。
OS:
正在錄影為表演留下影像紀錄的蕭鴻翰,是小蟻隊的一員,從第一屆開始,就貢獻自己的才能。
小蟻隊成員
蕭鴻翰(左)
SB:103900
我覺得他(羅元鴻)做的東西很有趣,因為這個地方在美濃庄頭這裡很少看到這樣的東西, <卡>3940我的專長是錄影,製作影片,就來幫忙他這樣。
OS:
甚至有些小蟻隊成員,既是藝術創作者,也身兼活動現場工作人員,究竟是什麼原因吸引他們前仆後繼、拋家棄子,紛紛往這裡來呢?
小蟻隊成員
鄭蕙玲(右)
SB:104601
所謂志工,就是志同道合,4630<卡>我們的小蟻隊其實就是個精神,人跟人的連結,人跟土地的連結,可以因為這樣而再把它扣在一起。
小蟻隊成員
宋永吉(左)
SB:111352
一禮拜來一天,最多就兩天,<卡1359> 要賺錢養活自己,吃飽了,才有辦法去創作這個東西,就這樣,生活裡頭的,這等於是調劑啦,紓壓的。
小地藝術日主辦人 蔡佳蓉(右)
其實你看我們也花了四年的時間培養出來的,這過程中,就是一個善的循環,我們其實有一個觀念,會覺得我們不是要人來做事情,是希望你在這裡可以有所學習,去啟發你自己。
小地藝術日主辦人 羅元鴻(右)
這個藝術祭不是我羅元鴻去辦出來,是大家有這個心,想要讓這件事情發生,大家會互相去幫忙,自動補位,或者是說這個行不通,他自己會去找到適合的位置去把它呈現出來,我覺得自然就呈現我們美濃這個地方它的特色出來。
採訪撰述/宋宇娥攝影剪輯/蔡裕昌
NS:
接連兩日,精彩表演一場接一場,幾乎不停歇,還有意想不到的創意活動,結合田地上的大型裝置藝術作品,農村田野在這群人的用心澆灌下,滋長出屬於家鄉的藝術風情,綻放出令人驚艷的鄉村情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