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母語不該是有壓力的,說母語更應該是要自然而然的。新竹市母語推廣協會不僅每個禮拜都有母語共學團,還分為客語團和台語團,更舉辦愛講母語親子市集,努力幫孩子們營造說母語的環境。而且在過程中,就連許多大人也重新拾回了自己的母語。來看記者林秋伶跟江長銘的報導。
說母語不該是有壓力的,說母語更應該是要自然而然的。新竹市母語推廣協會不僅每個禮拜都有母語共學團,還分為客語團和台語團,更舉辦愛講母語親子市集,努力幫孩子們營造說母語的環境。而且在過程中,就連許多大人也重新拾回了自己的母語。來看記者林秋伶跟江長銘的報導。
屏東在去年開創了「客庄文化觀光解說員」認證制度,要大家進到客庄有更深入的了解。他們選擇以客家六堆中唯一靠海的佳冬鄉做為第一個示範據點,經由解說員生動活潑的引導下,觀光客不會再只是走馬看花,這樣的制度也會複製到其他客家鄉鎮,帶動客庄文化光觀產業。來看記者涂至伶跟涂富順的報導。
台灣傳統布袋戲屬於「一人說白」模式,一位演師在彩樓上就能分飾好幾角。而北部的山宛然劇團,運用熟稔的操偶技巧,近年跨界大膽嘗試新表演形式,讓演員跟戲偶展開對話。當傳統的布袋戲結合現代劇場元素,在「黑盒子劇場」中,會展現出什麼樣的新藝術呢?一起來看我們的報導。
你知道「二林」在哪嗎?彰化縣的二林鎮,有著全台灣分布最密集的酒莊,許多客家鄉親世代在這裡經營酒莊,近年當地青農、農民鄉親開始串聯,發展休閒農業。而他們的玩法很不一樣,在稻田中「留白」打造「水田地景」,割稻後還辦理「稻田園遊會」,吸引許多人到二林走訪。來看我們的報導。
國寶級客家山歌大師徐木珍日前不幸辭世,享壽76歲。消息傳出,各界都對這位傳奇藝術文化前輩殞落感到惋惜。提起徐木珍,在客家音樂領域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的隨口山歌尤其讓人津津樂道。自幼雙目失明,右耳失聰的他,卻因為音樂天份從小就能唱出山歌曲調,更精通二胡、鑼鼓等樂器。如今他的歌聲雖然已成絕響,但留下的文化資產將讓人永遠懷念。以下就是客家新聞雜誌所為您製作的特別報導!
依據動保法修正案、在107年開始執行「零安樂死」,台灣就成為繼印度之後,亞洲第二個實施零撲殺政策的國家。但是流浪動物從此命運大不同了嗎?依照政策將流浪動物結紮,緩解收容所的爆棚窘境,實際執行成效如何呢?人和動物是否從此都能和平共處了呢?
「認養代替購買」這句口號喊了好多年,但更重要的其實是「領養不棄養」。許多人因為多看了貓狗萌萌的雙眼,一時不忍就將牠們帶回家了,但最終卻在沒有時間、沒有能力等等理由下,再加上現在沒了安樂死壓力,又再將牠們棄養造成二度傷害。究竟領養流浪動物有哪些條件?什麼又是飼主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