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旱澇兩極異常氣候頻率日益升高,台北市砸了數百億元建構排水系統以及整治河川,但為什麼屢屢遭突如其來的強降雨打臉?另外,在疫情肆虐的同時,密集的都市叢林其實也助長了群聚感染風險。於此同時,台北市社子島的規劃是不是有順應全球變化而開發?繼續看邱月華跟羅應展的報導。
因應旱澇兩極異常氣候頻率日益升高,台北市砸了數百億元建構排水系統以及整治河川,但為什麼屢屢遭突如其來的強降雨打臉?另外,在疫情肆虐的同時,密集的都市叢林其實也助長了群聚感染風險。於此同時,台北市社子島的規劃是不是有順應全球變化而開發?繼續看邱月華跟羅應展的報導。
身心障礙者的就業路,原本就充滿困難,根據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依法67人以上到199人公司,就必須用1名身心障礙者;200到299人須進用2名。可是身心障礙者的就業路遇到什麼難題?企業不願意進用的原因又為何?在台灣有專門輔導身障者就業的就業服務專員,他們能為就業環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呢?無『礙』向前行系列專題報導的第一集,吳怡君跟李明燈先帶大家一塊來了解。
社子島是淡水河和基隆河沖積而成的沙洲,它形成的時間很晚,大約在清朝才有它的相關紀錄。從整體來說社子島是葫蘆型,因此過去也被稱為葫蘆島。這些年因社子島為開發案,使得本默默無聞的成了焦點,但所謂的開發是否大多從人類本位主義思考?我們對社子島了解有多少?接下來客家新聞雜誌將用一系列報導,試著從社子島的角度來看開發。這集我們先來了解社子島的前世。
觀眾朋友您曾去過社子島嗎?意思是說真的進入過嗎?不知道幸或不幸,因為半個世紀的禁建,社子島的土地仍維持低度使用,因此保有自然景觀、溫暖的人情,但相對應有的地方建設也少得可憐。雖然這些年好不容易盼到了開發的契機,卻讓社子島未蒙其利先撕裂了地方。
這些年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全球蔚為風潮,用商業模式協助解決社會問題,越來越多人認同與投入。桃園市政府最近也大力推動,還在2018年成為亞洲第一個獲得「社會企業城市認證」的城市,希望透過這些創新的力量來翻轉桃園,打造一個永續發展的環境。來看記者涂至伶、林敬祐的報導。
茶產業可說是客家人重要的象徵性產業,不過這幾年面臨缺工、小規模生產等等問題,讓產業備受挑戰。最近台灣農林公司將屏東內埔占地七百多公頃的老埤農場闢建成智慧茶園,透過科技管理提升經營效率省下10倍人工!這座台灣單一面積最大茶園,預估未來可一年產生三千噸茶葉,達到全台內需的市場三成之多。一起看宋宇娥、蔡裕昌的報導。
由於身障者經常在職場上遇到困難,雖然有公司企業會釋出工作機會但名額少且門檻高,因此軟骨發育不全症協會為侏儒症患者及身心障礙者開一間公益型的火鍋店,打造一個優良的職場環境,讓這些「小小人兒」不會因為身高限制讓工作受阻礙,彼此相互扶持與成長。吳怡君跟李明燈的報導。
疫情嚴重人心不安,為了感謝防疫人員的辛苦,也希望所有鄉親能堅定信念齊心抗疫,新竹縣政府和愛客樂i Color合作,創作了一首客語抗疫歌曲《一條心》。融合傳統和現代的曲風,也加入原住民和河洛元素,象徵不分族群、團結抗疫一條心。來看林秋伶、陳靖維的報導。
「地方創生」發源於日本,希望地方能結合地理特色及人文風情,讓各地發展出最適合自身的產業。屏東竹田有一對父子攜手拚地方創生,他們以自家的品茶文化空間為基地,以不同方式推廣茶文化外,更盤點家鄉文化資源發展出在地體驗遊程,讓外地人有機會更深入了解、認識竹田的美好。宋宇娥跟蔡裕昌帶我們去看看。
畜牧業是屏東的大產業,屏東縣環保局為改善畜牧廢水汙染,除了輔導業者設置汙水處理,還不定期執行「夜鷹早鳥」行動。在平日上班稽查之餘,還選定入夜或清晨時分突擊檢查,以遏止不肖業者偷放汙水。此外,加上跨單位成立的「異味官能測定實驗室」,也大幅提升了稽查效能。我們記者陳文霖帶大家一起來看夜鷹早鳥如何追擊,以及聞臭師們又是如何抽絲剝繭!
入圍最佳客語演唱人獎的黃珮舒,入圍過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以及最佳客語演唱人。隔了六年推出新專輯《出門看看》,顛覆了大家對客家歌印象,編曲風格也相當多元,她希望在歌唱領域不設限,看見不一樣的自我。記者吳怡君、李明燈的報導。
這次金曲獎,客家音樂製作人謝宇威,以《那三年》這張專輯雙料入圍最佳客語專輯獎、最佳客語歌手獎!《那三年》是謝宇威集結各領域音樂大師跨刀合作,以老式拉丁的曲風,既浪漫又復古。來看記者林秋伶、陳靖維報導。
來自新竹竹東的客家歌手曾仲瑋,今年以《O nga O nga》入圍金曲獎最佳客語歌手獎,而這也是他第二次入圍。強調每張專輯代表不同階段的曾仲瑋,這次還以新手爸爸的角度,譜成了一首一首動聽的歌曲。繼續看記者林秋伶、陳靖維的報導。
新生代樂團少女卡拉,發行首張專輯《卡拉電台》,就入圍了最佳客語專輯獎,和年度專輯獎兩項金曲大獎。他們用少女心唱歌,透過年輕人共同的語言搖滾樂。而且他們更堅持以羅馬字創作,讓更多人能輕鬆地來接觸母語。記者涂至伶、林敬祐的報導。
長期關心環境的生祥樂隊,再次推出新專輯《野蓮出庄》獲得金曲獎肯定入圍兩項大獎。這張圍繞食物和植物的音樂創作,同時也探討農村所面對的問題。另外春麵樂隊推出首張專輯《到底》也入圍了金曲獎三項大獎,融合古典與現代的曲風,唱出了前衛又時尚的客家音樂。來看我們的報導!
接下來看看今年要角逐「最佳客語專輯獎」大獎的羅文裕還有九連真人樂隊。羅文裕入圍的新專輯不但特別邀請羅媽媽唱山歌、也跟鐵肺歌后彭佳慧合唱客家情歌,可以說客家味十足。至於來自廣東的九連真人樂隊,歌曲除了使用當地客語演唱,更著墨許多友情、親情、愛情。記者胡吰誌、江長銘、徐榮駿的報導。
這個星期客家新聞雜誌要分享您,有關於文化傳承的在地故事!除了藝文更有人文關懷,首先來看中台灣。曾經發展過藍染工藝的台中太平,沉寂沒落多年後,這幾年在社區居民攜手努力下,重新綻放出亮眼的湛藍,他們要大聲跟全世界說,這個關於在地的美麗故事。
土地公,客家人稱為「伯公」,從這裡就能看出客家人與土地公有多親近,屏東長治潭頭村這個小村落,就有九尊伯公,村民自發性做田調,記錄伯公由來,還透過老幼共學,將拜伯公的相關傳統禮俗延續下去,這裡的孩子從小就學著怎麼疊盤花、做紅粄。
要保護的不只是藝術文化,許多孩子在成長階段,如果有人陪伴或是行為偏差時有人適時地拉一把,就很可能改變他的一生。在台東鹿野的瑞源村,就有熱心的地方人士、幾年前成立了一間小學堂,在晚上為村子裡孩子點亮一盞燈。不但陪他們寫作業、教規矩,出錢、出力,也為偏鄉教育資源的不足盡上了一大心力!來看邱月華跟羅應展的採訪報導。
許多老工藝隨著科技化發展逐漸沒落,但其實還是有不少人在默默守護。新竹縣芎林鄉的紙寮窩,過去是北台灣生產金紙重鎮,但隨著時代改變,這項產業急速凋零。一直到二、三十年前,紙寮窩來台祖先的子孫成立造紙工坊、家族青年也回鄉參與,讓社區有全新樣貌也將手工造紙文化保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