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公,客家人稱為「伯公」,從這裡就能看出客家人與土地公有多親近,屏東長治潭頭村這個小村落,就有九尊伯公,村民自發性做田調,記錄伯公由來,還透過老幼共學,將拜伯公的相關傳統禮俗延續下去,這裡的孩子從小就學著怎麼疊盤花、做紅粄。


 

 


帶著供品、盤花,誠心供奉伯公,祈求平安,這是屏東長治潭頭村的日常景象,兩千三百多人的村落就擁有九尊伯公,社區居民自發性做田野調查,記錄伯公的由來,找出村庄發展脈絡,

長治鄉潭頭村耆老
邱螢光(左)


最早的伯公,就是我們老潭頭村開庄的嘛,先民從大陸過來,先民在這裡聚集成村庄的時候,為了心裡有個依託所設立的。

 


村裡最老的伯公是「開庄伯公」,第二老的「水口伯公」,在村長眼中,可是他孩提時期玩水的保護神呢!

長治鄉潭頭村長
邱清春(右)


這水口伯公的由來已經上百年了,我也七、八十歲了,照我了解,從我孩提時期,祂就一直在這裡,我們的伯公對農田也好、水口伯公就是保佑我們村庄大家的平安,耕作這些一切都很好。

紀錄片提供 潭頭社區發展協會

TC0132-0137
藉由共同記憶,希望讓村民更加了解村庄歷史,潭頭社區發展協會更製作紀錄片,要透過影像把伯公祭祀信仰流傳下去。

長治鄉潭頭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鍾長妹(左)

紀錄片提供 潭頭社區發展協會
TC0148-0155


我們當初想到我們潭頭村沒有什麼,只有伯公最多,所以有九尊,那我們就想說,那我們來把九尊的伯公把祂的由來、還有祂在哪個角落,我們把它點出來,我們是希望能讓很多人看到潭頭村有九尊伯公,然後經過這樣老中青傳下來,以後怎麼拜伯公、伯公怎樣祭祀的方式,我們都把它記錄下來。

記者 宋宇娥

這疊得美美的「盤花」,是六堆地區敬奉神明時會用到的,大多會使用家裡門口會種植的新丁花(仙丹花)、或是圓粄花(千日紅)這些花,疊成圓圓的(盤花),象徵圓滿。

 

排圓一點

不要直接塞進去,要插進去裡面。


伯公信仰有著客家人勤儉持家的內涵,例如祭祀用的「盤花」,多是利用門前種植的包括新丁花、圓粄花等就地取材,盤花該怎麼疊,潭頭社區發展協會也利用老幼共學的方式傳承下去,一來讓村裡的銀髮長輩感到「被需要」,二來,孩童也能增長地方文化相關的知識與技能。

長治潭頭社區長者
吳滿金(左)


疊盤花就是要先用新丁花疊到圓,疊到圓之後再用這些雜的那些花,就給它塞進去,塞給它滿,很扎實。

長興國小學生
許苡釩(右)

先用矮仙丹把它疊上去,之後再把那些花插起來,<卡>3413要用手這樣子捏捏捏。

 

長興國小學生
張雅清(右)
想把一些放到這裡當裝飾,然後把一些放來,就把一點點白色的花放在這裡,不同顏色的花就直接把這撥開,然後插進去,有洞洞的就插。

只見歷經歲月佈滿皺紋的手帶著一雙稚嫩小手,一步一步同心合力,疊出花團錦簇、美不勝收的盤花,場面瀰漫著一股溫馨感。

長興國小校長
陳淑蕙(左)
可是我不記得客家人為什麼會有盤花,為什麼要疊盤花,我很希望因為這個活動,可以讓我們學生知道盤花的意義,還有這樣好的精神可以傳承下去。

長治鄉潭頭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鍾長妹(左)

疊盤花要疊得滿滿,飽滿飽滿,表示說圓滿,什麼都是很順利、圓滿,那如果我們拜完以後會乾燥,我們就把它晒乾燥以後,我們會裝起來,放在袋子裡面,洗澡可以淨身。

 

阿公阿婆牽著孩子走秀,展現盤花作品,笑臉盈盈裡寫著滿足與自信。

長治鄉潭頭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鍾長妹(左)

對自己很有自信,我們就開始來教這個盤花,教完以後等於他們是老師了,就教給小朋友,我們從幼稚園、國中生、國小,我們都有教。

 

長治鄉長
古佳川(右)                      
這個老幼共學,讓我們這些子女、小朋友來學到我們要怎樣對我們長輩孝順,我們的長輩也把他們的經驗做傳承,像是我們有推廣,在社區有推廣疊盤花,這個盤花是很傳統的一個我們客家的文化,也讓這些長者來教我們小朋友如何疊盤花。

祭祀伯公會用到的「紅粄」和「龜粄」,也不能不傳承下去。


現在做的叫做「龜粄」,「龜粄」我們客家做的「龜粄」是兩邊白白,所以白的要比較多,


翻過來,翻過來,你這樣子,你這樣子,慢慢地用。

 

在阿公阿婆的帶領下,孩子在手裡又搓又捏,完成人生第一個「紅粄」。

 

長興國小學生
邱品嶧(左)
要做紅粄的時候,要先把麵團這樣搓搓搓,搓完再把它壓扁,接下來放上紅豆(餡),旁邊就是這樣擠擠擠擠,然後中間要多一點麵團,旁邊要少一點,它才不會破掉,然後做好之後放在芭蕉葉上,就完成了。

 

接下來再由社區關懷據點的主廚、85歲的曾秋雲,放進蒸籠裡蒸,而且還傳授「蒸」的祕訣。

 

潭頭社區關懷據點主廚
曾秋雲(左)
要注意的就是要讓蒸氣散去,差不多蒸了兩三分鐘就要讓蒸氣散去,不然會變成「阿婆面」,會蒸得老老。

長興國小校長
陳淑蕙(左)

我們希望藉由這個老幼共學的方式,可以讓老人家也知道現在的小孩要學些什麼,還有我們的小孩也能知道要怎麼和長輩相處,才可以相處得更好,回去之後,又可以把這個相處的方式帶回去給家裡的長輩。

 

從尋找庄頭伯公的故事與由來,再到老幼共學傳承體驗祭祀伯公的傳統禮俗,潭頭村人老老少少一起疊盤花、做紅粄,用充滿趣味且輕鬆的方式,將在地客家特色傳承下去,讓傳統價值再現新風華。

 

採訪/撰述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