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有人想到處遊山玩水,有人在鄉下養老,新竹一位工廠品管員退休的魏德松,卻選擇一個人獨居在山上,除了種種菜,他還將一個個廢棄的玻璃瓶做成漂亮的燈具,20多年來獲得大大小小的工藝類獎項。其實他希望大家注意到的不僅是漂亮的燈具,更盼望大眾能反省了解廢棄物對土地的破壞。他還收養多隻流浪狗,他說其實不是因為愛狗,而是不忍心。
一下車,魏德松就從貨車上拿下一個籃子,走到道路旁,撿起一個個藏在草叢裡的廢棄玻璃罐。
你看這個,全部都是,你全部留給我們子孫嗎,子孫不會跳腳喔。
這些廢棄玻璃罐全是民眾隨手亂丟的,數量多到嚇人,才走了幾公尺,籃子已經裝滿了。
台灣人丟的東西,大部分是,有酒精成分的,酒精成分的,但是,但是台灣人很奇怪吔,總而言之他對賣沒有什麼錢的東西,他是認為就是垃圾,家裡的那種罐頭的玻璃罐也一樣,他就是感覺是垃圾,所以可見我們台灣人,是應該要再教育。
感嘆台灣民眾缺乏公德心,魏德松其實是一位環保藝術家,平時除了創作燈具等工藝品外,只要外出看見有人亂丟廢棄玻璃罐,就會主動處理,有時也會撿到適合創作的材料。
這就是說有時候撿這個玻璃,會撿到比較美的玻璃的機會是不多啦,說,說撿到這個玻璃有辦法做燈具的機會比較少啦,因為這個玻璃是一般的玻璃,不是很特別的,但是,也有撿到,型比較漂亮的可以做燈具的玻璃也是有。
魏德松平時就住在竹東鎮山上,本來擔任工廠品管員,退休後買了一塊地,蓋了簡單的鐵皮屋,而這裡也是他創作的天地。
魏德松的專長就是將撿來的廢棄物,發揮創意,做成一盞盞美麗的燈具。
[環保藝術家
魏德松]
1998那時候有沒有,那時工廠還沒有結束,奇怪了,那老天爺,老天爺就幫我,跟我說你要做這些東西,那時候我就開始做,這個燈具啦,還有做一些那樣的藝術創作啦,一直做,一直做,一直做我就心裡想說,玻璃,我們出門去外面,到處就看得到(亂丟)玻璃有沒有,非常的嚴重,結果也想說,做這個東西目的不是(說),到底賣燈具能賺多少錢,跟大家說,講這個土地是借我們用的,不要弄壞了,我認為這個比較重要。
非科班出身的他,平時就喜歡研究和動手做,像這收藏多年的老舊飲水機玻璃罐,也成為燈具創作的材料。
這個玻璃,是用第一代的飲水機,第一代的飲水機,那上面是玻璃就是這樣,加一個箱子是鐵皮的,它這裡,它這裡加熱水進去,是第一代的,第一代的,我看到人家要丟掉 我看到這個玻璃很美我就去把它撿起來。
而這些創意也讓他獲得不少工藝類獎項,像這盞木頭結合玻璃的燈具,就獲得2000年全國小木器設計競賽佳作獎。
[環保藝術家
魏德松]
這個木頭有沒有,是以前,以前有沒有,差不多,七八十年前,樟樹做的(飼料)槽,給雞吃的(飼料)槽,(飼料)槽,我朋友給我的,這差不多快裂成兩半了,我拿回來想一想,放了好久,不然我就來做這個燈具,這個玻璃是什麼,這個玻璃就是,普通人的熱帶魚有沒有,那個觀賞的熱帶魚,那個大小剛好就拿來磨,磨做這個東西。
仔細擦拭桌面上各式形狀的廢棄玻璃製品,對魏德松來講,這些全是寶。
那個燈,燈罩,玻璃的,這也是,人家丟掉的,會變得說,(像是)修房子啊,丟掉的,我看到很漂亮的,我就趕快撿起來放著,哪一天要用的時候,想要用的時候馬上就可以用。
除了創作燈具,他更希望能藉此喚起大家的環保意識。
[環保藝術家
魏德松]
我有做了這麼多燈,主要是有目的,我是希望,大家要了解說,那個玻璃是一萬年不會爛不會臭的,你用過它,吃過之後的飲料,或者是有的醬菜的罐子,或是什麼東西,不管是什麼東西,用完之後絕對不要亂丟,丟掉沒有爛掉沒有關係,那爛掉之後會割到人啊,那個一萬年,不會爛,不會臭,我請問你,台灣的孩子可以打赤腳嗎。
來,快點,暴牙,來,肉圓,來,像,像這一隻,牠生小孩的時候好瘦呢,牠在人家那個鐵皮,那個,那個鐵皮屋裡面生小孩,我路過看到,我把牠孩子還有全部把牠帶回來。
魏德松愛護土地,更收養許多流浪狗,不過他說,其實不是因為愛狗。
[環保藝術家
魏德松]
其實有沒有,我不是愛狗,我因為我看到那狗被別人丟掉,沒有得吃,尤其有個母狗被丟棄有沒有,沒有結紮又生,那個母狗又帶著小狗,又沒有得吃,皮包骨的,我看到就受不了,所以說我現在,養這些狗不是我去挑牠,是沒有辦法,那看到了就想帶回家裡養。
雖然獨自一人住在山上,魏德松並不孤單,他將滿滿的愛灌注在環保與動保上,無論能夠影響多少人,他就是這樣,在這塊土地上實踐著。
採訪/撰稿 吳怡君
攝影/剪輯 洪炎山
- May 31 Thu 2018 13:17
594集-環保藝術家魏德松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