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伙房因為無人居住,容易面臨頹圮荒廢的命運,而且願意花大錢翻修老屋的人並不多,加上現在修繕老屋的師傅也難找,使得老屋保存越來越困難。高雄美濃有段奇妙的修繕老屋故事,三十幾歲的美濃鄉親李玄斌不忍家中老屋傾倒,找來老師傅戴文化翻修,老師傅修著,他也跟著學,學著學著竟然也加入修繕老屋的行列,跟著師傅四處接案,修起別人家的老屋。
架起遮陽棚,希望能稍稍降低日晒的不舒爽感,畢竟要在三十度高溫下,頂著豔陽在屋頂上勞動,可是件苦差事。老屋修繕師傅戴文化帶著他的學徒李玄斌就這樣揮汗如雨,在台南佳里這棟老屋的屋頂上,鋪設屋瓦。

[老屋修繕師傅
戴文化]
這仰瓦部分,試水,看它(水)跑的過程有沒有置中,如果沒有置中的話就要把它固定,把它調整到置中的位置。這個舊瓦,因為這舊瓦都滿乾燥的,我們必須要用一點水下去跟它沖洗一些,它上面附著的灰塵,還有跟它滋潤一下,水分多一點,它才不會急速乾燥,比較牢靠。

[老屋修繕學徒
李玄斌]
因為我之前都沒有,沒有接觸過,接觸過泥水匠的這個工作,你跟著做的時候會感覺,欸,其實都沒什麼困難的啊,不過等到,欸,剩你自己要開始,自己從頭做的時候,就傻在那邊不知道要怎麼做了,其實最難的就是,那些工法,還沒記在身體裡。

[照片提供 李玄斌]
李玄斌可說是跨領域轉行,會開啟從事老屋修繕的工作,其實是因為找戴文化整修自家老屋,跟著師傅邊做邊學,後來修著修著就修到別人家的老屋去了。

[老屋修繕學徒
李玄斌]
在這過程當中就,師傅就,一項一項都讓我去試,去玩,我就覺得東西一直做一直做很有趣,很有意思,後來,我家的伙房做好之後,有一次師傅就問我說,我在別的地方還有工作,你要去試看看嗎,好啊,那我來試試看,就這樣,就一直跟著師傅做到現在。

[老屋修繕師傅
戴文化]
原本想說他書,他學歷那麼高,會不會是在跟我開玩笑,沒想到他是認真的,又有家人的支持,能吃苦耐勞,上進肯學,不怕風吹日晒雨淋。

正在修復的這棟老屋,是當地里長的老家,因為不忍看著九十幾年歷史的老屋傾倒,他找了三年才總算找到修繕師傅,但老屋修繕所費不貲,還因而被鄰居訕笑。

[老屋屋主
姚志峯]
現在我們修繕這間老屋,也讓村裡的左鄰右舍就對了,都說我是傻子,修老屋也是對我曾祖父、我阿公,做一個懷念,但是最主要的就是說,大家如果,都把這個老屋,一間間都把它拆掉,那不用多久,整個村莊就看不到老屋這樣,所以最主要我們是要把它留下來,做一個傳承教育的目的。

[老屋修繕師傅
戴文化]
(別人說)這個屋主呆子,瘋子,因為請怪手來,不用半天就把它處理掉了,怎麼還叫人來這裡修理,修理這麼久。

修老屋花的錢比蓋新房還多,使得現在修繕老屋的需求大大降低,加上這行實在太辛苦,願意投入修繕老屋行列的新血,屈指可數。

[老屋修繕師傅
戴文化]
因為每天,風吹、日晒、雨淋,搞得全身都髒兮兮的啊,汗流浹背,真的是有夠辛苦的啦,曾經也帶過幾位學徒,可是都學了,學不了多久,就提前結束了,真的是很辛苦啦,應該是這樣導致沒有人肯學吧。

[老屋修繕學徒
李玄斌]
其實家人會覺得,做這個工作其實很辛苦,像每天要晒太陽,又要爬那麼高,很危險,不過我覺得,我跟他們說,其實我也很喜歡,爬上屋頂這種有點自由的感覺,因為上到屋頂上,其實看到的東西就不一樣,

[李玄斌父親
李進彰]
那他自己的想法,沒關係,行行出狀元,其實現在這樣的時代,要懂得做這些這樣的,這樣的建築(工法),其實很,幾乎都,都沒年輕人要去學了,甚至於泥水師傅,粉刷這些泥水師傅,還有水電工,現在都找不到年輕人了啦。

來到美濃李玄斌家的老屋,祖堂已經在去年修繕完成,現在準備要動手整修旁邊的橫屋,李玄斌說,修繕初衷很單純,就只是想要把祖先胼手胝足蓋起來的家,好好保存下來。

[照片提供 李玄斌]
[老屋修繕學徒
李玄斌]
回來祭拜祖先時,你會看到上面的瓦,已經都脫落了,有一個很大的縫,下雨的時候,我們下雨的時候,雨水會直接下下來,所以那時我就想,如果不整修可,房屋很快就會倒塌,所以,很想,就想要把它保留在那,想要整修回來這個念頭。

李玄斌說,修老屋的過程,不僅得到親戚的認同,大家也更樂意回家祭拜祖先。現在不只修自家老屋,還跟著師傅四處幫別人把老屋修回來。

[老屋修繕師傅
戴文化]
當然有成就感啊,一間房子破破爛爛的,修可以把它修到它的原貌,雖然不是百分之百都像,但是,真的滿有成就感的。

[老屋修繕學徒
李玄斌]
和屋主,一起聊天時會聽他們講,他們當時屋子的一個故事,很感動人,對,就人和房屋,人怎樣把這房屋蓋起來,然後像他們為什麼要把老屋修繕回去,其實他們就已經都感受到,他們的先人,是怎樣辛苦把那個房屋蓋好,我覺得那就是一個,就是你做這個工作,一個很大的回饋。

一次特別的機緣,讓一項沒落的手藝,「撿」到了一位後繼者。如今師徒兩人聯手接案,一同找回人與老房子之間的情感,也為台灣留下珍貴的歷史記憶。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羅應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