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六堆庄頭劇場計畫,劇團成員入庄生活,跟當地居民互動,和素人演出者練習排演,創造出根植於在地文化的環境戲劇,這對專業劇團的挑戰是什麼?沉浸在六堆庄頭的劇場演出,客語對話至少占七成以上,觀眾會不會看不懂?繼續來看記者宋宇娥跟李明燈的報導。


 

 

記者 宋宇娥(左)

 

六堆忠義亭是南部客家人的信仰中心,也可以說是客家人團結的象徵,現在六堆庄頭劇場《天河通地頓物語》就要在這裡演出竹田的故事。

 

我在那邊拍照啦,不好意思喔,不會啦,沒關係,我講好了在這裡。

CG帶透
中堆:竹田
《天河通地頓物語》

《天河通地頓物語》這齣戲的演員們正在彩排,拿著劇本邊看台詞、邊表演,看得出來還有些生硬,就連走位,都還不小心走錯方向。其實他們都不是專業演員,全是竹田鄉親。

《天河通地頓物語》素人演出者 鍾文貞(右)

 

(忘詞)那時候就會傻住了,看到人就一直笑,笑的時候看起來傻傻的,一直笑,不知道怎麼才好,手腳不知道要放哪,就再回過頭去看別人怎麼做,才想起來,才一起跟上去。

 

那你們要想我喔,我要回去了,騎遠一點,等我,阿公等一下,等一下,金福你一定要騎到這麼遠喔,讓他們一路追唷,這很重要。


<CG帶透 
前堆:麟洛 《樂土》>

這次六堆庄頭劇場9齣戲,幾乎場場素人演員占多數,麟洛的《樂土》也不例外,大伙邊彩排,導演邊微調。只見素人演出者摩托車騎了又騎,不斷修正,上了年紀的他直說,沒辦法那麼快消化啦!

《樂土》素人演出者 謝朋鄉(左)

 

 

他們劇本剛剛沒有給我,這個章節沒有給我,所以我一下沒有看過,五分鐘內要消化,我年紀也大了,沒辦法去消化這樣的東西啦。所以剛剛才會衝來衝去、衝來衝去。

《樂土》素人演出者 陳洪秋菊(右)

 

起先接到這劇本的時候,我心裡頭也有障礙,想說台詞那麼多要怎麼背呢,但是總是要處理啊,和大家這樣融和之下,就慢慢練起來了。

<CG帶透 
左堆:新埤《頭擺頭擺伯公講》

新埤的《頭擺頭擺伯公講》裡頭還有83歲的阿婆,參與演出家鄉故事,雖然記台詞、動作不容易上手,但他說好玩極了。

《頭擺頭擺 伯公講》素人演出者 林瑞妹(右)

老人家了,平常比較不會在外面跑,有這樣的機會來演戲,也很好啦,感覺有時候會忘記,像是拿劇本看,我記到哪句哪句要做記號,才會記得這樣。

 

專業劇團進到六堆各社區,帶著沒經驗的鄉親們一起演戲,彼此都需要磨合溝通,光是時間作息的配合就是一門學問,有鄉親要回家煮飯、有學童要上補習班,疑難雜症一籮筐。

《頭擺頭擺 伯公講》副導演 蔡格爾(左)

因為是素人,因為他們每一個人的背景都不太一樣,其實就是要用一個更貼近於他們的方式去跟他們溝通,所以我覺得其實是另外一種腦袋跟思維,所以滿有趣的,

《頭擺頭擺 伯公講》素人演出者 林瑞妹(右)

 

(參加演出)好是很好啦,但是如果家裡有工作的話,感覺會有壓力啦,是喔,比方說什麼?比方說要去田裡工作做什麼,家裡剛好有客人來呀,又要趕時間,喔,要跟客人說不好意思喔,我時間到了,我要來這邊演戲了喔。

《天河通地頓物語》編導 陳御弼(右)

 

如果我要用我做劇場的這個作息或者說工作時長來跟他們合作,他們一定會負擔跟壓力比較大,所以我就是盡可能找彼此能配合的時間跟方式,然後減輕他們的壓力,

《樂土》導演 鄒雅荃(右)

 

可是我覺得他們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因為他們很在地、他們很接地氣,他們的口條是很在地的語言,<卡>你會感覺得特別自然、特別親切,所以我覺得這件事情是,專業演員跟素人演員雖然在同台的時候,他的樣態不一樣、質地不一樣,他們會有一種很好的交流跟互惠,

影片提供:客委會
TC0416-0426

CG帶透
右堆:高樹
《關》

高樹上演的《關》,劇情主軸圍繞著,高樹大路關的歷史情境與文化信仰,強調人生不畏艱難的信念。

影片提供:客委會

TC0436-0441
TC0447-0457

不要淹大水,不要鬧旱災,石獅公管那麼寬,你求身體健康、平平安安就好啦!

CG:
石獅公發音
六堆腔 獅 siiˊ
大路關腔 獅xiˊ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出身麟洛的女演員吳奕蓉,<CG>特別把「石獅公」的客語咬字,轉換成大路關腔唸法的「石獅公」,<CG>凸顯六堆南北幅員狹長的區域裡,仍各庄保有腔調、用語的差異,成為各堆間彼此的識別。

《關》演員 彭浩秦 與 吳奕蓉(右)

好像大家的氣就,情緒很滿,氣都會一起進來這樣,所以那些加總起來,就不是只是自己的功課,是大家一起將這個環境,你就會融進去。

六堆庄頭劇場策展人 童鈺華(右)

 

戲劇其實可以講出比較細膩、比較不一樣的東西,透過人來演出,因為有對話,真的可以看出我們生活裡面比較不一樣的東西。

影片提供:客委會
TC0518-0535

九齣六堆庄頭劇場說的全是六堆客家人的故事,自然而然,客語對白至少占七成以上,也因此有人擔心,太在地了,反而排他性太高,不很懂客語的觀眾可能會看不懂。

《天河通地頓物語》編導 陳御弼(右)

如果單純從客語當作一個門檻的話,我想多數人都會很難進入,0217但如果是從理解故事或者說來參與一些有趣的段落,參與一些故事的流動,那其實它倒是不會太難進入,

《頭擺頭擺伯公講》導演 陳懷駿(右)

 

這個語言同時也是居民們,他們自己在想辦法要保留要發揚光大,要傳承,所以他們在表演的過程當中,我發現就是那個渲染力很大,大到我好像不用聽得懂內容,我就可以大概知道,就好像你在國外看表演一樣。

六堆庄頭劇場計畫主持人 邱月婷(右)

 

我們去(國外)看一些環境劇場,它也沒有提供字幕、發什麼給你看,它也是用它當地的語言,我們已經進來客庄了,客語是不是一個最重要的象徵,就是我們的特色嘛,

影片提供:客委會
TC0622-0700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李明燈

花了大把時間深入、沉浸在六堆庄頭裡的戲劇,從文化信仰到客語用字遣詞,方方面面、每個微小細節,都要由在地鄉親自己表現出,真實散落在高雄、屏東各地小庄頭的獨特魅力。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