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象山社區過去是茶的重要產地,但在茶產業慢慢凋零後,社區將重心轉為經營有機農場。除了種植有機菜跟相關產品,由於社區逐漸高齡化,因此慢慢的出現了長照2.0計畫。社區的長輩們透過參與各種活動跟人際互動,生活都變得更有尊嚴、活得更加精彩。來看吳怡君和陳靖維的採訪報導。


 

 

 

 

將糯米飯和香噴噴的配料放進粽葉裡,社區媽媽動作迅速又熟練的包起一顆顆道地的客家粽,也是社區的美食產業。

 

每週都是手工現做,社區媽媽們的手藝精湛,像是水粄、發糕、客家菜包、還有以當地社區盛產的甜菜根製成的饅頭等,幫助社區產業更多元。

象山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何慧英(左)

我們客家人最喜歡做什麼做粄,吃菜包,蒸水粄,包粽子,做蘿蔔糕,但是這個食材,全部都是我們社區自己,有農民無償,無償提供這個農場給我去經營,到現在已經十年了。

社區美食達人 古秀春(右)

 

就慢慢的學,對,就慢慢的學,學會做之後,他的多元就業輔導站,我們都要出去販售,豆腐干還有那個辣椒,還有桔醬,還有這些粽子、菜包,發粄水粄對對,全部都在這邊學出來的。

 

除了美食點心,他們也發展出各種乾貨及酵素等,食材都是來自在地和社區的有機農場。

象山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何慧英(左)

他們會種,種了我們就有菜可以賣,吃了又健康沒有毒,又有機的,所以一開始100年中興大學認證過,我們就先從甜菜根開始種起,從醋到做酵素,再來慢慢的,他就說這個是要生吃的東西,打汁,打汁了加蜂蜜,它本身補血,所以飲料是這樣做出來的。

 

其實這些產業都是社區一步一腳印慢慢經營起來,透過這樣的方式,讓社區長輩活得更有價值。

象山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何慧英(左)

我們社區發展協會完全沒有,我們要靠自己,我們一步一腳印沒有到有,我們就是點點滴滴,社區的阿婆也會來幫忙,像是今天一早來到, 所以我會覺得說大家就像是一個大家庭一樣,什麼事大家都一起來做。

 

 

社區居民,在這美麗的有機菜園裡一邊鋤草一邊採收,照顧各類蔬菜,可以看到一旁堆了剛採收起來的青菜新鮮又漂亮,這座有機農場是社區的總幹事與居民們一起打造的。

象山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何慧英(右)

所以我們每年中興大學就會來,來採菜看有什麼就採什麼,來檢查,人就會來有時候泥土水前面的河水,他也會來裝一些水回去檢查,一年可能會來一到兩次,做到真的是沒有毒。

STAND 記者 吳怡君

象山社區發展協會有一個有機農場,這個農場是提供給,長照2.0的這些老人家中午共餐的食材,另外一些也會賣給消費者,而這些經費 也會回饋給社區來照顧在地的老人家。

象山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何慧英(右)

就想說象山是媽媽的故鄉,所以在這做總幹事,有時候會下村來看地方,就發現到這兩塊地如果來申請有機農場應該不會難,所以退休的時候就先種菜,就先找地方,就這樣一點一點的做起來。

 

事實上,象山社區以前是茶的生產地,因為廢耕,社區重新思考發展方向,起初先打造有機農場,後來發現到社區老齡化問題,所以開始投入長照工作。

象山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何慧英(左)

 

發現到說社區裡面這麼多老人家,應該來這方面來做一個規畫,來做一個目標,所以有機才先做,做了之後再來照顧老人家,所以剛剛好這個地方可以做,我們就開始1.0開始做做到107年,就接長照2.0由來是這樣來的。

 

如今社區從長照1.0銜接上長照2.0的完整服務,更包含居家服務。

 

伯母,這麼久沒有看到,最近好嗎,好,怎麼瘦下來了呢,沒有努力吃喔,怎麼了,這麼感動嗎。

 

居家服務督導到服務個案家中,關心個案的身體情形。

 

你自己來彎起來我看,彎起來彎起來,彎起來彎起來很好,放下來,放下來,踩著踩著,對這樣很好啊,你有空就要把自己腳撐起來。

 

除了了解個案身體改善狀況,督導也會評估復健狀況,甚至陪伴個案家屬,了解每日的生活情形及需求。

 

後來有請人過來以後,你有覺得人來幫忙有比較好嗎,有比較好,有比較好。

 

透過居家服務讓照顧者得到喘息機會,也讓個案獲得更好的照顧。

象山社區發展協會居家服務督導 劉芝桂(右)

通過我們政府的調查以後,他有補助下來,我們就會可以針對他的需要,我們就會幫忙調整說他要哪種服務。

 

在社區安排居服員後,個案狀況漸漸穩定,照顧者減輕不少負擔。

象山社區發展協會居家服務督導 劉芝桂(右)

我們就是幫他來翻身換尿布,幫他洗澡還有我們說的,因為他沒有辦法下床,因為骨頭斷掉了,要給他時間要去癒合,沒有那麼快,那我們就是到床上,幫他擦身體洗身體洗頭髮。

個案長輩家屬 劉錦松(左

什麼都有做,像是擦身體,洗臉還有各方面,包尿布照顧很好,比較辛苦,有這樣來早上來一趟下午來一趟,那這樣我就會比較輕鬆一點。

 

楊同學有在嗎,有,有在嗎,來來問平安問健康喔。

 

另外他們也會安排志工定期居家訪視,關心一般長者的身心靈。

 

36.6。

 

量體溫和血壓,更透過一句暖心的問候,讓長期待在家中的長輩心情能更加開朗。

關懷據點志工 鍾秋枝(右)

 

就是做志工,有跟這些沒有走出門,比較年紀大的,會去他家裡訪視,幫他量血壓還有就是量體溫,鼓勵他們走出來,不要在家裡不出門,出來很多課程可以學。

社區長輩 楊香妹(右)

很謝謝大家,家家戶戶都來量血壓,這麼有心,很好很好,現在的人吃到老也有值得了,只要出去,走出去跟人家溝通才不會這麼快癡呆。

 

有些長輩願意走出戶外,因此每天一大早就會到社區廚房報到,幫忙洗菜、挑菜、切菜,而這些菜就是提供給社區長輩們共餐的食材,而這些日常工作協助,也讓他們感受到自我價值。

社區長輩 徐貴英(右)

 

八點左右我就會到,過來我就有時候找一些菜跟廚師幫忙一起找菜, 拿出來就開始挑菜,挑好之後就洗一洗就切菜,這樣比較好比較舒適,比較輕鬆沒有壓力,在家裡覺得有點憂鬱。

社區長輩 傅雲招(左)

來到就挑菜,這樣切菜挑菜就這樣,大家都相處很好,又教妳這麼多知識,頭腦就不會老化手腳這些。

象山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何慧英(左)

就鼓勵他就講清楚,我們現在有做什麼服務,像現在切菜洗菜,廚房,陪伴老人家我們就是時數給他累積,他會很有尊嚴,到老了,你看我是靠自己,我不是靠別人。

 

社區也協助行種不方便的長輩定時送餐,讓他們吃到暖心的飯菜,也透過送餐服務更清楚長輩們的身體情形。

 

 

長照2.0從居家到社區整合型服務都有,==cgin==其中象山社區長照機構的服務內容包含,生活照顧服務、生活自立培訓、護理服務、備餐服務、健康促進、文康休閒活動這六大項為主==cgout==另外社區關懷據點因為位於客家庄,課程安排多元,像是這天他們還請來客語口說藝術老師來教課。

 

五六七八,右左右,右左右,右左右。

 

這些已經頭髮花白的長輩們,各個認真且專注的眼神,跟著老師一起練習打節拍。

口說藝術老師 古志賢(右)

 

會教這個是因為我自己發現,現在老人家很多會這樣失智失能這樣的現象,所以說呢,這個如果來打竹板,就會讓他們頭腦會用比較多運用,嘴巴也可以跟著唸,手也可以一起動,所以人家說,要健腦就要動手,上課上下來老人家這樣有很開心,上課也上的很有興趣。

 

這些平均年齡有八、九十歲阿公阿婆,就像是專業表演者,透過這些課程也能延緩他們退化的風險。

社區長輩 羅錦雲(左)

我覺得差很多,之前上班的時候我覺得壓力很大,來這邊全部放鬆很好,這邊真的很好,而且人比較開朗,想起來心裡也比較年輕一點了。

社區長輩 吳定妹(左)

對壓,有伴,像是家人一樣壓,(您今年幾歲呢) ,我幾歲喔,96了,96了。

 

關懷據點安排的課程,每個月都不同且有特色,因此在地長輩們的參與度都很高。

關懷據點社工 彭美圓(右)

 

 

我們這個關懷據點的課程,我這邊設計來說,我們請很多部分有動腦筋的有運動的,再來有靜態的,再來有講座這些各方面的(課程),也看老人家,有的老人家會像是,他有一堂課,像是那個講鳥類生態的 這些就很喜歡。

 

透過多元化課程安排,更看見長輩們成長轉變,也讓人口結構老化的頭屋鄉,增添不少生氣。

關懷據點社工 彭美圓(右)

 

所以說來到這邊之後,我看到他們,每次不敢表演的也開始全部可以敢表演了,所以,我覺得他們進步很多,身體也維持的很好,不會讓他退化。

頭屋鄉鄉長 徐鑫榮(左)

 

這樣的課程來讓老人家度過一天的快樂的時間,我每次說,將老人家安排得好好的,回去他就不會念小孩,因為小孩上班很辛苦,下班回家又老人家這樣,會有一個衝撞,所以最後為什麼要辦這些課程呢,就是,第一,給老人家歡喜開心,第二,給子女放心。

象山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何慧英(左)

就讓他們覺得在這邊很溫暖這樣,就有這樣觀念,大家互相照顧,我也會老,我每次跟老人家說,現在你是我姐姐,下一次換我做姊姊了, 對嗎,看到他,就想到自己的爸爸媽媽一樣,像一個家庭一樣互相照顧。

 

社區的靈魂人物總幹事何慧英,長期投入社區服務和長照領域,雖然忙碌辛苦,但她希望能陪伴在長輩身邊,一起共好,一起共老,一起渡過幸福的下半場人生。

採訪/撰述 吳怡君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