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堆庄頭劇場演出地點不在室內演藝廳,而是各堆的廟埕或是田野間,戲劇內容還會配合地點特性推進轉移,打造最有客味的沉浸式演出。接下來我們看先鋒堆萬巒的《阿莉莉找魚記》是如何鋪排,讓觀眾跟著主角的步伐,緩步認識五溝水聚落?庄頭即舞台,看似新鮮,這當中又有什麼需要溝通協調的呢?繼續看宋宇娥跟李明燈報導。


 

 

 CG帶透
先鋒堆:萬巒
《阿莉莉找魚記》

五溝國小戲劇社的小朋友,在國樂社的伴奏之下,和專業劇團一起演出《阿莉莉找魚記》。

 

 

來,下好離手,爸爸,老師說過不可以賭博唷,老師把妳教得很好 妳很棒,爸爸這個不是賭博,只是交個朋友聊天而已

影片提供:客委會
TC0030-0059
 

專業操偶師跟一群國小學童超齡演出,有趣的對話,把觀眾逗得哈哈大笑,在萬巒廣玉祖堂前上演的《阿莉莉找魚記》,描述主角阿莉莉不忍魚兒變成盤中飧,私下把魚放生,但又擔心媽媽生氣,所以到處去找魚,現場觀眾就跟著劇中主角的腳步,一步一步認識五溝水聚落。

《阿莉莉找魚記》編導 賴家萱(右)

每一個地方去找魚,就去一下會看到,主要是每一站每一站就可以讓我們的觀眾看到五溝水這個地方,過年前可能會有什麼生活的一些情景。

両両製造聚團藝術總監 左涵潔(右)

從(阿莉莉)他的這個角色切入你看見的可能是某一個很微小的客家人的生活,可是如何從這個微小看見整個客家庄的文化,跟他們對於傳承的精神,

 

這兩邊的柵欄,河水會從那裡流到這裡唷,柵欄放下的時候,小魚會跟著河水游進來,魚兒很像進了糖果屋,裡面有很多好吃的東西,

 

把伙房聚落當成舞台,庄頭文化當成背景,讓觀眾參與互動演出,不少人都感到新鮮有趣。

觀眾 羅小姐(右)

我第一次看到,很有趣也很忙,因為要跟著演員他們一起走,來認識這邊的環境。

觀眾 李小姐(右)

我覺得這種方法也很好,來認識這個庄頭他們的地方。

五溝水守護工作站長 劉晉坤(右)

 

我們五溝水就是一個很大的舞台,每一個地方都有每一個特色,但是大家很掙扎不知道要選哪裡,不然就是用這樣的方式,也可以讓觀眾不會只是坐在那裡、不會動,大家可以邊走、跟著,去了解這樣。

影片提供:客委會
TC 0219-0244

移動步伐,感受五溝水聚落環境的美好,但不說你肯定沒想到,劇團前置彩排、商借場地,竟然還得配合鄉親的午休作息。

五溝水鄉親 劉志傑(右)

下午兩點到四點我要休息,所以我說我(場地)借你,盡量給他們方便。

《阿莉莉找魚記》編導 賴家萱(右)

 

很需要(配合居民作息),變成特別因為很多社區高齡化的情況比較嚴重,下午大家都要睡午覺,我們就會覺得怎麼好像來到西班牙,有沒有,就是一到下午,大家都要安靜睡覺。

両両製造聚團藝術總監 左涵潔(右)

 

 

發現第一個這邊很安靜,當你很安靜的時候,所有一切聲音就變得非常的明確,很清楚<卡>0054而且越走進去,你其實會一直聽到水聲,然後我們就覺得這個很想要分享給大家,但是這個狀態在演出裡面其實有一點難給大家比較長一點的時間聽,所以我們才把聲音這件事情獨立出來,

 

你們可以這樣嗎 你的可以怎樣發出聲音呢

 

落葉踩一踩,甚至是撕一小片,聲音藝術家帶著孩子透過不同方式傾聽,認識聲音。

聲音藝術家 張惠笙(右)

 

今天工作坊其實主要是用材質的方式來認識聲音也有不同的顏色、深度、厚度、溫度等等,那如何去描述聲音,如何去聽到非常小的不同的音色的差異。

 

各位看一下,這個紅瓦會笑,因為他是博士,他是教授啊,很喜歡來到這裡來看。

–––
TC0412-0435

負責《阿莉莉找魚記》演出的劇團總監左涵潔,特地為鄉親規劃了聲音工作坊,甚至找來藝術家收錄聲音,要在庄頭裡設置聲音裝置,當成是送給五溝水聚落的禮物。

 

來到五溝水的一號水門,澳洲籍聲音藝術家拿出特殊器材,錄下水圳水流、水草、動物的聲音,這可都是你我平時用耳朵難以聽見的細微聲響。

聲音藝術家Nigel Brown(左)

 

一半是自然,一半是人為建造的地方(一號水門),其實做得滿有感覺的。而且當然會有植物的聲音、有動物的聲音,所以應該最喜歡是那邊,如果我自己坐在那邊聽,會覺得最好玩。

 

六堆庄頭劇場計畫不只如此,更要所有的劇碼成為各庄頭的經典戲劇,年復一年總動員演出,凝聚庄頭情感。

五溝水守護工作站長 劉晉坤(右)

 

在我們地區很少有這種戲劇的表演,用在地的故事,我們當地的故事去做這樣的推廣。這對五溝水的人來說是一種很新鮮的體驗,還有帶動地方觀光的價值,以後是不是可以用這樣的方式,繼續這樣延續下去,

六堆庄頭劇場計畫主持人 邱月婷(右)

自己演自己的故事,如果這個故事可以留在庄頭,每年都來演一次,有一點像「子弟戲」這樣子,就是說每個庄頭就有自己代表的作品,

六堆庄頭劇場策展人 童鈺華(右)(語速快)

 

我們這次做的六堆庄頭劇場的故事,因為有專業劇團帶過大家一起操作過一遍了,希望這個故事留下來之後,希望他們可以每年、或是每隔幾年自己再演一次,甚至說這個故事也可以再改編,

影片提供:客委會TC0637-0712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李明燈

以庄頭為舞台、鄉親為主角的六堆庄頭劇場,可說是六堆首次凝聚六堆人之力團結合作的超大型藝文活動,戲劇謝幕之後,不會是結束,每齣融合當代客家精神的劇碼,都是六堆各個庄頭嶄新的開端,甚至延續再跨下一個世代。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