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是重要的歷史文化載體,上頭人事物的細節,甚至照片本身的材質,都有歷史意義。看著比自己年紀還大的老照片,你會不會很好奇,裡面有什麼故事呢?花蓮有一位熱愛文史的客家人黃家榮,十年前才二十幾歲時,就開始收集花蓮的老照片,甚至重金上網競標,至今累積了三、四千張,這些老東西到底是哪裡吸引他?他說看到老照片,就會讓他想去探究背後的故事,甚至是找出現今的地點做比對,黃家榮也因為這樣,拼湊出花蓮的文史軌跡。
以泛黃的老照片做對比,黃家榮找出花蓮舊火車站的位置,民國六十八年北迴鐵路通車,隔年花蓮舊站遷移到新站,舊火車站商圈急速沒落,八十一年拆除後,關於花蓮舊站的繁華風光,只留存在老照片中。
花蓮舊火車站前廣場,中央有個圓環水池,是當時往來花蓮的旅客熱愛的合照景點。
[黃家榮]
朋友來這邊玩,然後來這邊就是接客人,或是說客人要離開花蓮,那我們在車站前面就是拍張照片,做個紀念,像這類題材的那種照片非常地多。
六十八年次的黃家榮,花蓮瑞穗客家人,十年前開始收集花蓮的老照片,他從一張張泛黃的照片中追尋花蓮的過去式。
[黃家榮]
你可以知道很多,就是不為人知的一些過去式這樣,對,就可能說,就像海角七號,它要講的就是說,可能這些東西可能是,它有很多的故事,對,在老照片裡面,你也可以看到很多的故事,因為在早期那個年代,可能就是說,要拍照不容易,那不像現在人手一機對不對,那可能過去你要拍照很不容易,那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找相師,就攝影師來家裡拍一張照片,那可能就是從他的社會地位,就是說,可能這個家是非常富裕,那可能就是說,這張照片可能有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故事這樣,對,那就是說,值得我們去探索說為什麼他們要拍這張照片,那有什麼樣的意義。
紙盒裡一張張大小不一年代不同的老照片,全是黃家榮四處搜來的寶貝。
[黃家榮]
對於那照片裡面的內容滿好奇的,對,那就會有一股衝動想說,去了解探索說這張老照片的拍攝地點,還有它裡面的故事是什麼東西這樣子。
黃家榮五年前,開始對日治時代的神社產生興趣,他拜訪各個神社殘跡,也記錄地方耆老的口述,更從老照片來拼湊當年神社的歷史。
[黃家榮]
像這張老照片,它地方是在玉里,玉里神社的老照片,對,那這張老照片呢,其實它也是,算是出現的機率滿少的,對,就是說可能現在坊間它的,就是說它出現在坊間的機率滿少,對,那就是說也是無意中(在)跳蚤市場有看到,那就是很努力地把它競標下來這樣。(競標 那你花了多少錢?)四位數,對,一張老照片就可以競標到四位數這樣,對。
十年來,黃家榮總共收集了三、四千張的老照片,來源不盡相同。
[黃家榮]
有些可能是一些老人家,他們就是不要了,那我就把它繼續留下來,當然有些可能就是說,有些古董商啊,他們就是去一些老房子收,對,那我們就是到跳蚤市場去收集這樣子,對。
有的老照片還是上網競標買來的。
老照片尺寸規格大小不一,由於早期照相與沖印技術的限制,大尺寸老照片相對顯得珍貴,分辨老照片的真偽也有小技巧。
[黃家榮]
照片來講的話,其實材質上看得,材質上看得出來,而且就有像,有些老照片它們都是用黏的,所以那就是會有這樣的一些痕跡這樣,那如果是翻拍的話,像這一張,這張是翻拍的,翻拍的話,你看,就那個年代,不可能有這樣的材質,所以那整個材質上看起來就差很多,對,而且整個色澤也是差很多。
但老照片保存不易,除了放防潮箱保存外,黃家榮還把老照片掃描成電子檔,做數位保存,也能夠更清楚檢視照片裡的小細節。
一張張黑白泛黃的老照片,為影中人留下回憶,也述說一段段花蓮的過往事蹟,黃家榮為這方寸之間的圖像故事深深著迷,引他去追尋不屬於自己年代的歷史,一點一滴拼湊出花蓮的文史軌跡。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 May 31 Fri 2013 14:48
334集-追尋花蓮過去式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