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內灣老街,大家第一印象,可能是火車站、野薑花粽和漫畫大師劉興欽的故鄉。但也由於商業化,少了老街原有的味道。位於內灣火車站後頭的鐵路局宿舍,十多年前由九?頭文化協會承租下來,經營劉興欽漫畫發明展覽館,2013年,協會的第二代吳界和一群年輕夥伴及社區居民,將漫畫館轉型成立一個藝文工場,以社區的手工布包、手工銀飾、以及法式結合客家的餐點,成立不同品牌,希望藉此吸引更多年輕人回內灣,也翻轉大家對老街的印象。
野薑花粽喔,看看喔,剛出爐的喔,現包現蒸的野薑花粽。

內灣車站前人來人往,就算是非假日仍有不少客人,但走入老街一看,除了幾間在地野薑花粽賣家外,大多是從外地來的攤販,有的甚至賣起衣服,過去的老街文化變了調。

[社區媽媽裁縫師
美美]
變得,叫做商業化,以前是店比較少,慢慢慢慢,變成說,商圈,商圈的時候就變得,外來客,外面的人來賣了,所以這裡在地的老人家是,比較不會做生意,所以它現在變成商圈很多是外地的來賣。

[藝文工場 場長
吳界]
我小時候,確實跟現在的內灣不一樣,那時候比較純樸,比較簡單,可是現在走到內灣來,其實我們有很多的商業招牌,有很多攤位,其實跟原本,內灣很美的這樣的景色都遮住了,然後也沒有辦法知道,我們在地的特色是什麼。

為了能保有內灣文化,內灣火車站後頭,有一間舊有鐵路局宿舍,10多年前由在地九讚頭文化協會承接,成立一間劉興欽漫畫館,2013年協會第二代成員吳界,將其重新整理成立一間藝文工場。

[藝文工場 場長
吳界]
會做這個轉型是因為,我們協會在地的年輕人,想要去幫在地的文化,再做更多的嘗試,所以我們就回到了家鄉來工作,那這個品牌就是一個平台,一個場域,去承載我們想要做的一些文化的,這些產業的事情。

用傳統的腳踩針車,車出美麗的布邊,一個個結合花布和流行元素的圖騰包,在社區媽媽的巧手下完成。過去文化協會召集社區婦女成立縫紉班,輔導媽媽們二度就業,從最初的花布衣到現在的特色創意布包,是希望幫助社區媽媽們生活更好。

[社區媽媽裁縫師
月亮]
可以幫助像自己家裡的那個經濟的,可以補貼一點家裡的費用,然後又可以學一點手藝這樣,一開始的時候是這裡請老師來教我們,我們以前都是,完全不會的,就學習這樣,有這個機會就在這裡學習這樣。

現在這個筷套我覺得,我們前面設計的也很紅,也太多,就是太花的圖,那我們現在選的一些新的配色,這邊像是這種黃色的花,還有一些,配色上面說,有一些素色和花的色交錯之後,就比較有一些,年輕人很喜歡這樣子。

現在布包已經發展成社區品牌,更有許多年輕設計師加入,讓新的創意巧思呈現在布包上。

[布包設計師
鄭雅純]
我們其實也從他們身上學習很多,包括他們在工藝上面就精進了非常多,所以我們覺得,算是一種互相的培訓,例如說媽媽可以把一些縫紉技術,還有一些設計上面的一些技巧,給傳授給我們,那我們的話就是在設計,還有在一些,設計上面的一些小技巧,訣竅,就跟媽媽們做交流

[社區媽媽裁縫師
美美]
當時就有這些年輕人要回來,幫我們做設計師,我們就是很開心,我想說,有人設計我們就做,還有他們設計師,有時候會跟我們討論說,哪些地方可以配一些花布可以嗎,我是第一代,有第二代,第三代就做設計師和網路賣這樣,所以我們要跟著社會在改變。

[相片提供 吳界]
布包設計師鄭雅純和場長吳界,都是七年級生,他們放棄到都市就業的機會,而是選擇回到新竹家鄉創業,其中吳界,更是從小跟著父母親一同參與文化協會活動,耳濡目染下,對家鄉的那份情特別深。

[藝文工場 場長
吳界]
後來大學畢業以後,其實,我是會覺得說一個年輕人,為什麼一定要,要到台北,到大都市裡才能找到一個工作,有可能留在自己的家鄉裡面,就有一個穩定的工作嗎,而且我過去,幾十年來受到協會很多培養跟栽培,我也希望可以把自己學到的這些專長,回饋在我們這個家鄉裡面。

吳界成立藝文工場後,陸續吸引年輕朋友加入,除了原本的漫畫展館和手工布包外,因為內灣過去主要以採礦為主,結合當地背景故事,成立一間手作銀飾的小店。

[手作銀飾設計師
陳怡君]
那我們就是希望說,當初這些人他們是,因為這個地方會繁榮起來也是因為煤礦,那我們就一樣把這個敲打,然後敲擊這個動作,把它轉到我們在做到銀飾的這個動作上面,轉換成一種金工的美學。

[藝文工場 場長
吳界]
我們客家人,非常的有趣就是,他們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要送禮物的時候,他很常會送銀的製品給他們很重要的人,我們就先從這裡出發,包括過去內灣有開採礦產,所以我們就把這樣一個,過去的歷史,來和這個古早的故事,結合在一起,然後發展這個金工的品牌。

他們還將創意加入到餐點上,將桔醬、油蔥酥放入到西式的三明治裡,蹦出新滋味,擂茶冰沙和粢粑更用精緻的擺盤呈現不一樣的視覺饗宴。

[餐廳主廚
彭瑞李]
就是客家,客家的一些元素,然後它的擺盤是用,那個法式的那種,就是呈現很好,那個很美的樣子這樣子,吃起來,滿特別的感覺,然後也很驚艷說,欸,第一次吃到這樣的味道,然後可以在,就是客家桔醬結合豬肉這樣,然後可以呈現在三明治裡面,然後客人都會覺得,好驚豔的樣子。

吳界除了經營藝文工場外,也積極舉辦社區活動,也透過專長換宿,讓更多年輕人再度踏進鄉下,他希望自己就像一塊磁鐵,能吸引更多從事藝文工作的青年回鄉,讓他們有發揮空間,也幫助社區文化與老街有新的風貌展現。

採訪/撰稿 吳怡君
攝影/剪輯 戴志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