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的「慢城」運動近年來在世界各地掀起風潮,繼花蓮鳳林、嘉義大林之後,苗栗三義鄉、南庄鄉日前也雙雙通過國際慢城認證。慢城運動其實是對抗工業化、全球化而起,致力於小城鎮的永續發展,支持在地小農生產、保護傳統文化、維護生態環保。不少鄉鎮似乎都想獲得慢城認證,小小的台灣,現在就有四個慢城,還有些鄉鎮等著要申請。不過慢城一多,也不免有些啟人疑竇:成為受認證的慢城,到底是為了保有原本的樣貌,還是為了觀光發展?一起到苗栗看看。
百年歷史的南庄老郵局古色古香,此刻正逢門口櫻花盛開,頓時令人有置身日本的錯覺,吸引不少遊客拍照留念==ns==

老布店老闆攤開布匹剪裁,不管是想要買大人或小孩穿的花布和服,或是花布手提包,全能滿足遊客需求。

來,吃吃看我們涼糕、栗子地瓜,美女 來。

此起彼落的叫賣聲,來自小小的桂花巷,琳瑯滿目的商品應有盡有。

[遊客
陳佑庭]
南庄有一個老街啊,感覺南庄不錯吔,也吃得好,特別現在有櫻花,來看櫻花。

[中國遊客
鍾燕芬]
過來看櫻花還有老街啦,這裡當地的朋友介紹的,因為我們是從外面,廣州過來。有特色,比較沒有大城市那一種,有鄉村的味道,還可以。

鏡頭轉到三義鄉最負盛名的景點,舊山線勝興車站,不再有火車經過的小車站,保留了舊年代的記憶,成為觀光勝地。

[遊客
王裕宗]
火車站很,就很古色古香這樣,很像有一種,非常純樸的那種,那種感覺,跟我們美濃鄉下很像這樣子,因為我們美濃,美濃沒有火車站這樣,有一個龍騰斷橋可以來走一走,吃一下客家人的粄、粄條這樣,很好吃。

[中國遊客
楊健華]
因為天氣問題嘛,然後現在很那個煙雨朦朧的感覺,像仙境一樣,真的挺不錯。

[中國遊客
徐小明]
很舒服,很清涼啊,這裡,對啊,就感覺清新==ns==

雕刻師傅的巧手,賦予枯木新生命,成為生動自然的作品,三義木雕歷史悠久,如今在木雕街上,就聚集大概兩百多家木雕專賣店==ns==

被稱為木雕街的水美街,也能找到客家傳統米食小吃。

[客家傳統米食商店 員工
黃佳惠]
梅乾菜跟福菜、還有紫蘇梅,然後還有我們的麻糬跟米糕。這也就是我們三義的,算是特產,也算是比較小巧的,然後方便客人就是,可以買一整盒然後送給親戚朋友。

無論南庄鄉或三義鄉,都是這幾年,苗栗縣觀光發展相當蓬勃的鄉鎮,今年二月還同時通過義大利國際慢城認證,與花蓮鳳林鎮、嘉義大林鎮,並列台灣慢城。

[苗栗縣計畫處 處長
江和妹(客籍)]
未來我們苗栗,大概這兩個鄉鎮,會是我們苗栗的觀光的一個亮點,那我們希望說,未來我們在推的時候,我們可能初步我們會先把我們的慢城意象,先塑造出來,下一步我們是,要把我們的,兩個鄉鎮的慢城的品牌也做出來,譬如說,我們三義它是以,三義的那個舊山線鐵道文化,來做它的品牌,然後加上我們的木雕工藝,南庄的部分,我們是強調它的生態跟它的族群融合,我們南庄很大的特色是它有新住民、有賽夏、有泰雅,泰雅族、有我們客家人,四個族群的那個融合,那個會是我們的品牌的要主打的部分。

[南庄鄉 鄉長
賴盛為]
南庄除了它的山水漂亮以外呢,還有南庄有多族群的融合,這才是讓,讓這個,外國(慢城組織)來認同(的原因),我們南庄有,有三大族人,在這裡生活了兩百年,非常地融合、和諧,這才真的是,非常符合(慢城)它的核心的價值。

[三義鄉 鄉長
徐文達]
它(慢城)的精神就是說,這地方要符合這世界的一個,世界講的綠化,綠化,還有這個健康、還有這個,保存這個文化、發展觀光,還有帶動這地方上的人,大家很友善、很客氣、很和氣,公民的意識很強,這樣的地方呢,才能夠獲得這個,國際慢城的這個認證。

「慢城」到底是什麼?國際慢城組織訂有八大公約==CG==包括人口數不超過五萬,致力保護、維護自然環境,大力提倡推行永續發展的技術,培育在地文化、保護當地風俗習慣與文化資產,推行健康的飲食與生活方式,支持在地工藝與商業發展,熱情接待外來客人,鼓勵積極參與公共活動、培養公民意識等==CG==簡單來說,慢城運動,就是反全球化運動的延伸,兼顧保護自然與傳統文化,發展經濟、造就適合人居且永續發展的城市。

[聲音來源:
南華大學旅遊管理系 助教
許澤宇]
是它們(義大利)有感於這個,在全球化的這個快速變遷下呢,它們這些小城鎮、小鄉鎮呢,就人口流失、產業外移,所以勞動力下降,那生活型態也改變之後呢,當時它們(義大利)四個市長覺得說,有這樣的一個必要呢,要喚醒當地居民對自己居住城市的一個情感,那麼另外呢,也希望能夠,讓這個當地的老百姓呢,對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有自信、有自尊,那麼也能夠保存當地的一些特色,還有這個傳統產業,所以他們四個市長呢,就聯盟起來,就決定要去推動這樣的一個,慢城的一個運動。

[苗栗縣計畫處 處長
江和妹(客籍)]
對當地的文化的保存,對那個工藝的保存,傳統工藝的保存,還有我們的傳統廚藝美食,透過這個來做行銷包裝,其實慢城是另外一種的城市觀光的行銷啦,那我們是,那個最主要的前提是說我們不破壞當地的環境、當地的文化,甚至當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還有我們舊傳統文化的,文化或者是智慧的前提下,不破壞這個情況下,我們來,看怎麼樣去行銷包裝我們的,在地的美食、在地的文化、在地的傳統文化觀光,我們是這樣子希望用,透過這樣子的方式來吸引我們的,更多的觀光人潮,來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在苗栗縣政府大力推動之下,南庄、三義,不到一年時間就迅速通過國際慢城認證,但其實地方上的鄉親,對「慢城」的認知還是相當模糊。

[苗栗縣計畫處 處長
江和妹(客籍)]
這個慢城的發源地,那個義大利那邊,它那個奧維托,那一個城鎮,其實它很多民眾也並不了解說,他生活在慢城,那但是可以,這個觀念可以我們多加宣導,民眾就會慢慢知道,這個我們剛通過認證慢慢有後續這個宣導的工作,怎麼樣呼籲民眾一起來響應這個慢城運動,是我們還需要,還需要著墨的地方,但是推動起來應該是不會困難啦。

[南庄觀光產業協會 理事長
李運金]
一直以來南庄所有的業者,不管是民宿或餐廳這些店家,就都是客人快快來,買一買錢收一收了,飯吃一吃,趕快向(顧客)收錢離開,我就可以休息了,所以我就覺得通過慢城這個認證以後,要公部門應該要做一個教育,對這些所有的業者做一個教育,要讓大家慢慢知道什麼是慢活。

國際慢城指標包含七大面向、七十二項指標,其中一項原則,是反對大型跨國連鎖商店進入,不過三義鄉卻早有連鎖速食店在此設立,這樣沒有違背慢城精神嗎?

[苗栗縣計畫處 處長
江和妹(客籍)]
我們是盡量希望說,如果我們要做我們慢城特色的話,慢城的特色的推動,我們的意象的突顯的話是,最好是不要啦,但是並不排斥啦,沒有說完全說,不行,有這種速食店、連鎖店的存在,是沒有這樣子的限制的。

慢城運動獨特的生活哲學,意外為慢城發源地,義大利奧維托帶來觀光發展,但苗栗縣似乎是倒過來:申請慢城國際認證,是為了行銷觀光。

[三義鄉 鄉長
徐文達]
三義本來就是,台灣的觀光小城,所以觀光當然是我們很主要的部分,觀光做得好、地方大家生產就會有生意做,還有呢,我們這個遊客會進來,還有台灣的這個能見度,也會提高,所以這觀光發展對我們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這樣。

[南庄鄉 鄉長
賴盛為]
我們南庄,遊客就不嫌少,不會,不會嫌它來太多人啦,我們是嫌說,怕沒人來,這比較重要,現在就是說,這慢城的認證以後,我希望是,是來吸收外國的遊客,外國的背包客也好,或外國的團體也好,重點是這,這部分。

將藝術家小農釀造的松針醋,照比例調配,立刻完成一杯充滿視覺享受的飲品。

這是你的松針釀造醋飲。

這兩年在南庄辦農村小旅行的年輕人周亞璇,最近又和夥伴開了農創店,盼望用五感體驗來行銷台三線上的小農物產。不可否認,現在南庄、三義的觀光發展,已經相當蓬勃,加上通過國際慢城認證,地方政府盼望吸引更多國際觀光客,只是小小鄉鎮,是否容納得了更多觀光客?會不會影響到在地人的居住品質?他們有些擔憂。

[南庄農創店
周亞璇]
所以南庄其實有點像是兩極化的世界,就是一個當然是,就是在地的,在地的人,他們一定都還是過著很慢活的生活,就是他們一樣每天,阿婆一樣每天早上起床去洗衣服啊,然後一樣去種田等等,但是還有另外一面是,它還是慢慢地朝向觀光化,就是你可以看到南庄老街等等,就是,它其實是一個二元化的世界,所以,就是慢城這東西,其實我們會期待說,它把這兩者做一個好的平衡,就是而不是只是一味地朝向,喔 我有了慢城,然後就有了觀光,然後可以帶進更多的觀光客,那反而是一個,我覺得是比較會本末倒置一點,就是會比較擔心。

[南庄居民
林日瑋]
桂花巷(店家)越來越多,很擠,原本剛開始的時候很少,然後越來越多賣東西的,(那你自己不喜歡)?以前這邊也沒有(店家)。(喜歡)以前的南庄,(為什麼)?比較好啊,太多東西很麻煩,很吵,我家裡那邊全部都是人。我爸爸都會說,南庄有什麼好玩的,一直來。

[聲音來源:
南華大學旅遊管理系 助教
許澤宇]
對這一個所謂的縣市,縣市公所、縣市政府來講,能夠提出認證,那我想它其實是一個好的開始,不過可能要注意就是,它其實是一個承諾,而且它是一個開始,在人口流失的同時,產業流失的這個同時,這個行政單位能夠提出怎麼樣的一個承諾,能夠怎麼樣的資源的挹注,那我想這個,怎麼去建立一個幸福的城市。但是如果是急就章、希望在很短的時間,那也引進大量的一個觀光人口,我想對當地老百姓,其實有時候會是一種負面的衝擊,那譬如說我們常講的,這個觀光財進來的時候,其實有時候,不見得會進到當地人的口袋,那一些垃圾、交通的問題、治安的問題,其實都影響著這一個當地的這個老百姓。

源自義大利的慢城運動,致力於小城鎮的永續發展,更重要的精神與意義是:維持在地原有的生活面貌。如果一個所在,早就已經不是原本的樣貌,「慢城」這個稱號似乎有些名不副實;不過另一方面來看,這對在地民眾也不啻為一種提醒。只是恐怕更多人擔心的是,已經太「快」了的小鄉鎮,會不會因此又離原本的樣子,越來越遠?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戴志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