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商品名不副實,標示不實時有耳聞,而且這所謂「不實」的程度,越來越讓人驚訝。去年米粉含米量不足的事件引起不小風波,衛福部便研議米粉包裝新規定,七月一號正式實施,100%純米製作的才能稱為純米粉;含米量超過50%未達100%,叫調合米粉;含米量未達50%的產品不用標示含米量,不過只能寫炊粉、水粉或其它名稱。其實以往炊粉、水粉只是代表製作方式不同,和含米量根本無關。然而新政策實施不到一天,在業者反彈下,衛福部放寬標準,含米量不到一半的米粉,包裝上又可以寫米粉了,以「冠名」的方式。兩個多月以來,許多民眾仍然搞不清楚。早年米粉的確都是以純米製作,後來玉米澱粉進口,成本考量,漸漸成為米粉的主要成分。當然現在還是有業者,堅持只用米,以傳統方式製作米粉,從米粒變成米粉至少得經過18個步驟,經過這次事件,原本價格高、日漸被忽略的純米粉,現在是供不應求。
[消費者]
(炊粉跟米粉),(妳覺得它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炊粉跟米粉喔,就是。
[消費者]
有什麼不一樣,就是那個米的成分的多少比例,(那知道怎麼分嗎),欸,知道怎麼分嗎。
熟悉的米粉,變成炊粉,在米粉標示新規定七月一號正式實施以來,兩個多月了,還是有許多人分不清楚。
[賣場公關經理
何默真]
也會有消費者就會問說,欸 奇怪,叫做炊粉,炊粉到底是什麼,其實大部分消費者,對於它的米含量的這個定義的部分,不是很理解,可能需要做一點說明,類似說,你平常買的這個,你以前認識的這個米粉呢,現在它改成叫炊粉。
去年爆發了米粉無米事件,食藥署於是訂定了「市售米粉絲產品標示規定」,含米量100%的米粉才能標示為純米粉,超過50%未達100%,叫做調合米粉,含米量未達50%的產品,只能寫其他名稱,炊粉便是這種。若標示不實,可照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罰新台幣4萬到400萬元。
不過,新制度引起新竹米粉業者反彈,擔心百年「新竹米粉」品牌消失,連帶衝擊1年3、40億的外銷市場,於是北上立法院陳情。
[新竹市米粉同業公會 總幹事
蔡勝興
當我們在台灣,把這個名稱改掉了以後,那我們的名稱,就沒有名正言順的銷售到國外,半年我們就會慢慢的,退出國際市場。
不過衛福部並不管外銷部分,也就是說外銷仍可標示「新竹米粉」,而業者並不接受。
[新竹市米粉公會 常務理事
郭事晟]
現在衛福部說,欸 我不管你外銷市場,寫,一樣可以寫新竹米粉,但對於我們貿易商他會講說,唉唷,你們有兩套標準,在台灣寫新竹炊粉,在外銷市場寫新竹米粉,人家會存著一種懷疑的心態,再來業者的成本也提高,袋子要印成兩種。
於是新制度實施不到一天,衛福部政策竟然大轉彎。
[食藥署 副署長
姜郁美
我們同意,除了這個米粉的品名之外呢,在冠名的部分呢,也可以冠出來,但是它的字體,不可以大於品名。
舉例來說,某某牌調合米粉,可以在包裝上加註「新竹米粉」、「埔里米粉」等冠名,但品名必須比冠名大,而且含米量字體標示、至少要14級。
也就是說,含米量不到一半的米粉,現在也能寫米粉,但包裝上的炊粉、水粉等品名,得比米粉的字大,讓消費者很混淆。
[消費者]
以前都是想說,這樣子會比較傳統一點,就是米粉,然後就是買了就OK了,對啊,用炊粉好像有點混淆,就是搞不清楚。
[消費者]
可能直接把什麼,那個米的比例,占百分之多少,打在那個前面這樣,這樣最清楚。
[賣場公關經理
何默真]
那這個部分其實對消費者來說,是有知的權利的,就我們能夠透過它的品名的改變,讓民眾知道他今天買到是什麼東西,這個是最終的目的啦,那至於這個過渡期的適應,我覺得可能很快,因為其實看賣場現在,大部分進來都炊粉的部分,消費者接受度也是蠻高的。
因此賣場架上全是炊粉,也就是米含量都在一半以下。
[新竹市米粉公會 常務理事
郭事晟]
說真的,現在市場上的米粉來講,市占差不多20%的米含量占80%以上。
不過仔細看成分,除了米、玉米澱粉、水等,其實還加入許多添加物,而稱作炊粉也有問題,因為米粉主要分為兩種,一種叫炊粉、一種叫水粉,是因為製作方式不同而命名的,炊粉用蒸的,比較細,水粉用煮的,比較粗,現在卻把含米量不到一半的米粉稱為炊粉,更會造成誤解。
新竹南勢里,舊稱米粉寮,從清朝開始就做米粉了,全盛時期有一百多間工廠,一開始都是用純米下去做,後來才加入玉米澱粉。
[新竹市米粉公會 常務理事
郭事晟]
我是聽老一輩講,跟我們開始,台灣跟南非有建交的時候,南非,那政府那邊就積極推玉米澱粉,玉米粉,說,他們那邊大量生產是玉米澱粉,然後就引進來台灣,欸 結果,用加了之後,加了之後覺得,欸 發現口感方面不錯,而且可以降低成本。
於是米粉米含量越來越低,成本便宜的玉米澱粉比例越來越高,甚至超過了米,成為主要成分,像是苗栗尖山米粉街就有業者製造100%以玉米澱粉製作的水粉。
[尖山米粉業者
張沂祥]
因為你(水粉)是用煮的,它吃水的,水成分比較高,它晒的時間要比較長,所以說它不可以做太細,太細它泡水下去會爛掉,炊粉比較細,它用蒸的,它沒有吃水,所以說它比較細沒關係。
[尖山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張仁祥]
(以前)沒有空氣污染,河的石頭全都很乾淨,很乾淨就,風啊,西風,西北、東北都吹得到,吹得到就是,晒的米粉就比較好啊,就比較好吃啊,就比較Q。
頭份尖山最多曾有三十幾間米粉廠,現在只剩下兩間在做,繁榮景況已不復見。不過一開始他們也都是用純米去做,後來改用玉米澱粉,於是包裝也得從原本的米粉改為水粉。
[尖山米粉業者
張沂祥]
我們米粉做了幾十年了,一直,始終一貫就是這樣的寫法,現在突然要叫人改變,不過我們業者還是,政府這樣講,我們還是要跟著他改變啊。
後來政策改變,又可以把「尖山米粉」的字打印上去,但新的包裝袋已經印好,業者也沒打算要再改回米粉的名稱。
[尖山米粉業者
張沂祥]
因為本身我們做的,它的原料全部都是玉米粉比較多啦,我們就不用再改了,改了就將就改了,改了,反正,我們消費者都很健忘的啦,一陣子後,它什麼特級水粉、特級米粉,他們也是搞不清楚啦。
張沂祥其實也有做80%含米量的米粉,但因為客源實在太少,要預訂才有。
[尖山米粉業者
張沂祥]
客人他要買便宜的,我就要做這種,比較沒有米的給人家,客人要買貴的,像我還有做這種,做這種,這種(顏色)比較深,(顏色)比較深這種有,差不多80%米的米粉,這種價錢就貴一倍以上,就好比我這些賣40元來說,這種大約要賣100元,一斤,所以說,客人他沒辦法接受啊,一方面他也吃習慣這種的啦。
但張沂祥也說,現在越來越多人會來找真正用米製作的米粉,只是台灣現在要找到用純米製作米粉的工廠,五間不到,有的會用加工過的米穀粉來做,但同樣在新竹南勢,有一家從洗米、泡米、磨米漿開始,一直到最後的乾燥,仍然堅持以古法製作的廠家。
[新竹米粉業者
郭連進]
因為我們做純米的,這個粿糰一定要蒸三分熟,外熟,裡面還是要熱的溫度,這是我們的經驗啦,我剝給你看,很硬。
因為用純米製作,靠的是米糰本身的黏性,溫度控制很重要,太熱會太黏,溫度不夠,組織就會太鬆散。
[新竹米粉業者
郭連進]
像我們在做麻糬什麼,有沒有,它那個黏度有沒有,就是生的跟熟的下去揉,就是熟粄糰,有沒有,就是做一個熟粄糰就對了,熟粄糰,這個是生的粄這樣就對了,意思是這樣,(要靠它去黏就對了),對,靠它的黏性,米粉是靠它的這個黏性,不是說外來物的黏性。
攪拌均勻的米糰,接著就靠這台百年老機器壓成紮實米片,這個步驟可是關乎米粉的Q彈程度。
[新竹米粉業者
林美津]
掄米片給它紮實一點,因為你攪拌有空氣在,更紮實,米粉才會Q,才不會容易斷。
[新竹米粉業者
郭連進]
是沒有什麼獨家祕方,那個是,做米粉就不行,不行用獨家祕方啦,獨家祕方就有添加東西,哪有獨家祕方,我們是純粹,純粹就是照爺爺那傳下來的經驗,就是靠經驗、靠勞力啦這樣。
就連乾燥,在大家都改用烘乾機的現在,郭家還是要靠老天爺。
[新竹米粉業者
郭連進]
七分的風、三分的太陽,就靠這樣,所以它這個純米的東西,它是要靠太陽慢慢地這樣曬,風慢慢這樣吹,你純米的東西,你一用烘乾下去,整個都脆掉。
像這樣七、八月的大熱天,米粉最少還得晒八小時,郭連進說,下雨天大家忙著躲進屋內,只有他們趕著往外跑收米粉。從米粒變成米粉,至少要經過18個步驟,相當辛苦,但在其他業者機械化大量生產、加入其它非米的成分以降低成本時,郭家卻仍然堅持爺爺傳承下來的味道。
[新竹米粉業者
郭連進]
你怎樣苦也要撐啦,那時候最淡季的時候,我們根本沒有在外面賣嘛,就是自己自做自銷而已,就是在家裡這樣賣嘛。
傳統製作,無法大量生產,也就無法供應通路商,大家要買的都是有牌子、有廣告、甚至是相對便宜的米粉,郭家生意也就越來越差,但近幾年,消費者意識提高,再加上之前爆發的米粉無米事件,現在他們的米粉供不應求,不過沒辦法,客人只能耐心等,因為傳統製作,一天產量頂多三百斤。
[新竹米粉業者
郭連進]
你前一天晚上泡多少米,隔天做起來就是多少,你要我增加也是沒有,因為那步驟很麻煩啦。
[新竹米粉業者
郭春賢]
蒸出來的時候,就像米飯煮熟了一樣,一開始是白白的,等它慢慢的慢慢的冷掉的時候,變乾的時候,就有點像鍋巴了。偏黃色黃色,硬掉硬掉那種感覺。
米原本應該是什麼樣子,做出來的產品也會有相對的特性。
[新竹米粉業者
郭春賢]
米什麼顏色做出來就是什麼顏色啦,它比較沒有韌性,它韌性,
它有米的韌性是固定就是那樣子的,不可能韌性大太多,比較容易乾,煮不好煮啦,容易爛啦。
除了乾米粉,每天現做的溼米粉,也是許多新竹縣市麵店指定要用的。
[麵店老闆娘
王美慧]
像昨天也是客人都稱讚啊,他說,這家的米粉很好吃這樣子,說我們這家的跟別家的不一樣,因為我們都是用那個傳統的,手工、純米做的米粉,所以它特別好吃,(你有用過其他家的米粉嗎),以前用過,但是比較不習慣,傳統的、老一輩的他們都是講炊粉啦,來一碗炊粉麵,或是說炊粉,炊粉湯這樣。
新竹人一般以炊粉來稱米粉,郭家以前袋子上寫的就是新竹炊粉,現在反而得改成米粉,以免消費者以為他的米粉含米量不到一半。
[米粉業者
郭連進]
從前是炊粉,現在改掉了,就用這樣的改裝,我是沒有什麼改裝啦,可是我的東西就是很醜啦,隨便改一改,最重點我老婆說,米粉(包裝)很醜,可是裡面的東西好吃就好。
對自己的產品很有信心,幾十年的堅持,現在總算又得到肯定。
但畢竟純米米粉店家屈指可數、產品標示常常無法提供消費者足夠甚至是正確的資訊以供判讀、再加上政府執行魄力更是常常受到質疑,消費者要遇到名副其實的店家,大概只能碰運氣了。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陳靖維
- Sep 26 Fri 2014 17:28
403集-米粉什麼粉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