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由桃園地方青年發起的「老屋擦澡工」計畫,號召了志工一起幫忙清理、修繕老屋,如今已經是楊梅富岡老街上地方創生的重要基地。最近,又有鄉親釋出老屋空間,讓地方青年團隊再度登高一呼,邀請志工一起打開富岡老街區被塵封的老房子與故事。來看記者宋宇娥、蔡裕昌的報導。


 

 

富岡老屋擦澡工2.0,我們今天要整理的老屋是後面後街,以前的棺材店,棺材店的一個老房子,等一下大家幫忙的部分就是幫老屋洗澡。

 

志工們一一領了安全帽、手套,全副武裝,準備前往工作現場。

 

 

這棟位在桃園楊梅富岡老街後街的紅磚屋,閒置荒廢了30多年,在地青年創生團隊和屋主談好「以修代租」,號召志工一起來當「老屋擦澡工」,為老屋洗澡、整理、修繕,還給老屋亮麗樣貌。

富岡創生基地專案經理人 張博舜(右)

這間老屋其實是我們平常會導覽的雜貨店,黃媽媽的雜貨店,我們和他聊天的時候,他就講到在富岡的後街有以前的棺材店,是她公公的,不過荒廢差不多30多年沒人用、沒人住,她公公過世之後就荒廢了,不過我覺得這樣的老屋荒廢很可惜,他也願意讓年輕人來整理,以後有新的可能、新的發展。

老屋屋主 黃羅菊妹(右)

 

那就空著啊,那房子空著啊,(老屋)要整理,他說要做以前的灶頭,來看老古董,來看以前是怎樣的做法。

老屋擦澡工1.0發起人 傅佩芸(右)

其實對我們來說是一個肯定,因為在4年後我們可以再做這件事情,其實也是地方居民對我們很放心,那當然你要把自己的屋子提供出來給在地年輕人來做,尤其是老房子或是自己的家,那其實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難的事情。

 

荒廢多年的空間,整理起來可不簡單,志工們分工合作,拆下來的木板、廢料該搬到哪裡,或是哪裡該打掃的,全不放過。

老屋擦澡工 沈金美(右)

 

幫忙清這些垃圾,還有整理這些回收,要分類,分出垃圾還是可以回收的,那些雜七雜八的東西,

老屋擦澡工 謝昀芝(左)

覺得老屋很有味道,想要一起整理起來,可以一起來做其他的事情。

CG
節慶文化體驗
富岡旅行提案
青年進駐展店
田野訪談紀錄

其實老屋擦澡工計畫並不是第一次進行,4年前就曾經舉辦過,當時「被擦澡的老屋」,如今已然是富岡老街上,蘊含飽滿動能的創生基地,各種多元的可能都在這裡孵化==CG1==無論是配合節慶舉辦文化體驗,找來竹藝老師教親子遊客製作創意竹燈籠==CG2==或是培訓地方導覽員進行深度導覽小旅行,讓民眾了解富岡獨特的客家文化魅力==CG3==更有青年帶著手作竹製眼鏡品牌進駐展店,推廣自己的好手藝==G4==甚至是拍攝地方的紀錄片,捕捉記錄下地方國寶竹藝大師的身影、富岡新住民的心路歷程。

老屋擦澡工1.0發起人 傅佩芸(右)

因為我們辦了很多地方文史的活動、做導覽,然後做協力隊,去年的時候我們還成立了南桃客青交流協會,另外還有比較特別是我們在去年成立了公司,那在這幾年的變化,其實一年一年我們都逐漸的變得更強大,更好,那導覽團隊也從一般的5個人的為基礎,現在已經擴張到20個人的基礎了,那其實我們也可以跟知名旅行社來做合作,繼續往下,所以其實我非常感動這件事情,就是因為其實地方青年陸陸續續的開始聚集了,然後他們也開始對家鄉的事務開始關心了。

 

老屋成了富岡老街上的公共文化空間,青年在此聚集,一個拉一個,關心家鄉事務,凝聚地方力量,這些年,富岡確實起了些化學作用。

富岡鄉親 邱鴻春(左)

 

因為有這個創生基地來說,尤其是年輕人來主持,我們的博舜老師,當然我看他做一期兩期以後,我們也擔心年輕人能不能可以長期做下去,所以我找了婆婆媽媽一起來(參加)。

老屋擦澡工 涂孟溱(左)

 

有年輕人來帶領這些老人家,感覺自己又更年輕了,現在來這裡自由行的很多,富岡看起來就不會那麼寂靜沒落,很好喔。

老屋屋主 黃羅菊妹(右)

 

很喜歡看這復古味、以前的老屋,老店他們也很愛看。每禮拜很多人。有差啦,較有歷史感的老屋,才有人要來參觀。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20年參與擦澡工活動的青年志工,後來竟然被網羅成為基地的專案經理人,擔負起辦理活動的任務。

富岡創生基地專案經理人 張博舜(右)

2020年那時候我是被吸引來,老屋也可以這樣被人洗澡(整理),<卡>0204一開始也是跟著他們大家做,不過做著做著,他們就說,我可以變成領導者,領導者跟一般參與者不一樣的就是,要帶著大家怎麼做規畫,老屋怎樣發展,可以辦些什麼活動,要規畫什麼文化傳承的東西,就這樣開始的。

 

而擦澡工2.0計畫裡的主角--後街老屋,未來將會化身成為充滿在地氣味的新空間。

富岡創生基地專案經理人 張博舜(右)

 

第一個部分我們會興建一個以前的客家大灶,我們想做一個客家味道傳承體驗的空間,另外一個我們想做香氛的東西,把富岡的香味,不管是以前的老屋或者是什麼香樟的風味,可以留下來,做成沐浴乳或是擴香的東西,做出產品。

老屋擦澡工 謝昀芝(左)

雖然是富岡人,但是都在外面讀書,很少回來,也是因為富富小山岡這個地方,有放假,就會回來,有活動的時候,就想要參加,要整理新的老屋,我覺得可以有更好的地方,讓大家來做不一樣的事情,年輕人就會更喜歡回來富岡這個地方。

採訪/撰述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集結眾人力量,打開塵封已久的空間,一棟老屋活化之後,換後街老屋繼續接力重生。老屋擦澡工 不僅僅是擦亮老屋而已,更擦出家鄉的新未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