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0年代,由南韓政府與農協推動的「新村運動」,可以說是近代南韓農業發展的開始,現在正在推行的「歸農政策」則是讓農村永續發展的二部曲,南韓歸農政策的主角,是退休人力回鄉種田,而不是要求年輕人下鄉,這樣的好處是,退休者很務實、很穩定,反而維持著農村基本活力,我們來看看南韓政府如何教歸農者做農夫?有那些歸農故事?走到茶園,兩夫妻準備要採茶了。
李基成今年五十歲,他的茶園在慶尚南道河東郡的山上,居高臨下視野極佳!在韓國,除了極少數的專有名詞,很少人用中文方塊字,李基成一家很喜歡書法和國畫,家裡掛滿了字畫,茶園名字也很中國,他太太取了個名字叫「錦香茶園」。
[錦香茶園男主人
李基成]
我們在韓國算很出名的通訊公司上班,做了23年左右然後屆齡退休,之前我們也有準備過歸農的想法,我老婆之前先蓋好房子她有先做好歸農的準備,家裡人也陸續進來,但是我是在工作退休之後才進來的。
十四歲的李世榮是李基成的大兒子,今年剛升上國中,他和父母一起住在山上的傳統韓屋,雖然住在鄉下,李基成還是要求他學韓國傳統國樂,每週都要跑一趟幾十公里外的昌原市上課。
[李基成兒子
李世榮]
(韓國的國樂你學多久)?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4、5年左右,大概4年左右吧。
昌原是慶尚南道首府,是個都市,以前李基成一家人就住在昌原,決定歸農,搬到鄉下後,連小孩都愛上了鄉下的環境。
[李基成兒子
李世榮]
我在昌原過的日子,我小時候,我這些朋友不是跟他們很親近,我(搬)到這裡之後這裡的朋友關係都很好,(朋友對你們好嗎),是。
南韓和台灣一樣,都面臨農村人口結構高齡化問題,所謂的「歸農政策」,是為了鼓勵青壯人口回鄉,補充農村生產力,有點像農委會推動的「漂鳥計畫」==cg in==根據南韓農林水產部的一項統計,35歲以上的上班族,有64.1%,有歸農的想法或意願==cg out==
[南韓農林水產部農業政策組
組長 金仁中]
有關歸農政策,我們韓戰結束的,1955年到1963年出生很多人,這個世代我們稱做是戰後嬰兒潮,這一世代的人我們估計大概是712萬人。所以透過歸農,讓這些從事生產活動的優秀人才,到農村定居,然後從事農業。
李基成的太太,年輕時就很嚮往農村生活,而且想要種茶!在南韓的茶葉品種,主要還是以綠茶品系為主。
[錦香茶園男主人
李基成]
之前我老婆對茶葉一直非常有興趣,所以我們在選購茶葉的過程會去注意品質好的茶產地,在這種情形下準備我們的茶園生活。
[錦香茶園女主人
金美姬]
我本身,我的夢想是要踩在這個土地上,踩在這個地面的泥土,所以我不後悔歸農,而且我對想要歸農的人強力推薦,我自己本身找的非常滿足而且幸福,我很想強力給推薦大家歸農吧!
南韓把歸農者,大致分成三個類型==cg in==U型指的是農村出生,搬到都市,又回到原來的故鄉,這部分占42.6%;J型是農村出生、移居都市,但是歸農去到另一個農村,占32.6%,I型是都市人,搬到農村,占了23.8%==cg out==像李基成一家人,他們是所謂的I型,自從歸農以後,他們感受和都市生活截然不同的生命體驗。
[李基成兒子
李世榮]
就是空氣、水、朋友,而且周邊的動物,這些我覺得都很好。
河東郡的農業技術中心,正在開會討論,如何提供歸農者臨時住宿協助他們適應環境。在台灣的鄉鎮公所農業課,得負責大大小小農業事項,南韓則包括首爾市在內,各級政府都有一個單獨設立的農業技術中心,整合所有的農業問題。
[慶尚南道河東郡農業技術中心
主任 尹勝喆]
我們農業技術中心,是為了指導我們農民的一個機關,提供他們(歸農)教育,農民耕作農作物的話怎麼樣收穫非常好,提供他們一個教育的機關。
[國立慶尚大學農業生命科學院
院長 金鎮碩]
有不少城市的人感到鄉愁,依戀農業想做田園生活的夢愈來愈多,自然而然歸農增加的現象也愈來愈多了,那我們對農業歸農第一次的人, (因為)對農業的技術農業的政策,和農業情報的不足,所以政府對這些歸農者有特別教育,(也讓他們在農村裡安定生活,擔心他們不方便,所以支援他們的技術和資金,給他們教育),所以有這種政策。
為了讓,即便不了解農業的都市人也能歸農,南韓政府的農技中心提供完整的教育訓練,這間位在山上的木屋,就是為了歸農者所興建的房屋,連房子距離山頭多遠、電線怎麼拉、抽水機怎麼架設等等,都有鉅細靡遺的說明,也因此,南韓歸農者失敗率很低。
[慶尚南道河東郡農業技術中心
主任 尹勝喆]
歸農者來到這裡之後,幾乎沒有什麼失敗的,只有3%失敗,90%以上都是定居的都沒有問題,因為我們去年186戶來到這邊,今年來了47戶,因為我們這邊歸農很成功的關係,大家都會來這裡。
今年五十歲的鄭震原,他則是回歸故鄉的U型歸農,原本他在首爾有自己的物流事業,做生意失敗後,本來只是想回到河東郡家鄉休息,等過一陣子後東山再起,鄰居好意送了他一些雞打發時間,沒想到卻引起了他的興趣。
[歸農者
鄭震原]
我本來到這裡不是來當雞農,我本來是想來這裡1、2年休養以後,準備之後想回城市去,但是偶然機會下,我的鄰居給了30隻小雞,這是我養雞的開始。
從30隻雞養到現在,鄭震原已經有超過2萬隻!無論是在南韓或是台灣,多數人養雞都是關在雞舍,他養雞的方式很環保,是用自然放養的方式,這個也是農技中心教的。
[歸農者
鄭震原]
我(剛)做這個養雞的時候,因為我完全不知道這個行業的事前知識,我這個是根據農業技術中心畜產課的協助,或其他的機關,我需要資訊的時候就到地方政府詢問,他們也協助我們,這些方面也多少有些幫助。
雖然有點小小地失誤,不過六十歲的里長伯朴思文兩夫妻,玩音樂玩得很開心,這裡是在全羅北道完州郡,里長伯本來也是在大企業上班,五年前退休才歸農回鄉,他發現村庄老人太多、缺乏動力,去年積極參選,當選了里長。
[全羅北道完州郡參禮里
里長 朴思文]
這裡的新文化空間事業,是我進來之前已經有了,但是我沒有直接參與,但是在資料上大家都有準備策畫,然後我一直有參加這個會議,我覺得這樣子不行,我就盡力地參選,當了里長。
<這些草是外面來的。>
巡視村子口的小花園,這是朴思文爭取一千萬韓元經費做好的,有點像是台灣的農村再生計畫,利用空閒農地做綠美化,他還想要開餐廳,全部都用在地食材。
[全羅北道完州郡參禮里
里長 朴思文]
完工有農家的餐廳、咖啡,首先是這兩個,面前我們有李子樹大概240幾株,我們請人家來管理的,也有種植的部分,然後之前,我們去年額外做了漂亮的村落門口,我們做了一千萬的事業。
朴思文還向農林水產部爭取到28億韓圜的經費,這是全韓第一個社區透過住民參與,打造10年長期發展計畫,讓農村真正能夠永續發展,一個歸農者想要徹底改變農村風貌。
[全羅北道完州郡參禮里
里長 朴思文]
我們大概拿到了28億,其中5億買了地,然後剩下23億我們用來做硬體和軟體設備,這方面經費進去。
不只是鄉下的道州郡在推動歸農教育,這是在首爾市,台上的講師在解說農耕技巧,這樣的課程,首爾市農業技術中心每週都安排一次,讓首爾市民了解如何歸農。
[首爾市農業技術中心
所長 李漢虎]
我們歸農政策支援的內容,最近平均壽命是愈來愈高,想當第二人生歸農的人,在自己的現職退休之後,希望歸農的人增加,所以從2010年開始,我們首爾農業技術中心,幫助希望歸農歸村的市民加強技術農業的教育。
很多人在年輕時去到首爾謀生,在退休之後想要落葉歸根、歸農,像是五十五歲的全瑛權來自江原道,他想要回鄉種田。
[首爾歸農
全瑛權]
我是在高中教英文的老師,今年二月的時候我名譽退休,然後想回到我的家鄉江原道的江陵,我已經決心歸農,所以來到這裡學習歸農的教育。
[首爾市農業技術中心
所長 李漢虎]
首爾市民的話,每個人都可以參與,歸農創業,意志力非常強的人,我們嚴選出來之後實施教育,歸農地區是京畿道、江原道忠清道各地區,想去哪個地方依照個人意願來選地區。
一般來說,南韓歸農涉及到舉家遷徙,遇到的阻力也多半來自於家庭因素,像慶尚南道的錦香茶園,全家都想下鄉的案例,是幸福的歸農者。
[錦香茶園女主人
金美姬]
(你歸農已經達到目標了)?對,我已經達到了!(那是不是你找到好老公的關係)?當然囉,我能夠歸農是因為得到老公的大力支持,對老公真是非常感謝!
金美姬說完,兩夫妻一起採完茶葉,訴說著夫妻同心,其利斷金的道理!南韓目前大部分都是五十歲以上人口歸農,歸農政策也並未針對年輕人口著力,他們認為,務實地讓退休人力一代一代地回鄉接續生產力,不但事半功倍,更能維持農村基本活力。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陳靖維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