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過去了,韓筆鋒仍然繼續拍片、繼續開設影像班,參加過培訓的學員有160幾位,學員的紀錄片作品加起來也有100多部,雖然結訓後,專職做影像工作的並不多,但這些種子在各地札根,持續在自己的家園、在自己關心的議題上投注心力,讓韓筆鋒覺得再累都值得,而韓筆鋒也用影像當作主題,推動社區營造工作,未來,更要走出去,去到各個村莊播放紀錄片,讓更多人認識他的家鄉,台東。


 

 

火車在縱谷恣意奔馳,穿過田野、越過村莊,聽到花東鐵路要電氣化了,紀錄片導演韓筆鋒,趕緊抓起攝影機,留下這還沒有立起電線杆的鐵道影像

台東縣影音紀錄學會 理事長
韓筆鋒]
我就趕快,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從台東拍到花蓮,花蓮拍到台東,在車上也拍、車頭也拍、車尾也拍。

為了取不同角度的影像,還坐小飛機來追火車。

[台東縣影音紀錄學會 理事長
韓筆鋒]
它的速度一小時是150公里,我們的火車,差不多一小時是70、80(公里),所以說,我們從後面過去的話,一定會趕上它,很快就趕上它,你沒有辦法跟它平行,那個就是困難度了,只能夠抓那一瞬間。

民國90年退伍回到家鄉,至今已拍了22部的紀錄片,也蒐集許多老照片,為在地留下歷史見證

[台東縣影音紀錄學會 理事長
韓筆鋒]
客家人二次移民,從桃竹苗或是六堆那邊過來,當時的條件很不好,也沒辦法為他們記錄,所以我一回來的時候,就開始蒐集老照片,現在我老照片蒐集起來,台東到花蓮,加加起來也有一、兩千張。

為曾經在這塊土地奮鬥的人們留下紀錄,是韓筆鋒想做的事。

[台東縣影音紀錄學會 理事長
韓筆鋒]
老者已逝,東西都沒有留下來,所以說,我跟黃老師,黃學堂老師,也利用三年的時間,幫我們瑞和村寫一本村史。

14萬字,400多張的照片,都是瑞和村的在地故事。

[台東縣影音紀錄學會 理事長
韓筆鋒]
都是老百姓的生活,這個不是真正的所謂的官方史料,這個是民間的一些傳說、當代的傳說,讓自己的子孫也知道說,在地,你在這個地方生活,你懂你自己村莊的歷史。

做了10幾年的影像紀錄工作,有些景不見了,有些人也不在了。

[台東縣影音紀錄學會 理事長
韓筆鋒]
我說紀錄的東西不能等,你如果等了,可能第二天人就沒有了,我說,要及時的趕快拍,你有這種想法的時候,你就要趕快來做。

身為台東人,覺得自己有責任把東部的歷史文化留下來。

[台東縣影音紀錄學會 理事長
韓筆鋒]
北部、西部的媒體、電視台,如果說要來台東,真的很遠,來一次,差旅費也很多,你說要拍一天,那來回就一天啦。

老師已經就位了,馬上就要上課,所以說,就是很早來,每次都是如此的早來。

一個人力量有限,民國97年,韓筆鋒開始在台東開辦影像班。

[台東縣影音紀錄學會 理事長
韓筆鋒]
彭啟原老師、虞戡平老師,就鼓勵我說,你在東部,自己要訓練一批,就是說為了自己的社區、為了自己環境,自己來學錄影、來學做紀錄片。

[客委會 主委
李永得]
台東地區可以說,各方面的資源比較少,韓筆鋒韓導演,他本身有這個影像方面的專長,訓練了很多很多的影像的人才,這些影像其實對客家文化來講,我認為非常重要,因為我們一般人要了解別的族群的文化,或是說自己的文化要把它傳下去,影像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媒介。

我要講的其實是比較輕鬆的,但是它跟你的生活有關係,跟你的家族、跟你的歷史、跟你的土地都有關係的。

11年間辦了7屆,紀錄片導演彭啟原每每不遠千里,從台北到台東教學。

紀錄片經常就是,那個你訪問的受訪者,講得很精采的時候,我帶你去、我帶你去,拉了就跑了,你知道嗎。

[紀錄片導演
彭啟原]
你的思考有深度的時候,你就可以做到比較深,觀點會比較完整,所以我一開始我有感覺到說,我們東部因為沒經驗,不要讓這些年輕人歸零,什麼都沒有,都要重新摸索,趕快帶著他們思考。

7屆影像班,培訓了160幾位學員,學員的紀錄片作品也有100多部,不過大家各自有工作,真正專職從事紀錄片工作的並不多。

[台東縣影音紀錄學會 理事長
韓筆鋒]
不過他學到了這種東西,村子裡、自己的地方上,有發生什麼事情,他也會去錄影,他也會做記錄,默默的為自己地方上,記錄自己的歷史。

去年12月,台東縣影音紀錄學會成立,韓筆鋒擔任理事長,而他同時也是鹿野鄉瑞和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台鐵瑞和火車站的榮譽站長,醉心影像工作之外,也為自己的社區付出心力。

[台東縣影音紀錄學會 理事長
韓筆鋒]
要有一個展演的平台,要有一個對外的窗口這樣,然後這個火車站剛好就在馬路旁邊,停車也比較方便,然後人家客人進來,看看火車,順便了解我這邊還有一個影像紀錄中心。

把火車站和影音紀錄中心,結合在一起,用影像來做社區工作。

[台東縣影音紀錄學會 理事長
韓筆鋒]
那影像如何來營造社區,不是說叫所有的社區的居民都會照相,不是這個意思,是想說我們那邊弄一個點,然後發光發熱,讓大家都知道,瑞和社區有一個這種的地方,讓人家知道,喔,影像的東西就知道瑞和。

在外地生活了大半輩子,剛回到台東時,對自己的家鄉很是陌生,回鄉18年,韓筆鋒持續用影像寫歷史,也在過程中,重新找到自我,未來,他還要到各個鄉鎮去播放紀錄片,讓更多人,透過他的影像來認識台東。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