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專題裡,我們談到在客家重鎮桃園,有一間社福機構開設照顧失智症長輩的學堂,而在學堂裡其實還有一門相當特別的藝術輔療,透過不同媒材的摸索及創作主題,讓失智症長輩以及家屬,藉由主題故事分享,連結每次要創作的主題,盡量說出心中的回憶故事,不僅常能發掘長輩們意想不到的創作,有機會延緩他們症狀退化外,也療癒到每個人的心,跟著吳怡君和李明燈的鏡頭,一起去看看。


 

 

 

大家早安,早安,好開心今天早上,要跟大家一起來做這個,生命故事的創作。

 

這是一堂專業的志工培訓課程,主題是要帶領失智長輩以及家屬一同踏入藝術輔療的創作天地。

 

關於這個感情的故事的話,會讓你想到誰,那讓你感觸比較深的原因是什麼,那接著的話,如果說用一個顏色來代表他的話,你會想用什麼顏色。

 

公布主題後,指導老師請參與培訓的志工們,互相討論分享大家的經歷與故事。

 

我想到的是,我的媽媽,那個顏色的部分,我選那個,那是那個橘色,對對對對,橘色,就像我這個衣服一樣,然後代表著溫暖。

 

藝術輔療負責人 張紜昀(左)

這個,陪長輩去創作的時候,其實我們希望是,他可以把他生命過往的一些元素,是可以納到這個作品裡面,談話主要也是要引發長輩個人興趣,因為談的是他過去有,有印象有記憶的部分。

 

這是專業的藝術輔療培訓的課程,透過藝術與長輩互動,用創作帶領失智症長者轉換心情與得到自信,也能藉此延緩症狀退化。

 

樂作創益協會長者關懷部部長 羅雪華(右)

其實藝術創作最主要的是,要把他美好的心情引發出來,因為好的心情引發出來,會刺激他的多巴胺,刺激他的催產素,還有血清素這些 各方面的那些荷爾蒙,就是幸福的賀爾蒙把它引出來,那這個東西可以幫助他,提取他的長期記憶,那所以才會達到延緩的效果。

 

其實剛剛聽了滿多感動的故事,那我覺得這些的故事,我們如果把它塑造成一個火花,這個就是今天想要,就是帶大家,就是你與他之間的火花,然後我們來創作出來。

 

透過感動的故事分享後,接著大家要來創作「火花」這個主題。透過粉蠟筆這項媒材,再利用手指塗抹在紙上,創作過程更能達到療癒的效果。

 

藝術輔療負責人 張紜昀(左)

當我們用不同的媒材的時候,它其實可以觸動到我們內心層面,是不同的那個部分,像舉例像早上的粉,就是粉彩課,欸 就是用手去觸摸那種,粉彩的那些,就是觸摸然後再延展,跟我們可能拿彩色筆,去做創作的那種感覺是不同的,那其實就是說,在觸碰不同的媒材的時候,它可以對應到那個心理層面,勾出來的東西,是有不同的這樣。

 

除了創作課程,指導老師也會在培訓課程裡,指導如何與失智症長輩 互動及帶領課程的技巧重點==cgin==包含三大主題訓練,注意力訓練、五感訓練、情緒表達訓練==cgout==

 

它是不是有運用到,就是觸感,五感的那個感覺,觸摸,然後剛才大家是不是也有提到就是,關於就是,用了那個粉彩時候,有情感層面的帶出來,那我們在,就是帶領,就是長輩的過程當中的話,需要注意哪些東西,說話速度要慢,說話速度一樣要慢對不對,那剛才的時候,是不是大家很多時候,其實是不太會操作的,那我們需要做些什麼,引導,示範,示範,對,示範。

 

這些來參與培訓的志工們,會來參與其實都各有不同的目的與想法。

 

藝術輔療志工 盧玉芳(右)

國小時候很喜歡畫圖,不過,因為要升學,所以就沒有再繼續畫圖,所以說,我覺得這個部分,我還是喜歡,所以我就參加了藝輔小組,我覺得老師的教課,可以讓我學到,我們在分享的時候,會有一些情緒的感受出現,然後我覺得這個也是,我以後可以學習的地方,然後可以讓學員,他的情緒可以流動跟釋放。

藝術輔療志工 何玉瓊(右)

 

就覺得說,像這樣子的一個藝術輔療的過程當中,用藝術來陪伴,然後讓心情,可以再一次的,也許已經很久,沉積很久了,可是因為過程,你可以再一次的讓自己呢,更知道說,已經釋懷了,或者是說能夠再告訴自己,堅強自己一次。

 

藝術輔療志工 陳錦翅(右)

結果像今天的課程,我覺得像這樣子滑動那些材料,我覺得其實對自己真的是一種療癒,以前都不敢這樣子摸,這樣子碰,那以後也許跟老人,因為我們學堂有在做這一塊,其實可以陪伴他的時候,就會比較有概念。

 

記者 吳怡君

經過主題的討論,還有分享之後,老師就實際帶著學員來了解藝術輔療以外,其實也在藝術創作當中,這些學員可以了解新知識,也可以在心靈上獲得支持外,其實經過這些培訓課程,未來他們也可以加入到團隊裡,協助更多失智症的長輩以及家庭。

 

在這一次的創作當中,不管是從心型從兩個圈圈套一起,那個不分開的,包含到樹,其實這都是象徵著心心相印,生生不息,所以呢,人的生命當中,有這麼多的連結,其實在塗,在抹的過程當中,它是一個流動性的媒材,讓我覺得非常的舒壓,甚至於,我就心中就一直感謝,一直感謝我周邊所經過的人。

 

那我在創作的過程中,其實一直想到我的母親,那因為他已經過世六年了,但是今天又讓我再,想起,思念她的心情,我還是一樣,要非常感謝我的,我的母親,這這幅畫它就是,你看它我外層是用那個橘色的,她真的就像太陽一樣,一直照亮著我們,甚至到現在,我有時候 心情不好的時候,我還是會想到我母親之前,對我的支持跟鼓勵。

 

志工參與培訓課程後,還必須先擔任實習老師,自己企劃課程主題實際帶領長輩個案與家屬一同創作。

 

我們想要來聊一聊,在我們成長的過程裡面,幫助過你的貴人有哪些,印象最深刻的是誰,如果這個貴人,讓你想起來的時候,你會用什麼樣的形狀或顏色來代表他呢。

 

這節課的主題是我最想感謝的人,同樣在分組討論後,請每一位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

 

剛才呢,在分享這幾個議題的時候,他講說他感謝太太,而且是給100分,真的,真的,而且他用黃色,圓形來代表太太,聽了我都好感動。

 

藝輔認證實習生 李雅妍(左)

就是希望他們去回顧,在成長或生命階段不同的階段過程裡,想要感謝的人,那他們就會有很多的想法,很多的感觸,讓他們引起有一些畫面,就讓他們去,去開始進行課程的過程,他們會因為想到貴人,然後幫助他們的恩人,然後他就想到形狀,然後想到代表的顏色,然後想到曾經發生了一些很具體的事件,那所以可以很快的就創作出來。

 

現在就開始我們今天的,動手玩創意,我們的藝術創作囉。

 

課程有多元的媒材運用,讓長輩們每次參與藝術的創作時,充滿了新鮮感,也引發他們的興趣與好奇心。

 

藝輔認證實習生 李雅妍(左)

我們用這一套媒材,然後做拼貼,他們可以動手,然後視覺上又可以看到很繽紛,他們可以選擇他們代表的顏色,所以等於是這個觸覺啦,然後還有視覺啦,這些都可以運用的到,然後包括過程裡面,要做黏貼,他們自己操作自己選擇,我發現長輩都玩得好開心啊,而且很有成就感。

 

可以看見課程中每一位長輩身旁,都會有一位志工協助,但是以輔助及帶領的角度,希望是由長輩個案自行完成創作。

 

樂作創益協會長者關懷部部長 羅雪華(右)

那這個實習課程就是讓他們實際接觸長輩,他們一邊觀摩,一邊實際接觸長輩,一邊當學員去體會,所以他可以知道每一個角度,可能發生的問題,那麼學員上完課之後,他給我們的分享,就是說,他說有信心了。

 

藝術輔療志工 盧玉芳(右)

在引導的部分的話,要讓他我們要先示範,示範完之後,再讓他作畫,那如果像,比較像中度的伯伯有沒有,可能你可能引導的次數,就要再多一些,那我覺得,我覺得最主要的還是要等待啦,因為我們有時候太急,都覺得他不會,我們就幫他做了,其實不是,他們的功能是,他們有時候功能是很好的,所以我在陪伴長輩的過程中,我都是看到他們的能。

 

在藝術輔療創作課程中,也讓家屬看見長輩們原來仍擁有很好的創作能力。

 

個案長輩 陳奶奶(左)

我從小就喜歡畫圖,美術的養成教育,那這個底層越簡單越好,然後這個這些顏色都是暖色,那這個是冷色、冷色的(比較)少,然後因為我,主要的暖色才是主角,所以我把它畫(貼)成這個樣子。

 

個案長輩 李奶奶(左)

(那可以幫我們講說上面有什麼顏色嗎,為什麼這樣搭配,)我是因為下面太太多顏色了,所以上面一定要配上去,才有那個形象出來,(那為什麼特別選藍色),這是我本性喜歡的,我對藍色最深刻,我以前當小姐,第一件衣服就是藍色,洋裝。

 

個案家屬 李太太(右)

幸虧有這個課程,讓我整個就是,腦筋的空間有放鬆了,而且心靈上也得到一些支持,就是我覺得今天,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我完成不可能的任務,所以還好有這個課程,等於這個課程真的是救了我,然後也救了他,你看他這個,這個是我先生自己自己選的顏色跟圖案,然後,當然雖然說他身體不好,可是他也是很堅持他要的,所以我覺得學堂真的幫助我們,真的很多很多。

 

這天主題剛好是「我想感謝的人」,李爺爺更難得開口向太太說我愛你。

 

你來學堂有心情很好嗎?有,他,就是他是比較不說話的,你要說我愛你好嗎,我愛你。

 

藝術輔療課程與一般外面坊間的藝術課程不同的是,這裡講求創作而不是手作,更從中發展出許多家人間感動的小故事。

 

樂作創益協會長者關懷部部長 羅雪華(右)

在我們這邊,他們做出來的東西,就是每一個人都不一樣,而且很有他自己的特色,當他們請他們表達的時候,他們自己是很開心的。

 

藝術輔療負責人 張紜昀(左)

我覺得在每一次的那個藝輔的過程當中,家屬很感動的是,因為這些是在接觸,也是接觸美的東西,他就發現就是伯伯的眼睛,是有神,有那個亮點的,就是他,他透過就是這些的那個創作,就是雖然說他不太能說話,可是他透過創作來釋放他的那一些情感。

 

從藝術創作中看見長輩們的創作天分,只要不設限、給予他們時間,從示範與指導中慢慢帶領,每一位長輩其實都是藝術家,在這獲得更多自信,家屬感受到溫暖的力量同時也療癒照顧者的心靈。

 

採訪/撰述 吳怡君

攝影/剪輯 李明燈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