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歌仔戲,大家幾乎都會想到「明華園」,但現在明華園也跨足客家戲曲領域,以玄字團為主,成立「玄子客家戲劇團」。明華園的客家戲,就是將明華園的表演方式放入客家戲,加入更精采的武打動作,加快節奏,使劇情更加緊湊,他們希望年輕觀眾坐得住,能好好欣賞客家戲曲,不過,演員除了明華園現有的歌仔戲班底,也得向其他客家戲團借將。而從河洛歌仔戲轉戰客家戲曲的領域,可沒想像中簡單。

關公過五關斬六將,古城外,關公和曹操大將蔡陽人馬對峙,雙方一觸即發。

最後關公斬蔡陽,劉備、關公、張飛三兄弟終於在古城內再續前緣。這是明華園玄子客家戲劇團演出的戲碼,「千里金蘭情」,敘述三國時代,劉備和關公、張飛義結金蘭,同生死共患難,三人徐州戰敗失散後,關公一路過關斬將,兄弟重逢的忠義故事。

舞臺上紮實的武打戲
演員精湛的唱腔
專業優雅的身段,讓台下觀眾看得目不轉睛。

[觀眾]
我覺得非常精彩,雖然聽不懂他在講什麼,但是它有字幕給我們看,所以我覺得它演得滿好看的。因為小孩子也是對這個很有興趣,所以特別帶他們一起來看,大家一起分享戲劇的那種臨場感

[明華園玄子客家戲劇團
團長 陳勝發]
我們前陣子在南部演出,可以說場場觀眾都人山人海,他們說唉唷,原來客家戲這麼好看啊,所以他們就說,你們明華園有客家戲要早講啊,我說不是明華園有客家戲,因為明華園喜歡很多戲曲通通包羅在我們裡面。

「玄子客家戲劇團」,是明華園旗下的第一支客家團,也是南部第一個客家戲劇團,劇碼口白全部以客語為主,配樂、曲調加入新元素與明華園想法,讓客家戲變得活潑,企圖以精采的武打動作,和流暢的戲劇節奏,擺脫傳統客家大戲給人的感覺,

[明華園玄子客家戲劇團
團長 陳勝發]
他們(客家戲)的曲牌有點比較慢,比較慢就是說,懂的會看門道,不懂的,他覺得說太慢,所以我覺得說,明華園的劇碼在劇情方面會比較緊湊,所以我們把緊湊的劇情,拿到客家戲裡面演出,把他們傳統客家戲曲的節奏、曲調,稍微把它加快節奏一下。

[明華園玄子客家戲劇團
顧問 傅民雄]
明華園玄子客家團,他最好看的就是他的節奏,音樂節奏,和布景跟換的速度,和年輕人這些武打的場面,和一般的完全不一樣,所以很多人說,明華園在電視上看,感覺不出什麼東西,但是你在野台戲一演,給人的感觸,十分不一樣,很自然就會被他帶動進入戲劇裡面,受到感動,受到影響。

以唱河洛歌仔戲為主的明華園,為台灣傳統戲劇開啟一番新局面,讓人看到不同於傳統的歌仔戲面貌,但跨足客家大戲領域,需要克服的問題還真不少,平常在舞台上都是講河洛語的演員們,首先得面對的挑戰就是語言。三弟啊

資深歌仔戲演員,也是客家媳婦的周素蘭,在這齣戲裡挑大樑,飾演劉備,光是語言的轉換,就大大考驗她的「嘴上功夫」。

[演員
周素蘭]
困難是有啦,以前都是講閩南話,現在說客語,會有一點轉不過來,要慢慢學習。



原本客語不怎麼溜的張育誠,也特別苦練,希望用母語,在舞台上生動演出自己最愛的傳統戲劇。

[演員
張育誠]
要上台以前要想一下,等一下要講什麼,不然講得零零落落,講不出來,你不要說,你的客語別人聽不懂,(戲)演了就沒意思是不是,所以要轉換語言的時候,在後台要先想一下。

年僅十三歲的小演員陳靖萍,是團長的小女兒,不是客家人的她,直說還是演河洛歌仔戲簡單多了。

[演員
陳靖萍]
(你覺得要講客家話),(會不會比較困難),會,(為什麼),因為就是說,有的(客語)我沒有學到,本來學校有學(客語),但是學一學又丟掉了。

除了將河洛語轉換成客語之外,口白的韻腳也會因語言的發音不同,而需要再做調整。

[明華園玄子客家戲劇團
團長 陳勝發]
客家的語言有沒有,有時候(會)跟我們的押韻、口白不大一樣,這點不一樣,所以每一個劇本都需要事先大家對白,大家先講話,然後看哪一句話不對,哪一句話對,哪一句話應該是用北部的腔調,哪一句話應該是用南部的腔調,大家都講好了,然後在劇本上大家做個記號,再來排武打動作。



客家戲的唱腔和歌仔戲也大不相同,習慣演歌仔戲的演員們,全都要在唱功上好好下功夫。

[演員
周素蘭]
是客家戲曲,所以一定會運用到客家的戲曲,沒有全部都是用歌仔戲的,(所以你還要特別去練),對啊,沒練就不會啊,唱不出來。唱歌比較難,詞可以聽別人講可以慢慢背,那個音樂很少接觸,所以就比較困難。

為整齣戲劇營造氣氛的樂師,也因為聽不懂客語,得特別專注,好抓準演員的情緒,在適當的時間點演奏。

[樂師
何玉光]
音樂怎麼下,就是有劇本啊,就是大概都聽得懂啦,因為它(客語)跟國語有很多很像的地方,所以我們會聽他的語氣跟參考劇本、字幕那些,來判斷他們的情緒什麼時候到了,應該我們都很清楚。這沒問題。



雖然玄子客家戲劇團頂著明華園的光環登場,但一般客家傳統戲團面臨演出機會少、人才不足須借將演出的困境,玄子客家戲劇團也一樣沒少。像是這齣「千里金蘭情」裡頭的三大主角,其中飾演關公、張飛的演員都是向外借將。

[演員
林興松]
因為我平常在外台戲不曾演過(關公),是因為我們團裡面有這樣的角色,所以不會輪到我來演,所以來到這邊他剛好缺人,我就來這邊幫忙,他們外台戲是演河洛戲,客家人也是很少,所以他會去每一班找(人幫忙演),可以幫忙就來幫忙。

[演員
周俊宏]
最大的挑戰,我就是以前比較沒有演過這樣的角色,第一次演,算是第一次演,就是要大聲點,誇張一點,因為以前屬於演比較斯文的路線,沒有這麼粗獷。

[明華園玄子客家戲劇團
顧問 傅民雄]
陳勝發他的,就是想要把我們客家戲劇發揚光大,當然因為在南部,很難找到客家的演員,所以他必須要跟北部或者是其他的團互相協調,才可以把這整齣戲的精神表現出來。

不管是歌仔戲或是客家戲,正式演出前都需要花時間彩排,然而和河洛歌仔戲的演出機會相比,客家戲的彩排似乎不合成本效益。不過團長陳勝發卻認為這是一種新嘗試,能夠為傳統戲劇激盪出不同的火花。

[明華園玄子客家戲劇團
團長 陳勝發]
我個人的個性,我喜歡嘗試很多新的東西,新的劇碼、新的劇種,我說,說不一定有一天,客家戲跟閩南的歌仔戲可以同台演出,對不對,因為這樣演出的話會增加自己的樂趣,然後還有一個,最好是說大家在一起演出,不要分什麼客家人、什麼外省人,或是我們河洛人,大家都可以在一起演出。

[演員
周素蘭]
老闆他有這種心,我們也會想說鼎力去幫助他,讓客家的戲曲一直傳承下去,所以會盡力去學啦,不會說演兩次、三次就放棄,不會這樣,也是會很用心啦。

即便明知客家傳統戲曲市場不大,明華園玄子客家戲劇團仍毅然投入,只因從團長到演員都認為,傳統戲劇需要被保存、被傳承。

[演員
周素蘭]
希望客家文化可以一直傳承下去,像閩南戲劇一樣,如果大家有重視的話,很多年輕一輩想學習的話,我們都很歡迎,就可以繼續傳承。

[演員
張育誠]
現在有玄子客家戲劇團,我就想說來演,試試看,可以不可以把客家文化傳承起來嗎,不會到我們這代就斷掉了,以後就沒人要看,有人想看也沒人要演,沒意義了,所以還是要傳承下去,重點還是要傳承。

[明華園玄子客家戲劇團
團長 陳勝發]
我覺得說,每一個劇種都不要沒落,否則南管、北管、客家、河洛、閩南,每一個劇種,我希望說,大家都能夠多少的保存一點,萬一這個劇種不在了,等到我們老了,不在了,對下一代就沒有辦法交代了。

明華園玄子客家戲劇團,以本身河洛歌仔戲的功夫底子為基底,在客家戲中,順勢帶入歌仔戲的活潑新元素,讓河洛和客家傳統文化碰撞出新火花,要呈現六堆地區客家戲的獨特魅力。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洪炎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