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峰葡萄是台灣水果的代表品牌之一,而且據說連皮帶籽吃,更能吃出它特有的香味。八月初,全國夏季巨峰葡萄果品評鑑,來自台中新社的李明浚,擊敗全國各地的葡萄農,奪得冠軍。其實,李明浚種葡萄才五年,但他幾乎每次比賽都得獎,這是他第二次抱回全國巨峰葡萄果品評鑑的冠軍。李明浚之所以下定決心,要種出令人吃了還想再吃的葡萄,是因為忘不了小時候吃葡萄那種又香又甜的好滋味。目前對於農產品的行銷,李明浚說只有靠著不斷提升專業與生產技術、才能提高競爭力。

這一顆顆外皮黑得發紫,表皮又裹滿白色果粉的葡萄,每一顆都漂亮的像水晶般耀眼。這是今年全國夏季巨峰葡萄比賽的冠軍葡萄。



而冠軍得主就是他-今年43歲的李明浚。

[葡萄農
李明浚]
前一天太陽曬軟了,曬了會軟軟,經過一個晚上、水分重新吸收上去,整個葡萄會比較硬,香味會比較好。

趁著早上、太陽還沒有很烈之前,李明浚和太太吳佳惠忙著在葡萄園裡採收葡萄,因為他們夫妻倆知道、這時候採的葡萄是最香、最好吃的的。

[葡萄農
李明浚]
葡萄不是我們說好就好,要別人吃了說好,才是真的好,不是老王賣瓜、自賣自誇。參加比賽就是對自己的肯定,全台灣省這麼多人去比賽,你的品質到哪裡,你要去比賽才會知道。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
作物改良課長 張致盛]
像這樣好吃的葡萄、漂亮的葡萄,我們都建議消費者,買到以後不要用力洗,很簡單整串葡萄用清水沖一沖,連皮一起吃,你才能夠真正吃到巨峰葡萄的香味。
今年的冠軍葡萄,除了外觀漂亮、果粒大小均勻,酸甜度適中之外,最重要是吃完還會口齒留香,難怪可以獲得評審青睞,在106戶參賽葡萄中,脫穎而出。



走進這個兩分大的果園,空氣中瀰漫著葡萄香。這座位在台中縣新社鄉白毛台山區,海拔六百公尺高的葡萄園,就是冠軍葡萄的出產地。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
作物改良課長 張致盛]
我可以看得到李明浚他們夫妻很認真,你到他果園一看,每一串葡萄拿起來就是很標準,好像一個模子印出來的,40個就是40個,35個就是35個2700,做得很標準。

[李明浚的太太
吳佳惠]
他的個性就是,做什麼事情比較會要求完美啦,要做就會做到最好就是了,要做就做最好呀。他很努力,我就很感動,畢竟這是我們的事業。


看到這串很漂亮的葡萄,你的口水是不是流出來了呢?這黑黑的葡萄皮上包著白白的粉,這就是珍貴的果粉。

[葡萄農
李明浚]
果粉是天然的東西,天然的東西像是外銷日本,日本人要這個果粉,果粉擦乾淨喔,像這樣擦乾淨喔,像這樣擦乾淨喔,日本人不要。

這裡的每一串葡萄,都像這樣包覆著均勻的果粉。這位年輕農民驕傲的說,沒有農藥殘留的葡萄,才能長出這麼漂亮的果粉,果粉是葡萄安全且無農藥殘留的最佳證明。




剛採下來的新鮮葡萄,李明浚就直接往嘴裡送,因為懷念小時候吃葡萄那種又香又甜的好滋味,五年前,他開始種起葡萄。

[葡萄農
李明浚]
一開始我爸爸做的時候,這裡全都是葡萄園,以前吃的葡萄又香又甜,又硬又好吃,拿一串,那種心情就是,吃完了又怕沒有,但是吃了又很想吃,那個回憶,那個感覺一直在我心裡啦。

只是,當兒子下定決心要種葡萄時,做媽媽的卻是滿心憂愁。

[葡萄農
李明浚]
葡萄很多工,當初我要種的時候,我媽媽一直搖頭,因為我媽媽做到怕了,做到怕,她知道種葡萄很累。

[李明浚的媽媽
詹阿露]
希望就是他做得順利,有賺錢我們就可以了啦,不會餓肚子就好了啦,很怕他做不好。


在葡萄園工作看起來很浪漫,我們趕快來剪葡萄,剪葡萄不是普通的辛苦,才一下而已,我的脖子就痠得不得了。

看李明浚兩夫妻採收葡萄,似乎很輕鬆,三兩下一個個空箱子裡就裝滿葡萄了。但是,實際體驗一下在葡萄園工作的情形,我們才知道常常得這樣抬著頭工作,是多麼辛苦的一件事。



[葡萄農
李明浚]
因為颱風來了呀,颱風來了下雨趕快剪起來。

有時候,李明浚和老婆也得像這樣,穿著雨衣在葡萄園工作,遇到颱風天最讓他們傷腦筋,趕快搶收才不會損失慘重。

[葡萄農
李明浚]
到手的鴨子不能讓它飛了,颱風來如果風很大,葡萄會搖呀,搖有時候會碰撞,多少會影響到,下大雨葡萄會傷到,水傷、怕水傷。


有句話說「成功男人背後,一定有個偉大的女人」。這些年,老婆不但是李明浚最大的助手,也是他內心最大的支柱。

[葡萄農
李明浚]
我覺得她比我樂觀,怎麼說?常常我都會煩收成不好啦,她說不好重新來過就好了。


十年前,李明浚返回家鄉從事農業,一開始種的其實是高接梨。



這幾年台灣農產品價格越來越低、競爭越來越激烈,身為一個農民,只有靠著不斷提升自我專業與生產技術、才能提升農產品的素質、提高農產競爭力。

[葡萄農
李明浚]
台灣農產品這麼多對不對,你要如何去突出你自己,你要如何去創新、求變,你才有辦法在那麼多農產品中去突出你的東西。



為了保障消費者的健康與安全、同時提高市場競爭力,李明浚選擇利用ISO國際品質系統認證的方式,向消費者保證自家葡萄的品質。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
作物改良課長 張致盛]
一個成功的農民,我覺得就是說要有現代的觀念,把種農作物當作是一個事業在經營,一個事業包括什麼,包括他的生產部分、行銷部分,怎麼樣去提升品質、怎麼樣去管控。



對於葡萄品質的要求,這個今年的葡萄冠軍得主笑說自己很龜毛,對於農產品的推銷,他認為顧好品質是最重要的。

[葡萄農
李明浚]
吃到好吃他就一直打電話,老客戶還沒成熟他就一直打電話來問,一直問什麼時候採收。

為了確保送到消費者手中的,都是品質最好的葡萄,包裝前,他們倆夫妻總會細心的檢查葡萄,淘汰次極品。



很難想像地上這一籠看起來頗為漂亮的葡萄,居然是被淘汰的葡萄。

[葡萄農
李明浚]
消費者吃習慣好吃的葡萄,就是他嘴刁了,他嘴刁了,他就吃得出來,這葡萄好不好吃這樣,你如果盡量挑好吃的給消費者,他吃到好吃會誇獎你。

[李明浚的太太
吳佳惠]
盛產的時候,一天最多要出多少盒?一百多盒也曾呀,曾經出一百多盒,有時候一早起來做,做到沒有吃飯,做到晚上這樣,有時候要試吃葡萄,吃到舌頭麻掉,不知道在吃什麼東西。

[葡萄農
李明浚]
我的觀念是,你自己去說去宣傳,不如別人幫你宣傳,他吃到好吃,人就是這樣啦,吃到好吃他就會告訴人,會送人,會介紹人吃,他會跟他說葡萄很好吃,那個人吃到好吃又會再介紹人吃,像老鼠生子,越生越多。

因為葡萄好吃,訂葡萄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偶爾李明浚大哥還得充當送貨員,大哥說這整車滿滿的葡萄,全是公司同事訂的。

[李明浚的大哥
李明樹]
怎麼這麼多?以前有些師傅在市面上買到不好吃,我拿到工地給他們吃,大家吃到好吃,就託我買這樣,幾箱?十二箱。

看到兒子種的葡萄這麼受歡迎,李媽媽心裡感到很安慰。

[李明浚的媽媽
詹阿露]
現在做得不錯,我看得很開心,像他的葡萄,採收的時候都賣光光,人家都一直打電話來,妳看到,心情很好,我們也很希望他很賺錢這樣,我們做長輩的,也望子賺錢呀。

綠綠的葡萄藤下,這一串串黑得耀眼,卻又裹滿果粉的葡萄,全都是李明浚的心血結晶。他認為台灣農業要有希望,就必須不斷的創新求變。唯有走向精緻化路線,以高品質的農產品來打動消費者,才能爲本土農業開創新的出路。

採訪/撰稿 詹淑雲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