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萬巒五溝水這個客家庄,2009年依文化資產法登錄為聚落,這裡有天然湧泉濕地,物種豐富,湧泉水終年維持在24度。四年前開始,守護五溝水工作站會讓遊客坐在輪胎內胎上體驗天然漂漂河,藉此推廣生態。原本不是太多人知道,但幾個月前,一篇文章在網路上快速轉傳,吸引數萬人按讚,讓五溝水暴紅,詢問度大增,也使得工作站突然不知所措,擔心在地承載不了這麼多的遊客,因此目前已取消漂漂河的體驗活動,也希望民眾以預約方式前往。這次的暴紅,讓五溝水要提早面對發展觀光伴隨的難題──生態旅遊的界線,要劃在哪?
來自內埔安親班的小朋友們,帶著水槍、換洗衣物,滿心期待地參加這天的戶外教學,早上他們先跟著,五溝水守護工作站的導覽大哥哥,穿梭在巷弄裡,認識當地傳統聚落與伙房,接下來總算來到可以玩水的地點,正準備開心地跳下去。
[安親班老師
陳瑾茵]
在溪流裡面玩水、玩耍,那已經是,不太可能的事情,那竟然,在五溝水這個地方,還有,還有河流可以讓小朋友來玩水,可以從大自然中,享受大自然,自然的資源來遊戲的話,我覺得是很難得的一個機會。
等一下我們不可以把水槍拿下來,知不知道,知道,為什麼,因為會流走,還有呢,我剛剛講的啊!危害自然,因為我們來這邊,我們要體驗的是什麼,大自然,大自然。
五溝水濕地的漂漂河,幾個月來在網友推波助瀾下暴紅,考量避免對生態干擾太大,現在工作站暫時不讓遊客玩漂漂河,就連小朋友自己準備的水槍,也請他們收起來了。
[五溝水守護工作站 站員
林品軒]
我們都會希望就是大家來這邊不是玩水,而是把這邊當作一個戶外的教室,那我們來這邊是來體驗這邊的環境,學習怎麼樣友善地對待環境,這樣之後才,不管到哪裡去,都是,我們都用這種方式來去面對我們的環境。
平常少有機會接近大自然,小朋友們在水裡活蹦亂跳,一不小心還踩到了水草。遊客人數增加,這樣的事情難免一再發生,濕地裡的生態必定受影響。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助理研究員
邱郁文]
五溝水這個湧泉濕地它有,乾季跟旱季,然後乾季是屬於種子休眠,然後呢,雨季來的時候這個種子再發芽,但是人的擾動,會改變了它的一個,一個四季的律動,然後這個時候呢,產生空窗的時候,就是外來種入侵機會大的時候。
渠道裡的水生植物長得越來越茂密,綠油油的一片覆蓋住清澈的湧泉,當然在這一段水域要玩漂漂河也不容易,其實五溝水詢問度瞬間暴增,工作站也感到龐大壓力,儘管緊急發出聲明稿告訴民眾:五溝水是重要濕地,不是觀光勝地,但是FB粉絲專頁,還是不斷湧入預約玩漂漂河的詢問。
[五溝水守護工作站 站長
劉晉坤]
現在網路的時代就這樣,一下子就會,人說的暴紅,一下就,一下就很紅,很多人會寫稿,就是你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一下子有那麼多人來,當然你就會感覺說有一個壓力。
預約詢問訊息與電話接踵而來,工作站一開始都會一一回覆告知民眾,五溝水推廣生態旅遊,初衷並不是要讓大家來玩水,到後來實在有點應接不暇。尤其大家都想集中在假日到五溝水,龐大的遊客量,工作站也擔心,地方無法負荷。
[五溝水守護工作站 站長
劉晉坤]
有時候會有遊覽車,一來有可能四、五台遊覽車,那(來)四、五台遊覽車的時候,那就已經,你就感覺,村民就會感覺,超量的問題就會出來,就像我之前說的,就會有村民會反應說,人太多了,他會覺得說,很吵,有時候,因為客人的素質不一定,有些人來會拿麥克風在裡面就一直解說。
我們採訪的過程中,不時可見散客自行前來,還有人聽朋友推薦,就直接來工作站,打算預約。
[遊客
曾小姐]
因為我有在臉書上面看到人家有貼文,然後又有朋友來這邊玩過,他說,他的感覺就是很特別,然後跟一般,他們去遊玩的旅遊景點又不一樣,所以就很想要來了解,然後他們又要預約,不是隨便就能下水。
生態教育就是要做這個,漂漂河只是做一個其中的一個趣味性一個活動,所以,我們是希望說,大家來這邊不是單純只是來玩水,而是說,可以去要來了解環境,因為早期,像這樣的環境是隨處可見的,每個人家附近可能都有這樣的一個小河。
遊客開始對五溝水有興趣,工作站還不確定是否該高興,因為他們其實不希望遊客是為了玩水,才來到五溝水,更害怕珍貴的生態成為知名度增加的代價。
[五溝水守護工作站 專案經理
林品軒]
其實比較,我們比較擔心的是散客,譬如說他們就是沒有經過預約,就跑過來,那這樣的話,有些時候他們就會,也不是他們的問題,就像他們會不經意當中,可能就不小心翻攪到一些魚的卵,水草這一些的。
畫面提供 搞就一條線 四年前,五溝水守護工作站站長劉晉坤,就帶著兒少節目主持人,藉著玩有趣的漂漂河,認識濕地生態。這是工作站所期待能帶給遊客的生態旅遊,吸引大家親近大自然==ns==
[五溝水守護工作站 站長
劉晉坤]
在一開始,我們是希望說,做這個環境教育的時候,有一個有趣的東西,讓大家來感受,來讓你了解說,自然生態的環境裡面,就是這樣,就這麼珍貴,是藉由這樣讓你從上面漂下去,去看這個,整個這個生態環境。
如果民眾呼朋引伴來到五溝水只想玩水,工作站擔心,接下來的垃圾、吵鬧、破壞生態等問題會陸續衍生==ns==
勤奮的宋老師,每天都會到河邊割一袋空心菜,回去餵魚餵烏龜,從小這條溪流陪伴他長大,他說這裡的樣貌跟以前早就不同了。
[五溝水居民
宋敬書]
可能是初中的時候,像這麼熱的(天氣)會下來抓魚,翻開石頭抓蝦子,(現在)外來的魚,魚種,泰國鱧非常多,把蝦子、小大肚魚什麼都吃光光,變成要抓蝦子時,那石頭翻開,蝦子都沒有。
宋老師看到五溝水好不容易有多一點人進來了,他不僅非常歡迎,也期待地方會有發展。
[五溝水居民
宋敬書]
這水就這麼乾淨,當然歡迎大家來這裡玩水,對,人來有什麼關係,不容易,比較有人氣,是不是,比較熱鬧啊!看看晉坤(有沒有辦法),(讓這裡)有什麼發展嗎?
[五溝水岸圳道調查暨保存規劃 計畫主持人
溫仲良]
那大家對未來都有一些期待跟想像,所以你說,問大家說那要發展嗎,大家一定會說要啊!但問題是說現在來說發展的內容是什麼,就是說你要發展的想像,是來自於外界給你的那一套商業模式的那種,套套邏輯,硬套在一個,條件,其實是有另外一個優勢條件的地方,還是說你是站在地方優勢的條件去,把它呈現出來,做了一個更好的一個地方特色的一個發揮,我覺得問題還是出在這裡==ns==
人潮帶來錢潮,仍是許多人對「發展」的唯一想像,五溝水隔壁就有一個明顯案例。位在五溝村外不到兩公里,開車五分鐘就到達的萬金聖母聖殿,每到聖誕節前夕,熱鬧非凡,宛如一座不夜城。對一些五溝水鄉親來說,有為者亦若是,但也有鄉親不以為然。
[五溝水岸圳道調查暨保存規劃 計畫主持人
溫仲良]
每一次聖誕節都會湧入上萬的遊客,還有媒體的大肆報導,在這樣的情形下就變成說,隔壁村五溝水的居民,大家看得就會醋味很重,就醋味很重,就跟我說,那人家可以為什麼我們不行,但是我感覺說,五溝水條件跟萬金,它有另外一種很不同的一個優勢條件,所以我覺得這個東西,不是你可以這樣我們就不可以,不是這樣的意思,而是說,我們也可以有一個更好的發展方式,但是不見得要跟人家一樣去東施效顰。
[五溝村 村長
李月秋]
想要發展,以後我們可以來這裡賣什麼東西,做生意的話,當然他就希望,越多人來越好,假使說,他沒有想要做生意的老人家,不然就,沒有想要朝這方面來做的人,村民當然,他就不希望,他們太多人來,因為會打擾到我們村裡的,基本的生活的習慣這些。
以萬金的例子來看,原本只是地方居民的節慶活動,後來縣府的資源進來後,越來越有名氣,傳統信仰觀光化,帶來了生意,但也相對犧牲了生活甚至文化品質,這樣的「發展」方向,不見得是大家都想要的。
[五溝水守護工作站 站長
劉晉坤]
尤其像萬金村,整個晚上的車子都這樣來來去去,其實就已經對我們,本庄就這樣的影響了,不是等到我們是主角,今天我們是主角的時候,那我們就要遭受更大的一個衝擊。
[五溝水岸圳道調查暨保存規劃 計畫主持人
溫仲良]
我感覺,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是五溝水人對自己本身那種,就是未來發展那種條件的認知,其實已經有一定的基礎了,但是還沒有那麼明確,再加上隔壁萬金村那種商業化的一個,一個外在力量的導引之下,有時候其實大家還是會去把眼光放在那個地方。
有沒有看到那個地方,有停腳踏車,那代表有什麼呢!有人在,有人在,所以我們到這邊的時候要,我們到人家家要怎樣,安靜,要有禮貌知道嗎?
平常的五溝水悠閒自在,除了人氣粄條店老闆娘,到集貨所交香蕉的農民,小型代工廠裡的員工,還有頂著高溫送信的郵差各自忙碌著,步調緩慢的五溝水就是個舒適的住宅區,即使想要複製別人,恐怕也不容易。
[五溝水岸圳道調查暨保存規劃 計畫主持人
溫仲良]
你說你要它發展成商業區,說實在的,它就沒有這樣的條件,它商業機能就不強,所謂不強是包括第一,它不位在那種主要幹道的交通樞紐上,然後第二,它沒有明確的一些所謂的特產,它的特產其實是它那個文化的底蘊,跟它的生態的豐富,然後第三,那個它本來就不適合,就是像這樣一個優美的聚落保存區,本來就不適合大量遊客一次,一次活動的地方。
[五溝水居民
鍾學富]
(遊客)用很多種的想法進來玩,有些,他有些想法比較成熟的話,進來的話,他們要看的東西可能,對我們會有比較多的幫助。
不在環境裡面的東西,我們就順手把撿起來好不好,我們自己現在手上拿的飲料啊、冰啊!來,對,也都要把它們丟到裡面來。
目前工作站先將每日的遊客量,訂為一百位,透過持續的生物監測,了解五溝水的生物承載量,後續公民會議,再與村民討論出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規範,也許居民對五溝水未來的「錢」景,還是有寄望的,只是如何在發展觀光的同時,凸顯在地文化底蘊,避免犧牲脆弱的生態環境,這的確需要花時間,小心翼翼地掂量。
採訪/撰稿 吳詩禹
攝影 羅應展
剪輯 范群宏
- Aug 20 Thu 2015 18:29
450集-五溝水暴紅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