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甜點、果醬、飲料中都有藍莓,不過,這些大多是加工過的產品,在台灣,少有機會吃到新鮮的藍莓果子。藍莓原產於北美洲溫帶國家,在歐美是很受歡迎的保健食品,台灣其實在20多年前,就有農民引進種植,在新竹的雪霸山上,就有全台唯一的藍莓生產中心,每年七、八月是藍莓的產季,不過因為產期短、產量又相當稀少,市面上幾乎看不到,所以,要想吃到新鮮的台灣產藍莓,只能親自走一趟,而這新鮮小藍莓,價格也是相當高貴,一公斤就要價一千元。[休閒農場副場長
范啟敏]
哇 這個,好吃好吃
這上面很多顏色,有綠色、還有紅色、還有紫色,這個品種比較不一樣,這是生食的品種,所以我們摘的時候,看這上面,變成紫色就可以摘。

一顆顆紫色、紅色的果實,垂掛在枝條上,外型相當小巧可愛,這就是常被拿來做甜點的「藍莓」。

[休閒農場副場長
范啟敏]
在摘的時候,我們這樣輕輕的拉它,會下來就下來,不會下來的就還沒熟,這是判斷的標準,不過藍莓同一個品種的成熟時間,差不多就兩個禮拜而已。

范啟敏說,全世界藍莓品種約有兩百多種,而這一甲多的園子裡,就有11個品種。



野生藍莓原產於北美洲溫帶國家,生性喜愛乾旱嚴寒的岩石區,民國78年開始,農場從德國、日本紐西蘭等國家,引進種植,經過十幾年不斷的改良栽種,現在這裡可是全台灣唯一的小藍莓生產中心。

[休閒農場副場長
范啟敏]
最重要的就是因為它的土壤要偏酸性,這是第一個,第二就是它溫度要低一點,像這裡海拔1900(公尺)左右,所以這邊的溫度很適合它。品種不要一種而已,有的品種一種(的話)不會結果,所以可能要三、四種品種混在一起種,才可能讓它的結果率會比較多。要麻煩摘紫色的,我們這邊摘到紫色甜的不用錢,酸的一顆一百

早期在引進來的時候,基本上就是改良場的人員從國外引起來,目的就是怎麼樣,就是希望農夠給農民另外一個機會,但是那時候呢,基本上大家都是種這什麼,梨、水蜜桃、柿子啦,都很大,所以基本上這種小型的果實,大家不看在眼裡。

而且不知道台灣這種環境,小藍莓能不能種植成功,再加上初期成本很高,所以許多農民,也不敢冒然投資。

[休閒農場副場長
范啟敏]
引進來買苗的時候這比較貴,像這一株苗三十公分,差不多進口進來就要一千元,一千(元)台幣,一株就要一千(元)台幣。



除了分株,扦插也是另一種繁殖方法。







小藍莓富含花青素維他命、礦物質等營養素,抗氧化成分也高,對眼睛很有幫助,在歐美地區,是很受歡迎的養生食材。每年七、八月是小藍莓的產季,因為產期短、產量少,所以新鮮藍莓一公斤可以賣到一千元,不過小藍莓一採下來,放在冰箱,保存期限也只有十天而已,因此學農場經營的范啟敏,便開始研發各種藍莓產品,延長小藍莓的品味期限。

鮮紅色的冰棒、含有果粒的果汁、軟Q的果凍,還有吃起來綿密不膩口的藍莓慕絲等等,不僅顏色看起來相當吸引人,口感也是一級棒。

將新鮮藍莓放入瓶子,再加入糖、糯米醋,接著塞住瓶口、充分搖勻,靜置三個月後,等醋變成紫色,就變成好喝的藍莓醋。

一開始只是專事生產的農場。民國80幾年,開始轉型成為休閒農場,而第二代接班人范啟敏,也帶入一些新觀念,讓農場不單單只是農場。

[休閒農場副場長
范啟敏]
差不多民國81年的時候,就雪霸國家公園成立,那年開始就有客人來,都會問有關於住宿和用餐的資訊,當時就讓我們有這個想法,可能也可以轉型,當時政府也獎勵休閒產業,從那時開始,第一次就土法煉鋼,我們蓋一個房舍給客人住。後來就慢慢有自己的想法,把農場變成,像是英式農莊的感覺。

現在遊客來到農場,不僅可以愜意的享受悠閒,每年七、八月,還可以品嚐到鮮採藍莓的好滋味,來自溫帶國家的小藍莓,克服天候地理條件的限制,在新竹雪霸山區,也能結實纍纍。就像這座位在世外桃源的傳統農場,因為主人不怕艱辛,從一畝荒地開墾至今,一路堅持,也終能享受甜美的果實。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