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大家不太會將台南市和客家文化聯想在一起,台南市的客家人口也的確不多,只占6.5%,約五萬人。不過這幾年來,由於一些鄉親積極奔走、出錢出力,加上今年初,台南市客家文化會館落成啟用,讓客家文化的推廣有了新據點,之前客家人幾乎隱性的台南市,現在也開始接觸得到客家移民文化。帶大家到台南市,尋找客家身影。台南市,一直到19世紀末的三百多年,都是台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由於歷史淵源、政權更迭和自然條件優越,使得境內名勝古蹟特別多,因此有文化古都的美稱。包括一級古蹟7處,二級古蹟7處,三級古蹟36處,為全國之冠。

而在台南市,要找到跟客家有關的建築,就是位在西門路上,興建於清雍正年間的二級古蹟,三山國王廟。另外,還有這個在今年年初才落成啟用的,台南市客家文化會館。

[台南市客家文化協會
理事長 溫彩棠]
以前台南市的客家人,只有成立一個同鄉會而已,但是有了這個客家文化會館以後,我們的客家團體就改制為,台南市客家文化協會,所以說,跟以前同鄉會的屬性,已經有改變,因為客家團體開始積極地加強,文化的推廣。

就像原本只是偶爾練習的八音,有了客家文化會館,這個寬廣的空間之後,變成每個星期團練一次。

[台南市客家文化協會
總幹事 林作炎]
我們想利用社團的活動來帶動我們客家鄉親,大家來到會館,做為一個聯絡感情的地方。

事實上,台南市的客家人口比例相當少,只有五萬人,占6.5。而且早期為了融入當地生活,「客家」是個隱晦的辭彙。

[台南市客家文化協會
理事長 溫彩棠]
在客委會還沒成立之前,很多客家人,他不敢說他是客家人。客家委員會成立以後,我們的客家人感覺,身為客家人很光榮,所以漸漸地,像本會(台南市客家協會)來說,客家同鄉會員的人數逐漸增加。

台南市的客家族群,幾乎都是外來人口,因為地緣關係,以南部客家移民占多數。

[台南市客家文化協會
理事長 溫彩棠]
最早是美濃同鄉會(1976年),所以原始的同鄉是美濃來的,不過之後六堆的客家來很多,所以後來(同鄉會)改制,(1987年)為六堆客家同鄉會。之後很多客家人,從桃園、新竹、苗栗,還有東部的客家人也到南部來,所以變成旅南客家同鄉會(1994年)。

說到旅南同鄉會,就不能不提到這位重要的推手,陳松輝。陳松輝是高雄美濃人,30多年前為了事業,選擇在台南市打拚。

[台南市推土機業者
陳松輝]
剛出社會我因為因緣際會,從高雄來到台南,在(推土機)車界也做了很久,有個機會大家朋友集中起來,想到這種重機的,大家來聯盟來合作。

陳松輝回憶,早年在台南市,這個主要以福佬族群為主的環境做生意,不只語言得適應,鄉愁更是難以排解。

[台南市推土機業者
陳松輝]
我來到台南以後,也是舉目無親,就像去到美國一樣,周圍沒有一個認識的鄉親,有時自己工作下班後,會感覺到一種鄉愁,尤其讓我感覺最激烈的,就是在過節的時候,人家說的倍感思親,但是解除鄉愁沒有對象啊。

還好,當時台南市已經有客家同鄉會,陳松輝便積極參與會務。後來,還爭取擔任旅南同鄉會理事長,把聯絡客家鄉親的業務,辦得有聲有色。

[台南市推土機業者
陳松輝]
慢慢地鄉親介紹鄉親,大家集合起來,當然我們的團結,一定可以壯大我們的社團,這點從我們從一開始,三張桌子(人數)來成立,到我參加的時候五張桌子,到現在已經一、兩百張桌子。

把台南市的客家人找出來還不夠,接下來,陳松輝將會務擴展到推廣母語。

[台南市推土機業者
陳松輝]
我任內跟漢聲廣播電臺,跟他們簽合約,來推廣我們的客家語言,去做節目,我們同鄉會自己花錢去簽合約。

<妳這個關卡是做什麼,我鎖螺絲,鎖螺絲完呢,然後再手壓起來,應該很熟練了吧。>

在台南市,熱心支持推動客家文化的人,還有他,王新財。雖然管理工廠相當忙碌,但說到要幫忙客家同鄉會,王新財總是義不容辭。

[台南市電子工廠負責人
王新財]
我們做得到的話(就)出錢出力啦,出錢出力將我們客家鄉親凝聚,凝聚不是說說而已,叫大家來就會來,有時候當然要出錢,出錢啊,講坦白一點我出錢大家來吃一個飯,來坐坐,免不了都要花錢,我做得到的話就盡量去做。

<沒有問題我們再到下一關出去,要怎麼講說沒有問題,因為有這種電腦,電腦就跟日本連線,日本公司連線,它會看,看看有沒有問題,比如說現在顯示差不多有十種左右,可以的話它就寫OK。>

56歲的王新財,是屏東竹田人,25年前來到台南市,做為他創業的起點。

[台南市電子工廠負責人
王新財]
退伍的時候,在高雄日本公司上班,上班以後被派去德國,民國七十三年七十四年間回來,回來之後就想自己創業,創業就想到我們做的行業,在台南很適合,所以我就選擇在台南做貿易公司。

王新財說,之所以做貿易,主要是因為自己當初,並沒有什麼本錢。

[台南市電子工廠負責人
王新財]
因為我們從鄉下出來,完全不像(其他人)有背景、有財產,可以說白手起家,白手起家,白手起家唯一的辦法就是做貿易,因為做貿易不用很多本錢,所以就從做貿易開始。

從屏東北上打拚,王新財很努力,這幾年也把事業版圖,擴展到電子業和汽車零件製造,目前已經擁有兩間廠房,員工人數也從最早的一人公司,增加到現在200人。

[台南市電子工廠負責人
王新財]
我們做貿易沒有根,為了要有根,所以就自己投資做製造業,所以說製造業當然用的人就比較多,跟貿易不一樣。

身為客家人的王新財,很想拉拔客家人,只是在台南市,這樣的美意很難實現。

[台南市電子工廠負責人
王新財]
工廠的管理,當然我本人還是,客家人喜歡用客家子弟,但是問題在台南,要找到客家子弟很難。

而53歲的黃雪芳,10多年前從屏東內埔嫁到台南市。原本只是家庭主婦的她,因為外婆的一句話,便把傳承客家文化的擔子攬在肩上。

[台南市客家餐廳老闆娘
黃雪芳]
有一天我阿婆,跟我說客家的東西很好吃,意思就是要我在陌生的地方傳下去你知道嗎,當然我知道這是一種不歸路。

黃雪芳把賣客家菜說成不歸路,因為料理原本不是她的本行,更何況要在台南市,這個百家爭鳴的美食之都,建立自己的特色,談何容易。

[台南市客家餐廳老闆娘
黃雪芳]
客家菜想要在台南市立足,省省吧,福佬話是這樣講,省省吧。但是那個時候我是想說,你還沒吃到我的菜就給我這樣的評語,我就不服輸,客家人很堅毅,我就不服輸說我就做來給你看。

就是憑著不服輸的精神,黃雪芳的餐廳經過一年多,終於在台南市打響名號。

[台南市客家餐廳老闆娘
黃雪芳]
當時出來做的時候,我就有一種想法就是,我跟人家做的一定要一樣,我們客家人(菜色)的缺點,一個個要把它克服。(一般客家菜)太鹹、太油,那不可能在我餐廳裡面出現你知道嗎,我的菜,我的菜我是覺得說,我是覺得說,我在台南市不是做鄉下的菜,不是做給客家人吃,不是只煮給客家人吃,我的目的不是做給客家人吃而已,一定每個人都喜歡吃。

要讓客家菜,成為各個族群都能接受的料理,所以黃雪芳做了一些改良,像家鄉的特產花生豆腐,一般都是當冷盤食用,她則用煎的方式,迎合台南市民的口味。

[台南市客家餐廳老闆娘
黃雪芳]
我拿出來賣的時候沒人要吃啊,冷冷的沒人要吃,想到那麼好吃的東西為什麼沒人要吃。就將(豆腐)用煎的,煎了以後又加入自己改良的醬汁,淋下去,現在賣得很好。

十年來,黃雪芳的餐廳生意越來越好,也讓客家菜,得以在台南市占有一席之地。

[台南市客家餐廳老闆娘
黃雪芳]
他們(客人)給我的反應是說,我的菜比在客家庄吃的還好吃,又比在客家庄還親切。

各行各業的客家鄉親,憑藉著勤儉打拚的精神,努力工作、生活,也積極推廣客家事務,要讓大家看到,以福佬族群為主的台南市,客家移民文化的特色。

採訪/撰稿 羅弘昇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