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咖啡消費市場成長速度驚人,去年整體咖啡進口量,已經衝破2萬公噸,十年來大增1.6倍,而國內本土種植咖啡的面積也超過400公頃。台灣除了雲林古坑有120公頃外,在屏東縣也有200公頃,台東縣60公頃的種植面積。現在大家認識古坑咖啡,但對於起步較晚的屏東咖啡和台東咖啡,則是鮮少聽聞。這兩個區域的產量遠超過古坑,種植者自認品質絕對可以並駕齊驅,但知名度就是打不出來,究竟問題出在哪裡,又該如何成功打進市場。雲林古坑堪稱台灣咖啡的故鄉,目前種植咖啡面積達120公頃。透過口碑以及行銷,這幾年,咖啡已經成為當地的重要產業。因此無論平日或假日,常常吸引觀光客來此品嚐。而說到古坑咖啡,就不能不提到這個人,張萊恩。

[雲林古坑咖啡農
張萊恩]
日據時代,它就有大面積的種植(咖啡),那時候規模最大的地方,這個荷包山,面積多達到三百多公頃。我們國內沒有喝咖啡的習慣,消費習慣,所以它就漸漸沒落掉,當初因為小時在這邊,看到這種歷史的經過,所以想說應當可以把它,恢復咖啡的種植,然後像茶葉一樣由產地出發。

事實上,早在1884年光緒年間,英國人就曾經引入咖啡,在台北三峽試種,1931年左右,日本木村咖啡公司,更開始在嘉義種植咖啡。而詳細觀察世界各地,種植咖啡的環境,亞熱帶區,緯度在16到24度之間,必須有雨季與乾季分明的氣候,生長海拔高度在1800-3600英呎之間。主要生產區在墨西哥、牙買加、巴西的聖保羅等。赤道區域,緯度低於10度地帶,生長海拔高度在3600-6300英呎之間,不斷下雨整年開花,每年採收季分成雨季非雨季兩個。主要生產區在肯亞、哥倫比亞,以及衣索比亞等。和這些國家比起來,雖然台灣不是最適合的產區,但52歲的張萊恩,24年前開始大規模種植咖啡,在當時來說,還沒有人這樣做,所以他也被稱為是,台灣咖啡的先驅。因為個人多年的努力,還有地方政府的用心,古坑咖啡,幾乎就是台灣咖啡的代名詞。

[雲林古坑咖啡農
張萊恩]
台灣咖啡的知名度,慢慢的把它推展出來,後來又有一個咖啡節,咖啡節是在九二一之後,政府的一些行銷,才把古坑這個地方,咖啡的產業推向一個更高峰。

在古坑,有張萊恩等人延續咖啡的招牌。事實上,除了雲林縣,另外在嘉義縣 台南縣 屏東縣 台東縣 花蓮縣,也都找得到咖啡樹,而且總面積超過400公頃。

[屏東高樹咖啡農
徐叄富]
本來我年輕的時候,對喝咖啡很有興趣,以前我也不知道台灣有咖啡,我聽過古坑有咖啡,東山也有咖啡,我們屏東怎麼沒人種。

只因為興趣,徐叄富三年前開始種咖啡。但是隔行如隔山,因此起步時總是要多花點功夫。

[屏東高樹咖啡農
徐叄富]
我本身不是內行的,我會去看書,然後去上課,自己要研究,我年輕時是種田的,對農業多多少少在行,人家多講我就多聽。

就這樣三年來的成績,化成結實累累的咖啡樹。而地處北緯22度的屏東縣,氣候相當適合種植咖啡,目前已經有高達兩百公頃的面積,年產量更有15公噸,堪稱是國內最大宗。但是由於缺乏自己的品牌,所以還處於自產自銷的階段。

<這個(咖啡)像稻米一樣,它的漿如果沒灌飽的話,就會不實,就像稻米一樣,所以這段時期我們就要把握,它灌漿的時期,所以的營養分都要做好,它的果實才會飽滿。>

他是屏東咖啡生產者協會理事長,邱銘松。兩年前因為看到屏東咖啡農,都是自己苦心經營,因此組織一些會員成立協會,針對會員教育 訓練,還有產品商品化 行銷等方向努力。而早在十年前,邱銘松就已經開始種咖啡。

[屏東咖啡生產者協會
理事長 邱銘松]
我們農村的經濟一定要有變通,檳榔畢竟會沒落,不可能再像以前那麼好,再找一個東西可以代替,可以代替的東西,又可以種在檳榔樹下,(剛好咖啡很適合),對 對,因為這是半日照的。要重新學習,再慢慢地去觀察到研究,到製作成品的路很漫長。

種植咖啡的路漫長,是多數屏東縣咖啡農的寫照。因為起步時沒有農政單位輔導,只能自行摸索。就連銷路也是自己來。

[屏東咖啡生產者協會
理事長 邱銘松]
大部分自己有店面的,就在自己的面裡面賣,有朋友來買可以用零賣的,這也不是很長久的計畫,不是一個很好的計畫。

烘培出一粒粒咖啡,香氣早已充滿整個空間。縱使有先進的機器,屏東咖啡的名氣就是走不出去。一直這樣下去,似乎只是井底之蛙。因此在他們心中,多渴望公部門關愛的眼神。

[屏東咖啡生產者協會
理事長 邱銘松]
我們現在開始在用包裝,再申請自己的品牌之後,可能要用到政府的力量,用我們縣府的力量,有一個舞台給我們,屏東縣咖啡的生產者。

[屏東縣農業處
處長 林景和]
我們過去在跨年晚會也有辦,在台北也有辦,在高雄也有辦,這個屏東咖啡促銷活動。

屏東縣政府甚至把黑咖啡,納入黑鮪魚 黑珍珠的三黑政策,只是現在屏東咖啡農,大部分還是處於單打獨鬥的狀況,缺乏統一分級標準。

[屏東縣農業處
處長 林景和]
有統一的一個分級標準出來之後,我們找任何一個,可以推銷我們,屏東咖啡的一個機會,幫助我們的咖啡農。

[屏東高樹咖啡農
徐叄富]
大家不要太自私,大家要共同一條心,不要說誰的比較好,誰的比較不好,要用屏東的名字打出去。

雖然縣政府出現的力量比較晚,但只要和咖啡農,維持良好的合作管道,集思廣益,相信屏東咖啡的黎明指日可待。

<記者Stand>
除了屏東之外,其實在台東,七年前也開始種咖啡,現在的面積已經高達六十公頃,也為台東的農業注入新希望。

[台東咖啡產銷班
班長 王天福]
我們也是(種)荖葉起家的,可是後面我種七年以後,差不多五年的時間都沒有收成,血本無歸,不得不轉型,所以我就到處去觀摩別人怎麼做,利用這個網室的東西去利用,不要再花錢,所以剛好咖啡是半日照的東西,所以我選擇種咖啡。

利用北緯22度左右的環境,王天福七年前在台東,種植約三公頃的咖啡。

<(咖啡也要疏果),對,你太密變成營養不足,會很多那個空包,裡面沒有成形,所以要用鬆一點。>

別看他現在都是滿口咖啡經,剛開始要種的時候可是跌跌撞撞。尤其,「阿拉比卡」咖啡的栽植條件,較為嚴苛,需要海拔600,到2000公尺以上,但自己的果園只有海拔60公尺,光是先天條件就差人一截。

[台東咖啡產銷班
班長 王天福]
像東山 古坑去那邊,一方面消費,別人才會放一些技術,可是有的不會啊。我去古坑那邊看到他們的機器,要給他了解做的過程,他說不方便開放,就自己想辦法了啊。

處理咖啡豆的機器比較陽春,不是因為王天福喜歡復古風。

[台東咖啡產銷班
班長 王天福]
咖啡是很好管理 很好種,問題是在哪裡,怎麼去換現金啦,銷路的問題。

[台東咖啡農
彭茶妹]
目前就是銷路的問題是最困難的,東西種了就要有銷路。目前來說就是自產自銷,自己朋友啊親戚這些,慢慢地做。

沒有錯,目前台東縣六個咖啡產銷班,面臨的問題就是通路和品牌建立。不過說也奇怪,他們心裡似乎不太信任公部門。

[台東咖啡農
彭茶妹]
我們咖啡班也想說,政府可以輔導這些,把我們行銷方面,可以幫忙我們一些。可能沒那麼快,凡事還是靠我們自己來努力,比較好。

[台東咖啡產銷班
班長 王天福]
產銷班大家班員指望說,農會 縣府能補助我們什麼,輔導我們,我說這個不可能,路是要自己走 自己開啦,走好了有關單位自然而然會,認同這個東西,這個作物可以做,他就會支持我們 輔導我們。

[台東縣政府農務科
科長 羅文奇]
他們剛開始種(咖啡)的時候,他們是一個沒有組織的農戶,我們縣政府就是希望,他們能夠組織產銷班,組織起來,或者是他們趕快去參加有機驗證,因為你只要有組織起來,有參加驗證,我們就可以有一個依據,來做產銷方面的輔導,否則的話以前好像散戶一樣,沒有組織,我們政府也無從輔導起。

或許是公部門的慢半拍,讓咖啡農失去信心。不過就是因為現在農民,已經有些成績,所以在政策面也看到希望。

[台東縣政府農務科
科長 羅文奇]
東部永續發展綱要計畫裡面,有一個提升有機農業的產銷計畫,我們就把咖啡這個部分,納入這邊來 納入這個計畫來,可以補助他們這些產銷的設施。我們也會結合當地的文化,比如說在南迴線那邊,就是很多原住民的文化,結合他們的手工藝產品,我們可以把咖啡,結合他們的陶製品,他做陶杯跟咖啡一起包裝,然後來做整體的行銷,像這些方面我們都有考慮到。

雖然當初公部門沒有積極地協助,不過把台東 屏東咖啡,無法自創品牌,有效行銷的責任加諸在地方政府,似乎有失公允。在咖啡農已經有,一定種植水準的基礎上,同時結合相關單位的行銷策略,相輔相成,或許有一天,台灣咖啡也能晉升世界級行列。

採訪/撰稿 羅弘昇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