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台東市大巴六九部落的山上,有一座藥用植物園,三甲大的園子裡,種了100多種的藥用植物和野菜,而園主卻是一個不到三十歲的年輕客家女生,劉欣鳳。這座植物園區,原本只是劉欣鳳的父母,想要過退休生活的地方,因為十幾年沒有噴灑農藥,許多野菜都自然而然冒了出來,還越長越多。劉欣鳳多年前辭掉都市的工作,回歸田園,連換燈管、刷油漆等工作都自己來,打造出自己的夢想園地,也享受和客人的交流互動。偌大的餐廳,只見園主劉欣鳳來回穿梭,搬椅子 掃地,樣樣自己來,得趕在客人來之前,把外場搞定。
把一早從園子裡採回來的菜,用山泉水洗淨,這些可都是待會兒客人的桌上佳餚。這種口感非常棒,因為品種不一樣。
客人陸續到了,劉欣鳳趕緊把準備好的食材端出來。桌上擺滿一籃籃鮮綠的野菜,不過大多數的人,根本連看都沒看過,為了讓客人辨識,籃子上還貼心的夾上名牌。
一邊招呼客人,一邊還得維持秩序,因為要來這裡用餐,可是有許多規矩的。
吃飯前得先上課,因為這裡可是採自助式,讓客人DIY,而且全部用汆燙的方式來料理,最能吃出食材的原始風味,葉菜類燙個十下,麵和香菇得燙六十下才會熟。
[遊客
李運奎]
很棒,裡面很多教育的東西,吃飯,為人服務還能夠自己自助式的,還有它的風味,很好。
[遊客
張閏財]
有一些沒看過的那什麼叫什麼山莧啦,全部都沒看過的。(有沒有小時候有吃過後來沒有的),都沒有吃過。
[遊客
陳建國]
以前是只有駐足觀賞(風景)而已啦,沒有說很刻意去注意他的美食,今天是不錯,真的是有了解它這邊的那種高山植物,一些我們在平地從來沒有看過的一些養生餐。
瞧大夥兒都吃得津津有味,不過有的野菜帶有苦澀味,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
[遊客
胡美麗]
其實我自己有一些沒有吃到,因為我不敢吃。
像這個就是山苣,山苣它會苦苦的,然後人家又叫它蚵仔菜,紅色的 它是紅莧,這個是紅粉菜你要不要摸一下,我採一片葉子給你,啊你摸,你看你的手,是不是粉粉的,你的手紅紅的(真的欸),對 紅粉菜,它的維他命C很高喔。
客人桌上的野菜,全來自這個園子,但這雜草叢生的一片,你看得出來哪些是珍貴的野菜嗎?
[園主
劉欣鳳]
我們都是混合去種就是講求自然農法去做,所以你看它有看起來就是一片,然後你會不知道這個到底是不是菜,菜園到底在哪裡,像有的我的客人他們都不知道菜園到底在哪裡,除非我帶他們來說這個是,譬如說這個就可以吃,這是「豬母乳」,它又叫做馬齒莧。
看來毫不起眼的植物,竟然都是寶。劉欣鳳說,她沒有特別去種,但許多以前留存在土裡的籽,在翻土後,都會慢慢發芽,而這些菜,通常都長得相當好,因為它有天生的抵抗力跟免疫力。
[園主
劉欣鳳]
它叫魚腥草,魚腥草會這樣子有魚腥味,現在很多小黑蚊對不對,它有消炎的效果,你就這樣子擦擦擦擦擦擦,然後那個肌膚可以止癢。因為小黑蚊會很癢很多天,而且會腫腫的沒錯,對它非常有效。西洋蒲公英它是一個很棒的植物,(蒲公英可以吃喔),(我第一次知道),可以啊 它可以吃,一般人家都以為它是雜草。
園子裡到處充滿驚奇,劉欣鳳對園裡的植物如數家珍,不過學資管的她,一開始也是個外行農夫一竅不通。
[園主
劉欣鳳]
一開始不知道,是慢慢去接觸 慢慢去了解,然後看書就這樣,還有就是,來這邊用餐的客人會跟我分享,這我們以前是怎麼吃的,我阿婆都怎麼煮啊。以前本來不敢摸的,比如說不敢摸毛毛蟲或是抓青蛙,蟾蜍我還是不敢抓,青蛙我敢抓,然後到後來就慢慢去熟悉牠們,然後就發現牠們其實很可愛。
劉欣鳳說野菜和藥用植物,是這片土地的主人,自己則是它們的僕人,放棄都市生活回歸田園,70年次的劉欣鳳,用心打造自己的夢想園區,也為來這裡的朋友,圓了一個回歸自然的夢。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蔡裕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