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9944.JPG
我們看到,對於威爾斯的未來及語言文化的走向,S4C著力甚多,但這樣的重責大任,絕對不單是區區一個一百多人的電視台,就能單獨完成,接下來要帶大家進一步了解,在語言復甦的過程中,政府單位透過什麼方式,讓威爾斯語的使用人數,從2001年開始漸漸增加。根據2001年,威爾斯的普查資料顯示,雖然會說威爾斯語的人口比例大約只有總人口290萬的20﹪,也就是大約58萬人,(威爾斯語使用人口cg in)會使用威爾斯語,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5-16歲的學生族群,有41﹪會說威爾斯語,可見教育體系扮演關鍵角色,而這樣的成果都該歸功於,1988年通過的「教育重塑法案」(The Education Reform Act),規定學校一定要將威爾斯語納入必修課程。

<記者Stand>
記者現在所在的地方,是位於威爾斯西北部,Aberystwyth一間名為Sedra的小學,進到學校裡面我們不難發現,它的規模非常小,看到的部分差不多就是教室的全部,目前全校也只有19名學生,不過他們全時都是用威爾斯文上課,唯一的例外,就是上英文課的時候,誰能告訴我 威爾斯在哪裡。

[威爾斯小學
教師]
我們每天都有語文課,通常是三節威爾斯文課,兩節英文課,在我的班上,因為他們年紀比較小,所以他們在七歲之前,完全不會有英文課,這麼安排主要是因為,威爾斯文是一種拼音語言,所以對學生來說,先單純學習威爾斯文的讀寫,等到熟練之後,再去學英文,就會比較簡單。

這些小朋友們一定無法想像,像他們這樣稀鬆平常的,用威爾斯語在教室內交談,在一個半世紀前,威爾斯語飽受壓迫的時候,他們這麼做是要吃藤條的。

[S4C公共事務部經理
Tim Hartley]
19世紀時,若你在學校理,被人發現你講威爾斯語的話,老師會在你脖子上掛一個牌子,這個牌子你在威爾斯博物館裡還看得到,木製的牌子上會寫「Welsh Not」,也就是指「不准說威爾斯文」,如果你接下來,再聽到誰說威爾斯語的話,你就可以把牌子那下來,掛到那個人的脖子上,在那天要放學前,若誰的脖子上仍掛著,「不准說威爾斯文」的牌子,那個人就會被鞭打,所以當然那時候的人,會不敢說威爾斯文。

威爾斯語所受到的壓迫,在1960年代一連串的反動抗議活動後,逐漸解除。先是在1982年成立了威爾斯語電視台S4C,1988年通過語言重塑法案,到了1993年,威爾斯語的復興運動,又達到了另一波高潮。

[威爾斯語言局
政策法規部主任Gwyn Jones]
首先它成立了威爾斯語言局,這個具法律約束力的單位,而且它確立了威爾斯文和英文的平等地位,尤其是針對公機關在提供任何的服務時,不局限在威爾斯,提供服務的地方可能在英格蘭或是蘇格蘭,但只要他們提供服務的對象是威爾斯人,他們就必須平等看待這兩種語言。

透過法律的宣示,威爾斯語自此和英文具有同等的地位,兩者均被視做威爾斯的官方語言,同時也成功的解決了,威爾斯語的使用人口如同溜滑梯般,不斷下滑的問題。

[威爾斯語言局
政策法規部主任Gwyn Jones]
我們主要的目標就是要讓民眾,能有說威爾斯語的機會,而且這樣的機會,在他們的生活中越多越好,就是這麼簡單。

簡單定調,這就是威爾斯語言局的立場,讓所有想要使用威爾斯語的人在大多數的時間,大多數的地點,都能暢行無阻,先讓威爾斯語達到真正的生活化。

[卡地夫大學威爾斯語學院
教授 Dr Chriost]
我們可以發現,確實有些顯著的改變,比如說公眾對於威爾斯語的態度,讓威爾斯語開始出現在公共服務當中,現在人們會很自然的預期,在公共機構說威爾斯語同樣暢行無阻。

但光是止住下跌的趨勢當然還不夠,威爾斯語言局不斷力圖增加威爾斯語的使用人口,他們選擇的方式是從最根本、最原始的地方開始著手。

[威爾斯語言局
政策法規部主任Gwyn Jones]
我們透過政府,提供給孕婦的家庭訪視服務,來達成這項任務,我們知道哪些人是孕婦,這些都在家庭訪視的名單上,在威爾斯如果你懷孕的話,政府會提供你許多服務像是一些衛教資訊這類的,我們也是這當中的一部分,我們會去婦產科做簡報,問那些準父母有沒有想過,跟你的小孩說威爾語。一般來說,許多父母都「會」說威爾斯語問題在於他們願不願意說,就算父母都不會說威爾斯語,我們還是可以建議他們,讓孩子接受雙語教育,甚至是威爾斯語教育。

經過威爾斯語言局的努力,威爾斯語在生活化及年輕化都有斬獲,讓這個號稱有3000年歷史,全歐洲最古老的語言,在當下一樣具有高度的可使用性,而且讓民眾也樂於使用,但政府的多方努力,仍讓學者覺得有待加強之處。

[Aberystwyth大學
教授 Williams]
(您認為對於威爾斯語的保存 政府做得夠不夠?)不夠 當然不夠,在威爾斯有兩個根本的問題,其中一個是政策的規劃,另外一個就是經濟發展,我們這裡的年輕人都跑去卡地夫了,因為哪裡才有工作機會 才有錢賺。雖然他們到了卡地夫之後,會繼續說威爾斯語,但在卡地夫威爾斯語,無法成為主流語言,所以你確實有威爾斯語的空間,但那終究不是一個自然而普遍的現象。

除了點出問題,身兼威爾斯劇院主席的,Williams教授更進一步,以自己對文化領域,及威爾斯語復興運動,投入超過半世紀的經驗,針對威爾斯語的未來,提出了具體建議。

[Aberystwyth大學
教授 Williams]
在威爾斯南部,確實還有一些威爾斯人,但他們卻無法每天使用威爾斯語,所以不論何種語言,若想要壯大、維持正常的發展的話,一定要有他們自己的生活圈,一定要讓這群人的生活,有大量的時間及機會,使用該種語言。

一項為了討好所有人,所制定的政策,從一開始就註定不會成為一項好政策,同樣是有褒有貶,唯讀相較之下威爾斯有在1960年代,有語言復興反動抗爭,台灣在1988年出現還我母語運動,但接來威爾斯透過,一系列的完整法律制度,讓威爾斯語跟英語,成為具有平等地位的雙官方語言。台灣的語言平等法卻還躺在立法院,動都不動再看公共媒體的資源分配,(cg in)英國的BBC每年的經費,高達新台幣2500億元,平均每個國民分配到的額度將近34000元,S4C雖遜色不少,每年預算是60億元,每個威爾斯人「只」分配到2000元。但台灣呢?公共電視15億,客家電視4.4億,原住民電視3.6億,宏觀電視2.2億,整個公廣集團加一加,也只不過25.2億(cg out)平均每個國民,只分到一百元出頭他山之石 可否攻錯,若相關法令的制定持續牛步,資源分配最少又有數十倍以上的差異,無疑都是台灣的公共媒體,成長路上最艱困的阻礙。

採訪/撰稿 向盛言
攝影/剪輯 洪炎山 徐偉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