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西門町商圈,有一間老字號港式飲茶,餐廳保留懷舊的手推茶車,老闆鍾素梅是苗栗客家人,早期她是這間餐廳的出納,後來頂下餐廳成為老闆,雖然西門町經歷許多起起落落,但她仍然堅持要把道地的味道留在台灣。


 

客人來囉,量體溫囉,外賣兩個烤白菜,要什麼茶,有什麼茶,香片烏龍普洱鐵觀音。

老闆鍾素梅每天都會在餐廳坐鎮,熱情的招呼客人,有時候也會推著骨董級的手推茶車,和客人一一介紹他們的招牌港式茶點。

燒賣魚翅餃鳳爪排骨,鳳爪,有要點什麼菜嗎。


手推茶車上各式蒸籠冒著熱騰騰白煙,這間創立於1979年的港式茶餐廳,到今天已經有超過四十年的歷史,而手推茶車正是餐廳關鍵特色,各式港式點心放在茶車裡,就能讓客人一目了然所有菜色。

[老闆
鍾素梅]
就是用最傳統的方法,就是車子推出來賣,因為這些客人講的,我要打開來看我才知道我要吃什麼,你要用,現在外面全部都是用點餐的,  你跟他解釋裡面有什麼東西,未必每一個客人都可以了解,所以我就一直保持一定要走推車。

店裡總共有七台手推茶車,茶車裡有港式小點、肉類、青菜、甜點,菜色多變化,許多客人一吃成主顧。

[客人]
這一家從小吃到大,而且味道很道地也很實在的美食,而且我常常來,一個禮拜平均都來一兩次。

[客人]
這個是傳統的推車,台北市已經很少了,而且他的菜的味道始終保持原味,但是他會增加新的菜色,這個是我們常常來常常會有新的嘗試的原因。

[客人]
因為我這邊來差不多有超過40年了,第一次來我就滿喜歡這邊,因為菜色滿多的,總類又多又好吃,所以我就跟朋友聚餐我就滿喜歡來這邊的。 

客人眼中的老闆,大方又豪爽,在員工心中她更是待人親切,為員工著想的大家長,其實鍾素梅過去是這家餐廳的出納,因為前任老闆經營不善,她才自己頂下這間餐廳。

[老闆
鍾素梅]
中華路那邊有一個第一酒店,他們是做歌舞團的那個老闆,他經營這一家店,可是他經營這一家店,他等於交給別人在做,後來就是因為他投資了建築業做的不好,所以才會產生這些問題出來。

頂下餐廳後,她從出納學著做老闆,也從試著扛下每一項工作做起,過程辛苦可想而知。

[老闆
鍾素梅]
以前是做出納是沒又錯,後來你要出來管這些的話,或許你要經過一段的歷練,因為角度不一樣,做到很辛苦很辛苦,因為什麼都要自己來,因為等於是說,要去市場買菜什麼都要自己,真的做得很辛苦。

除了做到讓員工信服,她也經歷了西門町商圈的起起落落,2003年SARS的重創,更讓她記憶猶新。

[老闆
鍾素梅]
西門町起起落落,一陣一陣的像SARS的時候17年前,方圓兩公里因為就是在和平醫院,我們那時候這裡沒有客人,就只有這棟大樓的那個客人,就是住戶上來吃飯,因為他們也跑不出去,就有時候就兩桌三桌兩桌三桌。

經歷各種風雨飄搖,但餐廳仍撐了下來,除了是靠鍾老闆的經營手腕,最主要還是因為餐點品質這四十多年來都維持一定水準,特別是店內招牌蘿蔔糕和腐皮蝦捲,用料實在,吸引許多客人不斷再度光顧。

[師傅
潘福龍]
你的品質要顧好,像我們這個米漿都已經先把它磨過以後壓乾的,所以蘿蔔絲也是很重要,你蘿蔔一定要找比較扎實的,蘿蔔絲要放多一點,然後臘腸啦,香菇啦,蝦米呀,就是說不要偷工減料這是最重要的。

然而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卻讓她萌生想退休的念頭,但又不捨店裡的這些老員工,因此她決心能撐一天是一天。

[老闆
鍾素梅]
因為本來我就想說,我也70歲了應該要退休,是不是就算了,就不要做了,因為,壓力太大了,又沒有生意,我就跟員工開會員工就說如果沒有做的話,他們就沒有其他工作可以做了,我聽到心裡又很酸,我說不然再撐,撐一撐看看能撐多久,我就這樣再撐下來。

[師傅
潘福龍]
她對員工真的不錯,就是說,只要你肯做,年紀不是問題,只要你肯做,公司對你的待遇什麼都還不錯啦,這樣,其他的就是說,生意壞好她也不是說很計較,只要你待在這個公司用心的做,她都會把你留下來。

還是這個沒有改變,我櫃台40年來,41年就是這個櫃台,你沒有看到這麼舊了嗎。 

[相片提供 鍾素梅]
餐廳裡的一景一物都陪伴著鍾素梅度過這幾十年歲月,翻著舊相片,更讓她回憶起過往的點點滴滴。

[老闆
鍾素梅]
那時候櫃檯沒有收銀機,找錢就用這樣的你看,放這些零錢,這樣放在桌上去找人找錢,我在櫃檯的時候,這就40年前40年前,(那時候幾歲呢) ,那時候30歲,所以我今年70歲了。

復古的裝潢,懷舊的氣氛,隱身西門町大樓裡的老字號港式飲茶,更是許多在台的香港客,一解思鄉之愁的首選,而這家資深老店更要繼續將這好味道傳遞下去。

採訪/撰稿 吳怡君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