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疫情從1月開始爆發,至3月23日為止,防檢局統計全台已撲殺872場,444萬8千多隻家禽。隨著疫情趨緩,農委會開始推動復養計畫,但復養並不簡單,因為政府規定農民要經過6小時教育訓練、通過考試,還要將禽舍全部改為非開放式,許多農民都已六、七十歲,有沒有辦法通過考試不說,要花大筆經費改建禽舍,根本無力負擔,而且把水禽鴨鵝都關起來,真的就不會感染禽流感嗎?政府又無法保證,因此農民怨聲載道。
一群頭髮花白的的養禽業者,聚集在農會認真聽課。這波禽流感疫情趨緩,農民可以申請復養了,不過必須先參與六小時教育訓練,之後還要通過考試才算過關。
目前分類:417-468集(2015年) (211)
- Apr 02 Thu 2015 13:43
430集-鴨鵝復養難
- Apr 02 Thu 2015 13:41
430集-防疫怎麼防
農委會要求農民將來要改用非開放式飼養,但這項措施卻只能避免候鳥帶來可能的傳染源,其實禽流感傳染媒介很多,可能透過飼主、車輛、蟲蚊、小動物攜帶病源,因此要做好防疫,必須有完整的生物安全措施。也有農民提出,未來應該朝向低密度、不追求換肉率的飼養方式,此外,這次禽流感疫情中,防疫資訊不夠透明、通報機制太慢,也必須檢討改善。
嘹亮的啼叫聲、漂亮的體型,一隻隻雄糾糾氣昂昂的公雞,在雞舍裡來回走動,在這次禽流感疫情中,這間雞場並沒有受到感染,雲林雞農劉文佑認為,平時勤於清潔管理,就能降低感染風險。
- Apr 02 Thu 2015 13:40
430集-學做機器人
資源不足的偏鄉,招生不易,但如果是人才,依然有可能出頭天。國立大湖農工機械科今年有兩位學生劉育運和吳培志,在勞動部的國際技能競賽,機器人職類國手選拔賽中,擊敗了各校菁英,即將在八月代表台灣遠赴巴西,與各國高手一比高下,也保送就讀台科大。接下來的報導,我們先從偏鄉教育,來看國內技職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面,國際研究機構預估,今年全球單是服務型機器人產值,就超過250億美元。機器人號稱是台灣下一波的明星產業,從高職學生的產學合作,和產業界的積極研發,台灣未來的機器人產業發展方向又是什麼?
[大湖農工機械科 學生
- Apr 02 Thu 2015 13:38
430集-機器人MIT
在2011年德國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提出智慧型機器人帶動第四波工業革命概念,也就是所謂的工業4.0,事實上近年來機器人產業發展日進千里,例如醫療機器人,今年就有大量的商業化量產,在這一波機器人熱潮當中,台灣有製造業雄厚背景,有基本實力,不過,面對前有強國德、日,後有追兵中國大陸,MIT機器人有那些優勢呢?繼續來看。
協助下肢癱瘓者站起來的醫療機器人、利用磁導引的無人搬運機器人、甚至是取代人力的產業機器人,在電路板的生產線插件,工研院的智慧機器人實驗室裡,隱藏著各種新型態的應用機器人。
- Mar 26 Thu 2015 15:45
429集-既然農藥免不了
台灣食安問題連環爆,農藥殘留超標更是長久以來的問題。台灣核准使用的農藥有300多種,但不是每種農藥用在哪種農作物上,都有訂殘留容許量標準,沒標準就是不得檢出。隨著農藥使用「與時俱進」,有些農作物以前沒用的農藥,現在會用了。衛福部食藥署年初修正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增修訂247種農藥殘留容許量,增加一千多項農產品或食品農藥限量標準,違反將罰六萬到兩億罰鍰,四月正式實施,不過此舉被質疑是變相放寬標準,從原本不得檢出,改為可少量殘留,未來即便檢驗合格,恐怕也是讓民眾吃進越來越多的毒。修正標準到底合不合理?我們購買蔬果回家,又該怎麼清洗才能去除農藥呢?來看我們的報導。
最外面的那幾片,因為包在外面,那幾片要拿掉,對,一般我外面這樣青青的那兩、三片,我不敢吃,大多都丟掉==ns==
- Mar 26 Thu 2015 15:44
429集-至少不要亂用藥
台灣氣候高溫多雨,農作物病蟲害多,加上土地密集利用,單位面積農藥使用量高出許多歐美國家,102年台灣每公頃耕地農藥用量平均12.04公斤,台灣人平均每人每年大約分到1.5公斤農藥使用量,雖然並非直接吃下肚,但可能經由食物鏈影響健康。與其檢驗農產品農藥殘留量,不如前端先做好農藥管理。防檢局去年底修正農藥管理法,未來業者販售農藥,須載明買方賣方、農藥名稱、數量、使用範圍,建置完整的農藥流向管理,不過業者反彈聲不小,認為要抓偽劣藥,應該往上游執行,而不是針對銷售端。而這項政策如何落實執行,也是一項挑戰。
農產品農藥殘留,民眾吃得不安心,究竟哪些農藥使用最多,農委會防檢局統計,民國102年,國內前十大農藥使用排行榜,第一名是嘉磷賽,也就是俗稱「年年春」的除草劑,可以快速去除雜草,占台灣農藥總使用量的15%,第二名的鋅錳乃浦,是一種廣效殺菌劑,主要使用在各種葉菜類蔬菜和果樹。排名第三的達馬松,是有機磷成分,主要用在蔬菜上,可以殺死小型昆蟲和蛾類,但防檢局公告,明年起將全面禁用達馬松,而102年農藥,使用總數為9222公噸,竟然比前一年多出一千多公噸==ns==
- Mar 26 Thu 2015 15:37
429集-藝術節回「桃」看
要辦一個為期25天、集結音樂、舞蹈、戲劇、攝影等各個領域,進行18場演出、14場互動工作坊、還有裝置藝術、聯展等等的藝術節,要是官方來辦,動輒就要上百甚至上千萬經費,但一群桃園的年輕人,靠自己做到了。因為看不到桃園的藝文活力,桃園的藝文人,在自己家鄉沒有發揮空間,因此他們在臉書上成立「桃園藝文陣線」,短短一禮拜就有四百多人加入,透過分享、討論,串聯起來,想做的事越來越多、能量也越集越大,最後決定自己來辦一個屬於桃園的藝術節,就取名叫「回桃看藝術節」,靠著民間募資、熱心志工幫忙、甚至連創作人都無償演出、布展,只因為他們有著相同的信念,他們想回家、想讓桃園不一樣。
你知道誰是天下第一嗎,我不知道,我知道,喔,跟我來,好 跟你來,你知道誰是天下第一嗎,跟我來,我知道。
- Mar 26 Thu 2015 15:33
429集-喜恩的婚紗攝影
台灣的婚紗攝影產業起步早,從民國70年代,攝影、禮服、美容美髮各自獨立,到後來為了讓消費者更便利,變成一條龍的服務,在許多縣市形成「婚紗街」的特殊景象。這項台灣蓬勃發展的產業,市場產值有近70億,而在競爭環境下,也激發許多創意,攝影風格百花齊放。像是桃園楊梅的客家子弟,喜恩,他拍的婚紗照,陸續得到國際大小比賽共37個獎項,善用週遭環境配合閃光燈,運用光線構圖,還獲得國際專業婚禮協會2014年光線類冠軍。對喜恩來說,婚紗照不只是當下的紀念,他希望能夠成為客戶的傳家寶。
結婚是人生大事,當然要拍照留念,不過台灣人大概是最重視婚紗照的了,也因此發展出蓬勃的產業。根據經濟部調查,台灣十對新人,有九對會拍婚紗照,平均花費達5萬5279元。
- Mar 19 Thu 2015 18:06
428集-迷失的不只小熊
台中地景藝術節,在三月底即將結束展期,它是民間自辦的活動,奇特的是,沒有廣告預算,也沒有什麼名人幫它站台,但是一個多月來,靠著社群網站傳播,數以萬計的民眾,跑到台中南屯圍看這隻坐在田中央的小熊!其實小熊去年現身過,為了抗議桃園航空城這件史上最大徵收案,去年曾在桃園地景藝術節,和官方版的月兔PK人氣,現在來到台中,告訴民眾台中面臨的市地重劃與不當徵收,接下來,四月還要去苗栗。這三層樓高的大玩偶,叫「迷失小熊」,它的這段旅程似乎也告訴我們,迷失的,不只是小熊。
這裡是台中市區最後一塊農地,小熊就坐在田中央,看著前面的農田,不過,說它是小熊,還真不小,它足足有三層樓高,反倒是圍在旁邊的人,顯得渺小多了==ns==
- Mar 19 Thu 2015 17:42
428集-美術班的在地誌
竹東有什麼人文歷史、有什麼好吃好玩的點,竹東國中的學生可是專家。起先學生們做了一張A4導覽地圖,廣受好評,後來美術班的同學,策畫了一本小冊子「逐步東行」,從企畫、採訪、攝影、編輯、和排版等等,全都由學生主導和執行,更發揮他們的專長,加入生動的插畫,讓這本小雜誌增添活潑氣氛。踏遍家鄉的每寸土地,也重新認識自己生長的地方,學生們希望大家跟著他們的腳步,漫遊竹東,發現竹東的美好。
上上下下跑,一筆一畫仔細描繪,竹東國中美術班的學生,正跟著「讓階梯快樂計畫」的團隊,彩繪學校階梯。
- Mar 19 Thu 2015 17:28
428集-不一樣的髮型教室
讓十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來到家中,供吃住還教技藝,應該不是一般人會做的事吧?新竹一名髮型設計師蕭振年,三年多前參與幫助新竹弱勢家庭孩子的一個計畫,原本只是要傳授技藝,後來十位放棄升學的15歲孩子,像是住進寄養家庭般,住進了蕭振年家中,就像是從前的師徒關係,包含生活、禮儀、品德、技藝等,都要訓練。三年多後,不僅十人全數通過丙級美髮技術士鑑定,如今多數都已經是設計師。原本對未來沒有憧憬的孩子,一個個脫胎換骨,找到人生方向。蕭振年這瘋狂的舉動,使得自己背負極大壓力,甚至因此而生病,但他卻無怨無悔,還說要繼續做下去。一起認識這位蕭爸爸。
現在呢,師父教你們一些比較特殊的,新的武器,跟一般在外面剪頭髮不一樣,那容易成型,也容易達到我們要的效果==ns==
- Mar 19 Thu 2015 17:22
428集-馬兒教我的事
馬術運動在台灣推廣多年,但一般人印象中總認為這是一項貴族運動,不容易推廣。國內知名馬術教練葉繡華,從九歲就開始騎馬,因為愛馬,還到德國PSI馬術組織當學徒,從最基本的打掃馬廄、照料馬隻做起。她拿過大大小小國內外獎項,2014年韓國仁川亞運,更是從教練身分再度復出擔任中華代表隊選手,不僅獲得馬場馬術團體賽銅牌,還拿到個人賽第六名。葉繡華現在是教練,也自己開馬場,對她來說,馬術非常迷人,也很值得推廣,更重要的是,在與馬兒相處的過程中,她體會到,不是她訓練馬兒,馬兒是她的老師。
[影片提供 葉繡華]
- Mar 12 Thu 2015 14:33
427集-酪農自救打品牌
近年來牛奶頻頻「出包」,尤其去年台灣乳品龍頭業者味全因為頂新黑心油事件,遭到消費者抵制,酪農戶也在這些事件中成為了最無辜的受害者。國內八成以上酪農都是交生乳給三大乳品廠,看起來穩定,但價格只能大廠說了算,那麼有沒有可能不要經過大廠,自產自銷呢?近期有一位年輕的大動物獸醫師龔建嘉在網路上募資成立鮮奶直送平台,希望幫助小農開創自我品牌,也有酪農戶自組公司,在與大廠競爭的環境下走出自己的路。
2014年爆發頂新黑心油事件,許多民眾發起抵制旗下事業,牛乳大廠味全也受創,大賣場原本天天熱銷的林鳳營牛奶,原封不動擺滿貨架,酪農遭池魚之殃,心裡百般無奈。
- Mar 12 Thu 2015 14:32
427集-動漫夢,夢什麼
畫諸葛四郎的葉宏甲、畫呂四娘的陳定國,和畫阿三哥、大嬸婆的劉興欽,這些家喻戶曉的前輩漫畫家都是新竹人!新竹縣政府爭取到交通部觀光局101年度的國際觀光魅力據點示範計畫補助,利用內灣支線的九個車站、一線九驛,想要打造台灣漫畫夢工場三大園區,做為新竹縣發展觀光的主軸。沒想到去年中第一個園區、合興愛情車站開園後,許多人認為沒有動漫特色,今年二月內灣動漫園區剛開幕,引進日本動漫,反彈更大,漫畫家劉興欽直言:日本和中國的太多,本土的反而不見了!但是除了保留前輩的經典作品,想要打造漫畫家的故鄉,又要怎麼做?來看我們的報導。
這群小朋友走進內灣動漫園區,很開心地圍在動畫人偶旁,這裡抱抱、那裡摸摸==ns==
- Mar 12 Thu 2015 14:31
427集-人情味「百桶」果汁
農民不僅看天吃飯,連作物收成後能賣得多少錢,常常也半點不由人,但苗栗公館鄉黃金小鎮協進會試著扭轉這樣的命運。82歲的林月招種了四分地的桶柑,豐收卻滯銷,黃金小鎮協進會動員志工幫忙採收、叫賣,當然這還不夠,協進會成員將月招阿婆的桶柑、以及月梅阿姨種植的百香果一同加工製成「百桶」果汁,存放時間拉長到10個月,並透過網路行銷販售,百桶果汁短短時間內就凝聚社區居民的熱情與愛心,他們用社區力量支持在地弱勢農戶,讓在地農業得以長久發展。
有人在玻璃瓶上貼標籤、有人摺紙箱、有人裝盒,這群婦女一邊分工合作包裝果汁禮盒,一邊閒聊說笑,彷彿重現早年客廳即工廠的景象==ns==
- Mar 05 Thu 2015 18:42
426集-青年進鄉ing
農村青壯人口外移嚴重,老人家認為務農辛苦,不忍要兒孫回鄉,農村人口往都市移動,就像是有去無回的單行道,這是台灣普遍的農村現象,苗栗南庄長大的邱星崴企圖做出改變,他找來志同道合的朋友,開設青年背包客棧,提供打工換宿,吸引年輕人進鄉。他也不定時和在地小農合作舉辦產地小旅行,讓旅人體驗在地生活,進而認識農村、甚至愛上農村。來看這群年輕人如何試圖以創新手法,打造青年「進鄉團」。
一群年輕人來到客庄,跟著小農徐彩雲進到他的老家,在收不到手機訊號的小山頭聚落裡,吸收了不少客庄知識。
- Mar 05 Thu 2015 18:42
427集-自造泥磚救老屋
泥磚屋聽起來古老又落伍,但它可是最環保的綠建築,就地取材,住起來冬暖夏涼。最近新竹竹東柯湖社區居民和老師傅合力搶救一棟日漸頹圮的老屋,社區耆老撿回造泥磚的技藝與記憶,帶著志工一同體驗。這棟泥磚屋日後將成為社區雜貨店,讓沒有商店的社區居民,再也不用為了買日常用品而來回奔波。
一聲令下,人力輸送帶立刻成形,卸下老屋屋頂紅瓦,由上往下送,堆放在牆角,這群人要搶救社區內,八十年歷史的泥磚屋==ns==
- Mar 05 Thu 2015 18:40
426集-身後何如
從元宵節過後,也就是正月十六開始,就是許多客家人掃墓的日子,有些家族龐大的,還能看到分散各地的成員齊聚,不過這樣的壯觀場面越來越少見了,隨著人口不斷增加,有限的墓地已經難以滿足需求,二十幾年前開始推行火葬,民眾從難以接受,到現在成為主流,大大小小的納骨塔也開始聳立,苗栗縣政府更計畫要在後龍,興建可容納八萬的塔位的殯葬園區。今天我們要以苗栗作為例子,了解為什麼殯葬園區會受到當地民眾強烈反對,但在另一頭,許多西湖鄉居民卻認為,公立納骨塔讓附近環境變好了。此外,納骨塔還是占有不少空間,因此近年來竹南鎮公所開始推行環保葬,也是苗栗目前唯一推行的鄉鎮,不過要讓民眾普遍接受,顯然還是要一段時間。
每年掃墓祭祖對桃園新屋葉家來說,可是件大事情,近萬名葉家後代都會回到故鄉,將祖塔前擠得水洩不通,其中更不乏旅居國外多年的僑胞,特地回來緬懷先人。
- Mar 05 Thu 2015 18:28
426集-八大社「著年」
每年農曆正月初五,崙背、二崙交界處,以鍾姓為主的八個聚落,又稱八大社,都會舉行盛大的著年遶境活動,由八大社輪值村莊的爐主帶隊,到西螺迎請福興宮太平媽、五穀王,和廣福宮老大媽,回到村莊遶境,祈求順心平安、五穀豐收,初五下午在著年的聚落迎神,初六則是遶其他七大社,初七送神回到西螺,而這傳統的民俗活動,已經持續進行了140多年,從沒間斷過,帶大家去看看。
鑼鼓喧天、鞭炮聲不絕於耳,詔安客家八大社著年遶境熱鬧展開。
- Feb 26 Thu 2015 16:20
425集-酸柑茶客家味
每年春節期間,許多家庭會買幾個,比一般椪柑足足大上一號的「虎頭柑」上供桌祭祀,但是它「中看不中吃」,惜物愛物的客家先民又捨不得丟棄,所以把製茶過程淘汰下來的茶角塞入,製成酸柑茶,但是製作酸柑茶繁複多工,價格也不若一般茶葉來得好,茶農製作意願愈來愈低,茶農許時穩估計,全台灣還在製作酸柑茶的,大概只剩十幾家,這項客家傳統的製茶技藝,可能會漸漸消失。把虎頭柑的果肉挖出來,準備要製作酸柑茶==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