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青壯人口外移嚴重,老人家認為務農辛苦,不忍要兒孫回鄉,農村人口往都市移動,就像是有去無回的單行道,這是台灣普遍的農村現象,苗栗南庄長大的邱星崴企圖做出改變,他找來志同道合的朋友,開設青年背包客棧,提供打工換宿,吸引年輕人進鄉。他也不定時和在地小農合作舉辦產地小旅行,讓旅人體驗在地生活,進而認識農村、甚至愛上農村。來看這群年輕人如何試圖以創新手法,打造青年「進鄉團」。
一群年輕人來到客庄,跟著小農徐彩雲進到他的老家,在收不到手機訊號的小山頭聚落裡,吸收了不少客庄知識。

[旅客
楊文菁]
他們家的祖先牌就是大牌,對 大牌,然後把那個名,就是祖先的名字都一一寫上去,我覺得就是很有紀念價值,對,而且他說就只能放在祖厝,然後不能拿到國外拜拜什麼之類==ns==

前往橘子園的小路上,主人看到什麼就介紹什麼,對這些生活在都市的年輕人來說,處處感到新奇==ns==

你順手的,順手的是看你右手、左手,那我們都是這樣子,這樣拿,這樣拿,好,那我採一顆我們的火燒柑,火燒柑,就是很,很黑。它是為什麼會呈現這個顏色?它其實是因為有一種蟲的粉弄過以後,它就會變成這樣。

徐彩雲老家的橘子園,不噴農藥、除草劑,不免遭遇蟲害,但他覺得沒關係,蟲吃剩的就是他的,即便如此,也不減年輕旅人採橘子的興致==ns==

剪這個蒂頭,我們剪盡量靠近一點,因為這樣子的話比較不會彼此,也許你要帶回家,(橘子)彼此會刺到==ns==

雖然橘子不若市面上那樣美觀,長了些黑斑,但剝開一嚐,立刻見真章,風味更勝,有著真實天然的酸甜滋味。

[旅客
劉思怡]
橘子非常好吃,因為,想像中好像一定都要灑農藥或者是什麼,才會有什麼好的味道,可是,剛就是直接扒直接吃,它真的是有橘子的,應該有橘子的香氣,不是只有甜味,它是真的是酸酸甜甜,然後很有風味,就是跟想像中的不一樣,而且,之前都會說要買皮漂亮的,可是,其實剛剛拿到那個火燒柑就是皮真的是黑黑的,非常好吃。

這趟採果體驗,是周亞璇、劉靜杰、邱星崴三個年輕人和在地小農合作,聯手推出的農村小旅行,希望帶著更多的都市青年進入鄉村。

[照片提供 周亞璇]
[青年背包客棧團隊
周亞璇]
那我們做的就只是把這些東西,藉由新的方式去推廣這樣,就是不只是去採果而已,就是你採果,你還有後面的加工嘛,那我們就會再加一些體驗的東西,就比如說採橘子,還是什麼的,那可能採橘子完,我們就會來做柑餅,或者是做一些其他的東西這樣,就是把它整個的體驗做得更完整==ns==

正午時分,旅人採完橘子飢腸轆轆,徐彩雲已經備妥整桌橘子風味餐,橘子醋涼拌結頭菜、橘皮蒸肉餅、橘汁排骨,令人食指大動。

[小農
徐彩雲]
這是排骨,這是排骨,我們外面有很多人做那種的橙汁排骨,所以我就想說橙汁,我們的橘子也可入菜,所以就試做看看這樣的橘子,橘子汁排骨這樣。

飽餐一頓後,小農帶著旅人動手做橘子果醬。

我們把一瓣一瓣的分開==ns==那我們把這個上面的這個剪掉,剪的時候你就會看到裡面有沒有籽,有,我們就挑出來。

一步一步跟著小農剝橘子、處理橘瓣,熬煮出天然新鮮的橘子果醬,旅人跟著在地人進入農村的生活,體驗產地採果、手作。

[青年背包客棧團隊
劉靜杰]
目前的狀況是因為,我們還不確定這些,我們覺得這活動很有趣,可是我們的客群不一定會覺得很有趣,所以現在在開始做一些嘗試跟調整,對,像,其實現在這個季節還可以做那個梅花野餐,或是櫻花野餐的活動,或是櫻花晚會什麼的這種,可是因為我們覺得產地的東西也很重要,所以今年就先排橘子(產地),那明年或是後年,就是會有不一樣的嘗試==ns==

雖然農村輕旅行的規畫模式還在試水溫,參與者評價頗高。

[旅客
林庭宇]
你一般旅行不太可能會這樣子做,那這樣子安排的話,我覺得算是符合(期待),那因為如果,真的很想要去認識這塊土地的話,可能就會想辦法再安排更長的時間待在這裡,那到時候就不會只是採橘子,而是可能就是,像當地人一樣生活在這裡。

[旅客
劉思怡]
可是來的時候真的發現就是很有趣,因為一路上就是,主人家就是帶我們看了一下就是三山國王廟,然後來這邊採,就是橘子,就是,其實他們主要就是認識自己的原生地,然後了解自己,就是不管是祖先或是所有的文化,我覺得滿有趣的,就是,我們知道什麼閩南人、客家人,可是,不會知道那麼多生活的信仰,一些小細節,我覺得很有趣。

[小農
徐彩雲]
他們是剛開始,所以,還有很多的機會可以,可以,可以來發揮的,然後我覺得這些年輕人,他們本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專長,還有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夢想,我想說,這夢想是很重要的,因為,有夢想你才會想說要怎麼做,才會,做到你自己心裡想要的那種樣子。然後,我覺得,才可以來吸引更多年輕人,和你有一樣有這樣夢想的人過來。

[照片提供 周亞璇]
劉靜杰、周亞璇、邱星崴這三個年輕人深信,認識土地最好的方式就是「生活」,他們不只舉辦產地小旅行,還在苗栗南庄開設青年背包客棧,提供打工換宿,從網路上吸引,20~30歲左右的都市年輕人「進鄉」==ns==

那這條長廊我們稱它為時光之廊,就因為我們從三月開始整修這棟老房子==ns==

[青年背包客棧 創辦人
邱星崴]
我們回大南埔,一開始目標是做,就做這樣農村的工作,意思是說,現在的農村,剩下老人還有小孩,其實沒什麼年輕人,全部找不到工作,所以大家就出去。我就想說回來推動復耕,土地將它重新去插秧、割稻,還有傳承這地方的工藝,就是土礱,協助農民去抵抗徵收,所以這樣的東西做到後面就沒什麼人參加了,因為看起來好像很激進這樣子。所以我想做一個青年空間,背包(客)空間,對年輕人來說,是降低他們認識農村的門檻。

[青年背包客棧團隊
周亞璇]
就是用一種比較新的形式,讓年輕人可以進來農村,用打工換宿,那年輕人聽到他們就會覺得,欸,好像是可以來這邊自我成長這樣子,然後但是他們其實可以用他們的能力,把農村的一些東西帶進來。可以看到這邊的現象,然後也許可以有一些反思,就是也許會有很多不同的可能這樣子==ns==

換宿生包床包、套枕頭套,例行整理床鋪,他們都還是大學生,想要有個不同的寒假,從網路看到資訊,就到南庄這兒打工換宿。

[換宿生
余柔毅]
在網路上有找很多這種青年旅舍的,那會來這邊是因為覺得,苗栗南庄這地方是很有故事,然後剛好這裡又可以幫助,就他正在做的事情是我非常認同的,所以就選擇這地方,來當作我打工換宿的第一個地點。

[影片提供 周亞璇]
青年背包客棧也像是,「農村人力銀行」般「仲介人力」,鄰近鄉村哪裡需要人手,換宿生就往哪移動。

[青年背包客棧團隊
周亞璇]
我們也會帶他們去做一些農事的體驗,就譬如說像他們之前,有去種一些段木木耳,或者是去農場幫忙,就是施肥,或者是那個幫忙除草等等的,就是藉由這些去勞動,就用勞動汗水去體驗農事這樣。

[影片提供 周亞璇]
[換宿生
郭峻亞]
去人家果園裡面採橘子,然後幫忙包橘子,種木耳。就是這邊的老闆,就是為了要,就是拓展這邊的,跟農民打好關係,所以就是到處會去認識一些地方上的人這樣。感覺很好玩又很新鮮,雖然就是多多少少都會累,可是就是好玩,好玩的成分會比較居多,所以就蓋過那些辛苦這樣。

[照片提供 周亞璇]
[換宿生
林彥劭]
我很少有機會接觸到農村的人事物,然後我在這邊看到很多菜園、然後很溫暖的人情味,然後我覺得,嗯 很棒這樣。我覺得都市的步調太,速度太快,節奏感太快,那我到農村的時候才能夠好好地思考說,到底,我到底要的是什麼東西,然後我喜歡什麼,跟接下來我想要做什麼事情,我覺得是一個很重要的反思的過程。

[照片提供 周亞璇]
來打工換宿的年輕人,難得接觸到農村生活化的那一面,感受時序季節的脈動,不少人因而被這塊土地黏住了。

[青年背包客棧團隊
劉靜杰]
像有一些換宿生他們甚至就變成股東,然後有些會再回來兩次、三次,就是他們會想要回來,然後他們,我們之前還很白癡的有一個策略,就是要讓,換宿生愛上,旅人愛上換宿生,換宿生愛上在地人,然後他們就會從此卡在這裡,就是用愛情的方式讓大家困在這邊這樣子,對。可是其實,目前的狀況是,因為農村的人,跟他們在都市,或在學校認識的人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這些農村的人對他們是有一定的魅力跟吸引力,所以當他們說,來,回來,然後那些人就回來。

[青年背包客棧團隊
周亞璇]
這邊有一個空間,然後可以讓年輕人來,你可以來試試看,你適不適合,或者是,你有沒有辦法找到一個新的方式,我覺得這有點像是一個孵化器,就像是年輕人進入鄉村的孵化器。

以背包客棧打工換宿農村產地小旅行等新穎方式,吸引年輕人進鄉,只是開頭,邱星崴還想開農創店,企圖建立一到四級的農村產業鏈,把財富留在農村。

[青年背包客棧 創辦人
邱星崴]
我現在背包客棧這邊是服務跟體驗,就是我們提供深度的旅遊跟導覽,這是體驗的部分,那就可以誘發,人們對於這種比較優質的在地文化,這種生態、農產品的興趣,它就會再往一級、二級去推,所以農創店的目的是把一級、二級做起來,製造跟加工做起來,這樣我就有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那留在農村的利潤就越多,這樣年輕人就有就業機會。

[青年背包客棧團隊
周亞璇]
最大的目標當然就是希望可以把這個產業做起來,然後讓更多年輕人可以回來,就是你不一定,一定要在都市你才有辦法生存,其實在鄉村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生活。

[青年背包客棧 創辦人
邱星崴]
現在的情況是說,農村的人去到大都市,是單行道,不過現在時代不一樣了,應該是雙向道,都市人想來農村也可以,可是如何做一個正確的方式,所以我做背包客棧,或是之後開農創店,其實就是想要做一個正確的示範,在農村、在客家庄、在鄉間,要如何正確的做一個餐飲、如何做一個正確的打工換宿,正確的旅遊,是對農村的永續有幫助==ns==

這三個年輕人一手打造青年背包客棧,讓它成為,更多青年認識苗栗這片山林的入口,要人們以旅行的方式,一個不小心便熱烈地愛上土地。青年進鄉團,就從這裡出發。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