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客家庄有拜新丁的習俗,家裡有新生的男嬰,就會敬告神明,請求庇祐孩子平安長大,雖然現在生育率下降,新生兒越來越少,但屏東佳冬鄉的客家庄依舊相當重視拜新丁的習俗,其中又以六根村、佳冬村合辦的拜新丁規模最為完整,這裡保留了碩果僅存的新丁廠,建材是清朝光緒時期的福杉所製,每年拜新丁前都會由村庄裡的耆老合力搭建,村子裡的人說,拜新丁比農曆過年還熱鬧。元宵節,不少客家庄有「拜新丁」的習俗,只要家裡新添了小壯丁,就會抱著小孩到廟裡拜拜,敬告神明,請求庇佑。

[佳冬鄉親
賴榮貞]
以前傳下來就說,生到兒子就要來出新丁這樣子。

[佳冬鄉親
張賴秀枝]
我們是孫女,孫女沒資格拜,要男生才有資格拜,這就我們客家人的傳統,風俗啦。就用新丁粄來參拜。

[佳冬鄉親
林東瑞]
生兒子的人出新丁,庄裡的人才知道,這表示村庄人口興旺。

元宵節前,六堆客家各村庄就會陸續舉行拜新丁的儀式,佳冬鄉六根村三山國王廟,固定在農曆正月十二舉行,堪稱六堆地區,最傳統、最具代表性的拜新丁儀式,前後共需四天時間,而這傳統文化禮俗由來已久。

[文史工作者
楊應財]
清朝康熙年間,客家人從中國移民來台灣,祖先的骨骸還沒帶過來,人先過來,年節了,要拜新丁了,沒墓地好拜,所以大家,村民就在王爺面前、伯公做主,拜了就希望男丁比較好養育,大了男丁要耕田比較有力量,就這樣發起拜新丁的由來。

[佳冬鄉六根村三山國王廟
主委 張振香]
我們客家(拜新丁)的風俗的由來就是,就是(以前)男丁很難養育,我們三山國王爺降乩說要拜新丁,後來小孩才會長大成人比較好扶養。

所謂「新丁」,就是指新生的男嬰從前一年「拜新丁」過後起算,村子裡有添丁的村民,就要準備新丁粄、鮮花和酒供奉神明,供品附上寫著新生兒姓名的紅紙,為新生兒祈福。

[佳冬鄉親
賴榮貞]
準備(新丁)餅、三牲拜拜,餅拜好了就發給村庄裡的人吃,大家共享就對了,一個人或一戶發一塊。

[佳冬鄉親
曾鳳金]
就是說,今年我什麼名字出新丁喔,如果以後好命又再出丁,又再來拜,就是這樣。

其中第一個出生的男嬰就被稱為「新丁頭」,名字還會被寫在主燈籠上。

[文史工作者
楊應財]
新丁頭就是像現在正月十二,拜過以後,十三出生的,拜過以後那晚上出生的就叫做新丁頭。這兩村人最早出生的就是新丁頭,就要準備燈籠給伯公,那就是新丁頭,他比較早出生來到佳冬、六根村,就是新丁頭啦。

桌上每一盆插滿鮮花的新丁粄,就代表一個新生男嬰,村民只要數一數供桌上的盆數,就可以知道村子裡有多少新丁誕生,可說是另類的人口普查。與從前動輒上百人的盛況相較,如今氣氛明顯冷清。

[佳冬鄉六根村三山國王廟
主委 張振香]
在農業社會的時候,最多的時候有一百一十多盆,現在經濟問題有差,這兩、三年來,只剩下二十多盆,去年二十七盆。

[佳冬鄉親
曾鳳金]
以前新丁粄擺到這邊外面,很滿喔。現在很少了,沒擺這麼多了,所以現在人都說,現在的年輕人都不生了沒辦法啊。

雖然新丁數不如以往,新丁粄擺滿供桌的榮景也不再,但佳冬鄉六根村拜新丁的「古早味」卻不變,用來進行儀式的場所,仍是用古董棚架樑柱一支一支搭出來的,稱之為「新丁廠」,建材是清朝光緒中國的福杉製品,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拜新丁是村子裡的盛事,每年農曆正月初十這天,佳冬村、六根村的耆老,就會合力搭建新丁廠。首先得分類歸納。



現在客家地區唯一碩果僅存的新丁廠,搭建方式完全依靠手工,按圖索驥拼裝組合,約耗費四到五小時才能搭建完成。



二、三十個中老年人,就像是在組裝大型的樂高積木一般,七嘴八舌議論著該怎麼搭,其實為了因應一年一度的浩大工程,地上已經用油漆畫好定位記號,零件上也寫著編號註記,

[佳冬鄉親
傅貴文]
困難是全部都很困難,哪個地方不困難都很困難,有編號碼啦,有編號碼啦,照著號碼順順的搭起來就對了啦。



[佳冬鄉親
羅炎隆]
才知道,哪一塊是哪一塊的知道以後就很簡單,所以現在開始做前堂、後堂,全部都寫好標記就不會(搞混),不會搞混了。

[佳冬鄉親
賴松飄]
要爬上爬下比較困難啦,上下比較困難啦。

寫上標記協助組裝,但真要架起,前、中、後堂的樑柱骨架,可沒這麼簡單,在在考驗著村民們的默契。



畢竟新丁廠一年才拼裝一次,難免會出現組裝錯誤的情況。



[佳冬鄉親
賴子淳]
從後堂搭到前面,有順序,從後面搭到前面,基本樑柱先搭好再開始弄門板這些一直弄、還有屋頂。全部都是用栓的,部分幾個有用到釘子,剩下其他的都是用卡榫在組裝,沒有用到釘子。

新丁廠這碩果僅存的古董級文物,和佳冬傳統的祭拜禮俗,今年也被高雄市客委會,情商原汁原味搬到光榮碼頭亮相,讓高雄市民眾大開眼界。

[高雄市民
吳昭文]
我在高雄市很少看到(拜新丁),在屏東就比較多啦。

[高雄市民
羅國光]
藉著這個活動,讓大家知道,我們客家傳統的活動是怎樣,讓後代的孩子更了解,不然都不知道,所以帶孩子來參與。

[高雄市客委會主委
許傳盛]
新丁祈福,是我們客家庄流傳很久的風俗,高雄市這邊,有很多客家人離開我們的原鄉,來到高雄市打拚,來這邊討生活以後,漸漸的客家的一些風俗,有的沒提倡的就漸漸消失了,非常可惜。

將客家庄傳統「拜新丁」習俗,搬到都會區重現,相較傳統只有男丁的儀式,高雄市則改為三歲以下男童或女童都可參加,男童稱為「新丁」,女童則為「新枝」,強調男生、女生一樣好,果然在都會區吸引不少民眾參加。

[高雄市民
吳昭文]
去年才出生的,這七個月了,算是很健康啦,帶來這裡慶祝一下。

[高雄市民
黃怡瑞]
(男女都參加)這樣比較好,因為有的生女生比較公平。

[高雄市民
李嘉文]
覺得滿有意義的,來看一下客家的(習俗),客家人是怎樣過節的這樣子,雖然我們(小孩)是女生啦,可是還是想說,因為他說也可以一起報名,覺得還滿有趣的。就是讓我們不是客家人的人,也可以了解到一些客家的傳統風俗,還滿棒的。

社會觀念改變,生育不如往常受到重視,新丁數目減少,客家習俗拜新丁也連帶受影響,不若農業社會時盛大隆重,但這位遷居高雄市的佳冬鄉親李正宏,不僅參加了高雄市的拜新丁祈福活動,還特地請假一天,帶著妻兒返鄉拜新丁。



只不過,傳統拜新丁儀式,該備妥哪些供奉物品,對頭一遭來拜新丁的年輕人來說,真是一頭霧水,只能向長輩請教。

[佳冬鄉親
李正宏]
(你知道要準備什麼東西嗎),不知道,就是問爸爸、媽媽,問長輩,(那你今天準備了什麼),大餅、新丁餅,還有米酒,三牲沒準備到,忘了,忘了,豬肉那些沒準備到。

雖然禮數不夠周到,但對傳統拜新丁禮俗的重視程度,已經相當難得。

[佳冬鄉親
李正宏]
我平常在高雄上班,沒有時間注意到(禮數),就是說生了男寶寶,生了兒子就想說,小時候參加這個,就是看熱鬧,門外看熱鬧,想說有這樣的禮俗就來辦一下,也是很重視啦。

[佳冬鄉親
張稻菊]
我先生說這是他們,拜新丁是他們客家人的大事,然後剛生一個兒子一定要帶回來。

[佳冬鄉親
羅松明]
我們佳冬的(拜新丁)風俗,我們的習俗就是這樣,我們客家的習俗就是這樣,已經兩三百年了。

拜新丁的習俗淵遠流長,傳統的新丁廠,一搭就是上百年,即使現代社會生育率下降,新丁數屢創新低,但鄉親祈求上天,庇佑孩童順利成長的心意,依舊虔誠不變。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