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不足的偏鄉,招生不易,但如果是人才,依然有可能出頭天。國立大湖農工機械科今年有兩位學生劉育運和吳培志,在勞動部的國際技能競賽,機器人職類國手選拔賽中,擊敗了各校菁英,即將在八月代表台灣遠赴巴西,與各國高手一比高下,也保送就讀台科大。接下來的報導,我們先從偏鄉教育,來看國內技職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面,國際研究機構預估,今年全球單是服務型機器人產值,就超過250億美元。機器人號稱是台灣下一波的明星產業,從高職學生的產學合作,和產業界的積極研發,台灣未來的機器人產業發展方向又是什麼?
[大湖農工機械科 學生
劉育運]
就在行進路線上的話,我們基本上就是,要用最短的速度來做到,去物件的前面==ns==然後接下來,到物件前面之後就要放慢速度,因為這樣才能提升它精確度==ns==
機器人很快地走到定點,慢慢地抓取物品後,開始加快速度,要快又要精準,才能在比賽中得到高分。
[大湖農工機械科 學生
劉育運]
每個人其實最麻煩的就是要,在時間內完成那些事情,因為這幾乎很難是,滿分,所以變成是說,你要有很清楚的那個思考,就是路線,就是應付這個任務的路線,要怎麼樣應對是最好的,然後最準確的,因為有些路線是快,但是不準,那有些路線是慢,可是就是很穩定==ns==
簡單來說,智慧型機器人是一種多功能的多軸機械裝置,透過電腦程式設計,讓它執行生產活動、服務,或者是與人互動,這裡所謂的多軸,指的是有多個關節,目前產業界的主流為單臂六軸機器人,關節愈多,就愈像人的手一樣靈活,甚至還更靈活!劉育運和吳培志,兩人在勞動部去年底舉辦的國際技能競賽國手選拔賽中,奪得機器人職類國手正取,直接保送就讀台科大,今年八月要代表台灣到巴西聖保羅,參加第四十三屆國際技能競賽。
[苗栗縣政府教育處 處長
劉火欽]
我們現在也發現,你到高職就讀的時候,你會有很多的機會,保送科技大學,比如說我們台灣科技大學、台北科技大學,這些很優質的科技大學,那你如果是念高中的話,你可能在學測裡面要考個72級分,才有機會進入這些學校。
[苗栗縣 縣長
徐耀昌]
技職、高職,一個好處是,你開始培養你的興趣,以後又還有北科大、這個台科大等等,也有很多的優秀的這個大專院校,給學生再次地來深造,所以我們縣政府,也希望跟我們的產業界來結合。
一、二、三,讚!
苗栗縣政府正在表揚縣內優秀的高職學生,苗栗是個農業縣,大湖農工是農業縣的偏鄉學校,在高齡化和少子化雙重衝擊下,偏鄉招生日漸困難,像劉育運家裡務農,他在大湖國中畢業時是領縣長獎,也就是全班第一名,但堅持留在家鄉升學,剛開始父母親也反對。
[大湖農工機械科 學生
劉育運]
我家就是務農的人家,他基本的思想就是一定要讀書,才會有好的成就這些,我爸爸、媽媽每次跟我說,你要一直讀書才可以,以後做那種坐椅子、吹冷氣的這種工作,不用像他們這麼辛苦,那時他們就跟我說,要讀那個苗栗高中,後來我就跟他們說不要,反正我自己的個性我知道,我就是不喜歡讀書的那種==ns==
劉育運的國手賽搭檔吳培志,也是大湖在地人,兩人從小一起長大,吳培志家裡開貨運行,父母親忙,他很小就學會照顧自己,國中成績也是數一數二。
[大湖農工機械科 學生
吳培志]
我父母做的是貨運行,做晚上的,所以沒辦法照顧我,國小二年級時,就去我(東勢)姑姑那邊住。高中時我是想說回來大湖念,因為離家比較近,我也會照顧自己了。
有些高職生專注於基礎技藝,並不喜歡升學,而有些則是想拚升學,技藝稍微生疏,吳培志與劉育運則是兩者兼備,老師一直在觀察他們,想要找來培訓。
[大湖農工機械科 老師
吳世興]
吳培志同學呢,其實是,有一次他老爸來科辦跟我聊天,然後就說,他兒子隨便讀一讀都第一名,閒著,太無聊了,所以都在家裡在打電動,叫我跟他約談一下,那隔天我就找他來聊一下,我說,聽說你每天晚上都在家裡打電動,那我這邊有一台機器人,有一台很大的電動玩具讓你打,你有沒有興趣?他就跟我說,好!
[大湖農工機械科 學生
吳培志]
一開始我是不太想來,後來老師跟我父親,就是交談後,就來對我(說)來這邊,來看看,後來我就慢慢學,跟學長慢慢學上來==ns==
智慧機器人的微處理器就是大腦,劉育運會下指令,讓它執行任務,此外調整機械手臂夾取角度,甚至是打造合用的手臂完全得自己來,這時候機械科的背景基礎就有很大的幫助了,為了訓練,兩人還經常在學校待到三更半夜。
[大湖農工機械科 學生
劉育運]
它訓練到幾點是看自己,像我們有訓練到九點,也曾訓練到一、兩點的,才回家睡覺,就是看這個,我們自己會要求自己的進度,其實學校老師,給我們的進度就是最基本的,後來我們自己有給自己的要求,變成我們才可以,這是我們自己的理想,才會留下來這樣,繼續這樣練習。
[大湖農工機械科 老師
吳世興]
其實機器人這個職種它主要分兩大塊,第一個就是有關於邏輯的一個程式設計,還有在機器人的一個結構上面的一個設計,那這兩塊其實就是機跟電的一個結合,那外面現在為了,工資高漲的問題,很多工廠,都要採用自動化的一個機器人的一個設備,那其實這是一個時代的一個趨勢。
產業界想要節省成本與人工短缺問題,未來產業型機器人成長空間極大,業界預估,台灣一年大概有五百億產值,但是基礎教育卻跟不上來,尤其是在十二年國教實施後,技職體系反而開始有缺額。
[大湖農工機械科 老師
吳世興]
大概兩、三年前,在還沒有十二年國教實施之前,我們學校七成的免試額,兩百多個名額,其實在竹苗區,大概會有五百多個學生來競爭,要來讀我們學校,可是在十二年國教實施完之後,雖然我們機械科的成績這麼亮眼,可是,反而我們機械科是有缺額的,那這個其實就反映到技職教育,一些家長,的一些觀感的問題。
[大湖農工 校長
利志明]
因為國中老師都是普通大學出來的,他就很簡單嘛,你功課好,普通高中,然後再過來,商科,再過來,工科,再過來農科嘛,傳統觀念都是這樣,尤其是,像我們農業縣,我老家住台東,也是這樣,那我們苗栗縣,也是這樣!
[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 理事長
卓永財]
很多我們台灣前幾名的大學,有些大學碩士和博士,看不懂機械設計圖,那個尺寸公差都不知道,所以你能叫他做什麼,他怎麼會有辦法做研發?就沒辦法,所以教育是這樣脫節的。
好,那請同學注意喔,我們練一下外徑車削跟端面車削,那現在各位先把工件,把它裝上去!
老師在機台,教學生車床技術,再厲害的機器人國手,也是得從車床、洗床的基本功做起,有了基礎再學理論,這也是技職教育的強項!以大湖農工來說,這些年來,乙級技能檢定成長快速,學校想要證明的是,即便是在偏鄉推動技職教育這麼辛苦,只要讓學生看到未來,他們就會自己努力。
[大湖農工 校長
利志明]
我99年剛到我們大湖農工的時候,全校才4張(乙級執照)而已,那去年是94張,那今年來講,我們一個實用技能班,剛剛才考試通過,38個人去考,38個全部通過,所以可見就是說,我們大湖農工的孩子,進來的質,跟其他都會區的比起來,當然是,離他們有一段距離,但是,經過這樣的努力,三年之後,還是可以看到成長。
[大湖農工機械科 學生
吳培志]
不管學校是好是壞,其實都是看自己讀書的心態,對,然後自己讀,讀得起來,然後就是為自己家鄉就是,再更進一步,讓自己家鄉就是更有名譽這樣,所以就不用一直想說,我想要到哪個外面讀,哪個外面讀,其實離家近,而且在家,離家這麼近,其實花費也不大,對,離家近、天天回家,吃東西也可以吃家裡,早上也可以晚一點起來。
[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 理事長
卓永財]
實在來說,我們除了努力,方向也要對!我們以前這麼成功,是我們的技職教育非常地成功,我們以前的高職,我們以前有專科,這個教育非常成功,我自己,是新竹高商畢業。
卓永財是製造精密機械起家,單軸機器人產量全球第二,在美國和德國都有分公司,他也念過大學和研究所,近年來一直提倡要重振技職體系。反觀德國、日本兩個製造大國,落實師徒制,重視產學合作,當技術學到專精,到業界就不會有產學落差。
[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 理事長
卓永財]
技職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動手做,你去看德國今天為什麼這麼強?變歐洲的救世主,它就是在教育,不跟隨波逐流,它,你看德國像那個什麼,論文的排名,什麼世界大學排名,德國有沒有很多?沒有,一百名裡面有幾間德國大學?很少!德國排最好的60幾名,排60幾位,德國在乎嗎?不在乎,它知道它自己的方向。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洪炎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