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德國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提出智慧型機器人帶動第四波工業革命概念,也就是所謂的工業4.0,事實上近年來機器人產業發展日進千里,例如醫療機器人,今年就有大量的商業化量產,在這一波機器人熱潮當中,台灣有製造業雄厚背景,有基本實力,不過,面對前有強國德、日,後有追兵中國大陸,MIT機器人有那些優勢呢?繼續來看。
協助下肢癱瘓者站起來的醫療機器人、利用磁導引的無人搬運機器人、甚至是取代人力的產業機器人,在電路板的生產線插件,工研院的智慧機器人實驗室裡,隱藏著各種新型態的應用機器人。

[工研院機械所 工程師
紀佃昀]
機器人負責做電路板插件這種,比較勞累的工作,那人就是每隔一段時間,進到那個機器人的工作區域去做補料,上下料的動作,那這就會牽扯到所謂的安全的問題,那人跟機器一起工作,就是我們所謂的「人機協同」==ns==

像這種重覆性高的低階工作,現在科技大廠紛紛以機器人取代,為了強調,「人機協同」工作的安全性,當機器人感測到有人進入生產線區域時,還會停下來,目前研發最新型的六軸機器人,可以做到,連人的手都無法扭轉的方向,而且還能定位準、速度更快。

[工研院機械所 工程師
紀佃昀]
首先第一軸是這裡,它會做旋轉的動作,第二軸是這裡,這根臂,它會做上下的動作,第三軸是這裡,這根臂,它也是做這樣子的動作,第四軸是這裡,它會做旋轉的動作,第五軸是這裡,它做上下,第六軸就是尾端這裡,跟夾爪相連的地方,它會做旋轉,所以,它有六個軸,就有六個關節。就像我們人一樣,可以在空間中做六個自由度這樣子。

[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 總經理
詹炳熾]
那麼在工廠裡面,它另外的這種的需求是,它要很彈性,所以我們才會去做那一種,兩隻手的機器人的目的也在這裡,就是它要彈性到,有時用,以前用一隻手的時候,它下面要有東西把它撐住==ns==

除了目前主流的六軸機器人,工研院和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今年也都發表最新的雙臂七軸機器人,從六軸到七軸,多一個自由度,定位精度的難度就更高!工研院投入機器人產業最早是在民國72年,當年主要是協助國內重型設備生產,不過因為許多工廠外移,機器人技術也不夠成熟,關鍵零組件無法國產,整個發展停滯,近年來的機器人浪潮是在2011年,德國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提出智慧型機器人帶動第四波工業革命概念,也就是所謂的工業4.0。

[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 理事長
卓永財]
工業4.0,實在的說就是智慧的製造、智慧的自動化,再搭配雲端,再搭配大數據,就是物聯網,大概這個五個大項,但是因為智慧製造,智慧自動化,少不得機器人。

[工研院工具機科技中心 主任
陳來勝]
在民國95年開始的時候,因為整個相對應,電子產業設備的技術成熟,ICT技術的導入,那整個環境面需求的使用也逐漸地成熟,所以在民國95年以後,整個工研院又重新投入機器人的開發。

[工研院機械所 工程師
黃甦]
在工廠的自動化製造裡面呢,我們將來就可以不用寫任何程式,我們用操作員的方式去帶領著機器人,就跟媽媽帶小孩一樣,帶著他的手去寫字,然後這個機器人就會把中間的軌跡記錄起來,然後之後呢,它會自動重覆這個動作==ns==

這個是所謂的「順應機器人」,顛覆了以前使用機器人的刻板印象,那就是要寫程式指令,讓機器人操作,未來連程式都不必寫了,只要順應教導機器人,連女生操作起來都輕而易舉==ns==

穿戴式機器人更是未來的明星產品,它的控制鍵在扶手下方,協助下半身癱瘓者能夠站起來自由行走,目前國外類似的機器人,一套造價動輒新台幣數百萬元,工研院預估國內研發量產,零組件全數國產化,可以控制在百萬元以下,目前進度,即將進入技術移轉。

[工研院智慧機器人技術組 經理
巫震華]
那這個機器人它在髖關節跟膝關節的地方,各有一顆馬達,所以它提供這個馬達的動力來協助這個癱瘓的朋友呢,能夠有這種起立、坐下行走這些動作的產生,那這是我們的第二代的機器人了,跟第一代的機器人比起來的話,它整體的重量比較輕,從27公斤減輕成20公斤。

這套設備的應用範圍很廣,工研院研發的穿戴式機器人,還吸引機器人製造大國日本,跨海來台下單。

[工研院智慧機器人技術組 經理
巫震華]
像美國它們主要是設計成在軍事用途上面,那在日本呢,它們主要是針對它們的銀髮族的生活,或者是說一些工作的朋友,農夫,可以穿著這樣的機器人去工作,它可以降低他的負擔。有日本的公司跟我們合作,那它會來協助我們在台灣做這個臨床的推動,那當然它們也帶了一台機器人到日本,去做臨床的實驗,那它們還滿看好未來這個市場的發展的==ns==

因應未來醫療需求,除了研發穿戴式機器人,產業界今年推出了第一批量產的復健機器人,上個月捐贈給彰化基督教醫院使用,這是全台灣第一台,不少復健病人搶著使用。

[彰化基督教醫院 院長
郭守仁]
那復健呢,以前都要復健師,要親自用他的手,在那邊做復健的工作,但是你也曉得,有些人的手,他有時候重,有時候會輕,有時候重,現在有一個機器人的復健的,這樣的一個設備,這是最好的。

[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 理事長
卓永財]
那復健,不要這麼多的護士在那邊看著,護士看著,你自己的腳在行動也不會這麼規律,你用那個復健機器人的訓練,它就有很規律,(做)廿分鐘比你自己做一小時,那個效果更好。

醫療用機器人的市場需求,是個新藍海,這套內視鏡扶持機器手臂,已經測試通過,準備量產上市,未來所有內視鏡的療程都可使用,醫護人員就不用忍著手痠,久持內視鏡,只要醫生看到哪裡,內視鏡就可以走到哪裡。

[上市科技公司 資深副總
卓文恆]
他就看這個螢幕,像現在這個醫生喔,開刀就不用看這個,直接看病灶的部分,大概就是看這個螢幕的部分,那看這個螢幕,他就直接,就,直接用他的腳來去控制(角度),它就可以直接指向那個地方。

[工研院工具機科技中心 主任
陳來勝]
機器人產業,其實我們知道機器人發展的過程當中,分成兩個重點,一個是產業型的機器人,一個是服務型的機器人,那服務型的機器人,全世界都在發展,不過它是一個方興未艾的產業,那發展的趨勢會是什麼?掌握度不高,那所以國內目前的發展,最重要的是在產業型的機器人。

產業型機器人有相對應的產業需求與商機,產業界認為,當高齡社會來臨,未來服務型機器人市場會更大!國際研究機構就預估,全球今年單是服務型機器人產值,就超過250億美元。

[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 總經理
詹炳熾]
這兩個的方向,對於高齡化、少子化來說,我們預期是服務型的需求會像這個手機啦。會類似像這樣子的發展,就是說,當它的量會有很大的這種爆發的這種情形。

機器人產業帶來的商機,也吸引電子大廠紛紛投入,卓永財的機器人生產線,經常有國內外大廠要求參訪,甚至想談合作案,他擔心的是,電子業缺乏精密機械的概念,甚至是用代工思維看機器人,恐怕是格格不入。

[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 理事長
卓永財]
台灣也有很大間的、非常成功的電子業,很有錢,想要找我們,(談)如何合作,我就跟我同事說,哪有什麼好合作,你的觀念就不通,不通你要如何合作呢?是不是,你就是想要看這個有什麼技術(而已)==ns==

台灣機器人逐漸在國際打出名聲,不過前有強國德、日,後有追兵中國大陸,想要從製造大國邁進製造強國,卓永財估計,中國大陸目前至少有廿幾個基地,想要製造機器人,不過只要與時俱進,他並不擔心。

[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 理事長
卓永財]
你一天到晚擔心別人是沒辦法的,它,這個韓國也會發展啊,不是只中國大陸,所以不要一直擔心中國大陸,要擔心(的是)我們自己的進步夠不夠,這個是重點。

[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 總經理
詹炳熾]
因為我們在工具機、在機器人這一邊,本來就有一些底,所以我們做起來呢,事實上,這幾年的發展,算是,速度是比我們預期的還要快,而且相對著其它的國家,我們不會輸人。我們落後(德日)它們,大概就是五年左右十年左右這樣子的這種情況,但是我們追趕的速度,就不可以有五年、十年而已==ns==

台灣有製造業的雄厚基礎,要逐漸發展成為機器人強國,尤其台灣出生率連年降低,面對未來高齡少子化社會,智慧型機器人,不但可以做到陪伴,還可以替代工作,機器人MIT,是台灣未來前進的驅動力。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洪炎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