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一葉蘭有20多種,而台灣一葉蘭是台灣的原生種,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到2500公尺的森林雲霧帶,因為一葉蘭的外型相當漂亮,因此很受歐美、及日本人士喜歡,不過,也因為一葉蘭從播種到開花要四到五年的時間,外銷的種球又沒辦法回收,因此使得一葉蘭野生群落面臨絕種的危機。近幾年,苗栗改良場與南庄農會合作,積極以組織培養的方式培育一葉蘭,不僅產量慢慢恢復,品質也比較穩定,不過,因為產量還是很有限,雖然今年外銷已達7萬球、內銷約1萬5千球,還是供不應求。粉紫色花朵在風中搖曳,外型獨特、姿態優雅,這就是台灣原生種的,台灣一葉蘭。全世界的一葉蘭有二十多種,而台灣一葉蘭主要分布在,1500公尺到2500公尺的中高海拔山區,北從桃園插天山,南到屏東大武山都可見其蹤跡。
[花農
風六妹]
這個一葉蘭,它長在石壁上,要採的話要吊繩索,要吊繩索,(這麼辛苦喔),對啊 要吊繩索,(那不是很危險),對 很危險喔。
台灣一葉蘭,大約在一百年前被發現,因為它一葉一花的特性,因此取名為一葉蘭,常見於森林邊緣的陡峭岩壁上,尤其喜歡溼氣充足的雲霧帶。
[花農
風六妹]
農民到山上採藥,採藥草,採下來(時),日本人就看到,唉唷 怎麼有這麼漂亮的花,不曾看過,在山上(野生的),它可以完全不用土,它就是水草而已,靠(水草)的溼度,靠霧水,吃露水,它就可以長了。
[南庄鄉農會
農事指導員 鍾國盈]
一葉蘭喔它一定是先開花,等開花以後,差不多可以維持約兩個禮拜的期限,等它花開完之後,它的葉子才會開始長出來,生長一直到每年的差不多九月的時候,它開始就會落葉了,等它開始落葉的時候,它本身,它的母球就會提供它養分,提供它養分以後,它葉子本身自己會行光合作用,慢慢的,它的下面這個球,它就會形成一個,一個(新的)種球,原來的這個種球它就會萎縮,為什麼會萎縮,因為它要提供它 (新種球)養分、水分。
也就是因為一葉蘭深受國外人士喜歡,每年外銷量越來越多,野生群落因為過度開採,瀕臨絕種。
<要輕輕的>
[花農
風六妹]
日本人他就跟農民預訂了,當時還沒有簽約,沒有簽約說要多少,農民就說,我們採多少,他(日本人)就收購多少。(現在)這一葉蘭是保育類,保育類,我這裡有在培育,(所以)就可以賣,可以賣。現在如果要去山上採,就不可以採了。
[南庄鄉農會
總幹事 陳乾安]
以前最好的時候,一年曾外銷35萬球。外銷出去的球莖就沒辦法回收,因為一個球莖到開花要三年,到大球要五年,所以現在目前的量越來越少,去年我才向農委會農糧署,爭取到一些經費,來改善它的生產基地。
台灣一葉蘭因為數量稀少,現在被列為保育類植物,但目前南庄農會積極進行人工栽培,也成為台灣一葉蘭出口的最大產地。
[南庄鄉農會
總幹事 陳乾安]
農委會為了要保護,我們這個原生種的一葉蘭,所以(民國)72年時,就核定給南庄農會人工栽培,然後輸出的話,也是以南庄農會開出來的生產證明,才可以外銷,所以在74年,我們開始外銷到,日本、美國還有紐西蘭這些國家。
<種花生,(啊 種花生),種花生一樣啊,人工種的啊,現在花生是用機器了,花生也是這樣一個洞一個洞的(種)。>
[花農
風六妹]
現在人工(種)的,這本來是野生的,本來野生的比較不會感染到什麼病,人工的病比較多,但是它這個要在海拔一千五百(公尺)以上,現在移到這裡,才(海拔)九百(公尺)而已,比較勉強啦,所以比較難顧。
傳統的種植方法,從播種到開花,要四到五年的時間,而且培育的球莖大小不一、數量有限,因此苗栗農改場,就特別針對一葉蘭進行組織培養研究,透過實驗室無菌播種的方式栽培。
[南庄鄉農會
農事指導員 鍾國盈]
我們這個做健康種苗呢,是在每年的九月、十月的時候播種,現在看到的這個,就是在去年的九月、十月播的種,今年三月以後,我們就要夾出來,一株一株夾出來放在這,我們眼前看到的大罐子裡,放在罐子以後,到九月、十月的時候,它就會落葉,落葉後就要放到冰箱冷藏,一直到隔年的三月,三月以後我們就一樣拿出來,拿出來後就要拿到山上去種。
一個小綠點,就是一株一葉蘭,但培養到這個程度,至少就需要半年的時間,真的不是那麼簡單。
[南庄鄉農會
農事指導員 鍾國盈]
其實一個果筴來做的話,可以做出3萬到5萬球的數量,不過做出來不是說每一球都會成功,你做(培育)出來的球莖還要到山上去馴化,因為它在這室內裡,它的溫度、溼度完全人工控制好,所以說在這裡的生活條件很好,生長環境很好,不過到山上以後,山上的溫、溼度啦,早晚溫差很大,它還是要適應山上的環境比較不容易。(移到山上的)第一年(存活率)比較不好,到去年種的,存活率就差不多有八成五到九成了。
南庄鄉現在一葉蘭的栽培面積約2公頃,也是全台,唯一量產一葉蘭的地方,因為外銷的種球無法回收,外銷量從之前極盛時期的35萬球,到現在只剩7萬球,跌到1/5,一個球莖外銷價格約23到25元,等組織培養技術慢慢成熟後,一葉蘭要再回到過去的榮景,應該指日可待,農民也可以增加更多的收益。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黃訓湧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