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98年嘉義縣公告太保市魚寮遺址為縣定遺址,地方上也配合史前遺址的劃定,回復水文環境地景!不料以自然工法,花了兩年心血,整治一公里長的水環境,和歷經14年營造的魚寮港大排,卻經常因為業者隨意棄置水肥,政府的態度又不告不罰,水環境經常在清了又髒,髒了又清的惡性循環中,居民更擔心汙染成為防疫破口,期望政府能提出有效的政策和作為,來解決水肥棄置的沉痾舊疾,我們來看邱月華、戴志明的系列報導。


 

 

經過2年的整治,屬於新埤排水水系之一的黃厝港大排,已經從原來嚴重淤積的小溝渠,回復舊有的河道寬度。

[道將圳文化學會 理事長
楊清樑]
這整個脈絡到嘉義市的話,整個流域都這麼寬,都2、30米喔,都2、30米喔,那如果把它清開以後,把這個水留在這個地方,這個魚寮,新埤排水的下游(水)系,中下游(水)系統它就不會淹水這麼嚴重。

因地制宜的疏濬、深挖,打樁、築壩、攔水,就是要用友善水環境的方式整治,同時積極造林,為要逐步回復新埤排水百年前的灌排功能。道將圳文化學會理事長 楊清樑和地方有心人士,積極的要將整治魚寮港底大排的成功經驗,複刻在新埤排水的整治上,期望營造防澇抗旱的水環境。

[道將圳文化學會 理事長
楊清樑]
這個水文流往嘉義市,講過好幾次了就是有八個遺址,就在這兩旁人類住了那麼多,在這個地方,我是想遺址已經公告了,重點在於,這個水文如何保護下來,當大家都沒有注意這個水文的話,就像我們拍的那個小水溝,它可以變成這樣子,從以前到現在它的轉換空間是,至少這裡460米它可以儲存將近1萬多噸的水。

正因為是以自然工法,因此目前施作進度僅1公里長。不料,今年三月初,卻有人在新埤大排的上游棄置水肥,水域遭到汙染讓楊理事長相當傷心震怒。

[道將圳文化學會 理事長
楊清樑]
在高速公路以東嘉義市的汙水,通通因為這兩條南北的高速公路跟嘉南大圳,把它阻隔掉,這邊可以很好的水環境,那你在這裡倒這個化糞池的水,那把這個搞髒了,把這個搞髒了,清清如水的乾淨的(水)環境你把它搞髒,你不生氣。

在新埤大排上游的魚寮港底大排,社區人士投注了14年心血,才將水環境改善蛻變成絕美祕境卻因為染「肥」,讓水質優養化。

[保安魚寮文化協會 總幹事
鐘柏州]
我們也沒有辦法,只有隨著時間去淡化它吧,不然能怎麼樣。

話說得無奈,長年和楊理事長共同致力改善水環境的保安魚寮文化協會總幹事 鐘柏州說,台糖土地上的魚寮遺址,被隨意棄置水肥,早已不是新聞了。

[保安魚寮文化協會 總幹事
鐘柏州]
它有時候是倒在農田裡面,有時候是倒在比較高的地方,那有時候是倒比較接近排水的一個地方,像它最近一個狀況就是說,它都倒在比較排水的地方,那麼它排水的地方,它流到這邊就下來了,就流到我們這裡來了。


很多,只要你去注意看一下,四處都看得到,就是比較隱密的地方,你去看一定都有。

到底,嘉義地區水肥棄置的問題有多嚴重,實際跟著鐘柏州前往魚寮走一遭便知道。

這個都是啊,它就從那邊,就一直整個都,就這樣子沿路一直排放,一直洩過來啊,它整個,這樣子它可能可以綿延差不多一公里,一公里以上都甚至有啦,(所以整個嘉南平原都是它的廢置場)可以這麼說啦,只要是隱密的地方都是可以,讓他們用啦。

產業道路旁、樹林下,只要土壤的「成色不同」,不用懷疑那就是水肥遺跡。

這裡是最近而且又最隱密,它進來像我們剛剛從那邊進來之後,到這裡,你車子開到這邊來的時候,根本都沒有人看到。

高鐵大道上,寬敞的機車道旁的排水孔,更是最佳的水肥投入口。

它是馬路的那一個雨水下水道,然後它(肥)水是從這樣子流進去,所以它是直接排到排水溝裡面去,根本沒有人看到。

新埤排水支流匯流而成的小水塘,裡面漂浮著白色的物體,竟是從化糞池裡抽取來的糞渣。

幾乎整個嘉南平原都是水肥的廢置場,汙染隨著新埤大排的水流,汙染無遠弗屆。

[道將圳文化學會 理事長
楊清樑]
高速公路跟嘉南大圳的西邊,就隨處倒,那我們在這裡做水資源環境的整治,它(業者)隨便倒的話這裡就會很髒,有時候惡臭難聞。那個水是很乾淨的,這邊的水乾淨就被汙染了,(所以它影響的範圍大概會有多大),汙染大概有400多公頃,那邊300多公頃,加總啦,加總差不多將近1千公頃左右。

對於嘉義地區棄置水肥造成汙染的沉痾宿疾,嘉義市政府表示,環保局僅處理傳統式化糞池的水肥,而且目前量越來越少。

[嘉義市環保局 科長
李瑞峰]
因為現在傳統式的水肥,就是民眾的水肥越來越少,我們大概,一年大概,像去年度才36噸,一個月大概3噸的量,所以目前來講,我們是逐年下降,這樣子的比例,我們的量會持續的減少。其他的話,那就是要委託其他的民間合法的清除處理的業者,那因為嘉義市目前的話就是有登記的合法的處理業者是沒有的。

[資料畫面 ]

[道將圳文化學會 理事長
楊清樑]
胡扯,至少七間登記有案的,我聽了這個會生氣,就是說你不管如何遇到問題,我們坦誠以對,好好地把它解決,幫水肥業,解決環境的問題,不是啊學推託。

嘉義市環保局表示,目前新的大樓水肥清運工作,多由社區自行洽商清理,市政府並無水肥清運至何處或是清運量的統計數字。

那麼與嘉義市脣齒相依的嘉義縣,又是如何管理縣內的水肥呢?

[嘉義縣環保局 局長
張根穆]
我們縣內的水肥只要是合法的清除業者,它(業者)所有清理的水肥,都一定要有上去網路申報,就是你今天一個月,清理了多少家的水肥,在哪一個社區,清清楚楚的 你都會有聯單,因為你有收費,你一定有聯單,所以環保局就有責任去做把關,那至於說沒有拿到許可這一塊,就是我們剛剛講的那個就要靠監視器去巡查了。

[嘉義市 市議員
凌子楚]
其實我們現在的監督也是被動監督,不告不理,就是說有發現了,就舉報,舉報了就處罰,可是事實上,這樣的方式只是具件的方式處理,就是你好像看到了問題,好像解決了問題,但其實更大的問題在後面。

也就是要有好環境,民眾得自力救濟。

[畫面、照片提供 楊清樑 ]

三月初,武漢肺炎疫情嚴峻,各方正繃緊神經防疫之時,水肥業者仍肆無忌憚隨意棄置水肥,剛好被楊理事長逮個正著。

[道將圳文化學會 理事長
楊清樑]
我們抓到的大概是在最西邊,新埤排水的最西邊,等於講這個水文的端點,會在這個地方是因為,我們那天剛好在這裡聊天,剛好有朋友過去說,兩個水肥車過去了,然後剛好凌議員在一起,所以我們就整個殺過去,當場看到它在準備要倒。

細問才知道,原來是水肥業者在嘉義市抽取了水肥之後,就逕自載往嘉義縣棄置,對此嘉義市環保局表示,無權過問。

[嘉義市環保局 科長
李瑞峰]
有關水肥亂倒當然是不允許的,我們嘉義市的部分還是會站在去加強稽查或是要安排,目前來講水肥的處理設施,越來越少,因為那算是鄰避設施,所以它的去處有困難性,所以會導致成一些非法的作為的部分。所謂的督導機制就是他們會,可能會有一些清運的許可資料的部分,那因為可能到外縣市會有,那個外縣市的轄區會去做稽查處理,因為我們不可跨縣市。

[嘉義縣環保局 局長
張根穆]
這個每個縣市都有責任。針對他轄區裡面被偷倒的,那去做一個處理,所以,我們當然也是呼籲嘉義市就是說,針對這個你大樓裡面抽水肥這個事情,其實也應該做一個了解,你的水肥去向,到底是去了哪裡,如果你的清除業者是設在你嘉義市的,那你當然是嘉義市環保局要去做轄管,如果今天是嘉義縣當然是我。

意思是水肥落入了外人田,嘉義市府便無權過問了嗎?

[嘉義市 市議員
凌子楚]
有法可管啦,問題是管不勝管,所以他們這樣的講法有他們的無奈,那也呈現了一個現實就是說,很多的公共衛生的議題,如果能夠透過中央政府一條鞭的直接下來處理,請縣市政府配合簽名蓋章,不但效率可以解決,問題可以凸顯,最重要是問題可以解決。

現正防疫吃緊時期,就擔心棄置的水肥成為防疫破口,面對市府消極推諉的態度,地方人士又急又氣。

[道將圳文化學會 理事長
楊清樑]
這次是因為遇到疫情,然後我會覺得說,我不說不行了,不然我們是永遠是逆來順受, 在這裡經營一片天的時候,你又把(水肥)倒在那裡,孰可忍孰不可忍。(但這個問題也是20幾年了,你們也忍了20幾年),幾10年了,(為什麼這一年才要爆發),因為環境整理這麼漂亮了,難道是我的事情嗎?我說的,難道只有我的事情嗎?

[嘉義市 市議員
凌子楚]
藉著防疫的機制,藉著防疫的預算,然後全民的共識也把這些我們視而不見70年,其實長期存在的問題,能夠得到一個政策性的解決,或是預算性的解決,不然,就像雞生蛋蛋生雞一樣,政府沒有提供合法的處理的場地,人民有這樣的這個需求,然後中間有業者的無奈,那三輸啊,如果能夠,中央能夠透過這個方式,然後呢編列預算,然後排定政策來執行,我覺得才有解決的一天。

等政策,緩不濟急,就有地方人士就建議,何不在嘉義市水資源回收中心,增設水肥投置口,即可立竿見影的解決問題。

[嘉義市環保局 科長
李瑞峰]
水資源處理廠,我們有詢問過,那是我們的市府工務處所轄的一個工程,那現在我們有詢問過,目前它現在沒有辦法處理水肥,這樣子的量能,的能力。

[嘉義縣環保局 局長
張根穆]
水肥本來就是生活汙水,那我們一般公共汙水處理廠,本來就在處理生活汙水,它只是高濃度的生活汙水而已,它其實也應該要進到,公共汙水處理廠啊。

[道將圳文化學會 理事長
楊清樑]
水本來可以這麼乾淨,為什麼魚寮那邊可以讓它髒,就是水肥的問題嘛,水肥的問題有土地這麼大,然後縣市政府都跟你說,我們就是沒有土地可以做那些設施。如果啦,如果,我們有政府,如果我們有縣市長,我要請問你是在做什麼。

日近黃昏,夕陽餘暉在黃厝港大排舖上一層薄薄金光,看到眼前的美景理事長,讚嘆地說。

[道將圳文化學會 理事長
楊清樑]
就是一個爽,就是爽這樣而已,爽,至少那個挖開來開闊的(河道),幾乎這個村子裡的人都說,這裡何時有一條溝在這裡,這條溝的水怎麼會這麼漂亮。我就想這裡一定,以後一定會像魚寮這樣,看得到羊鵝都出來了,人可以在那裡活動,情侶在那裡散步,為什麼不讓它浪漫一點。

棄置在嘉義地區的水肥,看似和你我都無關,但嘉南平原是台灣最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之一,產出的農作物最終還是會回到我們的餐桌上,造成全世界人仰馬翻的武漢肺炎疫情,難道沒有教會我們面對汙染,沒有人是局外人。

採訪/撰稿 邱月華
攝影/剪輯 戴志明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