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方志影展」是目前台灣唯一以城鄉發展及社區營造為主題的影展,希望透過影像紀錄的特性,用不同觀點呈現曾經發生過的事。紀錄片《回歸線上的客家人》今年獲選為「台灣地方志影展」優選作品,導演吳平海把拍攝對象鎖定在嘉義的客家人。他從美濃搬到嘉義市生活了七、八年,才發現嘉義市也有個客家聚落,在拍攝過程中,他也找到自己兒時的記憶。雖然吳平海拍攝的紀錄片不斷得獎受到肯定,但要以拍紀錄片謀生實在是不可能,在這過程中,好在有妻子的支持,才得以讓吳平海無後顧之憂,安心築夢。現在吳平海更思考將紀錄片與社區產業結合,擴大紀錄片的形式。熟絡地和紀錄片主角阿嬌伯母寒暄話家常,他是紀錄片導演吳平海。

<被人家抓去當南洋兵的對 對 對,說去南洋。>

一邊走一邊聊起家族歷史,吳平海不忘用攝影機拍下阿嬌伯母的口述歷史。被稱為阿嬌伯母的邱文嬌,是住在嘉義市鹿寮里第三代客家移民,早在日治時代,鹿寮里便是嘉義市唯一的菸葉生產區,當時全里菸樓有二十幾棟,現在只剩下阿嬌伯母家這唯一的一棟菸樓了,

<《回歸線上的客家人》片段 >
<我很多年沒有捆菸了,後來自己學會挑菸以後,我先生捆菸葉 我分級。>
<上次繳菸繳多少錢,菸不多 繳不多啦。>

燻好的金黃菸葉散發著香氣,這股濃郁的氣味,也勾起在菸城美濃出生的吳平海,腦海中有關菸葉的記憶。

<難怪會說,美濃種菸可以繳(學費)到孩子唸大學,以前真的很多人都種菸,價錢好。>

目前在嘉義市定居的紀錄片導演吳平海,算是自美濃遷徙到嘉義的第一代客家移民,在嘉義生活了好幾年,卻從沒想過,嘉義市也有個客家聚落,

<嘉義也很多人不知道有這邊,怎麼還有這樣的生活,又還有客家人喔有喔,很多人不知道。>

<《回歸線上的客家人》片段 >

最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嘉義市鹿寮里的傳統生活型態,竟然保留至今。

[嘉義市鹿寮里
居民 邱文嬌]
我們以前的傳統,都是自己燒水用柴燒水,我現在還是用燒柴來燒水,熱水爐就是有時候沒燒水才有在使用,不然普遍晚上都是燒水然後提熱水去裡面洗澡。

[紀錄片導演
吳平海]
這邊的人很多還用柴燒熱水,這讓我感覺很有趣,以前我還國小的時候,下午放學就會去燒熱水,這件事情我有經驗,但是這兩、三十年沒有過這種生活了,但是他們這邊還是這樣過,我感覺好像比我們(美濃)那邊還傳統。

一個來自南部客家庄的紀錄片導演,和一群來自北部客家庄的移民,在北回歸線上的嘉義市相遇,部份重疊的客家生活經驗,成就了《回歸線上的客家人》這部紀錄片,

<《回歸線上的客家人》片段>
<這蘭潭下去,就是以前的嘉義農專,現在的嘉義大學,嘉義大學那邊的鹿寮里就是一個客家庄。大部分這邊的客家人在日治時代就從桃竹苗下來,沿著八掌溪的沿岸。>

從遷徙歷史 祭祀信仰到生活樣貌,嘉義市鹿寮里這個鮮少人知的客家聚落故事,在吳平海的鏡頭中一一被詮釋。

<《回歸線上的客家人》片段>
<平常伯公廟誰在打理?現在我空閒就會來打掃啊,>

日常生活中仍保留著客家人對土地公的虔誠信仰,到了除夕拜拜,也不忘在家放上一段熱鬧的客家八音,

但隨著時代的演變,這裡的客家生活痕跡和傳統氣味,也越來越淡薄。

<《回歸線上的客家人》片段>
[羅煥飛]
到我大了之後,年輕人都不在家了,都出外討生活,到現在差不多都散掉了,以前傳統的都散掉了,都沒有了沒有那個傳統的味道了。語言大部分下一代的人都丟掉了,像小孩子現在都不講了,

[紀錄片導演
吳平海]
(下一代)在地化的過程,如果又沒有很強的客家話語言來說,其實生活一改變整個生活的元素,所謂的客家元素也不存在,意識形態的認同也不存在,所以這可能就瓦解了。

祭祀空間和型態,隨著生活區域的不同而跟著轉換,《回歸線上的客家人》紀錄片中,也正巧紀錄下了,鹿寮里客家人的祖先牌位形式福佬化的片段。

<《回歸線上的客家人》片段>
<這在嘉義做的嗎,對,買現成的,怎麼沒想用大牌呢?大牌要北部做,苗栗那邊才有,這邊沒,對,所以用的形式就算是福佬人的形式,我們是客家人 就用那個牌,現在下一輩分出來的很少用大牌,大部分買現成的比較多了, >

[紀錄片導演
吳平海]
這樣的過程,我只是參與了他們,整個生命歷程非常局部的片段,我只是做採集的工作,採集到一些歷史的片段,另一方面未來的一個價值,我覺得這部片,可能讓未來研究這方面課題的人,可能做一種歷史的文本,或許也有一點點價值,我是往這方面來看。

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吳平海為嘉義市鹿寮里這個隱身於市區邊緣的客家庄,留下影像紀錄,不只紀錄這群客家人南遷漂流、刻苦打拚的生命歷程,更留下客家文化,在異地變遷流轉的歷史足跡,這麼一部訴說嘉義客家人生活故事的紀錄片,《回歸線上的客家人》,還獲選為今年「台灣地方志影展」優選作品,長期在背後默默支持吳平海走上紀錄片導演路的妻子,就十分喜愛這部作品,

[吳平海的妻子
邱昭彧]
看這一部我很喜歡很感動,第一次覺得,這個片子,你說他就是在拍一個平凡的人,可是它有它一個歷史的背景在裡面,就是整個片子是溫溫的慢慢的,但是它會覺得其實是有很濃厚的情感在裡面,一直在醞釀著,從那個時代一直到這個時代,就覺得這個片子我很喜歡,我個人真的蠻喜歡的。

<到這邊…這一段不一樣好 OK。>

完成一部紀錄片,需要投注不少時間和心力,融入主角生活中,才能真實呈現主角的平日生活點滴,正因為需要長期投入,也意味著單靠拍攝紀錄片謀生,是件艱辛的事,

[紀錄片導演
吳平海]
我們那時候上課(客家影像培訓班) 的時候,老師還特別說,以後要拍紀錄片,你們還要兼做接案子拍人家結婚的錄影,有人開玩笑說去賣雞排也應該要考慮一下, (剛開始)那時候比較沒經驗拍了一年多,可能有一年半,一年半才賺那一點點錢當然沒辦法生活,所以那時候就要靠家人的支持。

[吳平海的妻子
邱昭彧]
我也知道這條路很辛苦,一開始兩三年沒什麼收入,第一點是他自己很堅持,第二點,我本來就不會去干預他自己本來的喜好,因為我自己在做幼稚園,我希望看小朋友,順他們自己的性他們的本質,去發展他們的「我」,然後這樣其實人生會比較快樂,

帶著小朋友唱唱跳跳,這是吳平海的太太,邱昭彧開設的幼稚園,一邊教英文一邊支持丈夫的夢想,吳平海靠著妻子的支持相挺,得以無後顧之憂 全心築夢。幼教老師、紀錄片導演,這兩個看似沒有交集的工作領域,兩夫妻卻互補得十分協調。

[吳平海的妻子
邱昭彧]
他會幫我打理一些學校雜務的事情,哪裡要修補,哪裡要幫我看看要再怎麼做他會這樣子幫我,(和他出去)我就是幫他扛東西當他的小妹,對啊,幫他趕快去車子拿(東西) 趕快去幫我拿什麼,我就趕快跑啊,幫他撐東西 拿東西啊,我就扮演這個角色可是我很快樂。

[紀錄片導演
吳平海]
當然像我本身的專業,幫小朋友做紀錄,放在部落格上,這個部分我們也可以協助,有時候(我太太)來看(剪帶) 會給意見,我就說邱導演來了,邱導演給點意見這樣。

<我採囉 嗯,很快對,我們就多收集一些採的動作,我們採比較快。>

在辣椒樹叢裡,找尋最佳的鏡頭角度,這天吳平海工作地點來到美濃,正在拍攝採辣椒的畫面。

<嘿,來 再一次,Give me five。>

妻兒也一起回到美濃,陪著吳平海在辣椒田裡拍攝,只不過光是幾個採辣椒的畫面,大熱天裡就拍了一個多小時,

<那你有想到一句話,可以形容辣椒嗎?要怎麼講呢>

汗流浹背的吳平海,還得一邊引導這位來自印尼的美濃媳婦,說出內心深處對辣椒的感覺。

<看到辣椒想到什麼?我看到辣椒,就像看到小孩一樣,很好,謝謝喔。這樣很好呀。>

一樣辛苦,但這次任務有點不同。今天吳平海「轉型」成廣告導演,拍攝南洋姊妹會的印尼辣椒醬網路廣告。

[南洋台灣姊妹會
南辦主任 賴梅屏]
我們這次賣辣醬,想要推銷,想要做一支廣告,不過又沒經費,所以我們就打電話給平海說,我們沒錢,可不可幫我們拍一支廣告片,結果他一下子就答應了。

雖然是義務幫忙,不過吳平海也正在思考,未來是否能夠將紀錄片的形式擴大,和社區產業相結合,用影像 紀錄片的模式為產業說故事,為產品行銷加分,

[紀錄片導演
吳平海]
因為紀錄片重點是要說故事,買一個產品有一個故事,人家看到影片知道這個故事甚至感動,對這個產品也有行銷的作用,所以就在想說, 這方面有沒有辦法持續的來結合。未來如果有這樣的機會繼續走,生活就會比較穩定。

努力將紀錄片的形式擴大,要將紀錄片和地方社區緊密結合,無論是社區產業或是文史,吳平海堅持用自己鏡頭說小人物的故事,傳遞溫暖與感動,用影像創造歷史新價值。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徐偉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