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市的建和社區,原本是原住民卑南族八大社之一,光復以後,大批漢人移入,形成原住民、客家、河洛相互融合的一個社區,建和客家人約占二成,以種植釋迦、荖花、荖葉為主,原住民還是占大多數,約有四成,不過建和卻連一間教堂也沒有,社區裡一間主祀太陽星君的敬山宮,是漢人和原住民共同建立的廟宇,祭典時,全庄的居民都會準備牲禮、水果,一起拿香祭拜,形成一種特殊的融合文化。一起到建和社區,看看客家人和原住民,是如何融入對方的生活與文化。<啊你這張要貼哪裡。敬山宮太陽星君聖誕千秋,再八分鐘我們舉行團拜。好 可以囉>

拿著梯子爬上爬下,這位穿著藍色衣服的就是今年的爐主,在廟前廟後不停穿梭,大大小小的事都等著他發落,而里民們也忙著佈置場地。時間越接近祭典,大家陸陸續續提著祭品聚集到廟前。頭髮斑白的老阿婆,即使行動不便,也拄著拐杖前來。太陽星君生日這天,一早陽光普照,不過下午祭典才要開始,雨神就趕來祝壽了。

<今天是建山宮太陽星君聖誕千秋,也就是農曆三月十九日,地方平安無災,風調雨順 拜。>

當地人稱太陽星君為「太陽公」,這座敬山宮可是建和里的信仰中心。香煙繚繞,桌上擺滿麵線 金紙 三牲 水果等祭品,從被燻得烏黑的內殿中,就可以看出,居民對太陽公的依賴。「建和」原名「射馬干」,是原住民卑南族的八大社之一,日治時代遷到現址後,日本人禁止漢人移住,一直到光復後才有大批漢人移入。

<給一個我,二個啦 三個啦。人家在搭棚了啦,我不知道欸你不知道喔。>

廟埕前里民們,用不同的語言交談著,雖然建和原本就是一個卑南族部落,雖然以前也曾經有天主教和基督教教堂,不過現在卻都沒了,甚至有一半以上的卑南族人都是「拿香的」,和漢人一起準備牲禮來拜拜,都是太陽公的虔誠信徒。

[建和里里民
施建忠]
那時候還靠美國救濟,領救濟品對不對,有救濟品,大家每個社區全部村莊裡的人通通去,救濟品領完了通通回來,天主教也沒有辦法維持下去,長老教會也沒辦法維持下去,也自然而然的關門了,唯獨現在我們太陽公一直慢慢慢慢的興隆,我們原住民全部,一窩蜂全部都往廟,這很奇怪,我們自己都想不通,我們這邊原住民最多就是拜道教的,拿香的。

建和里現在是,原住民 客家 河洛相互融合的社區,大家互相尊重包容,也學習彼此的文化。

[建和里里民
張玉生]
(你在這邊有很多客家朋友嗎)很多,(你們有沒有什麼好笑的事情),好笑的事情就喝酒啦還有什麼,喝酒啊 開玩笑這樣。

[建和里里民
沈煥衡]
大部分都說國語比較多啦,(大家都可以包容接受這樣)對啦。

[台東市市議員
洪玫璉]
都是以國語為主,可是我們這邊的原住民都會講河洛話,雖然講得有腔調,可是還是可以通。

<我們現在,明天要拜拜要研究研究一下,菸酒菸酒一下要實習啦,我是卑南族部落的里長,所以我也是跟著卑南族一樣,要喝飲料,要喝酒以前要「pentri」(酒祭祖靈),就是拜祖先,天 地 祖先,連起來的話我又有改喔,我們客家原住民啦。>

[建和里里長
盧松源]
民族性很複雜,但是大家非常團結,有什麼活動,原住民的活動我們也會參與,他們的美食我們也學做,像這廟裡有什麼活動,他們原住民也會來幫忙。

建和社區的多元族群,就在這麼一個和諧歡樂的氣氛中,和平共處,而這裡的客家人,大多是從桃竹苗遷來的。

[建和里里民
戴許雙玉]
來的時候沒有田也是耕人家的田,做一做我們才一直賺,賺一些賺一些,就自己買一些買一些這樣,自己蓋房子自己買田這樣,(慢慢的打拚這樣)對啊 慢慢的,那時候來的時候什麼都沒有喔,一個包袱,從新竹揹著一個包袱就來了

[建和里里民
劉建峰]
我是在這裡出生的,我曾祖父就說,原本是從基隆那裡坐船到花蓮,再從花東縱谷走下來,(用走的喔) 對啊,東西都用扛的扛過來。

這間彭城堂是一座融合客家 日本風格的四合院,是當地相當具有代表性的建築之一,日治時代從苗栗銅鑼遷來的劉家,可是當地的首富,連日本天皇到台灣視察也曾到此參觀。

來到異地,開荒打拚建立家園,建和社區的客家人,現在則是以種植釋迦 荖葉 荖花和平地造林為主。午後的陽光,灑落在台東平原上,襯著一片碧海藍天,像棉花般的白雲恣意揮灑變幻,天氣好時,還能遠眺綠島呢。轉個角度往山坡上看,又是另一番風景。一根根支柱,閱兵似的整齊排列,上頭纏滿嫩綠的葉子,而這可是台東重要的經濟作物荖花。

[建和里里民
盧朝州]
這個綁住,如果沒有綁住它會一直彎掉這個都要綁。今年到七 八月就會長到頂端到上面去,就要摘掉,(會長到最上面是嗎)對啊,到那竹子上,就到盡頭了就要摘掉,摘掉以後它這個整個都會開花了。

在台東出生的盧朝州,爸爸那代,從新竹湖口搬到後山,在建和種荖花,也快二十年了。

<這個母的 這個公的,(公的比較長嗎) 公的和母的花不一樣,你看這個有開了,(母花 它會受粉)受粉才會開這樣。>

[建和里里民
盧朝州]
(這個會怕颱風嗎)怕喔,都會被打斷掉,這個都會被打斷掉,打到歪七扭八,(那時候要怎麼辦)哪有 也只能隨便它,隨便颱風侵襲。

從山坡上看下去,平原上佈滿一區區的黑色網室,而這裡頭種的不是別的,就是荖葉。

<我怎麼會可愛,老囉,(笑得好高興喔),看你來啊,笑得很開心來拍我的荖葉啊,欸 我這樣你在拍喔拍這麼遠拍得到嗎?(拍得到) 拍得到喔。>

71歲的阿婆,也是在台東出生的,這滿室的荖葉都是她的心血。

[建和里里民
劉紹英]
這個剪掉它就會發芽,長起來差不多三尺長,這個老的葉子就要剪掉,剪掉就要弄到地上,嫩的就綁起來,綁起來長到這裡就要把心捏掉,讓它長就對了,就有葉子可以採這樣子。(像這種的不會開花嗎)不會 不會開花,(品種不一樣是嗎)不一樣,和那種吃檳榔的有一種的荖花品種不一樣,那種的會開花,這不會開花 這吃葉子。

戴上「鐵手指」,阿婆飛快地摘著葉子,荖葉一年四季都可以採收,冬天約20天,夏天10~12天,一片荖葉就可以長成。

<包檳榔這樣,如果葉子酥掉這樣一折葉子就會斷掉,像這個嫩嫩的就不會,(嫩的)這個就不會,葉子酥掉就會斷掉,斷掉人家咬就硬硬的,不好吃啊。>
<有花粉,沾這個還沒開的花,受粉的果實才會長得漂亮,收成才會比較好。有受粉過的,這個花要捏掉一角,做一下記號。>

講到台東的產業,當然不能不提釋迦。這躲在葉子間,看起來並不顯眼的就是釋迦花,要照顧這滿園的釋迦可不簡單,尤其授粉期間,不只要一朵一朵的進行人工授粉,更關係著將來釋迦品質的好壞。

[建和里里民
戴家正]
我們這個軟枝(釋迦)就要一大早凌晨三點開始,到太陽出來就沒有花粉了,(凌晨三點喔),凌晨三點啊,到了天亮後它的花瓣會凋落 會乾掉。(三更半夜不是很難找嗎),這三更半夜電燈一照下去,它(釋迦花)會反光,花會反光,和葉子的色不一樣。

授粉到結果,大約要四個月,而一棵釋迦樹,可以收成15年左右,台東不論是天候 空氣 和土質,都相當適合種植釋迦,只不過每年夏天的焚風和颱風,卻常常讓農民心血,在一夕之間消失殆盡。

<我們授粉的時間,有花粉的時候,也是在太陽公聖誕的前後,才有開始。>

<那個神明,八卦台。一起來喔對 一起來的,台北來的台北來的。他要訪問你啦那要服裝整齊,我帶他去山上,看他那邊啦在那。>

太陽公,影響建和社區居民的生活甚深,也將原住民和漢人的感情緊緊的聯繫在一起。走在社區的街道上,到處都可以看見,色彩鮮艷的原住民圖騰裝飾和雕刻,也為這個安靜的村庄,添加了繽紛的色彩,就像建和社區的多元族群一樣,豐富而熱鬧。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