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真的是一無是處,只是讓人掩鼻而過眾人嫌棄的髒東西嗎?嘉義縣溪口鄉是一個福佬化的客家庄,居民有半數以上是客家人。溪口鄉內養豬密度極高,豬隻的頭數約莫是鄉內人口的6倍之多,豬隻的排泄物是永續環境生態的壓力,108年5月,溪口鄉配合環保署的畜牧糞尿資源化再利用計畫,收集畜牧糞尿處理之後,轉化為沼渣沼液,同時,媒合蘆筍農以沼渣沼液作為肥料,不但為農民省下肥料錢,同時也改善了地方環境和水質,而今溪口鄉已是畜牧糞尿資源化再利用示範鄉,來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


 

邱世芳,是嘉義縣溪口鄉的養豬戶,清洗豬舍是他每日例行的工作。

[養豬戶
邱世芳(客籍)]
算起來,從我爸爸開始養,到現在,從我爸爸開始算起來,60年了(60)對啊,我們還沒出生就開始養。

在大量清水沖洗下,一隻隻的豬都被洗得白裡透紅,相當可愛,但清洗過豬隻後流出的糞尿,就沒這麼討喜了,成了豬場鄰舍避之唯恐不及的汙染廢棄物。

[溪口鄉農業課 課長
張景涵(客籍)]
我們整個的溪口鄉的養殖的豬戶有19戶,總共的養殖豬的頭數是在6萬5000頭,但是我們的人口數大概只有1萬3000多人,所以長期以來就是這個環境汙染的問題,一直對我們造成滿多的畜牧場跟附近的居民農戶有一些衝突,環境汙染的衝突。

這樣的衝突,在108年,溪口鄉參與了環保署推動的畜牧糞尿資源化計畫後,現況開始翻轉。 

[照片提供 嘉義縣環保局]
[溪口鄉農業課 課長
張景涵(客籍)]
我們北港溪和平橋的監測站,水質的監測站,一直以來都是嚴重汙染,我們從去年5月份配合環保署的這一個,畜牧糞尿資源化再利用計畫,一直推動到去年的7月、8月、9月,這一段時間,就是整個和平橋監測站的數據,從嚴重汙染,已經有降低為中度汙染,然後居民也有反映說,現在的水溝也會比較乾淨,然後水溝裡面也不會有一些汙泥,然後一些畜牧的糞便殘留。

[養豬戶
邱世芳(客籍)]    
我自從可以排放到田裡,我的豬糞,不會流出去,環境也變得很好,因為我們有時候會滿出去啊,會沒注意滿出去,我們現在有地方可以排放,我們的環境就變很好,再來我裡面的豬舍也變得很乾淨。
    
目前溪口鄉內全數畜牧場,皆加入畜牧糞尿資源化的計畫,環境汙染降低了,糞尿轉化而成的沼渣沼液進入農田,成為孕育農作物生長的養分。

[溪口鄉農業課 課長
張景涵(客籍)]
豬大便水會集中,那個我們稱為原水,那原水我們會集中完了之後,經由固液分離機,固液分離機分離完了之後會有一個固態的叫沼渣,液態的叫沼液,以這個廠來說它是有5段厭氧發酵,厭氧發酵完了之後第6池就可以變成我們可以澆灌的沼液。因為它比較需要一個比較高濃度的氮素,所以我們就可以直接澆灌。

[養豬戶
邱世芳(客籍)]
馬鈴薯、竹筍、蘆筍、稻子,這稻子,馬鈴薯,如果用豬糞(沼渣),它的收成也很好,它這一區曾經一分六的地,收成比人家沒有下豬糞(沼渣)的3分地還多,你看這豬糞(沼渣)有多好用。

[稻 農
邱明琮]
你如果不要超量,這樣啦,算說不要太常使用,還沒有插秧的時候來用這樣就好了, 一分地差不多省了3包,3包肥料,(這樣差不多多少錢)3包,一包300多,這樣差不多,一分地省1000多。

好了,開水了。

溪口鄉農地面積有2314公頃,有九成以上都是種植水稻為主,但稻米價格不高,這些年,鄉公所積極輔導農民轉作紫蘆筍,來提高農民收益。

[溪口鄉農業課 課長
張景涵(客籍)]
我們整個溪口鄉,它的總共的農地面積是2314公頃,但是我們種植水稻的面積都接近2000公頃,所以水稻以外的農作物,只有大概2、300公頃而已,我們希望這些農戶減少稻米的栽培,去轉作一些比較,在台灣比較不容易產銷失衡的農作物。

但種蘆筍很重肥分,半個月就要用掉約1400元肥料錢,配合公所轉作紫蘆筍的游文慶說,還好他的蘆筍田,就在邱世芳的養豬場旁,讓他不用擔憂無肥可用。

[蘆筍農
游文慶]
一分地半個月下一次(化肥)大概要4包,(一個月要下幾次肥)2次,這個有用他們養豬場的沼液,就不用這麼多,肥料比較少就比較省錢啊,尤其是這陣子買不到肥料可以施肥,不知道(會不會買不到),也是會擔心,不是嗎?

當氮磷鉀豐富的沼渣沼液,遇上需要經常施肥的蘆筍,將農業和畜牧糞尿資源化再利用相互結合,形成完美循環。 
[溪口鄉農業課 課長
張景涵(客籍)]
從三 、四年前開始,我們溪口鄉就有在推動這個紫色蘆筍的栽培,一來紫色蘆筍它的整個需肥量非常的大,它單價也還不錯,我們就持續的去推動畜牧場,它去完善它這一些設備,發酵啊還有分離的這一些設備,再來一點就是輔導我們這一些農民,原本他(農民)是種植比較低經濟價值的水稻,然後把它(水稻)轉換成,種植比較高經濟價值的特色農作物,就是我們的紫色蘆筍。

(所以這不是紫蘆筍)這個是,(這也是)對,只是它還沒有照到太陽,所以它就比較沒有苦味對不對,對。

目前一般的綠蘆筍每公斤能賣100多元,而紫蘆筍價格更高,大概是在250到350元之間,溪口鄉農業課長張景涵希望,藉推廣高經濟產值的紫蘆筍,增加農戶收入,留下年輕人,減緩人口老化的問題。

[溪口鄉農業課 課長
張景涵(客籍)]
以番茄來說,一季的番茄,一分地大概40萬,但是它大概有20萬是工資的成本,那以蘆筍來說,一分地一年大概是35,收入大概是35萬,但是如果你自己操作的話,它基本上是不用請到工人的,所以一個40萬的淨利潤只有20萬,那另外一個是35萬,那淨利潤大概是30萬,所以這樣整體平均起來就是(紫)蘆筍的收益,還是會比番茄好一點。

才推動不到一年,溪口鄉內19場畜牧場,全都加入畜牧糞尿資源化的計畫,現在,環境惡臭減少了,河川汙染也降低了,證明了只要找到方法,糞肥也能轉「肥」為寶,成為有用的資源。

採訪/撰稿 邱月華
攝影/剪輯 江長銘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