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情嚴峻,全民都搶購醫療口罩,有民眾清晨五點就去排隊,得排上三小時才買得到,宜蘭縣三星鄉月眉村的村長王全龍,不捨村內許多老人家排隊排得那麼辛苦,便將自家事業轉個彎,原本是製作布包,臨時改為做布口罩,更利用社區長照課程時間,安排縫製布口罩課程,除了實用,長輩也覺得很有成就感。
武漢肺炎疫情嚴峻,全民都搶購醫療口罩,有民眾清晨五點就去排隊,得排上三小時才買得到,宜蘭縣三星鄉月眉村的村長王全龍,不捨村內許多老人家排隊排得那麼辛苦,便將自家事業轉個彎,原本是製作布包,臨時改為做布口罩,更利用社區長照課程時間,安排縫製布口罩課程,除了實用,長輩也覺得很有成就感。
趁著學員還沒到齊,王全龍抓緊時間,邊清點素材數量,邊等待這群可愛的學員到來,這一天要教長輩們,親手縫製布口罩。
我們這個,兩邊都有三個點,對吧?三個點 在這,我們把這個點當中間,這樣折下去,妳的針呢?
王全龍是宜蘭縣三星鄉月眉村的村長,近日疫情緊繃,居家訪視時,聽見村內長輩居民說,每天為了排隊買口罩傷透腦筋,靈機一動,開班帶領老人家們,拿起針線來DIY。
[宜蘭縣三星鄉月眉村 村長
王全龍]
因為這些老人家大概都七十幾歲、八十幾歲,甚至九十幾歲都有,年紀大了,所以我先車,用針車先把它,製作半成品,剩下折的部分,讓他們覺得自己,有親手動的那種感覺。
[三星鄉月眉村 村民
林秋菊]
做這個比較省錢,可以洗,排隊買很難排,早上五、六點就去排,排到八點才可領,站就要站兩、三個鐘頭,今天排完下禮拜才能再排。
要打結嗎?不用打結,縫過去,一直縫過去,這樣嗎?用平針縫到這裡的時候,再開始回針這樣縫到這邊,這樣子嗎?
他耐心地教導學員,怎麼運用針法,口罩才會比較耐用、不容易脫線。
妳這個喔,太寬了,我還沒用好我還要再縫,他如果說這樣不小心,這樣子看到了嗎?大小針啦,有嗎?拉一下就斷掉了,還沒還沒,縫不夠堅固啦,是啊。
拿著針線相當熟練的王全龍,昔日的職業,與現在有很大的反差,他在中校退休後,和太太一同經營花布包生意,看見村內鬧口罩荒,夫妻倆便決定將花布包生意,暫停下來,改做布口罩。
[宜蘭縣三星鄉月眉村 村長
王全龍]
我們這種口罩內部,有一個開口,可以放這種醫療口罩進去,醫療口罩放入時,我們要出去,如果搭火車、搭公車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戴著,一樣連著裡面的醫療口罩,把它拉開來,把它拉開來,這樣來使用,這樣就可以保護我們的醫療口罩,讓醫療口罩可以重複來使用。
[三星鄉月眉村 村民
林阿尾]
很多歲囉,九十三,來學縫啊,縫成這樣很漂亮。
老人家們戴起自製的布口罩,好有成就感,這些王全龍看在心裡,也備感溫馨。
[宜蘭縣三星鄉月眉村 村長
王全龍]
整個三星鄉有兩萬一千多,兩萬一千多人,老人家差不多有百分之二十左右,這樣算下來差不多,五千人左右,平常時候年輕人出外工作,比較不在三星,在外地,在台北、羅東、宜蘭等地上班,老人家一個人在家,不知道要做什麼,通常就只有看電視,每天就這樣盯著電視也沒有運動,整天坐著看電視,因此我們就想說,來辦些活動。
他還熱心地號召村內有心人士,共同投入三星鄉的長照行列。
便當給妳,謝謝,妳的腳有好些嗎?現在這裡,有,現在我都有在運動,要復健。
既是村長,同時又身兼老人福利協會總幹事,王全龍每天從照顧老人家的伙食開始,居家送餐,還將社區裡的閒置空間,打造為共餐食堂。
[宜蘭縣三星鄉老人福利協會 常務理事
連金瑞]
獨居老人比較多,沒有與小孩子一起進餐,沒一起吃飯,沒一起吃飯的話他自己要,他要煮就很麻煩,來這邊有長青食堂,對他們來說,大家都開心,在這裡吃也吃得飽,吃得很營養,全都有兼顧。
[宜蘭縣三星鄉老人福利協會 監事
朱麗華]
我是在戶政事務所退休,退休下來以後,我覺得我們這邊的,比較是,老年化的鄉村,六十幾歲顧七十幾歲,七十幾歲可以再顧到八十幾歲的,對不對,八十幾歲他也可以顧到九十幾歲的,他們從這樣來,可以來照顧,然後我們就輔助他的心態,讓他們年輕化,不要想到自己會老==ns==
發揮「以老顧老」精神,在這裡大家都互相照顧,都是最親近的家人。
[宜蘭縣三星鄉月眉村 村長
王全龍]
軍人的時候說,我們說很嚴肅的那種心情,長官說什麼,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現在退休以後不是了,和這些老人家不能再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就是說,台語說搏感情,要談感情,用你的心去帶他們,你用心對待,他就用心回饋,這樣的話,心情上整個轉變會,很愉快的一個心情這樣。
王全龍說,從小在眷村長大,很習慣也很喜歡和長輩一起生活,投身公共事務,跟過去二十八年來的軍旅生活,有很大的轉變,但每天都過得非常充實。
採訪/撰稿 許儷齡
攝影/剪輯 羅應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