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元宵節,就是台中縣東勢鎮最熱鬧的時候。因為為期兩天的「新丁粄節」,不僅鎮民大動員,還吸引外地遊客,前來這個客家山城,欣賞具有百年歷史,用紅粄答謝神明的傳統。由神將團領軍,大大小小的隊伍,開心地迎接一年一度的盛事,台中縣東勢鎮的街頭,頓時間好不熱鬧。
這是東勢新丁粄節的開場活動。遊行隊伍所到之處,都吸引民眾圍觀。
[台中縣政府民政處客家事務科長
魏瑞伸]
讓我們東勢鎮,包括我們的鄉親,包括外面的遊客,同時都可以動起來,這樣才可以看到,我們確實客家庄是很團結,再一方面,對我們百年傳統的民俗活動,大家都很支持。
就連日本鳥取縣的太鼓團,也跨海來,為這次的新丁粄節助陣。
[台中縣長
黃仲生]
雖然很多地方在添丁之後,會有新丁粄這樣的一個活動,但是台中縣東勢鎮的新丁粄節活動,更結合了我們文化,我們的山城地區特有的節慶和產業,以及各種民俗融合在一起,所以熱鬧非凡,形成一個我們這個地方,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動。
中央和地方官員誠心膜拜,祈求兩天的活動能夠圓滿順利。現場的切大粄儀式,更是宣告,客庄十二大節慶的,東勢新丁粄節正式開始。
[行政院客委會
主委 黃玉振]
希望一方面讓我們客家的子弟,大家了解我們傳統的習俗,很好的傳統習俗,一方面也給其他的族群來了解,來欣賞我們客家的傳統。
一百多年來,每到元宵節這天,東勢鎮的大大小小廟宇供桌上,都會有大型的紅粄。
[台中縣客家文化協會
總幹事 蘇生勇]
以前的人,如果說有生小孩,有添丁,有添孫,新婚,做粄來答謝神明,尤其在元宵節叫做上元節,我們說的天官賜福日來答謝神明。
[文史工作者
徐登志]
東勢的新丁粄,因為早期農業社會需要人力,所以人力當然男性比較有力,所以(希望)人丁興旺,為了要添丁,有跟神明許願說,我如果有添丁,就要來答謝神明。
<照片提供:東勢林管處>
如果說農業社會需要男丁,那麼為何全台灣,只有東勢鎮會在元宵節這天,特別盛大辦理這項活動。追本溯源,應該是跟東勢的開發和發展有關。從最早的清朝軍工入墾伐木,日治時期的八仙山林場,以及光復後的大雪山林場,在在證明,東勢和林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文史工作者
徐登志]
伐木要木材,要運材木,材木的工作叫做粗工,以前山上路沒有那麼發達的時候,就用台車或是用流籠,這些男人將樹用台車,放在台車上用拖拉木馬,那種木馬的工作非常之辛苦,又非常危險,從高高的山上,很陡的斜度放下來,那沒有男人做不來,所以男丁的需要,當然在我們東勢客家人的社會,比別的地方還要大就對了。
因此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東勢鎮民,如果前一年家中有生男孩,就會以紅粄答謝神明,同時上頭還印有烏龜的圖騰。
[台中縣客家文化協會
總幹事 蘇生勇]
紅龜粄上面印一隻烏龜,烏龜是代表長壽,我希望說我能出丁,希望(小孩子)長大了能長壽。
有趣的是,早期東勢鎮民做紅龜粄還願,還演變為會員制的「新丁會」。
[台中縣客家文化協會
總幹事 蘇生勇]
做新丁粄來拜神明,拜了以後,我拿回去分享給親戚朋友、鄰居,不過當在做粄的時候來分,糟了,這個鄰居有分到那個沒分到,就很難說,這個親戚有分到那個(親戚)沒分到,又很難面對人家,所以當初有人創立說,我們來組一個新丁會,像會員的方式,不管你三十個、五十個,最多的時候上百個都有。
甚至光復後,還有比賽的性質,也融入這項酬神活動中。
[台中縣客家文化協會
總幹事 蘇生勇]
新丁會大家有人拿來答謝,答謝的時候,有人大塊,有人小塊,不知道哪個很天才,說我們來辦一個新丁粄比賽。民國六、七十年的時候,大家生活大量改善的時候,大家為了面子,為了代表我的財富,代表我現在,我有一個新的孫子出世,有喜慶也好,不管哪種心態就越做越大,我所知道的印象中最大做到三十多斤。
或許是為了面子問題,還曾經發生技術性犯規的趣聞。
[台中縣客家文化協會
總幹事 蘇生勇]
那時還很特別的就是,會像諜對諜,像間諜一樣,你做多少斤我做多少斤,會去互相打聽,所以他們都是偷偷做,不敢讓人家知道,現在打聽到了,我做二十斤,糟了他的可能二十一斤,可能又多我多少兩,還很有趣的就是,快點回家去,把那個粄糰從下面貼一塊上去,這個就做「補屁股」。
這裡是一家有十幾年歷史的工廠,每到元宵節前夕,幾乎是全家動員。從取紅色的粄糰,包入滿滿的餡料,再放到模具上壓平,大家分工合作,不用多久,就可以完成一個大型紅龜粄。
[業者
邱秋春]
餡料用花豆,花豆,花豆去浸泡,浸泡一天一夜之後才去蒸,蒸了過後才去用機器絞,絞碎以後,才鍋子裡才放糖去攪拌。
桌上剛做好的紅龜粄,油油亮亮的,看起來很討喜。由於訂單的需求不同,業者還會以重量分類。
[業者
邱秋春]
以前做比較重,以前都是二十幾斤,現在最大的十五斤而已,那個粄頭十九斤啦。
[台中縣客家文化協會
總幹事 蘇生勇]
後來因為人口,小孩越生越少了,一般這樣,一個(新丁)會五十個來講,有時候剩下一、兩個而已,比賽的性質就沒有那麼強烈了。
紅粄上頭印有桃形的千金粄,這幾年才又開始被重視,這或許也是反映時代的變遷。所以即使生女兒,還是會做粄還願。
[文史工作者
徐登志]
我民國八十二年時就採錄老人家的說法,他有說到我們不只有丁而已,我們也有女孩的,我說女孩是什麼,他說女孩是桃形的叫做「桃粄」。
為了迎接新丁粄節的到來,媽媽教室的成員也忙得不得了,從磨米,壓乾,攪拌,入模,到蒸,一刻都不能停歇。
利用五顏六色的發糕,組合成大型的發糕,媽媽教室的手藝真的沒話說。甚至這隻可愛的老虎,同樣是用米所做成。不僅應景,還豐富新丁粄的多元性與趣味性。
[台中縣東勢鎮
鎮長 葉玉錦]
所以鎮公所的社會課,他就請媽媽教室,從兔年(88年)開始,沒想到做出來的時候,大家都非常讚賞,非常地(受)歡迎,就變成說,每年的元宵節,看新丁粄就順便看創意大粄。
元宵節晚上,正是新丁粄節的活動高潮。民眾爭相攻炮城,因為命中率不高,一旦達陣成功,總是引起一陣歡呼。
在廟裡,也有鄉親擲筊拿紅龜粄及紅蛋,分享喜悅。
另外去年開始,東勢新丁粄節,還多了這項活動,就是求子儀式,透過道教的科儀,讓民眾「心想事成」。
[台中縣政府民政處客家事務科長
魏瑞伸]
這幾年,我們生育率有比較降低,為了我們國家的國力,再加上生產力,我們就想說,其實很多人,因為結婚很多年,沒有生兒子,沒有生女兒,也是一種遺憾,所以我們有一種想法就是說,利用這樣的機會,鼓勵國人多生產。
從四年前,擴大舉辦成為「新丁粄節」,到去年成為客庄十二大節慶,無論對外或對內,對於東勢的能見度和社區凝聚力,都有正面的幫助和意義。
[行政院客委會
主委 黃玉振]
透過這樣的活動,來吸引遊客進來,我們的產業才可以出去,產業才可以發展。
[台中縣客家文化協會
總幹事 蘇生勇]
變成一個節慶的時候,大家地方會凝聚這個意識,就是說,像現在沒有那麼多粄可以做了,媽媽教室大家出來,來做這創新的,今年牛年(大家)做些牛做些什麼,今年虎年大家來做老虎,做些貓也好不管怎樣,將粄不一定做圓圓的,來變成藝術,也是很有意義啊。
一個擁有上百年歷史的民俗活動,透過鎮民的努力傳承和創新,以及公部門的包裝和宣傳,東勢新丁粄節,在傳統中豐富了多元的內涵,更是中台灣客家文化,別具特色和意義的歷史見證。
採訪/撰稿 羅弘昇
攝影/剪輯 陳靖維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