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縣鹿野鄉有福佬、客家、阿美族及外省人這四大族群,但其實舊名鹿寮的鹿野鄉,早年還居住了一個很大的族群,梅花鹿,但由於人們的獵捕加上環境的破壞,自從民國58年最後一隻野生的梅花鹿在東部的山區消失後,鹿野就徒留其名,再也看不到一隻野鹿了。民國97年永安社區開始復育梅花鹿,經過2年多的努力,總算讓梅花鹿再次在監獄的草坪奔馳,成了活的環境教育教材,也軟化了受刑人的心,意外成了台東外役監獄的特色和鹿野的私密景點。
來到鹿野鄉你會想到什麼?飛行傘?熱氣球?滑草。

鹿野舊名鹿寮,這裡有條鹿野溪淙淙流過,橫跨兩岸的紅色吊橋是知名的景點-鹿鳴大橋,進到鹿野的永安村,處處都可以看到和鹿有關的圖騰,究竟鹿野和鹿有什麼關係?

[永安社區發展協會 總幹事
廖中勳]
永安村有非常多跟鹿有相關的名稱,有上鹿寮的聚落,有下鹿寮的聚落,有鹿寮路,有福鹿路,那我們永昌又叫鹿寮社,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遊客問說,欸總幹事請問,你們這裡到處都是鹿的名稱,那有沒有可以看到鹿。

叫做鹿野沒有鹿?是長期透過解說導覽來「出賣」家鄉的文史工作者廖中勳,一直以來的困擾。民國90年,他開始推永安的社區營造,心裡就默默要將鹿找回家鄉來。

[永安社區發展協會 總幹事
廖中勳]
民國97年,那民國97年,那我們剛好就,跟水保局,跟台東縣政府,它就問我們說我們有沒有,最想要圓夢的東西,當然那時候我們就已經想很久的事啊,我們把鹿寮找回來,所以那時就剛好,開始做村庄的一些,養鹿的鹿寮的盤點的這個部分,那就正式提出了「找到回家的鹿」這個標語,希望讓家鄉的鹿重新再回來。

因為有了政府資源的挹注,他們先從試養3隻梅花鹿,開始圓夢。

很多的東西,它就是有時候我們是且戰且走,騎驢找馬這樣,所以我們在民國97年,我們沒有想太多吔, 就是想要真的讓小朋友知道什麼叫鹿寮,什麼是我們家鄉早期可以看到的鹿,所以我們那時候在做盤點的時候,把村庄,誰養過鹿,哪裡有鹿寮去找回來,那後來找到一個,我們胡國雄阿公,那雄伯他就說,我這個喔,他也想要,老人家想要再把鹿寮修回來,後來剛好社區跟他去談這個事情,欸,一拍即合。

有在溪水邊隨興覓食的山羌及水鹿,還有在草原上盡情奔跑的梅花鹿群。

98年他們出版了一本「找到回家的鹿」繪本,作為分享環境教育的教材,也帶著小朋友參觀鹿寮,近身觀察梅花鹿的生態,想不到孩子的反應卻是。

[永安社區發展協會 總幹事
廖中勳]
唉唷!那個鹿好可憐喔,不能跑,在那邊,在那個小小的鹿寮裡面。

因此廖中勳只得又開始在村庄,尋找更大的場所,還梅花鹿一個自由奔馳的空間。

[永安社區發展協會 總幹事
廖中勳]
所以在民國98年的下半年,那我們就找到我們的鄰居,那當初台東戒治所典獄長,還滿支持我們這個工作,要敦親睦鄰,所以他說,我們監獄兩種東西很多,一個是人很多,同學很多,第二個,它們有80幾公頃的土地,要多大,都可以配合社區、配合地方來做這個梅花鹿復育工作。

[台東戒治所輔導科 科長
陳柏樸]
我們的腹地其實是非常的廣大,那因為我們人力有限,不可能去顧到每一塊土地,所以與其讓它閒置,我們不如把它活化起來,讓附近的一些社區啊一些團體,來利用這塊土地,其實是雙贏的一個局面。

在等一下觀察一下,梅花鹿如果是用散步的時候,是很優雅,就慢慢的走。

優雅的散步,盡情的奔跑,有了典獄長的力挺,民國58年之後,從鹿野地表消失的梅花鹿,總算在監獄裡找到安身立命的所在。

[永安社區發展協會 總幹事
廖中勳]
3公頃的土地,我們在民國99年的聖誕節的隔一天,這個梅花鹿園區正式開園,那迎回第一批 10隻的梅花鹿,到現在梅花鹿第二代的可以在這邊生活,所以從原來沒有梅花鹿,到後來有一個,3隻梅花鹿的雄伯鹿寮,那到現在有10隻以上的梅花鹿園區。

好,輕輕的喔,小聲一點喔,跟貓咪走路一樣,輕輕的喔。

有了3公頃的土地,梅花鹿再也不必囚禁在小小的鹿寮裡。走進園區,帶著孩子認識梅花鹿愛吃的鹿仔葉,從糞便中判斷鹿群是否健康。

[永安社區發展協會社造組 組長
吳玉萍]
那我們透過話劇的展演,然後繪本的導讀,然後讓他們知道說,欸,原來有鹿鳴橋啊,鹿野溪啊等等等等,原來什麼上鹿寮,下鹿寮喔這些地名,然後再透過我們到梅花鹿園區,然後稍微近距離的觀察,我們用觀察,觀察梅花鹿,牠的一些足跡啦,還有一些排遺啦,便便,然後就是希望讓孩子,可以稍微觀察一下,仔細地觀察一下梅花鹿。

如果沒有拉肚子的,像這樣一顆一顆,像羊的便便的時候就會發現,這個鹿,牠是健康的這樣知道嗎。

在這裡,孩子們有了和大自然第一類接觸的機會,環境教育不再只是紙上談兵。

[月眉國小 老師
宋謙毓]
第一個讓孩子認識在地的環境啊,對,了解你生活中,平常,附近的環境是如何,最近的氣候變化也不一樣了這樣,就讓學生實地體驗這樣,帶出來看看。

[永安社區發展協會社造組 組長
吳玉萍]
那我們希望讓孩子知道說,一些動物保育的觀念或者是說,欸你為什麼梅花鹿會失蹤,會消失,那就是棲地,它整個山上的棲地被破壞,那被破壞的狀況下牠當然就會消失,當然我們希望說,孩子可以知道說,欸如果我們不愛惜自己的環境,那對我們的大自然,不再就是,不能夠更多的友善的話,那以後,今日的梅花鹿可能是明日的人類。

好,我喊注意,你們喊注意,注意,注意,小聲的注意,注意,因為現在鹿都跑到那邊為什麼,牠很怕,知道嗎。

復育工作還在學習中,就怕來參觀的人太多,太過興奮,行為脫了序,小鹿受到了驚赫,目前園區的功能還是以環境教育課程為主,就是要將干擾降到最低。

[月眉國小老師
宋謙毓]
他們沒有全部都讓台東市的學校,是只有台九線這附近的,關山跟鹿野,這幾個學校先參加。

[永安社區發展協會社造組 組長
吳玉萍]
那梅花鹿這邊,我們一直沒有特別把牠凸顯出來,是因為還在走復育的階段,然後是希望說,它是比較就是低調一點,因為梅花鹿很容易受驚嚇,那我們怕我們太廣為宣傳以後,那梅花鹿很容易就受到驚嚇,或者說會被打擾。

七手八腳努力的撥土挖洞,種下梅花鹿愛吃的牧草和鹿仔樹苗,這是孩子們離開園區前留給梅花鹿的禮物,也在心裡埋下友善環境的種子。

[月眉國小 學生
張藝弘]
我五年級,然後呢我今天學到的就是,梅花鹿的歷史和故事,就是啊因為那個時候我演到荷蘭人,所以才能體會,那個梅花鹿,已經絕種的原因。

小鹿除了教會了孩子友善環境,也豐富了收容人的生活,更是一堂重要的生命教育課程。

[台東戒治所輔導科 科長
陳柏樸]
那在復育梅花鹿,也是一個生命,他們從梅花鹿小慢慢把牠養大,這之間會產生感情,我覺得,這很有可能會觸動到他們心裡,讓他們去做改變這樣。

[收容人
王先生]
讓我們有這個機會 看鹿在成長,看牠長大,這樣就很有成就感,那麼要不然就很枯燥無味。當然能夠出來的話接,觸大自然,對我們這個收容人來講,是一個很好的一個教化功能。

[永安社區發展協會社造組 組長
吳玉萍]
跟戒治所這邊合作的狀況是,都是同學,同學在幫我們收集牠們的一些食草,飼料,同學他們其實出去的時候,他們出去野外幫忙工作的時候,他們都會,欸,這個鹿仔樹,喔這個桑葚,都是我們的鹿可以吃,其實他們會需要照顧到鹿的差不多快一生,生老病死,所以其實我們當初跟戒治所期望的那個,生命教育這件事情,其實是有達到的。

整理鹿寮,收集牠們的食草,還不忘幫梅花鹿補充營養,怕牠吃不好,怕牠餓著。

[收容人
王先生]
當然也會啦,那麼我們三餐,大家都要吃,動物也要吃東西啊,就怕牠餓了,那麼如果牠長得很漂亮,我們也很高興。

[台東戒治所輔導科 科長
陳柏樸]
因為我們這邊,他們一到五都出來工作,假日的話他們其實是要去裡面,就是沒有開封的狀態下,那其實他們都會擔心說,欸那個鹿沒有人餵或怎樣啊,會去擔心這些動物,所以他們的主管,帶他們的主管,還特別假日來,自己載著那個樹葉子去餵那個梅花鹿這樣。

透過和小鹿互動,觸動了收容人關懷的心,這樣的教化功能遠比將他們關在牢籠中更具矯正效益。因此,台東外役監獄,現在,開放更廣大的土地開始種咖啡,賣咖啡。

[台東戒治所輔導科 科長
陳柏樸]
譬如說我們把他關在裡面,他沒有辦法出來,你會看到他的整個表情,都是死氣沉沉的沒有活力,但是當他們來到外役監之後,是不是有跟民眾在做接觸,你看到他們都是保持著笑容,好像很開心,很有活力這樣子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正向的東西。

專注的看著烘焙咖啡的溫度。

你在 烘焙的過程當中,它每一,一樣的火力,一樣的不同變化,它的豆子本身變化不一樣。

談起咖啡豆頭頭是道,他是收容人阿雄,他說在戒治所的心境像是進修,受惠最多。

[收容人
阿 雄]
可以來到台東外役監,然後就想說,既然來到這裡還有兩年的時間,那不如就用心去學一個東西,不管以後返鄉之後用不用得到,都可以,受惠最多應該就是說我們的改變,放假我回家,每天也都會煮給我媽喝,一天都煮兩次,媽媽會不會覺得這杯咖啡特別好喝?也是會啦,因為她平常沒有在喝這個純黑咖啡 所以我就用輕烘焙的泡給她喝

歐式的建築,廣大的草坪,這裡不是度假村,正是台東戒治所,俗稱的台東外役監獄,在這裡喝咖啡,從沖泡到端上桌,都是「大哥」服務,堪稱是「大哥級」的享受。

[台東戒治所輔導科 科長
陳柏樸]
那其實,他們多跟民眾接觸的話,也是利於他們回歸社會,對啊,他們可以透過跟民眾聊天接洽的過程,他們可以知道,社會上發生些什麼事情,現在有哪些東西是進步的這樣子,有利於他們回去的時候不會說,一下一出去,對整個外面的世界是很惶恐的。

從要為梅花鹿找到回家的路,意外的串連了地方和戒治所,在監獄的高牆內,梅花鹿有安身之所,遊客有機會體驗很不一樣的喝咖啡氣氛,更讓收容人對出獄後的正途有了想像,一個簡單的初心,讓許多的事情都有了圓滿的結局。

採訪/撰稿 邱月華
攝影/剪輯 羅應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