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成功鎮的三仙台是非常有名的景點,最近這個地方受到注意,則是因為一樁開發案。民國65到70年前後,寶盛公司就來到三仙台一帶收購土地,六月中正式動工,在基翬部落旁的海岸地開發12公頃的水族生態遊樂園區,不過寶盛公司卻在五月底才召開說明會,許多民眾的認為過於草率,也沒提供完整資料,因此引起反彈,許多人是參加了說明會才知道要開發,擔心破壞當地美麗的環境,因而動員鎮民發起抗爭及連署。<護生態,快閃護基翬>

身披抗議布條,橫躺在台東成功鎮的基翬碼頭,一群白守蓮部落的阿美族人及成功鎮民,在比西里岸之歌中,大聲抗議,即將在基翬部落旁,興建約8公頃的寶盛水族生態遊樂區。

[白守蓮部落
居民Fusay rekal]
這是我們比西里岸阿美族,世世代代都在這邊生活,這片海洋,這片土地,承載我們每個小朋友的夢想,不是任由他們這樣一直破壞我們的環境,(讓)我們這些小朋友長大之後要去承擔這些痛苦

原名比西里岸的三仙台地區,自古就是阿美族傳統領域,但政府早在73年三仙台風景特定區計畫裡,將此地劃分為,遊樂區、旅館區、自然景觀保護區等,而自60、70年代開始,寶盛公司更在基翬港上方的遊樂區範圍內,著手收購土地。

[成功鎮文史工作者
王河盛]
它(寶盛)差不多70年,民國70年來開發,有的土地在海邊,不好耕種,因為有海風,所以有人就便宜賣他,一方面也是有用方法,它說附近我都買了,你如果不賣我以後就無法通行,你不賣也不行。

<聲音來源>
[寶盛水族生態遊樂區
董事長 呂明賢]
這個案子,我們政府在65年、68年,旅遊,現在的東部發展一個計畫就定案,那個時候是蔣縣長還是什麼,我們有開會的時候,有在講這個事情,很像獎勵我們來這邊

到了84年,三仙台風景特定區計畫通盤檢討時,基翬港旁的國有濱海公園土地,約5公頃,更被劃為遊樂區開發公司需連帶負責開發。

[交通部觀光局東管處
副處長 林維玲]
這在原本的(三仙台風景特定區)都市計畫裡面就這樣設定,事實上基本上應該是讓遊樂區的開發,它對地方要有一個回饋,所以希望說旁邊要有一個就是,等於公眾使用的公園的一個這樣的開發,讓地方也可以受益。

按照開發單位的計畫,此遊樂區將規畫,SPA體驗、游泳池海洋生態展覽館舍,及原住民表演場所等設施,但長期推動深度旅遊的民間團體認為,這些未必需要在遊樂區才能體驗。

<聲音來源>
[寶盛水族生態遊樂區
董事長 呂明賢]
我們在那裡做一個台灣原住民的生活會館,濱海的海洋展示,比較有教育性,遊客可以看看我們台灣原住民的生活,還有海洋活動,比如說動畫這類。

[交通部觀光局東管處
副處長 林維玲]
現在遊客其實不多,就是因為我們沒有這個,這樣的一個設施可以吸引遊客過來,所以當然就希望說有一個適當的開發,讓遊客吸引到這地方,所以這個量呢,事實上就是在,你的整個設施在開發了,然後兼具這個生態環境的這樣一個的考量之下來做,事實上應該是合理的。

[成功鎮愛鄉協會
總幹事 宋明燕]
不過為什麼還要做一個遊憩區,把人和自然抽離,你摸不到真的海水,你去做一個人工的海溝,你摸不到真的潮間帶的東西,你是用可能關在水族箱裡面的一個,其實我們是用玻璃或用人的思維,去把人和自然完全隔離,我們住在這邊的人,我們是覺得這樣的想法很奇怪。

居民除了對於,先破壞生態好讓人接近生態的邏輯,感到不解外,由於遊樂區,涵蓋他們平常出入的交通要道及基翬港,也擔心未來,無論是生態教學或出海討生活,能否自由進出。

[成功鎮愛鄉協會
理事長 張肇和]
基翬港那個部分,潮間帶那個部分,它也劃分在它們規畫的公園裡面,但是這個我們就非常納悶,就為什麼那個,就為什麼那個保護區,為什麼會變成它們(財團)在建置的公園,是不是將來這個地方,我們進出的話,去做生態採集,去釣魚,還是浮潛,這些都還要透過,透過他們的許可才可以進去。

這個開發案,首當其衝的,便是要由基翬港進出的定置漁網業者,早在1923年日治時期,便有日本人,向台東廳申請設置定置網的紀錄,而基翬海域由於三仙台的障蔽,在北方形成一個相對風平浪靜的港灣,讓順著台東外海黑潮的洄游魚類,得以聚集在此。

[成功鎮基翬定置漁網
老闆 吳文欽]
最主要我們這邊有,我們北邊有深溝,有深溝,因為我們網子北邊有深溝,魚會順著那個深溝進來,就像是一個灣一樣洋流不會這麼大,魚就會在這邊玩一樣,如果比較大,我們網子會變形,魚一下子就跑了,你要抓也抓不到牠

每逢早上或傍晚定置漁網膠筏返港時,許多魚販與居民聚集在此,除了採購新鮮魚貨,附近居民也以幫忙整理魚貨,換取餐桌上所需的食材,業者便擔心,若基翬港的進出操之於他人,這年產上千萬元的定置漁網產業,及附近居民的生計勢必受到影響。

[成功鎮基翬定置漁網
老闆 吳文欽]
如果真的堵到我們的路,不能說,我們已經在那邊十多年了,你現在來說一聲,就叫我們走,怎麼可以這樣做,你也需要和我們溝通一下,不能說要我們走就叫我們走。

[成功鎮愛鄉協會
總幹事 宋明燕]
有時候衝浪者要來這邊,或是學生要來做生態教室的一個解說導覽的話,我們是不是要先付錢還是說要給你看身分證,這個問題要先和我們講清楚,這本來就是我們在這生活的區域。

面對居民的疑慮,不願當面接受採訪的寶盛公司,在電話受訪時強調,他們只負責開發興建,並不會實質管理濱海公園,而主管單位,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也表示,濱海公園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聲音來源>
[寶盛水族生態遊樂區
董事長 呂明賢]
我們和那邊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們在上面平地這邊,那個港口裡頭是比較山坡地,那邊和我們沒有關係,那個土地也不是我們的,我們不會到那邊去。

[交通部觀光局東管處
副處長 林維玲]
因為它是公園的用地,所以它一般只能做一些步道,或是賞景的設施。就這樣等於交給他們去開發,然後一樣這個開發之後的土地所有權,它一樣是政府的,然後管理也是我們國家風景區來管理的,所以等於說,它開發一個這樣子的公園綠地,提供給居民使用。

即便開發公司或公部門一再重申,濱海公園的公共性,但部分成功鎮民仍憂心忡忡,最主要原因是開發公司在開工前,才臨時召開說明會,會中也沒有任何書面資料,因此當地社區團體只好自己舉辦街頭說明會,凝聚民眾意見,要求開發公司動工前應召開第二次說明會,並提供詳細資料。

[成功鎮文史工作者
王河盛]
只有一個開會通知單,沒有資料,沒有資料,裡面什麼資料都沒有,也沒有一個地圖,將來這個開發,會影響到什麼程度,我們想知道,所以我要求要說你們要有一個書面資料。

<聲音來源>
[寶盛水族生態遊樂區
董事長 呂明賢]
我們這個案子30年了,在成功鎮,那個時候都開過會,一直在開,這個案的開發說明會,每一次大家都沒有反對。

[成功鎮長
侯武成]
當然我們不只是在鼓勵,我們可能也在從旁協助,某些部分需要鎮公所配合的,我們當然樂觀其成,這是我們對寶盛海洋公司做這樣的期許。

開發單位強調,這個開發案歷任鎮長及地方代表都知悉也支持,並早已按照規定舉辦說明會,民眾若仍有疑慮也願意繼續說明。

<聲音來源>
[寶盛水族生態遊樂區
董事長 呂明賢]
什麼時候都可以開,我們等動了以後,辦公室有在那邊,那時候大家,當地的村民每天你都可以來這邊,大家來討論這個問題。

[成功鎮愛鄉協會
總幹事 宋明燕]
他已經對我們沒誠意了,他會對我們這塊土地,和我們這的人有,有任何友善的回應嗎,這我打很大的問號。

開發單位雖然口頭表達善意,卻遲遲未安排說明會時間,甚至在接受採訪後隔週無預警動工,此舉也讓當地民眾憂心,開發單位的可信度,而且殷鑑不遠的,離成功鎮不到30分鐘車程,就有一棟,遭法院判定違法興建的美麗灣渡假村,但台東縣政府仍同意其繼續在海灘上挖沙施工,而原本屬於人民共有財的杉原海灘,未來進出,皆需經過美麗灣渡假飯店的允許,而這也是成功鎮民所擔心的。

[反反反美麗灣行動聯盟
藝術家 饒愛琴]
美麗灣來之後,我們也不能來這邊生火,又不可以怎樣怎樣,什麼都不可以,就是有錢人來,你來就買票游泳,我覺得生活的價值觀全部被有錢人洗腦,我覺得台灣不是這樣子,每個地方有自己美麗的文化。

[成功鎮愛鄉協會
理事長 張肇和]
希望寶盛能夠再次的開一個,非常完整的說明會,讓我們,大家跟它溝通協調,讓我們大家知道裡面的內容,不要將來就是像那個美麗灣一樣,蓋好了以後再去抗爭,蓋完以後我們不能用,還是不是在地的生活,變成不是我們在地人的海域,變成完全是被集團霸占住了。

<所我們今天的樑是一條八八風災到現在的白色的布,所以我們大家就是我們現在就是那個白色的布,大家拿起來,我們就繞一圈,然後把它纏到這個。>

一群台東在地藝術家,六月初便發起,在杉原沙灘上,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集體藝術創造,以漂流木為基座,再以布條圍繞成藩籬,這個「違、離」創作,要讓社會大眾重新反思土地圈占的問題。

[反反反美麗灣行動聯盟
藝術家 饒愛琴]
因為美麗灣鐵皮這麼長,他們可以圍起來,變成(財團)他自己的土地,我們就用另一種反諷的作品形式,我們就圍起來,象徵說,他們原住民的傳統領域是怎麼被政府圍的,我們在這邊生活的人,我們不要被圍。

這群藝術家擔心,原本屬於原住民傳統領域的海岸,會不會因為開發案而被限制,甚至因為開發帶來的污染,而影響了海洋子民的生活傳統

<大哥你在抓什麼,隨便抓。>

像成功基翬海域的潮間帶,便被當地人形容是自家的冰箱或廚房。退潮時去岸邊採集海螺、海菜、海藻或捕魚,一日餐桌所需便足夠了,當地民眾擔心,以後遊樂區開發後,污水排放到基翬海域,影響當地生態進而衝擊他們的生活。

[三仙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陳春妹]
最大的衝擊應該算是,海域潮間帶的那個地方,因為部落的居民,都會常(在)潮間帶,就是退潮的時候,就會會到潮間帶那邊去撿海螺或是捕魚,如果說它們寶盛這邊開發案,一旦開了,這些污水的排放會直接到海域,我想這就是最直接影響到我們生活。

[成功鎮愛鄉協會
總幹事 宋明燕]
他的污水處理場很近,離海岸不到幾百公尺,比美麗灣的更近,雖然他說他會做二級處理,但是二級處理其實也是不夠,我看到他又要挖一條溝直接排放到海水,真的就影響很大

<畫面提供:黃梓倫>
六月初,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及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陳昭倫博士,在台東基翬進行珊瑚礁生態調查,便發現,當地珊瑚礁活珊瑚平均覆蓋率達五成以上,遠遠優於太平洋與台灣活珊瑚平均覆蓋率,而依據2009年,農委會東部海洋研究中心的調查更顯示,由於有眾多的珊瑚礁,基翬的生物多樣性在東海岸是數一數二的,更造就當地的魚類種類及數量,都優於其他地方。

[農委會東部海洋研究中心
助理研究員 黃梓倫]
基翬它這種礁岩岸,地形有它的複雜度,自然魚比較喜歡躲在這種,有複雜度的地方,有珊瑚礁什麼,它就比較像熱帶雨林,熱帶雨林的物種就很多。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工作人員 溫于璇]
我們在歷年的珊瑚礁總體檢,檢查的情況下,可以發現說,台灣珊瑚礁被破壞得很嚴重,並不是比如說一些天災,並不是什麼颱風,其實最重要的是陸地上的開發案,所造成的泥沙淤積到海底,使得珊瑚礁破壞非常嚴重。那(基翬)這邊珊瑚礁目前情況非常的良好,我們很擔心20年後是否可以保存,20年後是否可以跟現在也一樣。

對於民間團體的憂慮,開發單位的回應是,整個開發案早在2009年已通過環評,將依法執行。

<聲音來源>
[寶盛水族生態遊樂區
董事長 呂明賢]
我們有一個污水廠,用過的水有個池過濾以後,所以污水的問題,不要去煩惱,一定有規範去弄,按照最新環保的去用。

開發單位拍胸脯保證要大家別擔心,但環保團體認為,基翬地區不僅有寶盛水族遊樂區,還有東管處的旅館BOT案,及滿地富遊樂區,三個大型開發案,對基翬地區的環境衝擊有多大,應該整體評估,而非個案處理。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工作人員 溫于璇]
我們也希望環保署可以針對這三個開發案,重新做一個環境影響評估,尤其對海域的部分,據我們所知,距離海最近的寶盛水族遊樂園區,它對海底下,並沒有做任何環境影響評估的方式。

[交通部觀光局東管處
副處長 林維玲]
這邊比較敏感的應該就是海洋的部分,那這部分事實上,每個開發案它都要經過環評的過程,那如果說,在整個環評的這個過程是很嚴謹的嘜,基本上這問題是不會產生的。

籌備近30年,歷經數任地方首長,及4年多的環評審查,然而那麼大的開發案,要動工了居民才知道,怎麼可能不反彈?即使是善意的開發,公部門與開發單位資訊不透明,甚至能瞞就瞞,就像埋下不定時炸彈,何時點燃民眾的怒火會延燒多久,恐難預料。

採訪/撰稿 陳君明
攝影/剪輯 徐偉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