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即將邁入超高齡化的社會,身心障礙者孩子的家長最擔心,當自己年老之後孩子該怎麼辦?這些孩子通常在高中職畢業後,只有少數能夠順利就業或被安置,但是他們身體老化的速度更比一般人更快,老化後的照顧服務政策有健全嗎?家長們擔心的又是什麼?「慢」漫長路系列專題報導第一集,先帶大家來了解身心障礙者及照顧者的心聲。吳怡君跟陳靖維的報導。


 

 

 

那你自己畫畫好了,好不好,看你想畫什麼,看你想用什麼畫都可以。

 

彥存用各種顏色的彩色筆,一筆一畫、全神貫注畫出心目中的美麗圖案,鮮豔大膽的用色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智障者家長總會常務理事 陳誠亮(右)

 

我大概是30歲的時候生彥存,那時候非常的年輕,所以護士偷偷告訴我們說,他可能是所謂的當時叫蒙古症的時候,我們聽都沒有聽過,所以當然非常非常的害怕,但是後來醫護人員介紹我們認識其他的家長,我們家長之間就可以傳遞他們教養的經驗,所以我們慢慢也就釋懷了。

 

爸爸,還記得筆畫,爸爸,再寫,媽媽,先寫一邊,媽媽,好棒喔,彥存好棒喔。

相片提供 陳誠亮(0130-0149)

不論是畫畫還是寫字,對陳爸爸來說,都是孩子一點一點地累積進步,回想三十多年前孩子剛出生,當初社會福利政策也不夠健全,他跟太太對唐氏症還不是那麼了解,因此到處探聽消息與吸收新知。

智障者家長總會常務理事 陳誠亮(右)

我們先是先從這個家長之間,來互相協助,應該要多注意什麼樣的飲食,那他們的肌肉張力可能比較弱一些,那他們可能對於一些陌生事物,可能會比較害怕,所以要帶他們多接觸這樣。

 

透過家長之間相互學習,他們決定帶孩子參與早療課程,並勇敢的走出戶外。

智障者家長總會常務理事 陳誠亮(右)

那我們帶他到公園的時候,他可能不太敢踩草地,因為他會害怕,但是我們就是要讓他去多多接觸,那麼,他從經驗裡面去學習,所以,比較不會那麼敏感。

 

透過早療及老師的教導,彥存在學習和認知上也越來越進步。

智障者家長總會常務理事 陳誠亮(右)

所以老師就會叫我們這些家長到學校來練習說,怎麼帶孩子寫字,所以說他後來會寫很多很多的字,那雖然說他不太會講話,但是他就認得很多字。

 

站起來擦,把它擦乾淨,擦乾淨,很棒,謝謝。

相片提供 陳誠亮(0305-0314)

另外在生活自理彥存也能做得很好,且喜歡看書的他,對恐龍情有獨鍾,一次出國他堅持要帶一本恐龍書,父母親相當訝異,沒想到孩子在他們的言談中觀察相當仔細。

智障者家長總會常務理事 陳誠亮(右)

相片提供 陳誠亮(0331-0336)

我不太清楚他為什麼知道,我們要去看恐龍博物館,可能我們平常在談的時候他有聽到,他就堅持把恐龍那本很大的書很厚的書,要帶到國外去,那他還要帶到恐龍博物館裡面,所以有時候也許他的能力,比我們想像中要好。

 

陳爸爸看著孩子一點一滴的成長,心中相當安慰,但也隨著年齡增長,又多了一份憂心。

智障者家長總會常務理事 陳誠亮(右)

所以很明顯的就是,他的能力在慢慢下降當中,體力也嚴重下降,所以走路速度就會越來越慢,那以前會的一些事情,可能之後就沒有那麼靈光了,所以我們最擔心就是以後他不會照顧自己,我們現在很很細心照顧他,那以後怎麼辦這樣。

相片提供 陳誠亮(0413-0423)

因此目前彥存每天都會到日照中心,白天在機構有許多活動參與,讓身心能維持較好的狀態。

智障者家長總會常務理事 陳誠亮(右)

他這樣的話有一個很規律生活,那在日照中心,老師也帶他做很多活動,所以他的生活就比較豐富一些,那我們平常在上班,也會比較放心一些。  

 

陳爸爸也希望,在社區中會有更完整的日照中心與住宿機構,以及專業人員的照顧,提升照顧機構與人力的質與量是最重要的。

智障者家長總會常務理事 陳誠亮(右)

所以他們家人平常還是有,比較多的機會,能夠去看他們,那麼在社區裡面的小型的這個住宿單位,他們要跟社區做什麼互動,也比較容易一些這是我們未來應該要好好努力的方向,但是現在是嚴重偏不足啦。

 

==cgin==根據衛福部統計,近三年來,全國65歲以上的身心障礙者人數,從108年有51萬3000多人,到109年有53萬2000多人,110年則有54萬6000多人,以110年來看,65歲以上的身障人口大概佔了我們總身障人口120萬當中的百分之四十五。 ==cgout==

衛福部社家署副署長 張美美(左)

 

我們在2025年,我們的老人65歲以上的老人人口,大概就會到百分之20,所以,如果我們身障者是老年人口,如果我們用老人的這個標準65歲以上來看的話,我們大概近三年 其實人數是增加。

 

面臨超高齡社會的發展,因此身障者的老化以及長期照顧的政策更顯重要。

衛福部社家署副署長 張美美(左)

 

我們原來有的經濟補助,然後,社區的這個照顧服務,那社區照顧服務,我們大概就有分為是日間照顧,小作所,那還有就是社區居住這些他們都可以,當然我們也對於這個身心障礙者,自己本身老的他的照顧者的父母,可能也老了所以我們其實也有雙老的服務。

 

看喔,看那邊有沒有車子喔,累不累,我們要不要坐一下休息,來這邊,坐著休息一下。

 

除了透過機構照顧,陳爸爸為了避免孩子退化,幾乎每天都會陪孩子到公園散步運動。

智障者家長總會常務理事 陳誠亮(左)

主要就是散步,那尤其可以的話,就讓他大步的快走,希望他腿部的肌肉能夠強壯一點,比較不會跌倒,總是說,身體健康是最重要的。

 

盪鞦韆,輕輕的當就好囉,我來推你,一二,腳要抬起來,一二一二一二。

 

時常走出戶外與人群接觸,雖然擔心需要放手的那一天,但陳爸爸走到哪都會牽著孩子的手,守護孩子,作孩子最強的後盾。

智障者家長總會常務理事 陳誠亮(右)

他們其實眼睛通常都會有一些弱視,其實,他們看地上其實有一點點凹凸不平,所以,他們自己本身走路上下樓梯都很小心,那我們害怕他跌倒,他從小就牽著手,不知不覺就牽到34年了。

 

有的身心障礙者透過日照中心照顧,有的功能好一些的能夠進入到小作所中,培養就業與不同能力 。

 

撕起來,很好這隻手看哪一邊順,放中間,很好,好,壓一壓,撥平撥平。 

 

仔細為每顆香皂貼上標籤,專注聽著老師指導,手指頭每一個精細動作都要比一般人還要更專注才能完成,這裡是身心障礙者社區日間作業設施,簡稱小作所,也是唐氏症朋友工作訓練的學習場所之一。

社區日間作業設施主任 黃珊(右)

那我們作業活動,主要是做手工皂的製作,那另外文康休閒呢,我們也有一些才藝班,主題課程,或者透過他們自我倡導,來成立一些社團,那另外呢,我們每一個月也會,帶他們去社區適應一次。

 

在小作所裡,有不同障別的孩子,針對他們的優缺點去調整每個人適合的工作內容,不只練習,重要的是讓他們學習正常作息及延緩他們功能老化。

社區日間作業設施主任 黃珊(右)

可能在家就,比較沒有正常作息的話,他們就很容易就退化,把以前學會的就逐漸忘記了,那有一些這樣的機構,他們每一天,依照一個正常的作息來進行活動的話,其實這樣就可以減緩他們老化。

社區日間作業設施學員 立欣(右)

修皂,還有摺紙盒,包裝,拖模,賺錢養家人。

 

你好,歡迎光臨,愛不囉嗦,我可以幫你介紹產品,過來這裡。

 

不害羞的小晏子,熟練為客人介紹商品,對店裡商品聊若指掌的他,讓客人願意安心購買。

庇護工場學員

小晏子(右)

包餅乾然後,做餅乾,還有裝禮盒,還有打掃廁所,是老師教我們包餅乾的,介紹要說三種口味餅乾,還有多少錢,多少元。 

 

唐氏症基金會的庇護工場環境又更接近社會職場,學習內容也不同。在這裡不只是學習餅乾製作及包裝等,還有機會嘗試訓練他們與客人互動。

唐氏症基金會董事長 林正俠(右)

 

那我們庇護工場,事實上,就有很多比方說店面的服務,或者做手工餅乾或做包裝,那這些的一個訓練服務,我們都會用客製化,就是針對每一個孩子,他們可能的一個專長,或針對他們可能,在所謂職務再設計一些,讓他們能夠未來事實上,可以透過我們的就服,可以直接進入職場來就業。

庇護工場店長 王妙月(右)

可能他已經有一點點能力,他已經可以知道從哪裡看的到,這個餅乾的口味,或者是它的有效日期等等的,那我們就會讓他開始嘗試去跟 客人做接觸,去做介紹,那當他們得到客人給他們的一個讚美,他們就會很開心,那就會鼓勵他們就會提升他們更願意去做這樣子的學習。

 

不論是小作所還是庇護工場,一點點成長與進步對唐氏症孩子及家長來說都是相當大的鼓勵,因此各式機構的健全設立,在協助雙老家庭的問題上,都會是支持他們重要的一股力量。

智障者家長總會常務理事 陳誠亮(右)

 

老人家,帶著五六十歲的身心障礙者,在家中生活,所以,我覺得他自己都照顧不了自己了,那這個事情要怎麼辦呢,所以設立社區式的住宿機構有很多挑戰,但事實上,我們不去面對他的話,就是要讓太多家庭,獨立在承擔這些風險。

 

==cgin==另外政府也有提供喘息服務,包含居家喘息、機構喘息、日間照顧中心喘息、小規模多機能服務-夜間喘息等等服務,讓主要照顧者獲得休息與放鬆的時間與機會。==cgout==

衛福部社家署副署長 張美美(左)

 

小規模多機能的服務,大概就是會有三種服務,第一個是那個居家的這個照顧服務,就是去家裡面,那第二種是日間居家服務,第二個是日間照顧,就是你可以到日照中心,那是固定去的,那第三種呢,是夜間的臨時的這個住宿,那這個也是屬於喘息,就是我可能需要出差, 我家人需要出差,那就可以運用小規模多機能。

 

面對未來勢必走向雙老家庭的情況,專家學者也建議,照顧者一定要勇敢踏出家門,帶著被照顧者多接觸社會,多運用機構的資源,透過多元化的活動參與,除了能延緩身心障礙者的身體機能老化,將來面對老化這件事也不會再害怕。

採訪/撰述   吳怡君

攝影/剪輯   陳靖維 李明燈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