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增加能見度,吸引遊客,許多鄉鎮都絞盡腦汁辦活動,最好有創意,而且要有經費。花蓮鳳林鎮北林社區在六月初舉辦第三屆「找到田國際泥巴運動會」,在休耕田裡進行刺激的泥巴拔河、田徑、橄欖球比賽等等。這有創意的運動會,沒有申請任何經費,也不收報名費,完全是由在地社區居民,有農民、店家、學校,還有來自澳門大學的十多名學生,來贊助協助,像是提供場地、自製手工道具等,當天有近千名的民眾報名參加,他們希望讓民眾體驗玩泥巴的樂趣,更希望參與者,尤其是在地孩子,能夠藉此學習認識土地,懂得愛惜故鄉。
割草機你們會用吧,會,已經學會了。

圍成一圈,席地而坐,仔細聽聽,這場小組會議成員的口音很不一樣。

我有貨車的駕駛執照,真的嗎,真的嗎,貨車的駕駛執照,真的,藍色的貨車,他有火車的駕駛執照,火車,貨車。

來自澳門大學10多位的學生,五月底,跟著從台灣到澳門任教的老師鄭揚宜來到台灣,他們來台灣不是旅遊,而是要體驗、要完成一項特殊的任務。

一早,澳門大學學生們騎著腳踏車來到田邊,要開始今天的工作:除草、掃地、搭帳篷。

不夠,不夠放,應該可以啊,就是不知道怎麼裝,但它應該可以變長,應該可以變長。

大家研究討論著帳篷怎麼搭,將場地打掃乾淨,要為明天的運動會布置場地。

一、二、三。

[澳門大學住宿書院 導師
鄭揚宜]
在去澳門服務以前,我在台灣清華大學服務,那我在清華大學服務的時候就是有跟這片土地有結緣了,我參加了很多,在地的實踐的項目,所以有這個緣分,那我到澳門服務以後我覺得這個緣分可以繼續,創造一些可能性出來,所以我帶著我們澳門的同學回到台灣來,一方面讓他們體驗,他們澳門完全沒有的這種農村生活,二方面也是我覺得,他們可以在澳門創造出一些他們想要從事的一些想法啦,發想。

這群大學生,來到了花蓮鳳林鎮的北林社區,跟著老師不僅是辦一場活動,還要從中感受新的體驗與故事,畢竟澳門和鳳林是完全不同的環境與生活方式。

[澳門大學住宿書院 學生
容啓濠]
在澳門,如果你說是泥巴田,就一定沒有的,就全都是水泥地、馬路這樣,如果你說搭帳篷這些,其實我們在澳門,有一些社團搞活動,也要做這些東西,但是如果你說要,真的是把腳踩下去那個田裡面,真的,從來沒有試過。

[澳門大學住宿書院 學生
梁詩琪]
學到要分工合作,然後,大家一起把事情做好,對,然後不要,不要怕那個,那些新的東西,譬如那個,那個割草機,因為它的聲響很大,然後開始會怕它,但是,但是不要怕它就好了。

三年前,鳳林鎮北林社區總幹事李美玲,因為希望喚起大家對土地的重視,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家鄉,因此以最簡單且不靠任何經費的方式,舉辦這項,「找到田國際泥巴運動會」。

[鳳林鎮北林三村社區發展協會 總幹事
李美玲]
最開始的時候啊,我們就發現一個就是,我們農村的孩子啊,其實,就一個阿姨講了一句話很好,她就說,有下過農田的土地,他就會回故鄉這樣,所以有踩過泥土的孩子,他就會記得故鄉的好,所以他長大以後一定會回來,那我覺得這句話讓我覺得很感動,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讓我們農村的小孩,都有機會能夠到田裡去的這個經驗。

泥巴運動會,最重要的主角就是田地,因此在地農民徐明堂不僅免費提供場地,還義務將田整好,這必須來來回回至少三、四次。

[農 民
徐明堂]
雜草,那個草稈,突出在土的外面的話,腳踩下去就會受傷了,所以安全性的考量的時候,我們就稍微有水,又不是太多,然後經過翻耕的程序,然後把那個草稈的部分深耕,深埋在泥土裡面。

運動會裡的道具,也是使用最在地的,像是橄欖球比賽用的西瓜,就是西瓜農提供,比賽當天,布置場地及看板等道具,是澳門大學學生自製的。

[農 民
楊火土]
它小顆的就比較硬,皮比較堅韌,那個比較不會裂開,那成熟的它就皮比較薄了,那就是會爛掉,那個也太重了,也抱不動,這種比較剛好,沒有什麼經費啦,就大家,認識的人就來,認識這個土地,讓這些都市人來玩,來讓他們玩,玩,認識這土地這樣子。

[澳門大學住宿書院 學生
楊 柳]
基本上,像指示牌,或是標牌,或是一些工作人員身上的衣服都是我們做的,因為其實大家都知道,我們這個比賽是不收任何費用的,所以很多,我們是沒有經費,所以我們就要需要自己動手做。

李美玲希望,每一個參與者都是這場活動的主角,沒有主辦單位,只有將人與人和土地做重要連結。因此位在這場運動會場地附近的北林國小,也成為重要一員,澳門大學學生抽空到校園,與學生們聊聊澳門的人事物,做粵語教學,還和孩子們來場泥巴友誼競賽==ns==

[澳門大學住宿書院 導師
鄭揚宜]
因為我們既然在北林村辦這個活動,我覺得,跟北林國小的結合是最好的方法,因為北林的孩子就在這片土地長大,那我們到了這邊來,跟這片土地長大的孩子一起互動,我覺得這個意義非常地深刻,除了跟北小的這個互動之外,其實也順便做個壓力測試,就是說我們兩隊玩,大概花多少時間,明天怎麼玩會比較流暢。

[北林國小 校長
羅彣玢]
從小朋友的回饋當中,會有,我有聽到說,剛開始有些小朋友他是不敢玩泥巴的,他覺得,泥巴很髒,對,泥巴很臭,對,可是這是一個很奇怪的事情,因為泥巴它是孕育作物,那作物,是讓我們維持生命的重要的一個媒介,可是一開始小朋友居然會覺得泥巴很髒,泥巴很臭,可是透過這個活動,他們跟這些泥巴卻如此地親近,那親近之後發現,那個髒跟臭的感覺就完全就都沒有了。

比賽前一天,在夕陽下,大朋友、小朋友興奮高呼,享受難得的陽光、泥巴、水。

[北林國小學生]
我已經是第二次了,(下去的感覺怎麼樣),好玩,(然後呢),黏黏的,然後很刺,(那你知不知道),(今天玩的場地它原本是什麼地方),稻田。

[北林國小學生]
不會很髒啊,因為習慣了,上次本來會覺得很髒,可是,有習慣了吧,然後,所以,所以就,就是不會覺得很髒了。

在泥巴田裡比賽跑步、拔河,還有人整個身體泡在水裡打起泥巴仗,第一次踩進泥裡的大學生也不怕髒。不論輸贏,都笑得燦爛。

[澳門大學住宿書院 學生
秦 冰]
比賽挺精彩的,就大家都很,很盡力我覺得,(開心嗎),開心。

[澳門大學住宿書院 學生
何宇雯]
(第一次玩泥巴嗎),嗯 是的,是的,(講一下感覺),覺得泥巴很柔軟,然後整個人都可以變得很瘋狂。

[澳門大學住宿書院 學生
范 賢]
哇 滿爽的,真的,第一次在,真的很在地的那種感覺,像是被那些泥土,你的腳陷進去有種,被自然吸住的力量,所以限制了我的行動,對,然後跟他們打,真的,他們好,嗯,他們很,真的很厲害==ns==

豔陽下,這場不收任何報名費的比賽,竟然湧入近千人,北林社區希望,這不靠任何外來經費所舉辦的活動能夠成功,也才能真正永續。

[鳳林鎮北林三村社區發展協會 總幹事
李美玲]
其實我覺得找到田是很多力量凝聚而成的一個,就說它不用經費,可是它卻結合了很多有價值的資源,那包含我們社區平常經營的志工,還有北林國小的支持,然後獲得校長跟老師認同這樣的,孩子接近土地的理念,所以就全力支持,然後更,更有趣的是,剛好就是有澳門大學的大學生,他因為長期跟社區合作,那他們就希望說,為社區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那這一個找到田運動會就是他們都,我們都共同認同的。

[鳳林觀光旅遊發展協會 理事長
陳威誠]
沒有經費,這湊一些,那湊一些這樣,經費就湊一些,就沒有很多啦,都是說都自己自掏腰包,或是這邊爭取一點,那邊爭取一點這樣,事實上我們就戮力維艱這樣子,我們用最簡單的一個方式,把這個活動創立到更高潮,最高潮這樣子。

來自各縣市的比賽團隊,在精采的拔河比賽中奮力一搏,以西瓜代替的橄欖球比賽,也是搶成一團,大家一起感受,與泥巴為伍==ns==

也有家長帶著小朋友首次體驗,成為一個個泥巴小黑人的樂趣。

[民 眾]
(那第一次踩進去泥巴的感覺如何),忘記了,(現在的感覺呢),現在很舒服這樣子,(為什麼想要讓小朋友來),因為他從來沒踩過,對啊,所以讓他體驗一下。

[民 眾]
這樣可以防晒,(你剛剛有下去比賽嗎),有,拔河,(比拔河),(那感覺怎麼樣),很舒服,(怎麼說),在跟大自然接觸很舒服,就跟泥巴。

在這次體驗中,澳門大學學生們,更第一次感受到,農村與土地的溫暖。

[澳門大學住宿書院 導師
鄭揚宜]
其中有一位同學跟我講說,我們在聊天他跟我講說,他到農村的時候發現,農村不等於落後,金錢不等於富有,我覺得這聽了滿感動的,因為他們從小在澳門這個城市生長,眼前看到的都是利益交換的金錢關係,那我覺得能夠來到這邊,體會這種,屬於人的這種感情的部分。

[澳門大學住宿書院 學生
容啓濠]
來到花蓮,就好像進了一個世外桃源一樣,我沒有誇張,這是真的,因為在澳門,我從來沒有感受到,可以跟不同的人,不同的陌生人有一種很溫暖的感覺。

而這些田地在比賽結束後,也有了新的延續。

[鳳林鎮北林三村社區發展協會 總幹事
李美玲]
那因為我們覺得一開始我們訴諸土地的議題,希望人們關注土地,讓孩子可以關心土地有議題之後,我們覺得可以,因為已經到第三年了,我們希望更深化,而且不是一個一次性的活動,所以我們就開始覺得說,這塊土地有沒有更深的教育意涵在裡面,所以我們今年就會把這個地租下來,跟北林國小做一個長期的合作,跟當地的農夫,由當地農夫來教他們種田。

[農 民
徐明堂]
除了辦這個活動之外,二期所謂的二期作就是,在今年的八月份以後的期作的部分,就是真的會插秧了,那插秧的部分我們會找那個,所謂的天皇米,也就(是)吉野一號,來給小朋友,實際的插秧,然後等到11月底12月初的時候,給他們來割稻,手工來割稻。

一塊田,承載了辛苦與歡喜的汗水。田間的一場比賽,有故事、有感動、有學習,更重要的是,泥巴從腳趾縫滲出來溫潤的感覺,會永遠深烙在心裡,讓人記得土地和故鄉,找到心中的那畝田。

採訪/撰稿 吳怡君
攝影/剪輯 洪炎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