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陸續傳出垃圾危機,尤其在雲林縣,這個問題使得啟用焚化爐議題發酵,今天節目一開始,我們就先來看雲林的狀況。雲林縣每天產生350公噸垃圾,六輕掩埋及焚化約100公噸,有約250噸必須外縣市處理,今年初以來,中南部爆發禽流感,焚化爐協助焚燒大量禽屍以及風災後廢棄物,加上各縣市焚化爐陸續歲修、停機等等使得垃圾量暴增,能夠協助雲林縣的部分也就減低。雲林縣垃圾堆置量累積至今已有2萬多公噸,多次向外縣市求援卻是處處碰壁。先來看看,雲林的垃圾問題究竟有多嚴重。
下午3點,斗六市的垃圾車整裝出發==ns==家家戶戶每天按照慣例,定時、定點,在街道上等著垃圾車來收垃圾,但是這些垃圾上車之後,卻無處可去==ns==

[斗六市 市長
謝淑亞]
每天產出垃圾,每天收取垃圾,然後出不去,我們一天的話收取是60噸, 那你看,每天60(噸),60(噸),現在這邊的話,我看也大概就2千噸了==ns==因為市公所它是負責我們清運嘛,但是最終的處理的話都是由環保局在負責,所以之前的話,我今天要到高雄,我今天要到新竹、台中,這個都是由環保局來調派的==ns==

這裡是斗六市的垃圾堆置場,原本只供1、2天臨時性的放置,這些垃圾卻從9月份開始就沒再出去過,堆積如山,讓市公所和清運垃圾的基層人,員直呼吃不消==ns==

[斗六市 市長
謝淑亞]
我們是在9月,今年9月18號的時候收到縣府一紙公文,它希望就是說我們要共體時艱,那自己去找地方,把這些垃圾,找地方來堆置、來安頓。

[斗六市清潔隊 隊長
楊騏駿]
為難的地方就是,我們收了這麼多的家戶垃圾之後,沒地方轉出去啊,然後,就剛剛我們所看到那個場裡面,堆積如山,那我們現場工作人員也非常危險,那如果說,再沒有找到出路的話,那這個地方再飽和了,那接下來我們也不曉得怎麼辦==ns==

面對只進不出的垃圾,第一線的清潔人員莫可奈何,以林內鄉為例,自8月22號開始,垃圾就沒有再轉運出去,只得重啟封閉的掩埋場來堆置垃圾,累積到現在,約有500多公噸的垃圾量。

[林內鄉公所清潔隊 隊長
許思婷]
我們是100年,9月開始轉運,8月的時候封場,對,因為那時候就是政府政策可能有點,就是,就開始鼓勵說就是焚化,而不要就是掩埋生垃圾,之前是環保局會指定我們焚化廠,但是就是它今年度就開始有說,焚化廠沒有量,可以給我們雲林縣,所以就是,可能要暫停轉運,就先堆置在我們的場內,所以必須要先,就原本的掩埋場區就是掩埋。

截至目前為止,雲林縣大約有2萬6千噸的垃圾,分散在各個鄉鎮市的掩埋場或是轉運站==ns==

[雲林環保局 副局長
張喬維]
目前我們雲林縣,全縣的垃圾量大概,一天是350噸,鄉鎮市公所掩埋場可以處理的量,大概是60公噸,那六輕的部分有協助麥寮跟台西,做一個處理是40公噸,所以我們一天,大概有250公噸的垃圾要,要委託其他的縣市來幫我們處理,(有)縣市幫我們處理的話,它一天的量大概是140噸到150噸,所以我們現在每天大概要堆置的一個垃圾量,大概是100噸,可是沒辦法處理。

雲林縣的垃圾約有三分之二,都必須委託外縣市來焚燒處理,但今年初以來,中南部爆發禽流感,焚化爐協助焚燒大量禽屍,以及災後廢棄物,加上焚化爐歲修、停機等等因素拒收垃圾,使得雲林垃圾無處消化。

[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 總隊長
蕭清郎]
焚化爐本身它是需要歲修,那有時候還有非計畫型的來歲修,那甚至天然災害等等的這因素的話呢,都會導致焚化爐它本身處理量能的減少,那一減少以後呢,它就對於這個,要被它接受協助的這縣市的垃圾,它就沒辦法,短期沒辦法幫它處理。

目前雲林縣每天就有百噸垃圾的堆置量,為了解除垃圾危機,雲林縣府積極與外縣市協調,卻處處碰壁;轉向中央求援,環保署無奈表示,家用垃圾屬地方政府管轄,環保署只能盡力協調。

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 總隊長蕭清郎] 這一些焚化爐的所有權都是縣市政府,所以如果要縣市政府來同意協助的話呢,我們要取得它的同意,那一般縣市大概都會願意來幫忙,那我剛剛講的說,因為它本身如果假設這焚化爐,它在歲修的時候,那可能要半個月。

[立委
劉建國]
各縣市當然一定會有本位,這個我們,我們當然都互相尊重,但我剛才講說禽流感的事情,雲林縣政府為什麼去收這麼多,外縣市的這些,這些,這些屍體嘛,對不對,那不收造,成更大的這樣傷害,不是只有隔壁的縣市會受傷,我們雲林縣也可能會受傷,因為,有些,有些的這種傳染它是會流動的嘛,那第二個,第二部分,SARS的時候,台北市這麼慘,這麼慘烈,那SARS使用過的那些醫療廢棄物,送去哪裡,送到雲林縣的,私人的,民間的焚化廠去焚化,那我們,我們雲林縣政府該不該去本位。

全台有垃圾危機的不僅是雲林,今年包含台中、彰化、南投,也陸續出現垃圾危機,而今年初,環保署才與地方政府協商訂定,「垃圾處理區域聯防機制」,將全國分為5個區,以跨區調度及合作來解決垃圾問題,但現在面臨垃圾爆量卻是束手無策,有學者與立委就質疑,環保署未能掌握垃圾量,也無力整合,讓聯防破功。

[立委
劉建國]
在整個監督過程裡面,哪幾家的焚化廠,它其實是還有餘裕量,還有餘裕量,這些餘裕量為什麼不能使用,依照廢清法第八條裡面,當遇到這麼重大的垃圾的處理的案件的時候,牽涉到所謂的公衛,這公衛沒有在跨區域啊,焚化的政策,公衛的事情,是你中央,應該要來統籌,要來主導的,不然我剛剛特別提到,區域,區域的整個治理是誰講的 ,區域的合作是誰講的,是你環保署嘛!

矛盾的是,全台有26座焚化廠,是全球密度最高的國家,根據環保署統計,全台焚化爐可處理的垃圾量,總計為每日2.465萬噸,但實際進場的量,平均每日不過1.75萬噸,僅占總設計處理容量的七成。垃圾焚化廠餘裕量這麼大,為什麼會有垃圾危機?

[台大公衛系 教授
吳焜裕]
台灣的垃圾已經真的是不夠燒了,像台北這裡有3座,台北市,平常在運轉兩座,因為不夠容量,還去把內湖那個垃圾山挖出來燒的,那更離譜了,那為什麼沒有辦法把雲林縣的垃圾拿來燒呢。

[環境督察 總隊長
蕭清郎]
焚化爐它是24小時來運轉,它進來的量,它要滿足它每天的量,那因為剛好,這一個大概還有35%的空間,所以我們就代為處理一般的事業廢棄物。

[看守台灣協會 理事
鄭益明]
就是說我們說環保署說好啦,65%、35%,65%、35%,65%、35%,現在民生的垃圾多了,處理不完,你是不是要調整這個比例,民生垃圾先處理好了,再,有餘力再來處理這個(事業廢棄物)。

[立委
劉建國]
政府在整個處理垃圾的態度裡面,它難道不清楚,一般事業廢棄物,已經,已經在整個焚化的,焚化廠的比例,已經持續在偏高,它為什麼會持續偏高,是你政府放任,是你政府不知道,是你政府讓它去排擠到民生的垃圾。

[看守台灣協會 理事
鄭益明]
蓋這些設備是要解決政策要解決的問題,沒有實際去放在要解決的問題,卻變成讓這些財團賺錢,你現在說,好啦,你說要餵飽它(焚化爐),你還有這麼多縣市無處可燒的,你怎麼不拿這些去餵它,你為什麼一定要拿事業廢棄物去餵它呢,事業廢棄物原本就是業者他自己要去處理的事情。

這次的垃圾大戰,突顯了事業廢棄物反客為主的狀況:製造事業廢棄物的企業,處理成本外部化,原本要處理環境垃圾的焚化廠,現在卻成了營利單位。

[台中環保局 副局長
吳東躍]
焚化爐它免不了會,會以利益,利潤做考量啦,為什麼?因為,它有BOT廠,BOT廠是民有民營的,也有OT廠。不管是OT、ROT它的合約的設計,基本上都會考慮到廠商的利潤在裡面,所以一個焚化爐,日燒900噸的焚化爐,它通常都會有,250噸到300噸之間,讓這個廠商自收,就是事業廢棄物部分,那這個就是它的利基的一個,一個地方。

[台大公衛系 教授
吳焜裕]
我覺得這個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那現在只是,每一個縣市的焚化爐,它們把這個容量空出來去燒事業廢棄物,大家都去賺錢了,那個就是因為,每一個人去做BOT,然後給廠商承包,然後廠,那些操作的私人廠商都要去賺錢,(可是環保署也回應說),(那只是少數比例),(65%還是家庭廢棄物這個部分),沒有錯,那你35%的容量,就有辦法燒雲林的垃圾啦!

目前雲林2萬6千公噸垃圾分散到各鄉鎮,垃圾仍有一日百噸的「正」成長,環保署長魏國彥,就建議雲林縣評估重啟林內焚化爐,提高處理垃圾的自主能力,自己的垃圾自己燒。

[環保署 署長
魏國彥]
能夠讓這個已經建好的焚化爐能夠營運,這樣的話,你各縣市就自己有自己的能力,比較不會受制於人。

[環境督察 總隊長
蕭清郎]
雲林縣的這個量如果再加進來的話呢,那這個整個,它是以這個聯防區裡面的垃圾的處理,就自己可以自足,而且甚至還可以協助別人。

採訪/撰稿 邱月華
攝影   黃訊湧、賴冠丞
剪輯   賴冠丞
旁白   吳詩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