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菊花有清肝明目、清熱解毒功效,除了中藥使用,許多人也拿來泡養生茶!不過台灣每年生產不到30公噸,多數還是要依賴進口,去年就進口了157公噸。五十幾年前,台灣從中國引進杭菊種植,目前主要栽培的有白花、黃花兩種,農委會茶業改良場和苗栗農改場歷經三年的性狀調查,將其命名為「白雪」和「黃金菊」。每年從十一月中到十二月,是台灣杭菊開花採收季節,苗栗銅鑼是栽種面積最大的地區,從政府補助杭菊農,到民間自己種,這是一個杭菊在地化,自立自強的過程,接下來的故事,我們從台灣杭菊的故鄉說起。

站在一整片杭菊田裡拍照,人與花海融為一體,連小女孩也忍不住拿起手機,拍下這番美景!情侶除了自拍,男伴也要幫女友記錄「人比花嬌」的時刻,只不過這下女生不太滿意,要他重拍一次,還得注意,閃避後方不時冒出的人群。

[苗栗縣銅鑼鄉 鄉長
謝其全]
每年來舉辦這個杭菊節,所以這麼多年來,可以說有聞名全國了,有很多人嚮往這個,來到我們銅鑼來看杭菊,尤其差不多十一月中旬的時候,來到我們九湖台地,整片都是白色的,就像下雪一樣==ns==

當地人說,銅鑼有兩個季節最美,一年會下兩次雪,一個是五月桐花開,另一個就是十一月中開始的杭菊秋雪!杭菊並非台灣原生物種,五十年代從中國杭州引進,所以叫「杭菊」,鄉長謝其全還記得,當年銅鑼的九湖台地滿種杭菊,最多時有近百公頃左右,沒落了二、三十年,改種茶葉,最近十幾年反而因為銅科的開發,杭菊再度復興。

[苗栗縣銅鑼鄉 鄉長
謝其全]
當時,沒這麼多人吃這個杭菊,來泡茶,因為杭菊是高經濟的,所以慢慢地就沒落了,這些農民就改種茶葉。像這個這麼多年來,又變遷得不一樣,我們這個地方,茶葉啦,這個九湖的台地,又被科學園區的開發等等,所以又,茶葉又沒落了,又恢復到我們的杭菊==ns==

這個是我們銅鑼生產的杭菊,我們銅鑼差不多95%以上全部都是種這個杭菊花。

杭菊再現生機,銅鑼茶葉產銷班長韓順雄是推手之一。韓家三代種茶,原本常客也會來茶莊買杭菊,但是到九十年代,他發現愈來愈不夠賣,顯示愈來愈少花農種杭菊,整個產業快要被消滅了。

[銅鑼鄉茶葉產銷班 班長
韓順雄]
(民國)9[92年的時候,就因為整個銅鑼的面積,喔,我算一算,十幾個人種才三甲多的田,那我說,哇,這樣弄出來的菊花,就不夠讓我們賣,那我就想說,我再回來種這個杭菊,當時我,頭一年我就種兩甲多的菊花,幾乎就是所有花農的一半。

[苗栗縣政府農業處 處長
許滿顯]
(苗栗)因為大部分是丘陵地形,所以在整個產業上,也孕育了非常多元的一個這個產業的這個特性,像少量多樣化的這一些農作物,那在全省就非常具有這個知名度,像我們銅鑼地區的這個杭菊,就是全省唯一的這個主要的這個產區。

苗栗是地形起伏的丘陵地,本來就不比彰化以南的平原地形,不適合機械化大面積耕作,杭菊更是如此!當時韓順雄的兩甲多和在地花農合起來,大約種五甲,前縣長劉政鴻時代,認為杭菊極具在地產業特色,補助一公頃十萬元,鼓勵種植,先衝到十二公頃,這兩年來倍數增加,今年起縣府不再補助,民間種植意願依然不減。

[銅鑼鄉茶葉產銷班 班長
韓順雄]
當時有補助十萬元,才十二公頃,那去年就有增到三十公頃,今年有四十幾公頃的面積,很多,像今年,農會啦、公所這些,怎麼說,他去種,他沒去登記,不用登記,他自己種!很多他後來才跑出來說,呦,他也種、他也種喔。

[銅鑼鄉杭菊產銷班 班長
張煥文]
面積,就最少的時候,是四公頃多,到現在來,我們今年的這個種植面積呢,達到四十公頃==ns==

張煥文是銅鑼鄉唯一的一班杭菊產銷班班長,與韓順雄還是國小同學,韓順雄現在種約四甲,張煥文也種三甲多,兩人帶頭一起種,一起見證杭菊產業復興過程,這十幾年來,銅鑼杭菊從一斤兩、三百元,到今年,零售價一斤要一千六到兩千元。

[銅鑼鄉杭菊產銷班 班長
張煥文]
從我接杭菊班的班長之前呢,是一斤杭菊才兩百元出頭。到現在,這麼多年來,就一直來提升我們杭菊的價值,再來呢,把杭菊農藥殘留部分這些,能夠達到我們的合格,安全範圍內,甚至到ND(零檢出),到現在來,目前我們銅鑼杭菊呢,單是批發價,就達到一千元==ns==

要輕輕地愛護它,對、對、對!要不然,你要是用力一點,這個花瓣會壞掉。

價格這麼好,當然要好好愛護!今年三十七歲的黃啟鴻,是隔壁通霄鎮人,去年愛上這一片花海,就請朋友幫忙找地,東湊西拼一種就是1.6甲,堅持不噴除草劑,百分之百用人工除草,沒想到今年花期遇到兩個強颱,不賺反賠!

[苗栗銅鑼杭菊農
黃啟鴻]
一甲六在我觀念裡面,我也不知道是多大?那在我的想法說,它那麼漂亮的東西,我們就去做它嘛,不要去擔心,我就沒有去想到說,成本,或者是回收的問題,因為,我種得漂亮,可以給人家觀賞,然後又本身有經濟效益在,所以說,我覺得說,杭菊跟別的地方的花海,感受是讓我完完全全不一樣的。

這幾年的杭菊花海打出名聲,造就今天的榮景!事實上十幾年前銅鑼杭菊與進口菊花,並沒有區隔開來,在銅鑼杭菊沒有知名度前,民眾感覺都一樣,價格又低、農民才會不敢種,尤其是進口菊花農藥殘留超標,連帶傷害到本土杭菊產業。

[銅鑼鄉茶葉產銷班 班長
韓順雄]
因為它進口的便宜,打到我們台灣種的菊花了,所以說,一直價格就沒辦法拉開來,沒有去釐清,甚至於以前的媒體報導,啊,杭菊,什麼叫做百分之百有毒,哇,我們被打到昏頭,我馬上打電話去電視台,我說,你們這樣報導不行,我們銅鑼杭菊,每一位花農都有檢驗過啊。

[銅鑼鄉杭菊產銷班 班長
張煥文]
就是當時,杭菊還沒有推薦用藥,我們這些花農都,就是以前沒有推薦用藥,就等於說沒有辦法去規範說,要去噴什麼藥,就隨便噴,但是,到我們(台灣)開始藥檢的時候,才知道說,杭菊的推薦用藥太少,當時才五種。

左手邊的是銅鑼杭菊,味道清香,形狀飽滿完整,右邊是進口菊花,略有化學味,形狀較小且扁平,台灣剛開始藥檢時,只開放五種農藥,殘留量不能超過0.05ppm,非常嚴格!因此農委會介入輔導,協助爭取合理用藥量,不過現在放寬到三十幾種,又引發質疑,是否便於中國菊花進口?長期輔導杭菊農的苗栗農改場解釋,其實銅鑼杭菊農,已經很要求用藥安全,重點是在杭菊生長期,如何適度地面對病蟲害問題?

[苗栗農改場生物防治分場 研究員
朱盛祺]
我們不是因為大陸的開放,農藥開放比較寬鬆,我們才開放我們本身的。低度的農藥控制的話,也要給它有一個合理的一個殘留標準,像之前太嚴格的話,幾乎所有的農民,所有的農民達不到,但是達不到,那時候的情況,其實,台灣還有一百噸的進口量,我們就很懷疑說,進口的,它是怎麼樣抽驗的?

國家檢驗標準應該只有同一套,總不能查驗進口更寬鬆吧?杭菊農認為,目前推薦用藥已經足夠了,不宜再開放,以免傷害好不容易站起來的杭菊產業!

[苗栗農改場生物防治分場 研究員
朱盛祺]
對我們台灣的抽驗很嚴格,但是進口的這個部分,是不是同樣的一個標準?還有那麼大的量進來,後來,合理地開放,其實三十幾種農藥,對一般的作物來講,是非常合理的。

[銅鑼杭菊產銷班 班長
張煥文]
現在推薦用藥呢,已經達到三、四十種,但是這個推薦用藥愈多,對我們花農將來的生存,又會妨礙到,因為大陸進口的杭菊呢,有可能會影響到我們這些花農的利益!農藥就開放到這裡就好,不要再繼續開放下去==ns==

(老師種這個有機杭菊會困難嗎)?喔!困難,困難,非常非常困難!你看,一個不小心,這樣碰到就斷掉了!

實際上杭菊可以有機栽培,但是非常辛苦!黃克賢在屏東長治,縣政府劃設的有機專區裡種了三年,已經有了野性,代表落地生根了,證明即便是在炎熱的南台灣,還是種得起來,只是花期較晚,他認為種有機,先期有病害,後期是蟲害,而且收成時品質參差不齊,一般人接受度不高。

[屏東長治有機杭菊農
黃克賢]
單一作物,它的病蟲害最大,假如說整個銅鑼鄉,大家都做傳統的這個杭菊,只有你一塊田做有機,穩死的,因為你沒噴農藥嘛,不行噴藥嘛,別人都噴藥的時候,全部蟲都跑到你這裡來了,第一,第二,空飄的問題嘛。

黃克賢現在是看病蟲害出現的時機,來做生物性防治,這是從苗栗農改場技術移轉過來的,他把自己培養的草蛉放進去,用「天敵昆蟲」,一物剋一物。

[屏東長治有機杭菊農
黃克賢]
像這個就是,在爬的這個草蛉的幼蟲,這是剛孵化的,剛孵化的,碰到牠肚子餓的,大的,大隻吃小隻,這比較大,所以我們就把這拆開喔,拆開,把這幼蟲呢,把牠放到我們作物上面去!

[苗栗農改場生物防治分場 研究員
朱盛祺]
會吃壞蟲的好蟲,那個叫「天敵昆蟲」,那是我們生物防治分場,發展的一個強項,讓好蟲去防治壞蟲。

銅鑼杭菊也慢慢減少使用農藥,甚至從無農藥殘留轉向生物防治,今年十一月中,農委會為了區隔進口與台灣杭菊,命名「台灣杭菊一號」為「白雪」,「台灣杭菊二號」是「黃金菊」,五十多年來,台灣杭菊總算領到了正式身分證。

[銅鑼鄉鄉長
謝其全]
如何跟大陸區隔?現在我們農委會也好,農會也好,公所也好,有輔導我們這些農民,用另外一種的標章,去認定我們台灣的杭菊。

[苗栗縣政府農業處 處長
許滿顯]
我們有這個履歷的這個資料,甚至我們有產銷班隊,甚至我們有農會輔導,那我們選購的這個色澤,跟國外進口的這個色澤,會有很明顯的這個差距==ns==

杭菊沖泡開來以後,恢復原來的飽滿!台灣去年進口了157公噸菊花,而在地生產還不到30公噸,即便如此,杭菊農很珍惜目前得來不易的成果,並不認為台灣要去衝產量,當然,農業人口高齡化,在地也沒有多餘的人力。

[銅鑼鄉茶葉產銷班 班長
韓順雄]
以目前這樣的面積來說的話,已經我認為就是說,很,很緊繃了,還有高齡化了嘛,全部都愈來愈高齡了,你像現在我們做工的,全部都七十歲以上了。

[苗栗縣政府農業處 處長
許滿顯]
一定的產量,不至於太過這個,過於集中的這個種植,會造成,反而會造成這個衝擊,也不好,所以我想,一定的量,控制在一定的這個範圍區內,加上我們嚴格的產銷履歷跟藥檢的這個把關。

品質有把關的杭菊產業,才有未來,包括有機杭菊和銅鑼杭菊,已經有部分出口,像黃克賢明年的規畫就是,專攻歐盟市場。

[屏東長治有機杭菊農
黃克賢]
因為歐盟國家的人很喜歡喝花茶,這種東西,你要是銷日本沒銷路,日本人不是喝這種茶,不是喝花茶,是喝我們的茶葉嘛,所以我的想法,可能這一、兩年會轉變。

台灣杭菊從零到有,再從沒落到復興,現在有了正式名稱,還要以精緻農業面貌出口外銷,杭菊這個珍惜本土的農業,站穩了腳步,更能夠長長久久地發展!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