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歡吃花生,你呢?你看過花生植株的樣子嗎?知道是如何栽種的嗎?一顆花生,從收成起來,一直到消費者的手裡,又要經過幾道程序呢?花生農民藝術家以自己務農的經驗和藝術專業,在自己的店裡,策畫了一檔「花生的事」展覽,用他所感受到的,告訴你關於花生,在他身上發生的事。
照片提供 鍾順龍
00:00~00:18
小小的花生芽,奮力冒出土,展現旺盛的生命力。
藝術家 鍾順龍(左)
5748種下去,你沒有覆土、覆得不夠,沒有壓力,它其實生長很緩慢,你如果給它一點點壓力,適當的壓力,它反而會出芽很快,5800
照片提供 鍾順龍
00:25~00:33
種下去,就開始有了期待。
藝術家 鍾順龍(左)
5646你開始期待,然後跟它一直產生一些,跟氣候、跟環境,產生了一些對應的結果,所以,吃到的每一年風味,其實是不一樣,5658
照片提供 鍾順龍
00:40~01:09
影片提供 鍾順龍
00:52—01:11
如果認真去感受,花生其實不只是食物,它連結的是它的生長環境,是它的一整年風土、氣候。身為藝術家,同時也是花生農的鍾順龍,用最簡單的方式,傳遞田間耕作的經驗。
藝術家 鍾順龍(右)
010857這個作品主要的東西是聲音,因為它其實是da da da da da?,那是雨聲,010905 011020花生很寧靜,可是那個聲音是,其實我聽起來是,很煩燥的,因為會很焦慮,因為你花生有沒有辦法乾這樣,011031
照片提供 鍾順龍
01:20~01:27
曾經到英國專攻視覺藝術的鍾順龍,在台北工作多年後,十幾年前回到家鄉花蓮鳳林務農,也和妻子一起傳承媽媽的炒花生手藝。幾年前開了這間店面,還很用心特地隔出了一個藝文空間,每季邀請不同領域的藝術家來展覽,而這次,他們要說說自己跟花生所發生的故事。
鍾順龍太太 (右)
012117順龍就本身也在做創作,那為什麼不來,以花生為主角,來談談花生,他對花生就是說,這幾年在工作過程當中,怎麼樣融入在他的生命裡面的一些狀況,012132
藝術家 鍾順龍(右)
010634像這一個展覽,我覺得別的美術館,一定不會找我去做這一個展覽啦,那我只好自己在這裡實驗,010640
把在農地工作的日常,做了一個縮影,用相片、錄像、和藝術裝置的方式,呈現在展場。
藝術家 鍾順龍(右)
照片提供 鍾順龍
02:22~02:30
011541從我們開始有賣花生到現在,一直都還是用,有人力在剝,但一直到這兩、三年,我們才有機器剝花生,011549 011603去詮釋一個大家同心協力,在去完成這件事情的一個狀態,011609
鍾順龍太太 梁郁倫(右)
012331我們每天都在與花生工作為伍,可是可以在花生裡面,就是平常例行的工作裡面,在細節裡面,再去找到樂趣,012340
2626我一開始我說這個地那麼多石頭,要怎麼種,我現在最喜歡這塊地,2630 2640這邊石頭會這麼圓,代表它以前這邊的水很,是河流,是有溪,它有滾才會這麼圓,2650
2856享受工作的樂趣,你像巡視這個,就看到,你看像這個就被老鼠咬、雉雞吃,你看,我們要看嘛,一直來巡,巡,看到石頭,就一直要撿走,2914
邊巡,邊觀察園子的狀況。
藝術家 鍾順龍(左)
3751一開始的時候,看到石頭就很氣,3755 3816我也是做了這麼久,才想到,可以,腳步可以放慢一點,來感覺這個事情,前幾年,想到要做這個事,就很害怕了,(撿不完),真的啊,現在可以拿一張椅子來這裡坐著,喝著茶,一直看,感覺這,下雨天也很美,對不對,3841
換個角度想,心境也變得全然不同。
藝術家 鍾順龍(右)
4040本來我撿的石頭全部比較,會找比較圓的石頭,4043 4047圓滿裡面,又有一些被耕耘機,田裡面那個耕耘機打到,有傷到,4057 4138你可以看這邊啊,我們不要看這邊啊,看優點不要看缺點,現在我又把這個缺點,又把它轉化成另外一種,另外一種可能,4148
破碎、傷痕,讓石頭變得不美,但這是它的生命歷程,把這些破碎串連起來,就會呈現另一種圓滿。
藝術家 鍾順龍(左)
以前在報社(工作),我們總是在挑毛病,這個不好,那個不好,反應出問題,那很容易去看到什麼東西的缺點,那我現在都反過來去想,怎麼樣在裡面看到優點,所以在這破碎當中,我怎麼去看到它的圓滿,2214
藝術就是生活,只要有心很容易就能在當中找到療癒自我的方法。
藝術家 鍾順龍(左)
照片提供 鍾順龍
05:01~05:07
我前幾年這樣子就是,恐懼症、焦慮症,那其實我最近這樣子,我就藉由田裡面的這些事情,反而在裡面去找到一個,我自己,對,療癒的方法,2011
4904看看它的造型、它的線條,去做一些放置這樣而已,其實哪裡對,哪裡錯,其實就跟玩積木一樣,4921
記者 林秋伶(左)
花生園裡有很多的石頭,一般耕種時會把它撿走、丟掉,不過藝術家鍾順龍則是認為,這些石頭充滿故事,還把它變成藝術裝置。
展場裡還懸掛著一包60台斤的花生,讓觀展者實際體驗農人的勞動重量。
藝術家 鍾順龍(右)
5853因為這是我的震撼教育,我第一年回來的時候,跟我爸去買花生,5900 5917搬差不多5、60包,我跟我爸去搬,差不多搬3、4包,我就搬不動了,5925
原本沒有擺椅子,為了安全加了椅子後,鍾順龍反而發現,這樣更貼近自己的想法。
藝術家 鍾順龍(右)
010124這是一個團隊,在支撐這一包花生,它就不是只有這一條繩子,這個繩子是比較代表我,這椅子是代表所有的人,在一起去支撐這個重量,010139
觀展者 吳先生(左)
012855從一個植物,變成成品,它的果實的樣貌,然後還有就是它這個整袋收成的花生的重量,是多麼的辛苦,那其實這樣子,會讓我們知道,其實一顆花生的製作是非常的難得,012915
回鄉十多年,工作和生活的節奏都有調整,感受自然不同。
藝術家 鍾順龍(右)
010657(以前)我自己要拔花生了,我相機都準備好,我明天要來拍我們的人,就是大家在工作,我常常都會,好像一個,我是旁觀者的角度在看,現在就真的就比較,你看到我拍的東西都是,比較是第一人稱,我的世界看出去的,010714
是工作的日常,也是生活的觀察,剛回鳳林的那幾年,鍾順龍天天往外跑、去拍照,後來卻發現,自己身邊就有好多好多題材。
從一開始的心急,到現在的順其自然,鍾順龍說,只要用心對待生命中的每一刻,每一個當下,都是最美好的時刻。
採訪/撰述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江長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