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到楊桃,許多人的印象是又酸又澀,不過,如果你吃過苗栗卓蘭白布帆的軟枝楊桃,絕對會顛覆你的想法。白布帆地名的由來,聽說是以前日本人要攻打原住民,在山上紮營,遠看有很多的帆布(布蓬),因此稱此地為「白布帆」。而屬於台灣原生種的「二林軟枝楊桃」,白綠相間,在市場上輸給顏色較紅黃的馬來西亞種楊桃,因此幾乎銷聲匿跡了,不過,白布帆的客家鄉親,仍然堅持守顧著這許多人記憶中的傳統台灣楊桃,因為產量有限,每年一到這個季節,熟門熟路的忠實顧客,老早就下好訂單,深怕慢一步就搶不到了。
每年秋末,有一群人總會不約而同,來到這個叫做「白布帆」的山區小鄉鎮報到。
老闆娘臉上始終掛著燦爛的笑容,熱情的要客人自己削來吃,客人也是毫不客氣的吃完一盤又一盤,就當在自己家一樣,因為他們買楊桃都買成了好朋友。
[客人
陳素桃]
(你吃這邊的楊桃幾年了),十幾年,對,所以有時候(有)颱風(時),我都很怕他們被,全部都沒有了,土石流就很怕他們沒有了。
這樣吸引大家不辭千里跑到這偏遠山區的,就是這一顆顆台灣原生種,二林軟枝楊桃。
每個客人來,都得把車子座位放滿了才甘願,但這還不包括,他們要宅配分送給親友的呢。果皮透著亮亮的光,楊桃汁滴個不停,看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真有那麼好吃嗎
這個小男孩吃楊桃的樣子,讓人看了也真想咬一口。但這樣的好滋味,可是只有熟門熟路的老饕,才享受得到的。
[楊桃農
陳振和]
你看這個包得密密麻麻,這一棵(楊桃樹)可以包到一千多顆,(是喔),(這樹多久了),這個三十多年快四十年了。(這棵樹那麼久囉)嗯,它一直換枝,像這個老了就鋸掉,發過新的芽就留起來,像這個,全部都鋸過了,一直換樹枝,今年換這枝,過幾年又換別的枝。
白色套袋裡滿園纍纍垂掛的,全是楊桃,今年收成看來不錯,不過這裡頭可有學問呢。
[楊桃農
陳振和]
這袋子有??,像這顆這麼紅、這麼長,這個一定是馬來(西亞)種的,像這個比較短,這比較短,這比較短,一定就是二林(軟枝種)。(它是一棵樹有二個品種)對,自己嫁接的,這樣有二個好處啦,一個就是這個可以賣,再來就是可以授粉,單一品種的話,就不行產量會很少,單單只有台灣野生軟枝種產量也不多,單單只有這個(馬來西亞種)產量也不會多,一定就要有(不同品種)授粉,才會結果纍纍。
其實還不只這二個品種,這個楊桃樹基,是「酸楊桃」不能吃的,但是因為根比較強壯,吸收肥料能力強,於是被當成樹基。經驗告訴農民,這樣種出來的楊桃,好吃之外、產量也高,只不過,疏果時,心就得更狠一些了。
[楊桃農
陳振和]
疏果啊,五顆包不到一顆,十顆包不到二顆,全部太多要摘掉。(像這樣一棵樹),(可以結幾個果實),像這這麼大一棵樹,反正我包(套袋)就是包上千個,算一笡,一棵樹起碼就不止五千顆了。
雖然可惜,但也就是因為這樣的堅持,才能確保每顆楊桃都香甜好吃。一般來說,楊桃可收四期,但陳振和的楊桃,一年就只收秋末冬初,這第二期的楊桃而已,讓楊桃樹休養生息、留存了一年的養分,全集中在這時,難怪就是比別人的好吃。除此之外,白布帆特殊的地理環境與氣候,也功不可沒。
[陳振和兒子
陳兆謙]
看這邊就是中央山脈,這裡有一個口,剛好這裡有一個隘口,所以這邊的風,雪山的風從這裡下來以後,會產生一種東風,它的氣溫,就會溫差會很大,我們這裡就是,會慢人家半個月到一個月才有得收成。所以它在樹上的時間,就比別人還久,它的甜分就會比較甜,纖維質就會比較細。
不僅如此,肥沃的土壤,也來自高山。
[陳振和兒子
陳兆謙]
我們這裡算大安溪中、上游,照地形來講,所以有很多大雪山,以前沖下來的河川泥土,我們叫浮覆地,浮覆地就是以前的人就將大安溪的水引進來,引進來後就囤起來,讓水流走後,它的泥土,黑色的泥土就留下來,這全都高山上的泥巴就留下來囤在我們這裡,所以它的營養肥分很足。
這是老祖宗的智慧工程,六十幾年前,客家人開始由新竹、苗栗等地,進到這個沒水、沒電沒路的地方開墾,一開始都種田,後來楊桃價格好,就紛紛轉種楊桃。
[楊桃農
陳振和]
我民國35年就來這裡了,就開始開墾,大家看到說,可以開墾,沒工作的人就跑來,大家都來開墾,自己開墾、自己耕種,開墾好後,政府看到有收入,就來放租這樣。
民國70年代,是白布帆楊桃全盛時期,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楊桃。
[楊桃農
陳振和]
(最多的時候有幾戶人家種),我知道的就有八、九十戶,都有種過楊桃,(那現在剩多少),不超過十戶了,(為什麼),價錢不好啊。
陳振和說,最好的時期,不用十顆楊桃,就可以雇一個女工,可見楊桃的身價有多高。
一顆顆飽滿漂亮的楊桃,垂掛在枝頭,這青綠色的,就是台灣原生種二林軟枝,一開始,台灣只有這種楊桃,而這,也正是許多人記憶中,懷念的傳統楊桃味,不過,現在在市面上,卻幾乎銷聲匿跡。
[陳振和兒子
陳兆謙]
現在市面上買不到(軟枝楊桃)就是說,因為有一次負面報導後,它的價錢就跌很慘,跌價後,大家就盡量鋸掉了,馬來西亞因為那時才剛開始有,所以大家就覺得比較新奇,大家就覺得,馬來西亞比較好,當時價格也比較好,所以大家就一窩蜂留馬來西亞,軟枝種就盡量鋸掉。
在消費者以外形為選購指標的影響下,紅黃色的馬來西亞種更受歡迎,因此打壓了軟枝楊桃的生長空間。
[客人
陳虬龍]
(為什麼會拿紅色的吃),很漂亮,(看起來比較好吃),他會看啦,比較甜,(那你現在吃了二種後),(你覺得呢),(哪種比較好吃),都好吃,很好吃,(比較一下呢),比較一下的話這個還是好吃,(還是軟枝的好吃),對 軟枝比較好吃,(白的比較好吃)對。
[陳振和兒子
陳兆謙]
一般來講,買軟枝的,跟買馬來西亞的比例,差不多是,一般99%會買軟枝,一個才買馬來西亞。
原本一斤可賣到50元的軟枝楊桃,曾跌到只剩10元不到,後來,又遇到了桃芝颱風土石流肆虐,把白布帆許多珍貴的楊桃園全數摧毀,陳家當然也沒能倖免,不論是天災、還是人為的不實報導、抑或是進口品種的競爭,現實的無奈,逼得這個傳統台灣味,漸漸消失,但是陳家卻一路堅持。
[楊桃農
陳振和]
桃芝(颱風)那時我這裡全部,像那邊不見的,可能有淹了一公尺多,(一公尺那樹都被淹掉了),對,像有的樹頭就死掉了,淹二、三公尺的,就樹身鋸掉,馬上清開來,就發芽就留起來。
[陳振和兒子
陳兆謙]
以前土石流埋掉的地,又重新種回去,大家都笑我們是瘋子啊,大家都鋸掉楊桃樹,你們還種楊桃,真的是笨蛋欸,所以我們就是對楊桃有這分感情,像我爸爸,剛有講,還是楊桃賺給我們吃的,總不能說,楊桃不好了,我們就不要它了。
飲水思源,陳家人對楊桃,有著比一般人更深厚的感情。
[陳振和兒子
陳兆謙]
這樣的原生種,軟枝的,不能讓它絕種,因為它真的是很好吃的水果,市面上在傳統市場,完全找不到,剩下這麼少的軟枝楊桃,為什麼不堅持。
每到這個季節,這裡總是這麼忙碌,不過因為楊桃每天有固定產量,現在訂單多到客人要排隊,所以很多人都是直接到白布帆搶購。
[陳振和兒子
陳兆謙]
草莓就是大湖鄉,文旦就是麻豆,我也想說,是不是可以,我們白布帆,就是軟枝(楊桃)的故鄉這樣,就是一種地標性的水果,以後卓蘭白布帆就是軟枝楊桃出產地這樣,有這樣的願望。
靠著熟客介紹、口耳相傳,白布帆的軟枝楊桃現在銷量一年年增加,但是,要讓這傳統台灣味重出江湖,恐怕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但白布帆可愛的客家鄉親,仍然不放棄,堅守著這片楊桃園,也堅持守護住,這個傳統的台灣味。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徐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