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片「我的少女時代」前陣子上映引起廣大熱潮,這部片在桃園龍潭佳安老宿舍取景,因此也吸引民眾前往朝聖,瞬間爆紅,佳安老宿舍群是早年石門水庫興建時的員工宿舍,當時有美國顧問協助興建水庫,旁邊還有一條通往宿舍區的路,被當地人稱為「美國路」,不過實際上美國人並不多,居住的時間也不長。但之前傳出桃園市觀旅局抓準此淵源,計畫把宿舍群打造成「美國村」商場,消息一出,引發地方議論,反對無文化脈絡基礎的美國村進駐,希望能保留佳安宿舍的美好與安寧,先來了解在地藝文團體和宿舍群現有住戶的想法是什麼?
小朋友開心放風箏,還有人玩球玩得不亦樂乎,每到假日,桃園龍潭北水局大草坪上就是如此愜意歡樂==ns==大草坪旁的宿舍群,獨棟式平房,棋盤式的街道,綠蔭處處,散發著恬靜的氣氛,這裡是北水局佳安老宿舍群,最早是興建石門水庫時,提供給美國顧問工程師、台籍工程師、技師等員工居住,走過半世紀,更顯風華,不少角落躍身螢光幕,成了電影、廣告取景的場所。

[在地藝文工作者
歐陽文慧(客籍)]
台灣其他地方,可能比較不容易找到這麼完整大塊,類似眷區的這種住宅,所以會吸引非常多的劇組來這邊取材,剛好有電影出來比較熱門,然後有被發現說是哪裡,那就會因為網路傳播的力量,(遊客)就通通過來這樣子。

看準北水局佳安老宿舍群的無限潛力,桃園市政府預計將這裡,打造成「美國村」,塑造紐約百老匯風格的商店街,消息一出引起輿論譁然。

[桃園藝文陣線 召集人
劉醇遠(客籍)]
在佳安市場這邊,它(觀旅局)想要把它變成一個,旅館,那旅館的附近呢,它們希望說有一些商店街在這邊,然後我們在那個圖片上面可以看到,有牛仔褲商店,或者是,甚至在裡面它們要變成紐約百老匯,跟,就是把自由女神像立在廣場,那我覺得這其實跟在地的元素,或者是在地特色根本一點都沒有關係,它是強加進來的,然後我們真的覺得就是非常的誇張。

[佳安里住戶
林環金]
(改成民宿)來來往往的人我們也不熟,對不對,那你做商場,這邊的人,大部分,吃吃喝喝差不多都是出去外面,你做什麼商場,跟我們也沒有什麼利潤,有什麼差別。

[原住戶
高幼齡]
可是今天來一個美國牛肉,然後跟我們要,在地的活魚來PK,我們台灣的魚難道會輸美國牛嗎,我一直在打一個很大的問號是,美國牛仔會在我們這個鄉下會變成什麼樣子,這個大型的那個,那個商圈會帶來什麼樣的一個,一個震撼。

[原住戶
林文祺]
原來舊有的東西,你還不是很了解它的歷史跟背景的時候,不要一下子就把它毀滅破壞掉了,然後弄一些新的不相干,什麼百老匯、自由女神,搞一些有的沒的東西起來,我覺得這樣就滿可惜。

在地藝文團體隨即發起,「寫生佳安村不要美國村」活動,反對無文化脈絡基礎的美國村進駐。

[桃園藝文陣線 召集人
劉醇遠(客籍)]
因為我們覺得就是,其實佳安村它有很豐富的在地的文化,而且這邊的生活氛圍其實很寧靜,然後它很適合作為就是,不管是居民在這邊跟藝術家一起生活的一個,就是區域,而不是說,用一個商業性的規畫,這種「美國村」的這樣子的一個,算是一個複製貼上的一個符號,然後加在這個村子裡面,然後我們希望有更多人一起來跟我們發聲,然後保留桃園這麼好、這麼美好的一個地方==ns==

徐媽媽,跟我們徐媽媽打個招呼,哈囉 阿姨好,徐媽媽好,好,黃伯伯你吃過飯沒有,吃過了,好,那黃伯伯我們繼續逛喔。

桃園藝文陣線找來前住戶,分享在這兒發生過的點點滴滴,帶著民眾探訪宿舍群,感受當地的寧靜美好與人情味。

[原住戶
林文祺]
這棟房子我是非常熟悉,因為我爸把我操得很慘,就是,反正紗網要換啦,水溝要洗(都是我做),這個占地喔,房子並不大==ns==

導覽結束,參與活動的民眾隨興窩在自己喜愛的角落,以畫筆一筆一筆記錄當地宿舍群的氛圍。

[在地藝文工作者
歐陽文慧(客籍)]
佳安村這一帶的房舍,我自己個人非常喜歡的就是他們那種小鐵門,就每一個家其實都是有一個小庭院,然後有一個小鐵門。

民眾分享畫作,更用詩與畫作來關心地方發展。

當平實的土地有了聲音,有了故事,就有了情感跟有了記憶,我們的夢想和美好才會落地生根,然後我們只要佳安村,不要美國村。

桃園市政府的美國村計畫,似是而非,北水局提供已無人居住的41戶宿舍及佳安市場,給市府活化經營,這41戶宿舍零星分布在佳安西路二、三巷和四巷,與興建石門水庫當年提供給美國顧問居住的眷舍,「石園一村」,並非同一區,而且二、三、四巷住戶的生活經驗中,和美國並無實質連結。

[佳安里住戶
林環金]
(美國人)不是在這邊住,是在前面(石園一村)那邊住,請你們去跟它說,改那邊好不好,不是這邊,這邊都是他們老員工,那個以前石建會的員工住的,並不是美國人住的,美國人住在那邊,還在那邊,你們去改那邊,毫無所謂,跟我們都沒關係。

[原住戶
李卓]
但是聽我爸爸、媽媽說是,那邊有一條路,是因為就是有美國人來幫忙建大壩,然後他們每天走那條路,就只有那條路因為美國人常走叫美國路,但是其實我們生活中跟就是,美國的文化什麼其實完全沒有連結這樣子。

[原住戶
林文祺]
我覺得這資源在地方上是樂觀其成的,只是說你進來的時候,這個資源是用什麼角度,在這個地方來做經營,那一開始它用這個所謂「美國村」這個名詞,基本上在起頭的時候就有一點偏差了,因為在地的人文歷史的淵源裡面,並沒有美國人在這邊生活的文化呈現,不是說沒有美國人在這邊生活的紀錄,而是它沒有形成一個氣候,沒有形成一個空間聚落的氛圍。

[桃園藝文陣線 召集人
劉醇遠(客籍)]
那如果說真的要規畫出,就是一個屬於桃園在地的觀光特色的話,那我覺得應該跟在地的故事,應該要有更深入的討論這樣,希望說,觀旅局在規畫之前,能夠好好的去,不管是調查,或者是說做深度的訪談,那我覺得,這樣子才能找到屬於,真正屬於桃園的特色==ns==

現今的佳安老宿舍群,其實是個純樸寧靜的生活住宅區,銀髮族居多,在這住了五十多年的段劉碧琴,來隔壁串門子,她先生是石門水庫興建時的水泥車駕駛,因而配有宿舍,她說這裡的鄰居彼此往來熱絡,感情很好。

[佳安里住戶
段劉碧琴]
全部都有往來,每天就打招呼,大家看到,喔 你好啊,怎樣怎樣,對啊,不是像他們說的,大樓出出入入,沒感情的,連打個招呼都沒有,沒有,我們這邊不會,如果說要出去買東西,(請鄰居)你幫我看一下我馬上回來,就會這樣,互相聯繫這樣子。

包括當初石門水庫改成拱型壩、土石壩之前的,美國工程師跟我們畫的這個設計藍圖,這張紙都有超過六十年了。

[照片提供 林文祺]
搬出一整箱寶貝,曾住在佳安老宿舍的林文祺,對石門水庫開發與移民史如數家珍,不管是石門水庫建設的相關文件資料、工程進行中的黑白照片、或是鄰居與自家的老照片,都有著說也說不完的精采故事。

我家在他的隔壁,那這個隔壁是姓江的,江家的,這個,這家。所以他們如果同學會回來,我們到那個巷口一樣的位置,三個人再坐,再照一張像,五十年前、五十年後,欸,這兩個一個對照。

[照片提供 林文祺]
宿舍群的住戶,其實就是當年,伴隨石門水庫開發建設而來的水庫新移民,就連著名的活魚餐廳也是自此發跡。

[活魚餐廳 店長
陳標遠]
民國四十五年就退伍來到這裡了,開始我們是做雜貨店,後來這個,這個人,這個人口就很多了,有些建造水庫的工人、工程師,就來了,就有很多帶家眷,都來了,然後,這兒的餐廳,原來就是做那些平常的料理,就是後來就有一個人,就是說,欸,我們來做個活魚餐廳好不好,就這樣子開始了。開始以後就一家、兩家、三家、四家,出來了。

[照片提供 林文祺]
因為石門水庫興建遷入的新移民,陸續帶起龍潭的發展,林文祺認為,與其打造美國村,不如以石門水庫開發歷史為主題,設置小型故事館,更有連結、更具意義。

[照片提供 林文祺]
[原住戶
林文祺]
把想要繁榮地方的這種經費或者所謂硬體建設的話,應該不是以美國村這個東西作為一個主軸、主題,如果能夠將石門水庫以前,在開墾之前、中、後的一些歷史的記載,亞洲樂園的興衰,芝麻酒店的興衰,這個眷村裡面曾經發生的故事,那時候生活的景象,大家現在目前發展的路徑,那這樣子勾畫成一個很好的一個,眷村文化的一個藍圖,那在這個,這個角度來切進去之後,再融合一些所謂文化創意的東西,我覺得這個東西可為,我覺得可以做。

[前桃園縣 景觀總顧問
陳其澎]
市政府所提這個美國村喔,我覺得把這美國這個,這個意義跟形象,過度的放大,他們所提出來的美國村,在這個百年裡面,其實它所占的,以時間上來講可能五年不到,以人數來講的話,更是微乎其微,可是蓋,蓋石門水庫,也不只靠那一百多個美國顧問,它不只,它還靠著上千的,我們中華民國的水利工程師,還有好幾萬的,在當地所謂那個建造的那些工人,然後這個是當時,民國四十七年到民國五十三年,這幾年蓋石門水庫的歷程,那這些故事為什麼不去標榜,為什麼不去描寫,而單獨去,刻意放大這個美國村。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羅應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