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通過客家基本法之後,國家考試的公務人員高普考,隨即增設了客家事務行政類科,競爭非常激烈,以高考為例,含增額共錄取6人,錄取率只有2%,不少去年高分落榜的考生,打算今年七月捲土重來,沒想到今年高考只剩一個名額,普考則是完全沒有名額,為此,學界有人提議召開客家國是會議,一併檢討客家基本法實施一年來,到底有沒有落實。熙熙攘攘的街上,補習班看板四處林立,國家考試錄取率一向很低,但很多人還是想擠進窄門,捧個鐵飯碗!今年高普考,目前的暫定名額,總共有2180個,創下近十年的新高,不過,客家高普考類科,反而從去年的九個名額,降為一個,普考則是掛零。

[考選部主秘
林光基]
今年,一百年,結果客家事務行政,就只有高考三級一個名額,所以我們也感到很驚訝,因為事實上,去年增設客家事務行政類科以後,就希望每年都能夠持續有這個類科,有這個缺額,結果是今年普考沒有。

[客家文史工作者
陳板]
過去是沒問題嘛,因為本來沒名額,不過因為去年開始,政府開始推客家基本法,客家基本法推出後,一開始(高普特考)推出有十幾個名額出來,大家非常高興,說確實哦,台灣的客家人有機會透過這個考試,國家非常正式的管道,去做公務員,為了客家、為了國家服務,非常好的政策,本來希望說,今年再增加,變成廿人,變成卅人,結果發現說,今年才一個而已。

立法院去年元月三讀通過實施的客家基本法,(cg in)其中第七條明訂因應客家公務的需求,政府應該在國家考試,增訂客家事務相關類科(cg out)。

[客委會副主委
鍾萬梅]
去年,99年的時候,客家基本法通過了以後,我們就和考試院、考選部溝通,非常好的一個結果,(開始)有一個高等考試、普通考試,地方政府考試裡面,有增列我們客家事務行政類科。

據統計,去年國考增設客家事務行政類科之後,(cg in)高考錄取了6人,普考3人,年底的地方特考,也錄取了3人,總共有12個名額(cg out),但是,大家都沒想到,才第二年,名額會驟減。

[政大公行系
教授 江明修]
實在說,全國這麼多考生,這麼多客家鄉親,這麼多子弟,真的可能是會覺得很失望,因為一方面,從公的立場來看,這是客家基本法(規定),這是政府、國家的政策,另外一方面來說,對考生來說,對考生、未來的專業人才,對客家鄉親的服務,這是很好的事情,沒想到第二屆(普考),就這樣斷掉了。

[交大客家學院
教授 羅烈師]
基本上是說,因為去年考試名額,雖然不是說很多很多,但是有這個因素,其實還可以,所以去年我有兩個學生有準備,也有考上,今年這種情形,只剩下一個名額,基本上,對報考的這些學生,會覺得沒什麼好考慮的,對年輕人來說,是一個壞消息。

[客家文史工作者
陳板]
影響最大的是學校,學生原來說,我從事這個客家運動、客家研究,除了我對客家文化有興趣之外,還可以(考公職),走這條路,還可以服務社會,結果卻沒列入(普考),卻被它堵塞住了,只剩下一個(高考)名額,對學校來說,打擊非常大,以後要如何鼓勵年輕人去讀客家學校,去讀客家學院呢。

<聲音來源>
[央大客家政經研究所
所長 陳定銘]
就是說,所謂的焦點事件,客家高普考的這些,為什麼會有客家事務行政高普考…。

客家學院的學生,很專心在上課,他們不但想追求知識,也很想用自己的專業,回鄉服務客家,今年讀研究所一年級的李逸婷,就是因為想考國考,才來唸客家學院。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研究生 李逸婷]
看到的時候,我覺得政府在開玩笑,因為去年就有考六人,今年只有一人,我覺得(政策)反反覆覆很不好。因為去年是一月公布說要有客家行政的高考,所以我那時聽到,我就決定說要來報名報客家的研究所。

還有的學生,一心只想考普考,準備了一年,看到報名簡章,才知道完全沒有名額,不知道該怎麼辦。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研究生 朱淳妤]
我覺得很失望,因為我本來就想考普考,但是機會這麼少,我就覺得,怎麼會這樣呢。因為我才剛準備(國考)而已,就覺得(客家行政)普考比較適合我。

[政大公行系
教授 江明修]
(名額)這樣的東西,雖然你短期內看不出什麼大的影響,但是假如長期來看,有時有、有時沒有(名額)這麼下去,你考生要如何準備呢?因為一般來說,你準備一個(國家)考試,你說沒半年一年,很多人都兩三年在準備這個考試,突然發現到,沒有這項考試了,這不只是失望的問題。

從國考程序來看,(cg in)每年十一月,考試院銓敘部,和行政院的人事行政局,兩個分發機關,會將用人需求的類科統計、匯整職缺後,報給考選部需用名額,考試院會通過後,再對外公告,報名、考試(cg out),但是,各級政府在每年底前提報名額的進度,似乎跟不上考試的時程。

[立法委員
趙麗雲]
現在主要的問題是說,中央在辦組織再造,中央各部會剛好在做組織再造,名額也好、官等也好、職等也好,全部在做重新的安排,所以很多人(部會)是,有缺沒報出來,各縣市,現在有廿二個縣市,有我們客家專管的單位,現在開始起步中,七手八腳,也沒想清楚,沒報這個缺出來。

[客委會副主委
鍾萬梅]
因為(今年)一月的時候,就開始調查,但是五都改制以後,它的行政類科人員還沒有出來,所以目前是一個高考的名額,但是呢。七月十五日,還會有第二次增列的名額,現在的了解,有幾個機關會陸續提出來。

今年開出唯一高考名額的是台南市政府,但是除了直轄市五都,以及桃園、屏東等縣市有客家事務局處單位,可以匯報客家事務行政類科,其它的客家縣市,卻一個名額也開不出來,以客家大縣苗栗為例,今年職缺總數有101個,卻沒有一個是客家事務行政。

[苗栗縣政府人事處
處長 李高木]
苗栗縣政府所有的施政,大概都是以客家事務為主軸,所以也就沒有特別設立有關客家事務的一些相關單位,那既然沒有客家事務的相關單位,就沒有客家事務、客家行政的職位,就沒有這方面職系。

苗栗縣有65%的客家人,公務人員的比例也大致維持65%,顯示並非地方政府,不想錄取晉用客家事務行政類科公務員,這是否意味制度上出現盲點?

[考選部主秘
林光基]
客家事務行政是歸一般民政,但是,有一些地方機關,它可能辦理客家事務工作的,把它誤歸一般行政職系,一般行政職系的話,它就不能提報到客家事務行政類科來,所以可能,它就只能提報到一般行政類去了。

[央大客家政經研究所
所長 陳定銘]
我想,這個當中,應該在於地方首長,還有客家事務相關的決策者的重視的問題。從學術的角度來講就是說,我們知道,這一些開缺的部分,是從各縣市報上來,到考選部,客委會當然它將來可能要扮演一個,就是一個中介、去協商的角色,就是說希望各個地區能夠盡量晉用有客家高普考試的公務人員,然後來服務,我想這個部分,是一個雙贏。

考選部認為,地方政府似乎解讀行政職系歸類有所誤會,學界則期許客委會,能夠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交大客家學院
教授 羅烈師]
(名額)有缺沒缺的東西,我想,當然不是客委會本身的責任,不過,客委會做為我們全國的最重要最關心客家事務(的機關),當然可以(整合)相關的資訊,可以給大家了解參考,這樣的缺,今年是今年的情形,明年是不是同樣也只剩一個,這樣會變成很嚴重。

[央大客家政經研究所
所長 陳定銘]
(客家)高考普考,如果客委會能夠在每年報(考)的時候,自己先釋放出一個名額,就是說讓這個考科成立以後,可能有地方的部分,它在報缺的時候,它可能要衡量,跟一般行政、跟這些(地方政府)協調的部分比較慢,至少還有機會,讓它可以增額,但是像今年因為普考沒有開缺,考選部它也不會去請人來出題,所以這個部分就產生(沒名額)這個問題。

但是客家事務,並不是客委會一個單位的事,最重要的還是地方政府一定要提報名額,認知到晉用客家行政公務員,對母語溝通和客家文化發展的重要性。

[政大公行系
教授 江明修]
也不能什麼事都推給客委會,因為這是各單位的協調,尤其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這方面真的要負很大的責任,(地方政府)它對客家基本法不了解,還有很多的客家相關的行政單位,它也得到客委會這麼大的幫忙了,但是在(國考)這方面的敏感度不夠。

[立法委員
趙麗雲]
考用合一的意思是說,各單位有缺額送出來,國家考試有這樣的類科,不過你要是沒缺,沒有這個名額,你考也沒用,所以,客委會一定要努力,各個單位去拜託人(協調)。

[考選部主秘
林光基]
所以今後像這種比較特殊的類科,我們考選部可以來積極,再來和行政院客委會來協調,希望能夠踴躍來提報缺額。

為了防範未然,不讓今年客家高普考憾事,在明年重演,要如何從制度面治本?考選部認為,可以將客家相關國考,列入一個單獨的職系,地方政府則建議,合併原民特考,擴大基礎。

[考選部主秘
林光基]
是不是我們需要一個客家事務職系,單獨一個職系,那單獨一個職系,單獨一個類科,可能到時候,它的一個編制人數、還有職缺,可能更可以掌握。

[苗栗縣政府人事處
處長 李高木]
現在原民特考,已經獨立出來了,獨立出來個別的一個考試,那客家行政特考類科,現在有,但是兩個把它綁在一起,比如說名稱就是客家原民(行政)特考。

學界也擔憂,從客家高普考名額的時有時無,看得出即便客基法實施一年多了,相關的權利,竟然還是模模糊糊,因此有人提議召開客家國是會議。

[中研院研究員
徐正光]
(客家)基本法裡面,有說客委會,或是政府最高的客家機關,它針對某些特殊的需要,客家社會特殊的需要,它可以召開國家的會議。像為了高普考這件事情,值得來辦一個國家的會議,來談論這件事情。

[客家文史工作者
陳板]
希望透過一個(客家會議),大家來發聲,來看清楚問題在那裡,過去你有一個基本法了,不過,這個基本法落實在各個部門,還是不清不楚,大家不知道如何來了解,這個客家基本法,到底能為了你這個機關,為了一件事情,做什麼事啊,只會認為說,它是一個總統競選的一個政策而已。

從19888年還我母語運動以來,在積極爭取客家平權的過程,客家基本法的立法、客家事務行政列入國考,除了被視為法制化的重要里程碑,更有實際的社會需求面,今年的名額變化,固然可以視為過渡期,未來如何常態化?顯然是客家重點各級政府必須正視的問題。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