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四、五月是桑葚產季,桃園龍潭有一間觀光農場,果園主人四年前,將自家一千多坪的茶園,改種三百多棵、改良品種的軟枝桑葚樹,每當結果期一到,結滿桑葚果的枝條向下垂,幾乎就要碰到地面。不過由於桑葚果實容易受傷、又不耐放,所以果園主人也自行研發了許多相關產品,像是桑葚麵、果醋、酵素等等,除了有效延長桑葚品味期限之外,更創造了附加產值。
園子裡的桑葚結實纍纍,壓得枝條,就像柳樹一樣低頭彎腰。
[桑葚農
葉義添]
軟枝(桑葚)就會垂下來,採的時候,大家方便採,客人來採比較好採,我們要管理也比較好管理,不會說採的時候,太高的話又要墊椅子不好採。
桑葚還沒成熟是青綠色的,漸漸轉紅,到成熟時就變成紫黑色。桑葚含有多種胺基酸和維他命,營養相當豐富,而且很會長,這些來不及採收的果實,就只能任其掉滿地當做肥料了。
[桑葚農
葉義添]
我就鋪這個雜草抑制蓆,盡量中間不要讓它長草,我一年,差不多快過年的時候,我就會翻過來,雜草抑制蓆翻起來,中央打鬆後放肥料,打好的時候又放回去,蓋回去,肥料讓它吃比較多。草就全部用人工、用鋤頭去鋤。
[桑葚農
葉義添]
我們這鄉下鳥會來啄,其它的話,就是怕開花的時候,下雨的話,會有一種菌,一種叫做灰黴菌的(菌),就怕那個而已。
眼前一千多坪的土地上,種了三百多棵桑葚樹,這些全是葉義添和老婆范金珠,十年來的辛苦成果。
[桑葚農
范金珠]
我以前是在電子工廠上班,就剛好工廠沒做了,我是(因為)一個,因為那時候會腰酸背痛,人家就說喝桑葚酒不錯,我就在一個很偶然的機緣,我就去找桑葚,我就覺得說,反正年紀也有了,就回來(鄉下)。
於是他們把原本的茶園變成桑葚園,從小苗開始種,第二年就有果實可採。
[桑葚農
范金珠]
一開始的時候,那年該好是SARS那年,朋友就說,大家都在找桑葚,我就說我這裡有種,就很多朋友來採,後來就想說,因為它(桑葚)很會長,我們就慢慢的一直開放,當時還沒有什麼產品,就是當時結(的果子)這麼多啊,就慢慢的去開發這樣。
[桑葚農
葉義添]
主要這樣洗,就是(洗掉)一般空氣中的灰塵而已。其它的,我們這裡的(桑葚)採起來就很乾淨了。採起來很乾淨了,像這個,我們也沒有噴農藥什麼的。邊放水邊洗,洗一洗就袋子裝起來,放到冷凍庫去冰。
桑葚含水量高,採收後,必須趕緊冷凍保存或加工。
[桑葚農
葉義添]
桑葚有很多種,有一種是長的,那不適合做加工,我們這種的就是改良的軟枝品種,適合加工,像果汁、桑葚濃縮汁這些,醋這些,酵素這些,就適合做這樣的東西,生吃也好吃。
桑葚產期短,果實不耐放、又容易受傷,於是兩夫妻就開始研發各種產品,現在整年都吃得到桑葚。
不只是飲品、點心、或優格,還有這紅色麵條也是桑葚做的,就連桑葉也能做成麵條、茶包或是桑葉滷蛋。
[桑葚農
范金珠]
兩千年以前,就是皇帝御用的補品,桑葚,桑葉又叫做神仙葉,所以它整棵樹都是寶。
開放果園,讓遊客體驗採果,開發多元產品,延長品味期限,雖然也是從門外漢一腳踏入農業,但回鄉的這十年,他們不斷精益求精,選擇與消費者面對面接觸,用分享的心情,和大家一起體會桑葚的酸甜滋味。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洪炎山
- May 27 Fri 2011 17:10
229集-桑葚的酸甜滋味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